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最优美的散文 - 河谷寻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河谷寻幽[英国]威廉·科贝特威廉·科贝特(1762—1835),英国散文作家、记者。出身农民家庭,后来办报评论时政,是改革派的竭力支持者,但同时又眷恋中世纪的英国社会,思想颇有些矛盾复杂,因此被马克思称为“大英帝国最保守和最激进的人——大英国最纯粹的体现者和英国最英勇的青年创始人”。其代表作有《马背上的游乡记》,记录了他行游英国乡村时的所见所闻。他的作品思想犀利,文笔朴实无华,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美文风靡之时,重新带给人们18世纪笛福的朴实文风。我大清早就出了门,在马尔博罗公路上走了两三英里,然后拐向西北,翻过一处高地去寻找阿文河的源头,这条河流向索尔兹博。我曾经在河谷中一个叫作下阿文的村庄里住过一些日子,然而不止一次听说,这条河算得上是整个英国的胜地中的其中一个。那谷地不过三十公里长一英里宽,可上面竟然耸立着大约三十座教区教堂。我决定去探讨一番,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我们的先人们建造了这么多的教堂,更何况直到最近几年以前英格兰的人口还非常少——苏格兰人一直力求让我们相信这一点。沿着高地走,我来到一座巨大的庄园附近,一位牧人对我说这是米尔顿山庄。庄园建在高地上,距离阿文河还有一些路程。这个河谷就是我“想抵达的地方”,或者至少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地方,因为我实在是难以想象为什么人们会无缘无故地把这三十座教堂建在这么一条三十英里长的小河旁(而这条小河的大部分并没有什么特色鲜明的地方)。牧人把通向米尔顿村的道路指给了我,差不多走了一英里,我终于从直达谷地的一个陡峭的坡上第一次见到了阿文河谷——多么美丽的河谷呀!这里有村落、庄园、塔楼、田野、草地、果园,还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的地形是这样的:河谷的周围都是高地,有些地方陡峭险峻,绵延向前数英里,有的地方坡度比较平缓。在河谷和高地的交汇的地方,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有的甚至顺着高地向上爬了一二英里远。玉米地紧紧地挨着两边的草地,向下一直延伸到水边。在靠近草地的田间里,座落着大部分的农屋、农院和村屯。尽管对这里的田园风光我本来就抱有很高的期望,却没有想到眼前的景色比我所想象的更美妙。以前我曾经在汗普郡的伊饮、伯恩以及特斯特等一些地方见过溪谷,包括南高地的溪谷,可是没有一处像阿文河这样让我动心。我端骑在马上,仰头眺望米尔顿、伊斯和佩塞,足足有半个小时,居然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早餐。我所站的这个山丘地势险峻,一条小径从旁边斜出向下,狭窄而陡峭,再加上山雨长年累月地冲洗,更加深凹难走。我既没有胆量骑马下山,也不想牵着马下山。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正赶着猪群向茬子地走去,我于是招手把他叫了过来,让他帮我把马牵下去。在继续我的山谷寻幽之前,我还是好好介绍一下我给阿文河谷画的一张草图或者称之为地图。我是这样画的: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张威尔特郡的旧地图,在上面盖上一层薄纸,描出河流,用数字代表教堂,用星号代表庄园和房宅的旧址。把这个河谷包围起来的高地可真是姿态各异。有时山坡比较平缓,田地顺畅地向远方延伸;有时高地陡然陷入河谷,好像是探入海中的码头长堤,四面都是峭壁: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背面,而是与整个高地连接在一起。另外,河谷的宽度和草地的宽度也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怎样看,这里的土地都称得上是上等的良田。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因为当地的农民就是这样说的。如今,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古怪言论是这么说的:即人口的增长速度总是比所需要的食物增长的速度快,基于此理论要求英格兰向外移民。这些理论不过是那些狂妄而又不学无术、无聊卑鄙的人从妖怪马尔萨斯那里摘文引句,为那些暴君的统治和某些奴颜媚骨者鼓吹的托辞罢了。如果要彻底揭露这些家伙的愚昧蠢笨、稀里糊涂、言行武断,和让人难以忍受的浅薄无知、蛮横骄纵,还有疯疯癫癫以及对神灵的亵渎,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也许就是赶上收获时节来这个地方看看——看看这年收成、人丁、状况和种种变化。上帝对这个地方真是倾囊恩赐了。从山顶之颠眺目远望,我吃惊地发现在河谷之中,有大量的瑞典芜菁长满了大部分的田地上,触目所及,到处都是。从盐山到纽泊里,这一路上我都看见很多长势良好的英国和瑞典芜菁;但自纽伯里到伯克莱、海克莱、厄赫斯本与唐格里一带,却很少见到这些东西;而到了卢德加什和埃弗里周围地区,几乎见不到芜菁的踪迹。可是我早上到达米尔顿山庄时,却见到了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瑞典芜菁。然而河谷中的芜菁长得更好,田野的色彩也变得艳丽多了,真是美不胜收,这景象正好与今年收拾得格外干净的休耕地和茬子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走到山脚下,我便决定去米尔顿村,在我的地图上,这个村里教堂上的代号是3。我把伊斯顿(2)甩在了右后方,我也没有去寻找阿文河的源头沃顿河(1),这条河与马尔博罗森林的西南角为邻,离马尔博罗镇只有五六英里远的距离。我记得有个大农场主朋友就住在阿文河的下游,于是决定前去拜访。平时我出门总是喜欢先问路,于是便向这个小猪倌打探我那个朋友的住所,让人惊喜的是他就住在米尔顿教区里。我策马来到村子中心的教堂,紧接着就笔直奔向朋友家,他的房子就设立在通向河谷的路边上。我曾经见过很多很多次惊喜交织的场面,然而在我一生的记忆之中,从来没有哪一次像农场主及其家人见到我这样惊喜的样子。人们见面时通常都说“很高兴见到你”;一般来说,这句话是出于真心的。我一向很谨慎,除非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受到热诚的欢迎,否则决不会轻易登门造访,以免有一点点前去打扰的嫌疑。但是,我的这位住在费非尔德(米尔顿教区内)的朋友和他的全家对我的到来表示出的惊喜若狂,确实是用言语所表达不了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无声告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