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做最好的自己 - 编者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今年7月19日,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跳槽到Google公司,引起了包括《纽约时报》等全球上万家媒体的追逐报道,也在国内引爆了一场关于职业道德的大讨论。如今,李开复博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本中文图书——《做最好的自己》将于9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图书中,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法则,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中国青少年成为“一个做最好的自己”。本报今日特刊载前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专门为本书撰写的《传承爱心》代序,以飨广大读者。
  宋健(前国务委员)
  李开复博士,刚及不惑之年,已在信息技术领域教学、科研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98年到北京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历任世界多个著名信息技术公司的高级领导人,正值事业旭日东升之际,他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他为青年学子们写了一系列文章——《我的人才观》,《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科技? 人才? 教育》等,谆谆叙解科学技术对国家强盛和现代社会的重要,历述亲身经验,指点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他还开办了“开复学生网”,在网上与中国青少年谈心释疑。
  李开复说,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业,而是向青年一代传承知识和经验。这是因为他从旅美30多年的切身经历和中外历史的对比中,看到了 “一个理智、自信、充满活力的亚洲大国的和平崛起和她开明的治国方针以及勤奋、向上、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对故土炊烟的眷恋和悌善爱心引发了他向青年学子传授知识、经验和指点津梁的激情。
  记得那是2003年10月,中国工程院王淀佐副院长和我在出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年会之后,顺访了位于西雅图市的微软公司总部。开复亲自安排和陪同会见了当代青年IT英雄比尔?盖茨和微软奠基人之一的R?拉希德教授,进行了令人愉快的交谈。开复还安排了与一批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座谈会。这都增加了我们对IT产业的了解。
  在访美之前的9月30日,我访问了开复于1998年创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倾听过张亚勤、沉向洋和张宏江等院长关于微软企业文化的诉说,有了初步印象。当亲自看到在研究院工作的青年学子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奋然向上的事业追求和愉悦的精神面貌,我真是被感动了。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出现,蓦然改变了世界,迅速发展到信息化社会,出现了全新的信息文明。开始时这种变革是局部的,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创造的。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中出现了大系统。像Windows这样的大型操作系统,要控制程序、管理资源、联结网络和人机交换等,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从设计、编制、测试到可用产品,需数千人数年之劳作才能实现。今天的信息技术,和航天、三峡、粒子加速器等一样,已变成大科学、大工程、大系统。人们习惯认为对大工程或大系统的管理需要的是铁的纪律、细密的专业分工、坚硬的时间表和严明的阶次服从(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提倡的是限制自我,以至用“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服从大局。
  大自然启示我们,世界的人口越多,个人所能分享的自由越少。例如,18世纪以前,当世界人口只有5.5亿(1650年),中国人口1.9亿(清,1757年)时,人们可以在地球上自由迁徙。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达到60亿,中国12亿,到处人满为患,各国都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发明了复杂的签证程序,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同样,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科学、工程和社会组织中,系统越大或工程越大,对局部组件的功能限制就越严格,子件的自由度就越小。这是不可避免的,否则系统的总体功能就会丧失、瘫痪而出现导致衰亡的混乱。动物器官的分工、不同细胞的功能特化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高启示。在如今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和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在功能高度特化、组成极为复杂的科学工程系统中,为达到系统的优越性能,对局部、子系统、组件不能没有制约,不能没有纪律。纪律规范和制度是绝对必需的。另一方面,只讲整体的需要,过分强调全局的性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引向总体管理的独裁和专制,扼杀分系统、子系统和个人的些许自由和创造性,窒息了机体进步的动源,也必导致整个系统的停滞、腐朽、僵化和衰亡。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近代社会组织或者工程科学史中都提供了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个规律。

  地球史上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中恣意横行、统治过地球1.5亿年之久的恐龙,正是由于它们那庞大笨重又僵化了的机体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进化,所以走向了衰亡灭绝,不管地球环境大变动是由小天体撞击地球,还是火山爆发或者由于宇宙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这在地质学界和生命科学界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现代系统工程始终处于两难之中,很难找到既保证系统整体功能优化,又能使子系统和组分发挥进步的能动性,这个问题至今是系统科学中的难题。
  我们在研究院看到了另一种被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管理模式:形成诚信、友谊、和谐、主动协同、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鼓励人人创造,个个创新,提倡做得比过去更好,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的那种奋进精神。
