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余华《兄弟》 - 余华小说《兄弟》全文·(上部)(1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李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李光头和宋钢哭喊着,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爸爸死了。李兰的身体站立在那里像是被遗忘了,在这中午阳光灿烂的时刻,李兰的眼睛里一片黑暗,她仿佛突然瞎了聋了,一时间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李兰虽生犹死站立了十多分钟,眼睛逐渐明亮起来,两个孩子的哭喊也逐渐清晰起来,她重新看清楚了我们刘镇的汽车站,看清楚了行走的男人和女人,看清楚了李光头和宋钢,她的两个孩子满脸的眼泪和鼻涕,拉扯着她的衣服,对着她哭叫:
  “爸爸死了。”
  李兰轻轻地点了点头,轻声说:“我知道了。”
  李兰低头看了看掉在地上的旅行袋,她弯腰去提旅行袋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地,让拉扯着她的李光头和宋钢也跌倒了。李兰把两个孩子扶了起来,她的手撑住旅行袋站了起来,当她再次去提旅行袋的时候,她再次双腿一软跪倒在地。这时候的李兰浑身颤抖起来,李光头和宋钢害怕地看着她,伸手摇晃着她的身体,一声声地叫着:
  “妈妈,妈妈……”
  李兰扶着两个孩子的肩膀站了起来,她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然后提起了旅行袋,艰难地向前走去。中午的阳光让她晕眩,让她走得摇摇晃晃,在走过车站前的空地时,宋凡平的血迹仍然在那里,暗红的泥土上还有十几只被踩死的苍蝇,宋钢伸手指着地上的血迹对李兰说:
  “爸爸就是死在这里的。”
  本来两个孩子已经不哭了,宋钢说完这话以后又哇哇哭上了,李光头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兰的旅行袋再次掉到了地上,她低头看着地上已经发黑的血迹,又抬头看看四周,看看两个孩子,她的目光在含满泪水的眼睛里飘忽不定。然后她跪了下去,拉开旅行袋,从里面取出了一件衣服铺在地上。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苍蝇捡起来扔掉,双手捧起暗红的泥土放在衣服上,又仔细地将没有染上血的泥土一粒一粒地捡出来,再捧起那些暗红的泥土放入衣服。她一直跪在那里,她将所有染血的泥土都捧到衣服上以后,仍然跪在那里,她的手在地上的泥土里拨弄着,像是在沙子里寻找金子似的,继续在泥土里寻找着宋凡平的血迹。
  她在那里跪了很长时间,很多人围在她的四周,看着她和议论着她。有些人认识她,有些人不认识她,有些人说起了宋凡平,说到了宋凡平是如何被人活活打死的。他们说的这些,李光头和宋钢都不知道,他们说着木棍是如何打在宋凡平的头上,脚是如何蹬在宋凡平的胸口,最后说到折断的木棍是如何插进宋凡平的身体……他们每说一句,李光头和宋钢都要尖利地哭上一声。李兰也听到了这些话,她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哆嗦着,有几次她抬起头来了,她看了看说话的人又低下了头,继续去寻找宋凡平的血迹。后来点心店的苏妈走过来了
  ,她高声骂着那些说话的人,她说:
  “别说啦!别当着人家老婆孩子的面说这些,你们这些人啊,简直不是人!”
  然后苏妈对李兰说:“你带着孩子快回家吧。”
  李兰点点头,将装满了暗红色*泥土的衣服提起来系好了,放进旅行袋。那时候已经是下午,李兰提着沉重的旅行袋走在前面,李光头和宋钢拉着手走在后面,两个孩子看到她走去时肩膀都斜了。
  李兰一路走去时没有哭泣,也没有喊叫,她只是摇摇晃晃地往家里走去,可能是旅行袋太沉了,她几次放下来休息一会儿,那时候她就会看着两个孩子,可是她一句话都不说。两个孩子也不哭了,也不说话了。路上遇到几个认识她的人,叫一声她的名字,她只是微微点点头。

  李兰无声地走回自己的家中,当她推开门看见床上死去的丈夫时,宋凡平血肉模糊的惨状让她一下子栽倒在地,但她马上又站了起来。她仍然没有哭泣,她站在床前只是不断地摇着头,然后伸手轻轻去碰了碰宋凡平的脸,接着又怕是把宋凡平弄疼了,她惊慌地缩回了手。她的手在那里悬了一会儿,开始梳理起宋凡平杂乱的头发,几只死去的苍蝇掉了下来。于是她的右手将宋凡平身上的苍蝇一只只地捡起来,放在左手上。整整一个下午,李兰都站在床前捡着宋凡平尸体上的苍蝇,几个邻居在窗前探头探脑地看了几下,有两个还走进来和李兰说话,李兰不是点头就是摇头,她还是一声不吭。当他们走后,李兰就关上了门窗。到了傍晚的时候,李兰觉得宋凡平身上已经没有苍蝇了,她才在床沿上坐下来,呆呆地看着映在窗户上的晚霞。
  李光头和宋钢一天没吃东西了,他们站在她身前呜呜地哭,哭了很长时间后,李兰仿佛才刚刚听到,她转过脸来低声对两个孩子说:
  “不要哭,不要让别人听到我们在哭。”
  两个孩子立刻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李光头胆怯地说:“我们饿了。”
  李兰如梦初醒般地站起来,给了他们钱和粮票,让他们自己上街去买吃的。两个孩子出门时,看到她又呆呆地坐在了床沿上。两个孩子买了三个包皮子,李光头和宋钢一边吃着一边走回家中,她仍然坐在那里,他们把第三个包皮子递给她时,她神情恍惚地看着包皮子问他们:
  “这是什么?”
