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她撑开阳伞,戴上她的大草帽,因为这一天虽然有些许海风,天气却很热。小施瓦尔茨考甫则戴着呢帽,手里拿着一本书,走在她的身边,不时地从一旁打量着她。他们沿着海滨走着,穿过海滨公园。公园里的蔷薇花坛和石子路静静地在阳光下曝晒,一丝遮挡也没有。在海滨旅馆、咖啡店和被一道长廊联起来的两座瑞士房屋的对面,音乐堂无声无息地掩映在枞树林里。这时大约是十一点半钟光景,避暑的旅客大都还滞留在海滨。
  这两个人穿过安着游椅和秋千的儿童游戏场,紧傍着温水浴室走过去,不紧不慢地踱到罗喜登旷场。太阳像一个火团似的烤着草地,青蝇在草地上飞来飞去,发出嗡嗡的声音。从海水那边传来一阵阵的轰轰的声音,显得又单调又沉闷。遥远的地方不时翻卷着白色的浪花。
  “您拿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冬妮问道。
  年轻人用两手拿着书,飞快地从后往前翻了一遍。
  “这种书的内容不适合您读,布登勃洛克小姐!除了血管啊,内脏啊,疾病啊,剩下什么都没有……您看,这里正讲到肺水肿,就是德国人称作积水症的那种病。肺叶上全是积水,这种病是由肺炎引起的,非常危险。严重的时候,病人无法呼吸,会活活地憋死。这些事书本上都只是无动于衷地描写一些客观现象……”
  “啊,真可怕!……可是要是一个人想作医生的话……等以后格拉包夫医生退休了,我会设法使您当上我们的家庭医生的,您看着吧!”
  “哈!……您念的是什么呢,要是允许我问的话,布登勃洛克小姐?”
  “霍夫曼您知道吗?”冬妮问道。
  “原来您是在读有关那个乐队指挥和金罐的故事呀!”不错,写得很生动……,这种书对太太小姐最为适宜。现代的男子一定得念另外一种东西。”
  “现在我想问您一件事,”又走了几步以后,冬妮下决心说。“那就是,您的名字究竟怎么称呼?我一次也没听清楚……弄得我非常烦躁!我独自瞎猜了好久……”
  “你猜了很长时间吗?”
  “唉呀……您不要揭人家的短儿了!按规矩讲我本不该问,可是我真是非常好奇……我知道我完全不需要知道您的名字。”
  “哪有那么多讲究,我的名字叫莫尔顿,”他说完后,脸红得比哪一次都厉害。

  “莫尔顿?真美!”
  “噢,真的么?……”
  “当然……这总比叫新茨或者昆茨好听。很新奇;有点像外国名字……”
  “我认为您是个浪漫主义者,布登勃洛克小姐;您念霍夫曼的作品念得太多了……事情其实很简单:我的祖父一半是挪威人,姓莫尔顿。我的名字就是随他起的。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冬妮小心翼翼地从海边上的高高的芦苇丛里穿行着。一排圆锥形顶子的木亭出现在前面海滨上,沙滩上散放着一些柳条圈椅。一个个的游客正在附近温暖的沙滩上晒太阳:太太们戴着蓝色的太阳镜,手里拿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男人穿着浅颜色的衣服,用手杖在沙滩上画着各种图形来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皮肤晒得乌黑油亮的孩子戴着大草帽在沙地上玩闹,堆沙子,挖水坑,作泥饽饽,钻水,光着腿在水浅的地方戏水,玩船……右边一座木制的浴亭一直伸进海水里。
  “我们直接到摩仑多尔夫家的亭子去吧,”冬妮说。“我们得稍微拐一个弯。”
  “好……可是您不愿找您那些朋友吗?……我可以坐在后边那些岩石上……”
  “不错,我需要去跟他们打个招呼。但是说老实话,我实在不想去。我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寻个安静……”
  “安静?您想要避开什么?”
  “是的!避开……”
  “布登勃洛克小姐,您听我说,我要问您一件事……可是这留待以后再谈吧,等我们有空闲的时候。现在请容许我跟您说再见。我就坐在那边的石头上。”
  “您不想认识他们吗?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冬妮郑重其事地问道。
  “不要,啊,不要……”莫尔顿急忙回答说,“感谢您的美意。我和他们不是同一种人,您知道。我坐在那边石头上。”
  当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向右边转,沿着浴场旁边被波浪冲洗着的一处岩石堆走去,冬妮也朝着聚在摩仑多尔夫的浴亭前的一群人走去。这群人数目很多,包括摩仑多尔夫,哈根施特罗姆,吉斯登麦克和弗利采几家人。除了海滨浴场的业主汉堡的弗利采参议,以及以闲荡著称的彼得·多尔曼以外,其余的都是女人和小孩儿。因为这一天不是假日,男人大半都在城里的办公室里。弗利采参议已经上了年纪,一张清秀的面孔上胡须刮得特别干净。这时正在上边浴亭的台阶上用望远镜眺望一只在远方出现的帆船。彼得·多尔曼戴着一顶阔沿草帽,留着一撮水手式的圆胡子,正和太太们谈话。和他交谈的太太们有的坐在铺在沙滩上的毯子上,有的则高坐在帆布椅上。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娘家姓朗哈尔斯,手里正在把玩一只长柄的望远镜,一头的灰发蓬松着。哈根施特罗姆夫人现在正坐在玉尔新身边;玉尔新的身材虽然到现在也没有长高,可是已经学她母亲的样子戴上一副耀眼的钻石耳环;吉斯登麦克夫人坐在自己的女儿和弗利采参议夫人旁边,弗利采参议夫人是一个满脸皱纹的矮小的女人,戴着一顶软帽,甚至在浴场里她也没忘了尽地主之宜的责任。她东奔西跑,累得面孔通红,劳累不堪,一心盘算着舞会啊,抽彩啊,儿童集会啊,帆船旅行啊等等……坐在距离她稍远的地方坐着的,是那个她雇来为她阅读的女伴。孩子们正在水边尽情嬉戏。

