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最优美的散文 - 常识(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常识(1)[英国]托马斯·佩恩托马斯·佩恩(1737—1809),英国散文家、政论家。出生于英格兰,才华出众,家境寒微,自学成才,学识广博,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上都作过深入研究,渴望重建公平的社会秩序。37岁来到美国费城,深受富兰克林的赏识。本书所摘《常识》是他的成名作。其他代表作有《危机》、《理性时代》。文笔朴质,说理深入浅出,文风平易近人。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只谈些简单的事实、普通的观点和常识。除了希望大家能抛开偏见和成见,让理智和情感自行决定之外,没有其他什么要先向读者交待的。只希望他具备人真实的品质,确切地说,不要失去人的本质,胸襟宽阔有气度,能够眼光长远。以英美战争为题材的书可谓洋洋大观。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动机,各阶层人士展开争论。但一切争论都是徒劳无功的,辩论期结束。武器最终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英国选择了诉诸武力,美洲接受了挑战。据报道,已故的佩勒姆先生(他虽是个能干的首相,却也有很多过失)在众议院受人攻击,说他的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时,他回应道:“它们在我任期内一直起作用。”在当前这场斗争中,如果这种致命而又软弱的思想在殖民地占据了统治地位,那么我们这些先人将会被后代唾骂。阳光下从未有过如此伟大的事业,这不只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个省、一个国家的事,而是一个洲——至少占地球八分之一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一天、一年或一个时代;子孙后代实际上也卷入了这场斗争,直到最后都或多或少受到当前行动的影响。现在是把团结、信心和荣誉等美德播种在美洲大陆的时候。一点点的裂缝也会像用针尖刻在小橡树嫩皮上的名字一样,随着橡树长大而变大,后代看到的将是变大了的字符。事情由争论转为诉诸武力,标志着了一个政治新纪元的到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诞生了。4月19日以前,即敌对行动开始以前的计划、议案就像去年的年历,当时虽然实用,但现在已被取代,没有一点用处了。不管问题双方的倡导者当时提倡的是什么,最后都归结同样一个问题上,即与大不列颠合并的问题。双方之间惟一不同的就是实行合并的办法;一方建议诉诸武力,另一方建议友好协商,但已经发生的事实表明前者已失败,后者撤回了其影响。和解的好处说得太多了。它就像一场美梦破灭了,我们还是我们,我们现在惟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研究问题的反面,调查附属和依赖大不列颠给殖民地带来的实际伤害和以后将持续造成的伤害。按照自然和常识的法则来研究这种附属和依赖,看看我们独立之后有什么好依靠的,不独立有什么好期待的。我听某些人说,因为以前基于大不列颠的附属关系使美国繁荣了,而同样的依附对她将来的幸福是必要的,也将产生与以前相同的效果。没有什么比这个论调更荒谬绝顶的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小孩是吃奶长大的,他就永远不可以吃肉,或者我们前二十年是怎么过的,后二十年还应该继续这样过。而且仅仅这样说还不够真实;我要大声回答,没有欧洲国家的管制,美国同样繁荣,可能还会更加繁荣。使她致富的商业是生活必需品,只要“吃”仍旧还是欧洲人的传统习惯,这些商品就会有市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呼吸秋千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点击阅读]
四签名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整洁的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来。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了他左臂的衬衫袖口。他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他这样的动作每天三次,几个月来我已经看惯了,但是心中总是不以为然。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