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夜谭十记 -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来摆一个龙门阵,没有峨眉山人摆的龙门阵那么有趣,但是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你们知道,我在衙门里是专门办财务报销工作的。这个工作枯燥得很,有什么龙门阵好摆?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不晓得是什么鬼使神差,偏偏头一回就叫我拈着了阄。你们又非叫我摆一个龙门阵不可,如果不摆,就要把我从冷板凳会开除出去。莫奈何,凑凑合合,摆一个吧!
  王科员,哦,现在该叫他为“三家村夫”了。他真像一个三家村的老学究。一身灰色,从灰毡帽到灰衣服、灰鞋子,还有从灰毡帽边露出来的灰头发。脸上也是灰色的,一脸晦气。衣服上还堆上一层灰。据他自己说,他的生活是灰色的,我们看他的心情也是灰色的。他是一个最没有味道的人。大家说他大概一辈子没有吃过盐巴,做事没精打采,说话淡而无味;倒像打开了的陈年老泡菜坛子,闻到一股子寒酸气味。所以在冷板凳会成立,各人自报自己的别号的时候,我们都报了,就他一个人报不出来,于是大家奉送他一个“三家村夫”的雅号。他一天只知道埋头办公,把一身埋进那山积的账簿子和报销单子里去,看样子,他是下决心还要带一大堆账本到他的棺材里去办公的架势。他不哼不哈,很少听到他说一句话。有人说,把他拿来用杠子从头压到脚,保险压不出一个屁来。我们冷板凳会的规矩,哪个拈着了阄,就要摆一个叫大家听了可以消气化食的有趣的龙门阵。我们的会长峨眉山人打了开场锣鼓,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龙门阵以后,轮到我们拈阄摆龙门阵了。谁知道第一个拈着了阄的就是我们中最没有口才的“三家村夫”。他三推四挡,就是不肯摆,大家逼了好半天,甚至不惜威胁他,要把他从我们的冷板凳会开除出去——须知这对于坐在冷衙门里吃冷饭的我们这一群科员来说,真是最严重的惩罚了——这样,他才摆了起来。
  你们都知道,我是替别人办报销工作的。办了一辈子的报销工作,我差一点连自己的老命也报销掉了。我要摆的就是这个差一点把老命报销掉了的故事。今后我的老命会不会被报销掉,也还说不准呢!
  我当然也是一个小公务人员,你们是知道的。我的爹妈给我生了一张吃饭的嘴,却没有给我生一双抓饭的手。更加上我爹妈从小给我订了一个黄花闺女,到了岁数,不得不去娶回来。自然规律又是这么的无情,不断给我送来一串张着嘴巴要吃,光着身子要穿的娃娃。偏偏我既不会偷,又不会抢,也没有学过《厚黑学》2,自然也不曾去革过人家的命,也没有好姐好妹的裙带可攀。一家几口,生活的重担像无情的鞭子,天天抽在我的背脊上。怎么办?莫奈何,托人借来学费,去进了一个速成会计学校。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世道,不管你哪行哪业,总要花钱,花钱就得记账,记账就得用会计。我就凭能打算盘会记账这点本事,捞个铁饭碗吧。就这么去了,一年毕业。又托人,又送礼,总算在县粮食局采购运输处找到一个当见习会计的差事。工钱是不多,只要干的稀的能叫一家大小胡乱填饱肚皮,不至于饿死,也就行了。
  我第二天就到差。紧要的粮食进出账当然不叫我管,只叫我管日用杂支的报销账目。这个差事好办,只要把每天的零星杂支账(我们叫做“豆芽账”)登记好,把每一笔账的发票贴在纸上,有凭有证,能够报上去,核准报销就行了。我做得很仔细、很认真,就像在会计学校老师教我的那样,钱、账、凭证三样对得上口。在那些凭证上,不仅货物单价、数量,总支数都符合,并且都盖有这个商号、那个店子的图章,就同意上账报销。这件事虽然刻板,却很简单,只要循规蹈矩,自然天下太平无事。我能在这个乱世道里过这般稳定而清闲的日子,无论如何是应该自满自足的。

  但是过了几天,就遇到了麻烦事。因为有一个事务员来报销,说他上街去买了几担柴火,雇个挑脚挑回来的。柴火多少钱,力夫担柴火要多少钱,这钱是花了的,但是凭证呢,却没有。怎么报销得了?我翻开我读过的书,又查了一下上级发来的报销规定,就是该由那个卖柴火的和那个担柴火的力夫各开一张收据,盖上私章,才算有效凭证。我看这和规定不合,就顶住不报销,要他拿凭据来。那个事务员大发雷霆了:“嗐,我到哪里去找那个乡下卖柴火的老乡和力夫去写一张收据,还要盖上图章呢?”