  吉斯登麦克父子公司是一家新近异常兴隆的大酒商,最近几年来把C.F.科本公司比得光彩全无。吉斯登麦克的两个儿子……爱德华和施台凡……都已经在父亲创办的公司里担负起职务。……彼得·多尔曼虽然也算是个纨绔儿,却丝毫也那种娴雅的仪态;他属于另一种类型,一个憨直的纨绔子弟,特色就在于那种善意的粗鲁。他在社交界成心作得肆无忌惮,因为他了解女士们特别欣赏他那种喧嚣的没有遮拦的谈吐和豪放不羁的作风,认为他与常人不同。有一次在布登勃洛克家的宴会上,一道菜很久不上来,客人们等得发闷,主妇也很局促不安,这时他用他那震耳欲聋的嗓门大吼了一声,让全桌人都听到:“我的肚子等得要发牢骚了,参议夫人!”
  这时候他也是利用他那粗大的轰隆隆的大嗓门在讲一些颇有问题的笑话,他时不时添上几句北德的方言当佐料……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笑得直不起腰来,不住地喊:“老天呀,您不要再说下去了,参议先生!”
  冬妮·布登勃洛克受到哈根施特罗姆一家可以称得上是冷淡的接待,却受到其他的人热烈欢迎。甚至弗利采参议也匆匆忙忙地从浴亭的台阶上迎下来,因为他一心打算,至少明年布登勃洛克一家人能帮忙使浴场热闹起来。

  “您的仆人,小姐,”多尔曼参议有意把字音说得准确,他知道布登勃洛克小姐对他的作风不太喜欢。
  “布登勃洛克小姐!”
  “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这有多么好啊!”
  “您几时到的?”
  “看,您打扮得多么迷人啊!”
  “您现在住在哪儿?”
  “住在总港领施瓦尔茨考甫家?”
  “住在领港的家里?”
  “想得真妙!”
  “多么出乎意料的办法!”
  “您是住在城里吗?”海滨旅馆的经营人弗利采参议,又重问了一句,他一点不想让人了解他的懊丧……“您也赏光参加下一次舞会好吗?”他的妻子问道……“噢,你在特拉夫门德住不了多长时间吧?”另外一位太太替她回答了。
  “您不觉得布登勃洛克一家都难以和人沟通吗,亲爱的?”哈根施特罗姆太太小声地对摩仑多尔夫议员夫人说……“您今天还没有下水吧?”有人问道。“年轻的姑娘们,今天有谁还没有被水淋湿呢?小玛利、玉尔新、小路易丝三个人吗?安冬妮小姐,您的朋友们义不容辞会陪伴您的……”
  几个年轻的姑娘从一伙人里走出来,打算跟冬妮一起去洗浴,少不得彼得·多尔曼自告奋勇要陪着少女们走过海滩去。
  “呀!当初咱们一起上学的情形您还记得吗?”冬妮问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说。
  “记……记得!您时不时就爱发脾气,”玉尔新满脸陪笑的说。
  海滩上有一条很窄的路通向浴场,是木板铺的,他们于是沿着这条路走了过去;当他们路经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拿着一本书坐在那里的那堆岩石的时候,冬妮离得远远地匆匆地向他点了几次头。不知是谁问道:“你在和谁打招呼呀,冬妮?”
  “噢,就是那位小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冬妮回答说,“他陪着我下来的……”
  “他就是总领港的儿子吗?”玉尔新·哈根施特罗姆问道,用她的一对漆黑的眼睛紧紧盯着他。莫尔顿在那一边也正带着些悒郁的神情打量着这一群衣着华贵的人。冬妮大声的说:“真可惜,像奥古斯特·摩仑多尔夫这些人也不在这儿……海滨的平常日子一定怪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