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晨,冬妮在她那间家具蒙着鲜艳的印花布的干净整洁的小房间里醒过来。她感到一阵阵的快乐和激动,当一个人刚一睁眼就望到周围一片新天地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她坐起来,扬着蓬乱的头,用手臂环抱住膝头,眯缝着眼睛望着从窗板缝里照射进来的耀眼的狭窄的日光,一面懒洋洋地清理昨天所遭遇的各种的经历。
  她差不多完全把格仑利希先生忘了。城市啊,风景厅里的那幕丑剧啊,家人和科灵牧师的劝诫啊,也都撇在脑后了。在这里,她每天早晨都会高高兴兴地醒过来……施瓦尔茨考甫这一家人真是古道热肠。昨天晚上他们就预备了橙子酒款待客人,而且大家都为冬妮能住在这里高兴地举杯庆祝。这顿晚餐吃得非常满意。老施瓦尔茨考甫说些海洋上的故事来招待客人,他的儿子则谈起哥廷根的情形,他在那里读书……可是她一直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这有多么奇怪!她曾经全神贯注地听着,可是整顿晚餐中没有人再叫过他的名字,她当然不便询问,这是于礼貌不合的。她努力思索……老天啊,这个年轻人到底叫什么啊?莫尔……摩尔德?另外,她很喜欢这个莫尔要不就是摩尔德。他笑得那么顽皮,那么天真!打个比方,他要喝水,可是他不说水,却说几个字母再加一个数码,弄得老头儿直发脾气,这时他就那么笑起来。不错,他说的是水的化学公式……但那是一般的水,讲到特拉夫门德这里的水,那公式则要复杂多了。因为人们随时会在水里找到一只水母……大官们当然可以保留他们自己对甜水的想法……说到这里他又挨了父亲一顿申斥,因为他说“大官们”这个词语时显得不够尊敬。施瓦尔茨考甫太太一直打量着冬妮的表情,看她对这个年轻人有没有钦佩的表示……确实如此,他说话确实很有趣,又博学又活泼……他对她有点关心太过了,这位少主人。
  她抱怨说吃饭的时候头晕脑胀,一定是血太多了……他怎么回答呢?他认真端详了她一会,说:不错,额角上的血管涨得很高,但这并不代表血多,相反地,倒也许是血液不够或者红血球少的毛病……她没准有些贫血呢……从一座木头雕刻的挂钟里跳出一只报时的杜鹃来,清脆响亮地叫了几声。“七,八,九,”冬妮心里数着,“起来!”她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打开窗板。天空有几块浮云飘过,可是太阳并没有被遮住,从罗喜登旷场和那里的一座灯塔望过去,能够看到波纹粼粼的大海。右边突出来的海与梅克伦堡弧状的海岸相连,可是正面它却无限地伸展出去,直到目光所及处那淡绿、碧蓝相间的条带和雾气沼沼的地平线融合在一起。“我想过会儿该去洗澡了,”冬妮想,“可是首先我得好好吃一顿早点,千万不要让新陈代谢把我的身体弄亏损了……”她笑了笑,接着用迅速、轻快地动作洗脸、换衣服。

  九点半敲过一小会儿,她从自己的小房间走出来。汤姆过夜的那间屋子敞开着门;他一清早就赶回城去了。甚至在这里,在这间作卧室用的后楼,也闻得到一股咖啡味。这仿佛是这所小房子的特有的气味,冬妮顺着一座用普通的木板作栏杆的楼梯走下来,那咖啡的香味也随之越来越浓。她穿过楼下的一条走廊,光采焕发地走进阳台去。总领港的起居间兼饭厅和办公室就在走廊旁边。今天她穿的是一件白色斜纹布的夏装。
  咖啡桌上只有施瓦尔茨考甫太太和她的儿子两人,一部分餐具已经拿走了。施瓦尔茨考甫太太在她棕色衣服上罩着一件蓝格子的围裙。一只盛钥匙的篮子在她身边摆着。
  “非常报歉,”她站起来迎着冬妮说,“我们没有等您一起吃,布登勃洛克小姐!我们这些普通人家起得很早。因为要作的事情很多……施瓦尔茨考甫已经上班了……我想您不会因此而不高兴吧?”
  冬妮这方面也道了歉。“其实我并不是老爱这么睡懒觉。我也挺不好意思,可是昨天晚上喝了太多的果子酒……”
  这家的少主人听到这里不禁笑起来。他站在桌子后边,手里拿着他那只木头短烟袋,面前摆着一张当地的报纸。
  “哼,都是您不好,”冬妮说;“早安!……您不停地跟我碰杯……弄得现在我只好喝凉咖啡了。否则我一定吃过早饭,洗过海水浴了……”