  李光头和宋钢说:“包皮子。”
  李兰点点头,仿佛明白了,将包皮子举起来咬了一口,慢慢嚼着慢慢咽着,李光头和宋钢一直看着她将包皮子吃了下去。她吃完后对他们说:
  “去睡吧。”
  这天晚上,两个孩子在睡梦里总觉得有个人在屋子里走进走出,还有一次次倒水的声响。那是李兰一次次地去外面井里提上来水,仔细擦洗了宋凡平的尸体,给宋凡平换上了一身干净衣服。两个孩子不知道瘦小的李兰是如何给高大的宋凡平换上衣服的,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睡下的。第二天上午李兰出门后,李光头和宋钢发现里屋床上的宋凡平像个新郎一样干净了,他身下的床单也换过了,他的脸洗干净以后反而又青又紫了。
  死去的宋凡平躺在床的外侧,里侧的枕头上留下了李兰的几根长头发,有两根头发还挂在宋凡平的脖子上。李兰一定是头枕着宋凡平的胸口度过了这个夜晚,这是她和宋凡平最后一次同床共眠。沾满血迹的衣服和床单都浸泡在床下的木盆里,水里还漂浮着几只衣缝里出来的苍蝇。
  这个夜晚李兰泪如雨下,她在给宋凡平擦洗身体时,累累伤痕让她浑身发抖,她几次都要爆发出惨烈的哭叫,她又几次把哭声咽了下去,她把哭声咽下去的时候也同时昏迷了过去,又几次从昏迷中坚强地醒过来,她把自己的嘴唇咬得鲜血淋淋。谁也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如何压制住自己,如何让自己不要发疯,后来当她在床上躺下来,闭上眼睛头枕着宋凡平的胸口时,不是睡着了,是陷入和黑夜一样漫长的昏迷之中,一直到日出的光芒照耀进来,才将她再次唤醒,她才终于从这个悲痛的深渊里活了过来。

  李兰眼睛红肿地走出家门,走向了棺材铺,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上了,她想给自己的丈夫买一口最好的棺材,可是她的钱不够,她只能买下一付没有上油漆的薄板棺材,而且是一排四个棺材里最短的一具。快到中午的时候,她回来了,身后跟着四个男人,肩抬那付薄板棺材走来,一直走进了屋子,把棺材放在了李光头和宋钢的床旁。李光头和宋钢惊恐地看着这具棺材,那四个浑身汗臭的男人用毛巾擦着汗,用草帽搧着风,东张西望大声说:
  “人呢?人在那里?”
  李兰无声地打开了里屋的门,无声地看着他们,他们中间领头的那个人往里屋张望了一下,看见了躺在床上的宋凡平,他向同伴招一下手,四个人一起走了进去。这四个人在床前小声议论了一会儿,伸手抓住了宋凡平的双手和双脚,领头的喊了一声 “抬”,将宋凡平抬了起来,四个人的脸憋得像猪肝一样又紫又红,他们从里屋的门拥挤着将宋凡平抬了出来,放进棺材时显得更为拥挤。宋凡平的身体进去了,他的两只脚却架在了棺材上。这四个人站在棺材旁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他们问李兰,宋凡平活着时有多重?
  那时的李兰靠在门框上,她低声告诉他们,她的丈夫有一百八十多斤。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恍然大悟,领头的那个人说:
  “难怪这么沉,人死了体重还要加倍,总共有三百六十多斤呢……他妈的腰都快扭伤啦!”
