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最后的莫希干人 - 第31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把看管辎重的孩儿们都杀了!这分
  明是违反了战争的规矩。
  哪儿看见过——你听着——这样卑
  鄙无耻的勾当!
  你凭良心说句话,看见过没有?——
  莎士比亚①
  ①《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七场。
  人群一直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被某种有助于休伦人的力量钉在那儿似的,眼睁睁看着敌人和他的俘虏离去;可是等他们的影子一消失,场上立刻群情激动,一片喧哗。恩卡斯起先也依然站在高台上,注视着科拉的背影,直到她的衣服的颜色和树叶分辨不清时,他才走下台来,默默地穿过人群,走进他不久前刚从里面放出的那座棚屋。有几个较为认真、细心的战士,看到从旁而过的年轻酋长眼中射出愤怒的光芒,便也跟着来到他选做考虑问题的地方。塔曼侬和艾丽斯都已被人扶走了,女人和孩子也已奉令散去。在这重要的时刻里,整个营地就像一窝受到打扰的蜂似的,等待着蜂王出来率领它们作某种重要的长途飞行。
  终于,有一个年轻战士从恩卡斯的屋子里出来了,他踏着庄重的步伐,不慌不忙地走到一棵长在平台石缝里的小松树跟前,他从树身上剥下树皮,然后默不作声地走回棚屋。跟着马上又出来一个人,他折去了树上的全部桠枝,使它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第三个人又出来在树干上涂上一条条的深红色。酋长们这一切打算开战的表现,使得大家都忧心忡忡,保持着一种不祥的沉默。最后,年轻的莫希干人重又出现了。不过这时他的衣服已经全部脱去,只留下了腰带和绑腿;他那张俊美的脸,有半边已被涂上了可怕的黑色。
  恩卡斯踏着缓慢、庄严的步伐,朝那棵树走去,走到跟前就绕着它兜起圈子来;他的步伐均匀、整齐,很像一种古典舞蹈;同时他还提高嗓子,用他毫无拘束的忽高忽低的声音,唱起了自己部落的战歌。那音调,听起来根本不像人的声音;它时而凄厉,时而哀怨,甚至比得上鸟儿的鸣唱;可是它又会令人吃惊地变调,变得深沉有力,使人不寒而栗。歌词很简单,而且颇多重复,它从对神的祈祷或者是赞颂,渐渐地变成对战士的目的的暗示;在开头和结尾处,都表示了歌唱者对大神的信赖。要是能把他所用的内涵丰富、音调优美的语言译出的话,这首颂歌的大意如下:
  曼尼托!曼尼托!曼尼托!
  你伟大,你仁慈,你英明!
  曼尼托!曼尼托!
  你最公正!
  啊!在天空,在云端,我看到了
  许多斑点——有黑的,有红的;
  啊!在天空,我看到了
  无数黑斑!
  啊!在林中,在空中,我听到了
  大声呐喊——有长呼,有大叫;
  啊!在林中,我听到了
  高声大喊!
  曼尼托!曼尼托!曼尼托!
  我软弱,你坚强;我无能;
  曼尼托!曼尼托!
  给我帮助!