  “不,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士,那个时间下水太早了!七点钟水还相当冷,您要知道;才十一度,刚从热被窝里出来,那温差太大了,会把人冻病的。”
  “您怎么肯定我愿意洗温水,先生?”说着冬妮在桌子旁边坐下。“谢谢您还替我热着咖啡,施瓦尔茨考甫太太!……可是让我自己来斟吧……您太客气了!”
  主妇看着她的客人吃下最初几口早餐。
  “小姐第一夜睡得舒服吗?可不是,褥子里填的是海草……我们是普通人家……我希望您胃口好,愉快地过一个上午。小姐在海滨上一定会遇到不少熟人……要是您愿意的话,我的儿子可以陪您去。请原谅,我无法再陪着您了,我一定得照料午饭去了。我们今天预备烤香肠……对待我们的客人我们总是尽量款待。”
  “我今天只吃蜂窝蜜,”当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冬妮开口道。“您看,我了解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吧!”
  小施瓦尔茨考甫站起来把烟斗放在阳台的围墙上。
  “我一点也不在乎您抽烟。我在家里吃早饭的时候,屋子里到处都是父亲抽的雪茄味……您说说,”她忽然问道,“一个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四分之一磅肉的相同,这是真的吗?”
  他又涨得满脸通红。“您是在寻我开心吗,布登勃洛克小姐?”他半笑半恼地反问说。“昨天晚上父亲把我狠狠申斥了一顿,说我什么充内行啦、炫耀自己啦……”
  “我问这句话可不是寻你开心!”冬妮不由得愣了一会儿,连饭也停止吃了。“炫耀自己!他不能这样说人家!……我还是很喜欢长点见识呢……说真的,我简直是只笨鹅,您会看到的!在塞色密·卫希布洛特那儿我老是归在最懒的学生堆里面。而且我认为您非常博学……”内心里她在思忖:“炫耀自己?一个人和别人初次见面,总要将自己的长处显露给对方,说几句好听的话讨人喜欢……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说的没错,从某一方面看,他们的价值相等,”冬妮的话使他很高兴,他就回答说。“讲到某些食物的营养价值……”

  这样,这位年轻的施瓦尔茨考甫就一边抽着烟斗一边滔滔地讲起来,冬妮则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听着。以后他们又开始谈起塞色密·卫希布洛特,谈起冬妮在寄宿学校的一段生活和她的几位密友,谈到现在又回到阿姆斯特丹的盖尔达·阿尔诺德逊,还谈到阿姆嘉德·封·席令,遇到好天气,站在海边上就可以望着她家的白房子……过了一会,冬妮吃完了早饭,擦嘴的时候,她又指着报纸问:“这上面有什么令人吃惊的新闻吗?”
  小施瓦尔茨考甫大笑了起来,带着讽嘲和惋惜的神情摇摇头:
  “唉,没有什么……这上面能登什么新闻呢?……您知道,这种镇上的小报是最贫乏透顶的东西。”
  “噢?……可是爸爸妈妈总是离不开它。”
  “没错!”他的脸又红了。“您看,我这不是也在读它吗?因为除了它就没有其它的可读了。
  可是只看到些什么某某大商人要举行银婚庆祝仪式了,这实在不能引起人的兴趣……这说的是实话!您笑了……如果您有机会应当读读别的报纸,譬如说《哥尼斯堡哈同新闻》啦……或者《莱茵报》啦……您能发现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普鲁士国王不管说什么话……”
  “他说什么了?”
  “他说……不,在女士面前这话我不能说……”他的脸又红起来。“他对这些报刊说了些特别难听的话。”他的脸上浮起一层冷嘲的笑容,弄得冬妮有片刻很不舒服。“这种报刊跟政府,跟贵族,跟传教师和地主有点过不去。您明白这些吗?……他们很机灵,知道如何牵着新闻检查官的鼻子转……”
  “是吗?您是什么意见,您看不起贵族吗?”
  “是说我吗?”他很困窘地反问说……冬妮站起身来。
  “喏,这问题咱们以后再谈吧。现在就去海滨成不成啊?您看,天差不多整个儿是蓝的。今天天气非常好。我非常想跳进海水里去。您肯陪着我到海边去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