  我根据书本和上级的规定力争:“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按规定该这么办嘛!”
  他更光火了:“哼,我就是现在去找到了他们,恐怕还得等那两个不识字的老百姓去上了学,学会写收据才行哩。那力夫呢,把他挣的几个钱全拿去刻一个私章恐怕还不够,还得倒贴钱,来满足你老兄的报销手续吧?嗯?”
  说得周围的同事都大笑起来。我傻了眼。
  另一个同事站出来向我挑衅:“??,我上街去采购,现在买东西不容易,且不说请人下馆子了,就是请坐一下茶馆,请抽几支烟总是需要的吧,莫非对别人说:‘老兄,你抽了三支烟,给我开个收据,我拿回去交给我们的王大会计以满足他的报销要求呢!’”他这几句酸话,更是惹得大家望着我这个凭本本、凭条条办事的人哄堂大笑。
  他们说的是在理,可是这和会计学校发给我们的书本、跟上司的明文规定不合,怎么办呢?我不得不去请示我的上级、会计科的一位老会计了。他看我抱起几本书本和政府规定去了,就笑起来:“老兄怎么这么迂?叫那个采购员签个字盖了证明章就有了嘛。”跟着他又善意地劝告我:“以后报销的文章还多得很,你这么坚持政府规定,堪称模范会计人员,不过我只担心你这碗饭吃不下去。”
  哦,我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严重。
  第二天,我们处的一位科长出差回来了,他把一迭单据丢在我的桌上,说:“给我报销了。”说罢大大咧咧地走了。
  我赶忙把他支取的旅费和单据核对一下。我发现,有的单据明显做了涂改,有的把十变成千,有的胡乱在数目字后面加个圈,于是增加了十倍。这还不说,就是这样也还凑不够数目字。这怎么能报销?我本当找他说去,但一想,老会计言犹在耳,不要把饭碗敲破了。于是拿去找老会计研究。我说这涂改单据,于章不合嘛。老会计真为我的迂腐皱眉头了,他说:“照报就是了,你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
  我说:“上级查出来了呢?”
  他笑一笑:“你以为上级都那么干净,他们自己一天做假账还搞不赢,哪里有闲心来一张一张地查对你的单据?”
  哦,我算又长了一点见识。但是单据数目字凑不上,总不行吧!我又发表异议。

  老会计很为我的天真感到可怕了。他说:“你到这个机关里来混事,到底有多硬的后台?你知道那个张科长是什么人?”
  我说明我根本没有后台,也不知道张科长是什么人,他有什么后台。老会计不得不教训我:“嗐,你初出茅庐办事情,连这些都不打听清楚,你混得下去吗?那个张科长是我们局长的小舅子、我们处长的老表嘛!”
  但是我还坚持:“单据不够,这账不好做嘛。”
  老会计说:“单据不够,你不晓得自己做呀!”
  哦,原来是这样。可是怎么个做法呢?
  这位老会计真好,他把着手教我,还做了几张假单据示范。
  从此,我不仅从老会计那里学到许多人情世故,还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最新的做账技术。老会计说:“这些技术你都不懂,怎么能当一个合格的会计?”
  从此我就为当一个合格的会计而努力奋斗了。
  他们上街做零星采购,就照老会计教的办,叫采购员开个证明签上字、盖上章就报销了。后来我又做了发展,干脆,给我说个数目字,我自己填一张单据,随便盖上一个什么商店或公司的图章就行了。这些图章都是我自己去街上找刻字铺刻的。??,没有几个月,我的抽屉里堆满了各种商号的图章。恐怕一个城市的半条街,也没有我抽屉里开的商号多了。至于有些零星采购,大半是乡下人来卖的东西,根本没有盖上印的单据,我就自己开一张白条子,按上我的指拇印。反正我有一双手,十个指头可以按它十张;我还有一双脚,又有十个脚趾,还可以再按它十张。再不够,请报账的人帮忙,他们都是乐意的,每个人也可以按它二十张。我这些在报账技术上的创造性活动,连老会计都觉得我这个人看来迂,其实还很有出息,甚至还有点发明的天才哩!
  这样一来,我的报销事业进行得十分顺利。可以说全机关上上下下的人皆大欢喜了,并且都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办报销的会计。还有那个张科长,对于我热心为他效劳,十分满意。有一回,他拍一下我的肩头说:“对头的,你这个老倌,落教的!”