  在唱到可以叫做一个诗节的末了时,他总是把声音提得更高,拖得更长,使它特别适于这个诗节里所表现的那种感情。第一节歌词的结尾是庄严的,意在表达一种崇敬的思想;第二节是一种描述,近似警告的意思;第三节便是那种有名的战斗呐喊,出自这个年轻战士之口,简直像混合了战场上一切可怕的声音;最后一节,和第一节相似,是表示谦卑和祈求。这支战歌他一连重复了三次,一面跳着舞,绕那根树干转了三圈。
  当恩卡斯刚转完第一圈时,一个庄重的,在莱那泼人中很受尊敬的酋长,也跟着他跳了起来,他唱着同样曲调的歌,可是歌词是他自己的。就这样,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直到所有有声望和权力的战士,全都参加了这场征募战士仪式。场面变得越来越狂野吓人。随着这种带喉音的、令人胆战心凉的歌声,酋长们的脸色也变得更加凶险可怖了。就在这时候,恩卡斯举起战斧,深深砍进树身,紧接着,提高嗓门大喊一声。这一声呐喊,可称为是他自己的战斗口号。他的这一行动,宣告他已经取得了这次出征的领导权。
  这一声号令,激起了整个部落潜在的战斗热情。近百个迄今为止由于年轻还有些胆怯的小伙子,这时也都疯狂地一齐冲向这根象征敌人的树干,把它割成了一片片的碎片,最后只剩下了埋在地下的树根。在这一场骚动中,大家对这棵树的残枝断于,进行了最无情的战斗,那凶猛的模样,好像真的是在残忍地对付活着的敌人。有的被当做头皮割下,有的挨了锋利、震颤的战斧,还有的受到猎刀致命的劈刺。总之,那种狂热和欣喜之情,表现得如此强烈和鲜明,这表明,这次出征是一场全部落的战争。

  恩卡斯砍了一斧之后,便马上走出圈子;他抬头看看太阳,太阳正好升到了他和麦格瓦约定的休战时刻就将结束的位置。于是,他发出一声呼喊,同时立刻以明显的手势宣布了这件事。愤慨激动的人群,便放弃了那场模拟的战斗,发出了尖声的欢呼,准备对敌人进行一场真正的、危险得多的战斗。
  一时间,营地里的情景全变了。已经武装起来的、画了战斗花纹的战士,现在平静下来了,仿佛他们根本不会再迸发出什么强烈的感情;而妇女们却唱着歌纷纷从屋子里奔出,在她们的歌声中,欢乐和悲伤奇怪地混合在一起,很难说出究竟是哪一种感情更多。没有一个人闲着。有的携带着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有的扶老,有的携幼,全往傍山的那片林子里走去,那林子,就像一张铺开的碧绿的地毯。塔曼侬和恩卡斯亲切地匆匆谈了几句后,也镇静地朝那儿走去。他和恩卡斯的分别是如此依依不舍,真像一个父亲又要和久别重逢的儿子分手似的。这时,海沃德已把艾丽斯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就找侦察员来了,他的脸色表明,他也多么急切地渴望着战斗啊。
  鹰眼对土人的这种战歌和征募战士仪式,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刚才的那个场面,并没有流露出有多大的兴趣。他只是偶尔朝那些准备跟恩卡斯上战场的战士瞧上一眼,估计一下他们的人数和素质。对此,他马上就感到满意;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位年轻酋长非凡的能力,很快就把这个部落中的每一个战士,都掌握起来了。看到人力方面的准备已经满意地就绪后,侦察员就指派一个印第安孩子到森林里去,取回他的鹿见愁和恩卡斯的来复枪;这两件武器是他们进入特拉华人营地前藏在那儿的。这是一种双保险的办法:一是如果他们当做俘虏被扣,这两枝枪可以免遭同样的命运;二是与其带着这种防身觅食的武器前来,不如以赤手空拳的受难者出现在这些陌生人面前有利。侦察员选了一个孩子去取他那件宝贝武器,说明他并没有忘记他那小心谨慎的习惯。他料定,麦格瓦决不是独自一人来的;他也知道,在那座林子的整个边缘地带,一定还有不少休伦人的奸细,在监视着他们的新敌人的行动。因此,如果试图由他自己去完成这一任务,对他来说,那是非常危险的;挑一个战士去,也不会有好结果;但如果是一个孩子的话,只要他的意图没有被发觉,那是不会有危险的。当海沃德来到他的身边时,侦察员正镇静地在等待着这件事情的结果。
  这孩子受过很好的训练,相当机灵,心中充满年轻人的一切希望和抱负,以能够受到这样的信任而感到自豪;他毫不在意地越过空地,来到林子边,就在离藏枪处不远的地方,窜进了树林。他一躲进灌木丛的枝叶中,黝黑的身子便像条蛇似的,悄悄地爬到了藏宝的所在。他取到了枪支。过不一会,只见他已像支脱弦的箭,飞奔在扎营的台地脚下那条狭窄的小路上,两手各握着一枝枪。当他奔到石岩边,以惊人的敏捷往上飞跃时,林子里突然放来一枪,这说明侦察员的判断完全正确。那孩子以一声低微而轻蔑的喊声回答了这一枪;但紧接着,从另一个隐蔽点又打来了第二枪;这时,孩子已经跳上平台,得意洋洋地高举着手中的枪,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向那个有名的,交给他这一光荣任务的侦察员奔去。
  鹰眼虽然一直在急切地关注着他的使者的命运,但当他满意地接过自己那支心爱的鹿见愁时,却高兴得一时把别的什么都给忘了。他用锐利的目光,仔细地检查了自己的宝贝,把火药池打开关上地摆弄了十多遍,又检查了枪机上其他各种同样重要的机件,然后才回过头来亲切地问孩子有没有受伤。那孩子并不答话,只是得意地朝他脸上望着。

  “啊!我看到啦,孩子!那伙坏蛋把你的胳臂给打伤了!”侦察员说着,握住这个颇能忍痛的伤员的胳臂,那上面有一处很深的被子弹打中的伤口。“不过不要紧,只要搽上一点捣烂的梢木,很快就会好的。我要在你的胳臂上扎一条贝壳珠带的功绩标志!我的勇敢的孩子!你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开始了一个战士的事业,将来可能会带着很多光荣的伤疤进坟墓哩。我见过许多年轻人,他们虽然已经剥到过敌人的头皮,可都没有这种标志!去吧,”扎好以后,侦察员接着说道,“你会成为一个酋长的!”
