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书评——浅淡普鲁斯特及其《追忆似水年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 浅淡普鲁斯特及其《追忆似水年华》
  ――纯一的时间作为一种媒介,意识状态在其中构成无连续性*的系列。这样的时间不过是空间而已。①
  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
  对于1900到1950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②。马塞尔•普鲁斯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地位早已盖棺论定,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他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普鲁斯特无疑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人。 19世纪的法国文学,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短短的一百年内涌现出一位又一位的文豪。生于世纪之交自小喜爱文学的普鲁斯特没有理由错过这样一列豪华的文学列车。普鲁斯特曾经公开对许多法国作家感谢过,这些作家即塞维尼夫人,夏多布里昂,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巴尔贝•德•德奥尔维利,奈瓦尔,波德莱尔。确实在《追忆似水年华》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些作家的影子。在人物塑造方面,普鲁斯特笔下的斯万在感情上的敏感与佛雷德里克不相上下,他对奥黛特的追求和后者对阿努尔夫人的爱慕来的如出一辙的执着。而斯万对福什维尔的嫉妒和对奥黛特的猜疑,又正像是佛雷德里克对“女将军”感情的翻版,福楼拜笔下的经典人物似乎再《追忆似年华》中得到了重生。而在文字描述上,马塞尔大段的内心独白,正是借鉴了司汤达赖以成名的心理描写。而普鲁斯特对于同性*恋病态的描写,又让我们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死亡和婬*荡堪称一对好姐妹”甚至在书中第四卷,甚至出现了塞维尼夫人的名字。原来普鲁斯特的外祖母酷爱塞维尼夫人的书简。每逢外出旅行,总要把厚厚几册塞维尼夫人《书简集》随身带走,抽空阅读。后来外祖母去世,普鲁斯特的母亲把塞维尼夫人《书简集》珍藏起来,视如传家之宝。她对普鲁斯特说,外祖母在世之日,给她女儿(即她本人)写信时,常常引述几句塞维尼夫人书简中的名句。可以想见,塞维尼夫人是普鲁斯特从小就比较熟悉的作家。
  然而普鲁斯特所熟知的领域远非文学这一块。从小博览群书的他艺术和哲学也有着深刻的了解。从作品中对埃尔斯蒂尔的画作,樊特依和瓦格纳音乐的独特见解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另外普鲁斯特还有着颇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阅读如里博,埃尔韦•德•圣德尼,皮埃尔•雅内等心理学家的著作所积累的。而这些心理学知识体现在作品的具体表现则是记忆,睡眠,梦,习惯,神经系统紊乱。
  上了大学之后,普鲁斯特开始系统地接触哲学,他在巴黎曾经听过塞阿耶哲学课,同时也接触到叔本华等人的哲学理念,同时也对罗斯金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十分欣赏,甚至翻译了罗金斯的两本散文集,即《亚眠的圣经》和《芝麻和百合》正是这些哲学家使普鲁斯特把艺术看作人类最高雅的活动。在普鲁斯特解除的众多哲学家之中对普鲁斯特创作影响最大的应当属声明显赫的伯格森了。他的风靡全球的绵延于自由意志学说对普鲁斯特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时间历来都是哲学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解答的问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开始,几千年来哲学家们对于时间的争论就像时间本身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过。而随着热力学定律被证实,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所有变化的方向,时间也在这一范畴之内,于是它被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关于时间的讨论,似乎也安静了许多。但是关于时间,伯格森显然有着更为深刻和独到的观点。他巧妙地避开了时间方向与测量的敏感话题,而是把纯一的空间看作是一种媒介,而在这媒介里,我们的意识被并排列置,如同空间一样以便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③。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正像是这种学说的文学版本,同时也似乎是这种学说最好的论证。