  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学子们愉悦地诉说他们的工作佳境和实现了的创造发明,为推动信息产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而意气风发。我们未来得及去了解在微软的大系统总体是如何协调的,是否也有“坚硬”的时间表和对个人创新的“限制”。开复讲的“要的是有用的创新,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是否也是一种必要的限制,我不敢断言。无论如何,那种鼓励人人创新,提倡每个环节都追求卓越的风尚会更好地发挥每一位参加大工程的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全系统的功能会提供更多的选择。这可能是最终达到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放手创新的理想境界的重要步骤。总体和组分同时进化,就会避免恐龙灭绝这种悲剧的发生。
  开复热心于培育中国第一流人才,是出自对中国青年学子们的信心。我想起了1995年曾在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9月号)上见到某君Jeff Wise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是否亚洲人更聪明些?》文中说,经过多次符合科学标准的测试统计表明,亚洲人特别是华裔子弟的智商都较高:日本人是103,美国人101-102,中国人110。Jeff Wise说,研究人员进行过多次不同规模的测试,结果都大同小异。在科学界有争论的问题是,即使这类些微差别确实存在,是否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众多的历史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智商还不是智慧,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最多是间接的。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随社会进步而生存、成长和奉献。如果闭于自我,封于幽室,凝结于隘事,看不到大局,至死不识社会进步大潮,那么即使智商高一点,只能称之为小聪明,反而做出许多傻事、蠢事、坏事,像红楼梦里的那个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有智慧的人识大局、知环境、认航向,尊重别人、善于共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在为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企业、事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达到卓越。在琐事碎物方面即使糊涂些,也不是笨的表现。这大概是宋? 苏轼所说“大智若愚”的含义吧。

  李开复博士,在科研中有重要建树,受到同行敬仰。信息科学技术是现在发展最快、对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事业,开复在这一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贡献。30多年的旅美生涯中,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观察了解世界各类国家和社会。我读过他写的多篇文章,知他阅历广泛,观察细致,知识丰富,论述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事实支持。
  他以真诚的感情和对中国青年学子的手足亲情,捧心置腹传述他的经验、观察、告诫和期盼。他把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研究、写作、发表文章,以期对青年们有所帮助。2004年中他在公益网站上与2000多位学子交流、答问、释疑和谈心。现在要出版的书《做最好的自己》,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即以诚信价值观为中心,包涵着六种姿态,决定着六种行为准则,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寻找通向成功和达到卓越道路的抽象模型,对于青年学子们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未来的自己是会有帮助的。
  我期望,若干年后,人们尊敬开复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2005年7月15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资本论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某些极为重要的章节是例外。实际上情况也是这样;但我当时没有想到,正是全书这些最重要的章节会给我造成这么多的困难,同样也没有想到,还有其他一些障碍会如此严重地拖延本书的付排。 [点击阅读]
超越自卑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部落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那个陌生人身上散发出色彩斑斓的能量,它们华丽地旋转着,飞舞在他背后,好似一件斗篷;环绕在他强壮的头颅上,如一顶皇冠般闪耀着光芒。他的声音在耳中和脑中都能听得真真切切,这声音在血液中流淌,就像一首遗忘已久而又突然忆起的甜美的歌。他承诺的东西很诱人,令他激动,让他的心止不住地渴望。但是,但是……什么地方仍然有些……当他离开之后,艾瑞达的三位领袖转向彼此,轻柔地开口说出仅在三人之间分享的话语。 [点击阅读]
镜·双城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飓风吹起乱雪,纷扬弥漫了半天,掩住了方当正午的日头。雪暴之外的天依旧是湛蓝的,天风呼啸,苍鹰盘旋着。从半空俯视,帕米尔高原苍黄浑厚。慕士塔格雪山在连绵的巨大冰峰中、宛如银冠上一连串明珠中最璀璨的一粒,闪闪发光。而那些光,就是此刻乍起、弥漫山中的雪暴。然而,苍鹰的目力再好,也看不到雪暴下山腰那如蚁般蠕动的黑点。慕士塔格峥嵘嶙峋,高处笼罩在冰冷的阴云中。 [点击阅读]
镜·归墟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沧流历九十二年冬,天下动荡。白塔崩,破军曜,海皇归,帝王之血重现人世。将星云集、神魔聚首;腾蛟起凤,光射九霄。或曰:开天辟地以来,未尝见此异况也。”那一夜过去后,千年倥偬,云荒的史书上尤自留有那样记载。——然而千载之后,已经没有人真正知道那是怎样惊心动魄、改变整个大陆命运的一夜。那一夜里,到底埋葬了多少永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天翻地覆从今始,一夜风雨满云荒。 [点击阅读]
镜·破军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星辰散布在漆黑的天宇上,宛如一双双冷锐的眼睛、俯视着沉睡中的云荒大地。沧流历九十一年五月十五的夜,黑如泼墨。然浓墨底下、却隐隐流动着云荒特有的暗彩。苍黄砾白,间或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惨绿,是北方尽头的颜色;青翠斑斓,是南方的大泽水田,交织的河流水网;而四围山峦簇拥:西方的空寂之山,东方的天阙和慕士塔格,以及北方云雾萦绕的九嶷,簇拥着大陆的正中的湖泊, [点击阅读]
镜·神之右手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这是个空白一片的庭院。纯白的房子,纯白的地面,纯白的摆设,甚至白色的假山,白色的树木,白色的喷泉。一切都是雪白的——那样没有颜色的颜色几乎让空间都不存在。这个深宫重门背后的庭院中没有东南西北,甚至没有天和地,六合宇宙在这里只是一张平展的白纸。水晶沙漏放在棋盘边上,然而里面计时用的白沙、似乎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所控制,无法流泻一丝一毫。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