  孩子离开了鹰眼;他对自己的流血,比那最爱虚荣的大臣对自己身上的缓带还要骄傲。他高视阔步地走进了同龄的伙伴群中,成了大家赞扬和羡慕的对象。
  可是,这时候,有那么多严肃重要的事要做,因此,这个孩子的刚毅行为,并没有受到往常那样的普遍注意和赞扬。不过,通过这一件事,也使特拉华人摸清了敌人的情况和意图。因此,比那个虽然勇敢,但毕竟柔弱的孩子更适合这类任务的一队人,又被派出去清扫那些隐藏着的敌人。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因为大部分休伦人知道自己已被发现,便主动撤走了。特拉华人追击到离自己营地相当远的地方,便停下待命,以免冒进而中了埋伏。由于双方都隐蔽了起来,森林中重又恢复了沉寂和平静,仍像一个温和的夏天早晨,在一个幽僻地区能有的那样。
  这时候,镇静但仍有些着急的恩卡斯,决定召集起所有酋长,来分配他的兵力。他给大家介绍了鹰眼,指出他是一位可靠又可信的战士;他见部下对这位朋友都表示欢迎后,便派了二十个人交由他指挥,他们个个都像恩卡斯自己一样,全是机灵、老练、坚决的战士。恩卡斯也让大家知道海沃德在英国军队中的军衔,并准备授予他和鹰眼一样的权力。可是海沃德坚决谢绝这一任命,表示愿意在侦察员部下当一名志愿兵。做了这样安排之后,年轻的莫希干人又给各个土人酋长分别派定了不同任务。由于时间紧迫,他便发出了立即出发的命令。两百多人,精神抖擞、不声不响地按他的命令出发了。
  他们顺利地进入了森林,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可以使他们受惊,或者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情报的人物。到达自己的侦察兵们的隐蔽部后,部队奉命停下来就地休息,首领们集合起来,悄悄地举行了一次“敌前会议”。
  在这次会上,提出了好几个不同的行动方案,可是没有一个符合他们那位热情酋长的意思。要是恩卡斯能随心所欲地行事的话,他一定会率领自己的部下,毫不迟延地向敌人冲去,速战速决,尽快决定胜负;可是这样做,势必会和族人们公认的做法和主张背道而驰。因此,即使在眼下这种盛怒的心情之下,即使清楚地想到科拉的危险和麦格瓦的骄横,他还是不得不采取一种审慎态度,耐心倾听使他大为恼火的各种意见。
  会议开了好几分钟,但是仍无结果。这时,他们突然发现有个人从敌人方向走来;他那副急匆匆的样子,很容易使人想到,这也许是个敌人派来讲和的使者。但当他走到离特拉华人开会的隐蔽处不到一百码时,他踌躇起来了,仿佛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似的,最后干脆停下不走了。这时,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恩卡斯,似乎在等着他指示怎么办。
  “鹰眼,”年轻酋长轻声说,“这人决不能再让他回去和休伦人说话了。”
  “他的末日已经来到。”侦察员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便从树叶中伸出自己那支来复枪长长的枪筒,不慌不忙地朝目标的要害处瞄准。可是,他不但没有抠动枪机,反而重又把枪口放了下来,而且还以他那特有的方式突然高兴得笑了起来。“嗨,我真该死,差一点把这个可怜虫当做明果人啦!”他说,“当我朝他的肋骨瞄准,想找个穿子弹的地方时——恩卡斯,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那位歌唱家的笛子!原来这是那个大家叫他大卫的人。他要是死了,对谁都没有利,可要是他活着,只要他的嘴除了唱歌还能干点别的,那在我们归天时,还有点用处哩。如果声音还没有失去作用,那就让我马上去和这个老实朋友谈谈,他一定会发现,我的声音要比鹿见愁的声音好听多啦!”