  与以往优秀的作品一样,这部规模宏大的《追忆似水年华》当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人物,也不乏优秀典型的形象。马塞尔笔下的那位不朽的厨娘佛郎索瓦丝,多情敏感的斯万,傲慢的夏吕斯等等,都已成文学史中的经典。但是他们全都不是作品的主角,即使是贯穿作品200多万字的“我”也只不过是像《神曲》中带但丁游地府的维吉尔,或是《十日谈》中讲故事的七女三男那样。将整个故事传接起来,使其变得真实并且合理。
  简单的说,这时一部讲述时间的作品,小说的名称《追忆似水年华》法文原文为“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如果直译的话应翻为“寻找失去的时光”。全书最后的一段中作者看着年迈的盖尔芒特公爵写道“如果这份力气还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我的作品,那么,至少我误不了在作品中首先描绘那些(哪怕把他们写的像怪物),写出他们占有那么巨大的地盘,相比之下在空间中为他们保留的位置时那么狭隘,相反,他们却占有一个无限度延续的位置,因为他们像潜入似水年华的巨人,同时触及间隔深远的几个时代,而在时代与时代之间被安置上那么多日子――那就是在时间之中。”④。但是寻找的结果,时间并没有被重新获得。然而意识却随之而来,斯万死了,圣卢死了,阿尔贝蒂娜死了。只有希尔贝特活着,但她却由在当松维尔那个拿着花铲,没教养的女孩,变成在香榭丽舍陪我玩捉人的情人,在斯万死后,又变成了福什维尔小姐,之后是圣卢夫人,最后,罗贝尔死后成为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时间并没有失去,正像伯格森所说的那样,时间只是承载意识的媒介,永远呆在原处。作者否定了时间,同时也否定了死亡和改变。(从表面上看,时间所装载的那些意识与记忆应当是故事的主角,其实不然,正像一枚戒指,即使上面有一颗比戒指本身更有价值的钻石,我们见到它时也只会叫它时戒指,至多会叫它钻戒。时间就是那枚戒指,而回忆时便上上面那颗钻石。)而这些已有的意识就像标记时间的刻度一样被钉固住所以也就无所谓似水流逝了。

  如果说普鲁斯特生在上个世纪之交的法国的占尽天时地利的话,那么使他成为伟大作家 的另一个因素“人和”则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说的“人和”是指普鲁斯特个人特质。由于哮喘的缘故十岁以后的普鲁斯特几乎告别了室外活动,这使他的活动范围限定在了上流社会的沙龙,这为他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十岁以前的之前的美好回忆培养了他神经质的气质。也只有有如此经历的人才会用30页的笔墨去描写自己在床上的辗转反侧。“有好长时间,我很早就上床睡觉。”这是全书的第一句话,当你读完全部200多万字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句几乎也是全书最短的一句,作者无论描写什么都回选择冗长的句子,其实这也是拜哮喘所赐,据说普鲁斯特只有靠一口气写下一个冗长的句子,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疾病的让普鲁斯特养成了对细节描写和对冗长句子的偏爱。然而这种偏爱却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萨特曾说普鲁斯特是唯美主义者,欧洲文人,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秀才,说普鲁斯特没有勇气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说普鲁斯特的文学 “自杀”不过是“权宜之计”,并将他与作为传统作家的福克纳及美国小说家对立起来。⑤其实不然,比起普鲁斯特的作品,福克纳似乎更加依赖文学技巧,使文字趋向“唯美”。在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福克纳的壮举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震撼, 这也验证了莫里斯蒂克斯坦的那一句名言:时间对别出心裁的小花样是最无情的。然而普鲁斯特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因为他那些精细到夸张地步的描写和冗长晦涩的句子并不使空洞存在的,而是生活给与作者真实的体验,从整个角度看,萨特对于普鲁斯特的种种“内心独白”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