  自从我变成一个落教的老倌和合格的会计后,我就颇受会计主任的赏识了。你们都知道,会计主任,从来都是机关头头的心腹人。一个当官的要上任了,两个人他是一定要带去的,一个是秘书师爷,一个是会计主任。现在我蒙会计主任的赏识了,我这老倌不光是落教,而且是前途一片光明,不过,这也是经过他的考验的。
  有一回,会计主任叫我去了。寒暄几句之后,就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想必你是一个明白人,我们都是靠的局长这棵大树,才好歇凉。要是来个树倒猢狲散,怎么好?想必你也明白,如今做官难。局长现在也有困难,你我该不该支持他?”
  我虽然还没有听出一个眉目,也不能不装着我是一个“明白人”,表示局长的事我们一定要支持。于是会计主任就要我想办法“编”几千块钱出来贡献给局长。
  我真是费尽心机,机关算尽,才算在报销中,挤出几千元钱,按时送到会计主任那里去了。会计主任大加赞赏:“好,好,你真是一个明白人。”
  我这个从合格的会计升格为“明白人”的人,从此就参加到局长和会计主任的核心里去了。以后我接触到许多骇人听闻的机密大事,我才知道粮食局是一个为多少人羡慕的单位。粮食这东西,不仅是“民以食为天”,而且比天还重要,在我们这个票子很“毛”的时代里,粮食实际上起了通货的作用。可以想得到,想争夺粮食局长这个肥缺的人,真是车载斗量。各人用钞票去塞,哪个塞的“包皮袱”最大,才能捞到这个肥缺,自不必说了。要是在重庆那个政府的粮食部里没有硬后台,你就是弄到这个肥缺,搞不到几个月,就会被人拱垮的。我现在才知道,我们这位局长,你别看他官不大,却是粮食部长的亲信。后来我知道,部长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有几次,重庆闹粮荒,都是靠的我们的粮食局长,从我们这个产粮县,日夜赶运几万担粮食去,才叫部长过了关的。

  使我知道的更大的机密也是令我最吃惊的,却是我们局长用官粮来搞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的事,那真是“不尽黄金滚滚来”呀!
  有一天早晨,我才上班,正把头埋进账簿堆里去,搞数目字的游戏,会计主任忽然叫我到他的办公室里去。我去了以后,让座、递烟,泡茶,并称呼我为王先生,对我特别客气。会计主任说:“王先生,恭喜你高升了。”
  我听了惴惴不安起来。因为那个时候——当然,现在也是一样,当你的上级有一天忽然对你客气起来,并且向你祝贺“高升”的时候,就是你要准备滚蛋的时候了。我眨巴着眼睛,望着我们的会计主任,没有说话;我在想,我从来规规矩矩地为他们卖力,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们,要叫我“高升”呢?
  “是真的,王先生,你莫紧张。你看,有人请你担任会计主任来了。”会计主任拿出一张纸来,打开让我看,原来是一个什么裕民粮食公司给我送来的聘书。当一个会计主任,掌握财权,自然比我现在这个报销会计强多了。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局长和会计主任用“高升”的办法来把我开革出去。我迟疑一下说:“我在这个粮食局里人熟事熟,吃碗太平饭也就行了,不想高升。再说这裕民粮食公司是官办商办,我也没有听说过嘛。”
  会计主任笑了起来。他知道我们这种“为两斗米折腰”的小公务员,被“高升=开除”这个公式吓怕了的,赶忙给我解释:“王先生,这回是真的高升了。这个裕民粮食公司不是外人办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局长担任总经理,不过招牌上不是他。这个,你当然明白。想必你也知道,局长的后台就是重庆的粮食部长,这个公司是部长出的资本,可以说部长就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粮食局和粮食公司其实是里外一套,亦官亦商,粮食局出本,粮食公司得利。局长看你是一个明白人,老实可靠,才把你拉进我们这个圈圈里来。你找到部长、局长这样的靠山,一辈子可以得意了。”
  哦,原来是这样。我的确是受宠若惊了。我当然欣然答应,接过了聘书。细想起来,我真要感谢教给我种种人情世故和各种报销技术的老会计。没有他的凑合,我哪有今天?我正想着要去感谢老会计哩,会计主任却说了:“公司的事,谁都不能说。尤其不要去对那个老会计说。这个人鬼得很,靠不住。”
  “哦,哦。”我除了哦哦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会计主任又说:“我们并且还要叫你‘高升’一下,拈你一点过错,把你斥退了。然后你自己再去找裕民粮食公司谋事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