  说着,鹰眼把来复枪放到一边,然后穿越灌木丛,朝前爬去,爬到大卫可以听见他声音的地方,便唱起歌来,就是那种曾使他得以从休伦人的营地安全逃出的歌声。这声音当然骗不了大卫那灵敏的听觉(老实说,除了鹰眼之外,别人是很难学得像这种声音的),既然他以前曾经听见过,现在当然也就知道是谁在那儿唱了。这可怜的家伙,立刻流露出从窘境中得救的表情,向着歌声寻来——这任务,对他来说,简直和冲着排炮走一样艰难。不一会,那个隐蔽着的歌手,就被他找到了。
  “这给那班休伦人听见了,不知又会怎么想哩!”侦察员笑着说,一面拉住同伴的胳臂,急忙往回走。“要是那班恶棍就在附近,听到了我的歌声,他们也许会说,现在不止一个,而是有了两个疯子啦!不过,在这儿,我们是安全的。”他指了指恩卡斯和他的伙伴,接着说,“现在你把明果人的打算告诉我们吧,要用地道的英语,也别抑扬顿挫的!”
  大卫吃惊地默默打量着周围那些面目狰狞的酋长,可是看到其中有几张自己熟悉的脸,也就放下心来,很快恢复了各项官能,能够清楚地回答问题了。
  “那班异教徒出来的人数很多,”大卫说,“而且,我看来意不善。在过去的一小时里,他们的营地里,到处都听见狂呼乱叫,还不断发出像是亵渎圣灵的声音。说实话,我全由于这个,才逃到特拉华人这儿来寻求安宁的。”
  “要是你的腿快一点的话,你的耳朵在这儿同样也不会得到安宁的。”侦察员有点冷漠地答道,“不过,这些就让它去吧。现在休伦人在哪儿?”
  “他们躲在林子里,就在这儿和他们的营地之间。他们人很多,你们还是谨慎一些,马上回去的好。”
  恩卡斯朝隐蔽着自己队伍的树丛瞥了一眼,接着问道:
  “麦格瓦呢?”
  “和他们在一起。他把那个在特拉华人那儿待过的姑娘带回来后,就把她关进那个山洞了,然后他就像只发疯的狼似的,出来站在那些土人的前头。我真不明白,是什么惹得他发那么大的火!”
  “你说,他把科拉关在哪个山洞里了?”海沃德插嘴问,“好在我们知道那个山洞在哪儿,我们能不能设法马上把她救出来?”
  恩卡斯诚挚地看着侦察员,然后问道:
  “鹰眼怎么说?”
  “让我带着我的二十个人,沿那条小溪,从右边插过去,经过那些河狸的聚居地,先和大酋长、上校他们会合。然后你会听到我们从那儿发出的喊杀声——像这样顺风,喊声传一英里不成问题;到那时,恩卡斯,你就朝他们正面发起进攻;等他们一到我们的射程内,我们就会给他们来一个狠狠的打击。我可以拿一个老边民的名誉保证,这样就可以使他们的散兵线弯得像一张(木岑)木弓。然后,我就去占领他们的营地,把那姑娘从山洞里救出来。不管我们是用白人那种一举获胜的办法,还是用印第安人那种偷袭伏击的方式,这一次,我们说不定能全歼他们的部落哩。少校,这里面可能并没有多大学问,但只要有勇气和耐心,这个计划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我很赞成这个计划,”海沃德听到,侦察员计划中的首要目标是搭救科拉,便大声说道,“我很赞成这个计划。让我们马上行动吧!”
  经过一阵简短的商议,这个计划终于考虑成熟,并且更加明白易懂地被传达到各个小分队。约定各种不同的信号后,首领们便分头去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命案目睹记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月台上,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跟着那个替她担箱子的脚夫气喘吁吁地走着。她这人又矮又胖;那个脚夫很高,从容不迫,大踏步,只顾往前走。不但如此,麦克吉利克蒂太太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非常累赘。那是一整天采购的圣诞礼物。因此,他们两个人的竟走速度是非常悬殊的。那个脚夫在月台尽头转弯的时候,麦克吉利克蒂太太仍在月台上一直往前赶呢。当时第一号月台上的人不挤,本来没什么不对。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