  普鲁斯特对于文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小说形式的创新,普鲁斯特虽然不是第一个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作家,但作为通篇采用意识流写法的小说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在意识流流派里,普鲁斯特的作品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普鲁斯特句子有一个特点,几乎每一个冗长的句子里都饱含着多个动词,例如:“ 我又睡着了,有时偶尔醒来片刻,听到木器家具的纤维格格地开裂,睁眼凝望黑暗中光影的变幻,凭着一闪而过的意识的微光,我消受着笼罩在家具、卧室、乃至于一切之上的朦胧睡意,我只是这一切之中的小小的一部分,很快又重新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同它们一样变得昏昏无觉。还有的时候,我在梦中毫不费力地又回到了我生命之初的往昔,重新体验到我幼时的恐惧,例如我最怕我的姨公拽我的鬈曲的头发。”普鲁斯特展现出自己已瞬间的三个内心活动,意识,印象,记忆在不停的变化。这三个不同的内心活动,又将许多个场景,感受,景物串联到一起。这样的安排使得句子充满了空间的层次感,而画面流畅的转变给人意识也在流动的感觉。普鲁斯特将词与词之间的这种巧妙安排,在句与句之间也是存在的。在《斯万家那边》对卧室的谈论,就是这样的例子,马塞尔将卧室分为四类:夏天的和冬天的,路易十六时代风格的和金字塔风格的。普鲁斯特在不停的变换描写的场景而连接它们的并不一定是严谨的逻辑,而只是意识流动思想的偶然。这种句与句之间的这种场景的不断切换在段与段之间显得更为明显。两个相邻段落所叙述不同的场景,这样的例子我们屡见不鲜。那是叙述顺序使然。然而普鲁斯特往往在两个或多个场景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将它们联系起来。“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去巴黎的时间比往年稍早了一些,作者一路上描写了梅塞格利兹平原上的风,圣安德烈教堂的两座钟楼以及苹果树和树叶。而将这些看似独立的场景穿插起来的是“我”对贡布雷所值得留恋事物的依依不舍。由词到句再到段,普鲁斯特意识的流动是多层次的,我们无法考证这种层次感使作者巧思安排的还是无心插柳。但是,艺术家的工作过程,对于读者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作品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效果。在这种层次感的衬托下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显得无比的流畅与自然。
  关于普鲁斯特的伟大和艺术成就我不想在过多的评论。最后套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组问答: “您相信能在另一个世界永生?”“不,是在这个世界永生。在某些时刻,时间突然停止,以便被永生所代替。”普鲁斯特用他不朽的《追忆似水年华》做到了这一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
底牌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亲爱的白罗先生!"这个人的声音软绵绵的,呼噜呼噜响--存心做为工具使用--不带一丝冲动或随缘的气息。赫邱里·白罗转过身子。他鞠躬,郑重和来人握手。他的目光颇不寻常。偶尔邂逅此人可以说勾起了他难得有机会感受的情绪。"亲爱的夏塔纳先生,"他说。他们俩都停住不动,象两个就位的决斗者。他们四周有一群衣着考究,无精打采的伦敦人轻轻回旋着;说话拖拖拉拉或喃喃作响。 [点击阅读]
异恋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号。在仙台市的某个天主教会,举行了矢野布美子的葬礼。参加的人不多,是个冷清的葬礼。在安置于正前方的灵枢旁,有一只插着白色蔷薇的花瓶。不知是花束不够多还是瓶子过大,看起来稀稀疏疏冷冰冰的。教会面向着车水马龙的广濑大街。从半夜开始落的雨到早晨还不歇,待葬礼的仪式一开始,又更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从教会那扇薄门外不断传来车辆溅起水花的声音。又瘦又高的神父有点半闭着眼念着圣经。 [点击阅读]
弥尔顿的诗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十四行诗之十九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点击阅读]
归来记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在刑事专家看来,”福尔摩斯先生说,“自从莫里亚蒂教授死了以后,伦敦变成了一座十分乏味的城市。”“我不认为会有很多正派的市民同意你的看法,”我回答说。“对,对,我不应该自私,”他笑着说,一面把他的椅子从餐桌旁挪开,“当然这对社会有好处,除了可怜的专家无事可做以外,谁也没受损失。在那个家伙还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在每天的早报上看出大量可能发生的情况。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心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每朵云里有一个朋友在充满恐惧的世界朋友无非如此连我母亲都说这很正常别提什么朋友想想正经事吧——盖鲁徼?如果我们沉默,别人会不舒服,埃德加说,如果我们说话,别人会觉得可笑。我们面对照片在地上坐得太久。我的双腿坐麻木了。我们用口中的词就像用草中的脚那样乱踩。用沉默也一样。埃德加默然。今天我无法想象一座坟墓。只能想象一根腰带,一扇窗,一个瘤子和一条绳子。我觉得,每一次死亡都是一只袋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