  接下去这四个来自棺材铺的男人七嘴八舌议论着,努力将宋凡平的两只脚放进棺材里。宋凡平的身体太长了,而棺材太短。这四个人满头大汗足足忙了有一个小时,将棺材那头宋凡平的脑袋都顶得歪斜过去了,仍然没法把他的两只脚放进去。他们又说着要把宋凡平的身体侧过来,让他双手抱住双腿侧身躺着,说这样就能把他全放进去了。
  这时候李兰不答应了,她觉得死者都是仰脸躺在棺材里的,因为死者还想看着人间,她对他们说:
  “不要侧身过去,侧身过去他在九泉之下就看不见我们了。”
  领头的那个人说:“仰躺着也看不见,上面又是棺材板又是土……再说人在娘胎里就是双手抱双腿,死了还是这模样多好,来世再出生也容易。”
  李兰还是摇着头,她还想说些什么,这四个人已经俯身下去嗨哟嗨哟喊叫着将棺材里的宋凡平侧身过来,然后他们发现棺材太窄了,宋凡平的身体太宽太厚,他的腿又太长,让宋凡平像在娘胎里那样侧身抱膝躺着,也没法把他全部放进去。这四个人累得直摇头,汗水从他们的脸上流到了胸口,他们撩起汗衫擦着汗,嘴里骂着对李兰说:
  “这他妈的哪是棺材啊,这他妈的比脚盆大不了多少……”
  李兰难过地低下了头,四个人坐着靠着歇了一会儿,又商量了一会儿,领头的对李兰说:
  “只有一个办法,把他的膝盖砸断了小腿弯过来,这样就能放进去了。”
  李兰脸色*惨白,惊恐地连连摇头,她哆嗦地说:“不要,不要这样……”
  “那就没办法了。”
  四个男人说着站了起来,收起了扁担和麻绳,晃着脑袋摆着手,说这活他们没法干了。他们走到了屋外,李兰跟到了屋外,可怜巴巴地问他们:
  “还有别的办法吗?”

  他们回头说:“没办法了,你也看见了。”
  棺材铺的四个男人拿着扁担和麻绳走在巷子里,李兰可怜巴巴地跟在他们身后,可怜巴巴地说着:
  “还有别的办法吗?”
  他们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了。”
  四个男人走出了巷子,看到李兰还跟着他们,领头的那个人站住了脚,对李兰说:
  “你想想,天底下哪有死人伸两只脚在棺材外面的,再怎么,也比脚伸在棺材外面好。”
  李兰这时悲哀地低下了头,悲哀地说:“我听你们的。”
  四个男人又走回来了,可怜巴巴的李兰跟在他们身后走回家中,她无声地摇着头,无声地走到棺材前,无声地看了一会儿里面的宋凡平。然后她俯下身去了,双手伸进了棺材,小心翼翼地将宋凡平的裤管了卷起来,她在卷裤管的时候又看见了宋凡平小腿上的伤痕,她浑身哆嗦着将宋凡平的裤管卷到了膝盖上面。她抬起头来时看到了李光头和宋钢,她害怕地躲开两个孩子的眼睛,低下头拉着两个孩子的手走进了里屋。李兰关上了门,在床上坐下来后闭上了眼睛。李光头和宋钢坐在她的两旁,她的手搂着两个孩子的肩膀。
  领头的那个人在外面的屋子里喊叫了一声:“我们砸啦!”
  李兰的身体触电似的抖了一下,李光头和宋钢的身体也跟着抖了一下。那时候屋外站了很多人了,邻居的人和过路的人,还有邻居和过路的叫来看热闹的人,他们黑压压地挤在门外,有几个人被推进来了。他们在外面轰轰地说着话,棺材铺的四个男人在外面的屋子里砸起了宋凡平的膝盖,李兰和两个孩子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砸着宋凡平的膝盖。听着他们在外面
  说用砖头砸,结果砖头砸碎了好几块;他们又说着用菜刀的刀背砸,后来还说了用其它什么东西砸。外面的声音太嘈杂了,他们听不清外面的人在说些什么了,只听到围观的人在大呼小叫,还有就是砸的声响,接连不断的沉闷的响声,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那是骨头被砸断时瞬间的响声。
  李光头和宋钢抖个不停,他们像是狂风中的树叶一样抖出了响声,他们吃惊地看着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它为什么抖成了这样?后来他们才发现是李兰搂着他们的手在瑟瑟颤抖,李兰的身体像是发动机似的震动着。
  外面的四个人终于将宋凡平强壮的膝盖砸断了,领头的那个人说,把棺材里的砖头碎片捡出来。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又说,把裤管放下来,把断了的小腿塞进去。然后这个人敲了敲里屋的门,对李兰说:
  “你出来看一眼,我们要把棺材盖上了。”
  李兰身体震动着站起来,震动地打开门,震动地走了出去。天知道她是如何艰难地走到棺材前的,她看到自己丈夫的两条断了的小腿搁在大腿上,像是别人的小腿搁在她丈夫的大腿上,她摇晃了几下,没有倒下。她没有看到宋凡平被砸烂的膝盖,他们把两条小腿放进裤管了,但是她看到了几片骨头的碎片和一些沾在棺材板上的皮肉。李兰双手抓住棺材,无限深情地看起了宋凡平,在这张肿胀变形的脸上,宋凡平的音容笑貌生机勃勃地浮现了出来,宋凡平回头挥手的情景栩栩如生,他走在一条空荡荡的道路上,四周的景色*荒无人烟,李兰一生的至爱正在奔赴黄泉。
  坐在里屋床上的李光头和宋钢听到李兰声音震动地说:“盖上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