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最优美的散文 - 西敏大寺(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敏大寺(1)[美国]华盛顿·欧文华盛顿·欧文(1738—1859),享誉国际的文学家,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一。生于纽约城,在家中,他是11个孩子中的最小的。欧文自幼聪颖,19岁攻读法律。1804年至1806年间游历欧洲,返国后取得律师资格。但是他对当律师不感兴趣,而且他身体不太好,因此,改变兴趣,以写作谋生,并进入仕途,曾任驻西班牙公使,旅居欧洲长达17年;他的杰作《见闻录》(TheSketchBook)就在这期间完成的,其中的《吕伯大梦》(RipVanWinkle)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故事。总之,华盛顿·欧文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值深秋时节,这种天气让人感觉庄重而抑郁,早晨的阴影几乎和傍晚的相互连接,给这岁末的幽情更加笼罩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就是在这样一天,我一个人在西敏大寺走了几个小时。在这古老的建筑群中,有一种凄凉的感觉刚好与这个季节的色调相吻合;我跨进门槛,似乎一脚迈进了古老的年代,将自己融入到那些前人的阴影当中了。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进去的,穿过一条低矮的有着弧顶的长廊,感觉像是在地下室里。周围是厚厚的墙壁,只有墙上的小孔透出丝丝光线,反而显得这里更加幽暗了。穿过这条长廊,我可以远远地看见前方的拱廊;一个上了年纪的教堂司事,身着黑色长袍,正从阴影里走过,那模样就像是一个刚刚从附近的墓中爬出来的幽灵。这条路正是古修道院的遗址,景色分外凄凉,我的头脑也因此陷入了庄严地沉思默想之中。这条道路一如既往地寂静,与世隔绝。灰色的墙壁因为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早已褪了色,而且由于年代久远,也逐渐呈现出崩溃的迹象。墙壁上覆盖了一层灰白的苔衣,让人无法辨认清楚上面的碑文、骷髅像和各种丧葬的标识。弧顶上本来雕刻有华丽富贵的花纹,可如今早已不见了那些斧凿的痕迹;当年拱形石上枝繁叶茂的玫瑰花也不见了往日的风采。这里所有的事物都刻上了岁月流逝的痕迹,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颓废之中,依然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欢喜愉悦的感觉。一道秋意绵绵的金色阳光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上稀稀拉拉的小草,也给拱廊的一角披上一层阴郁的光线。从拱廊中间抬头远望,可以看见一小片蓝天或时不时飘过的白云,还有那扑撒了金子般阳光的塔尖;帐直地向蓝天延伸。我缓慢地走在拱廊上,时而思索着这融合了辉煌与颓败的景象,时而又力求辨析我脚下墓石上的碑文。这时,三座雕塑工艺粗糙的浮像吸引了我的眼光,经垢代人在上面来来回回的行踏,它们几乎很难辨认清楚了。这是这座寺院早期三位住持的浮像,上面的墓铭已经全被磨掉了,只剩下三个名字,很明显这也是由后人重新修整了的。(泰里斯住持,1082年;吉斯勃塔斯·克里斯宾诺斯住持,1114年;劳伦地奥斯住持,1176年。)我在这里停留片刻,默默地看着这些残缺不全的古人遗迹。它们就像几艘抛锚了的破船,停靠在悠悠岁月的岸边,惟一能说给人们听的就是这几个人曾经活着,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它们所蕴涵的道德意义不过是告诫那些企图死后还想受人敬仰的人,要依靠墓志铭得以永生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再过些时日,甚至连这些模夯清的记录都将消失,而所谓的纪念碑也不再是什么纪念物了。就在我俯视这些墓碑时,突然被大寺的钟声唤醒。钟声在墙壁之间回荡,刹那见整个拱廊都产生共鸣。从坟墓里传出来的钟声,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它向人们提醒时光的消逝,好似巨大的浪潮,不断地把我们推向坟墓。我继续向前走,到达了一扇通向大寺里面的拱门前面。走进大门,只见在拱门的衬托下,里面的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瞪大了双眼看着那一根根巨大的圆柱,圆柱上横架着一支支的拱梁,它们这么高,真让人惊叹不已。站在柱脚下,人们不禁会想到,与人类自己的建秩起来,人类自己的确是无足轻重。这座空旷幽暗的大寺,顿时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之情。我们小心谨慎轻轻地走过,生怕打破了墓地的肃静;而每一次四周的墙壁传出脚步声时,坟墓间也作出了低沉的回应,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四周的宁静,只是此时的宁静却被我们破坏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