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追忆似水年华 - 《追忆似水年华》评论——普鲁斯特,哮喘及其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普氏初探
  文学的硬壳包含着外延与内涵,经历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法兰西需要一股新的变革, 划分其小说体裁新旧的分水岭。上帝说:"让普鲁斯特去吧。"于是他带来了一股新浪潮。
  说来这种变革有其不可知性*。旧的叙事有其显而易见的缺陷,不论所谓"上帝视角"还是"第一人称视角",极目所见,都是过于理性*的叙述。过于理性*,让纯文学 严肃,但僵化,表现力减弱。所谓"非理性*"的,同时也更挖掘处于现实之内,被掩盖的现实,"潜意识"下的思维的写作手法的诞生又与这位伟大作家的哮喘密不 可分。哮喘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普鲁斯特的哮喘是前者还是后者现在是不得而知了。但哮喘发病时的感官感受与"直觉写作"的条件十分相似,处于"保险丝" 状态的精神,异其敏感,而且会产生许多臆想。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各处所谓意识流写法的片段,现在看来倒像是作者发病时的真实心理感受,完全真实的记 述。当然,古往今来得哮喘的作家也很多,但能大胆地用如此笔法写作的,他是第一个。许多时候,甚至,我们能嗅出他透过自己急促呼吸所感到的人或事。
  事实上,他的作品作为一部"现代作品"的资格是值得怀疑的,普鲁斯特经历了二十世纪的"一战",但《追忆逝水年华》中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只能称之为十九世纪 下半叶的风情。但他所带来的"经验"是空前的,即"非理性*"创作的元素。我们能说普鲁斯特的文笔有点儿琐碎,有着许多纯属冗余的部分。但正如《莽丛中》多 人叙事所带来的立体体验。这些看似烦琐的文字也使感官体验更加丰富。注意,首先是感官体验,即意识的感受。而不似巴尔扎克为代表的小说家们,大段大段的场 景,对话,带来的,是对于"事件"的叙述,忽略了人的感受,这种弊端也是后来的其他流派作家所注意避免的。

  另一个重要的普鲁斯特给我们带来的"命题"是时间与空间。这点在其不厌其烦的地点与时间强调中可体会出。时间的可延续性*和空间的"错位"不愧为伟大的革 命。这一点的实验在法国"新小说"中是司空见惯的。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情人》中梦呓似的笔法把"当下"与在越南的时光重迭,造成强烈的沧桑感。这样 的好处是使读者的感触更复杂,更容易沉浸作者所构造的"环境"中。洛特雷阿索说过一句关于一把雨伞与一台缝纫机相遇产生美的一句话:"事物彼此之间越是陌 生,它们的接触所碰撞出的光芒越是神奇。"这是一句关于象征主义的话。我更喜欢这样理解它:正因为一把雨伞与一台缝纫机背后所延续的不同空间的碰撞,才产 生美。在《追忆逝水年华》中,作者似乎更关注于当打开窗户时,身后射进房间的一束光,以及其中闪光的细小尘粒。
  (二)幽默,梦想及悖理(荒诞)
  早在上世纪初,超现实主义的先锋,《超现实主义宣言》的作者布勒东就提出以幽默,梦想及悖理实现对小说文本的突破。幽默由《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掀起 的"黑色*幽默"流派所实践,直至前几年的那位君特·格拉斯都有所涉及;悖理由现代派小说的创始人,天才作家卡夫卡开创。而如果要对"梦想"寻根,普鲁斯特 逃不过我们的视野。

  对于意识流的讨论没有止境。曾经有批评界这样抨击:"小丑的把戏,骗人的招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上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巨大影响,这点或许是普鲁斯特当 初所始料未及的。意识流中作者"隐退"的特点,是其高明之处,也是不易掌握的。作者的退出,不是"观点"的埋没,而是把作者置于上帝的位置,无处不在,但 又难觅其踪。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关于唯一真实时间的心理时间即绵延的观点,是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要义强调意识流主题性*,不免陷入主观唯心主义。超现实主义作家所谓致力于对现实下的真实的探究,犯的也是这种通病。
  事实证明大众更接受的还是以传统叙事方式写成的作品,并不能因此断定大众的文学品位没有前进。语言的构成,语法规则,某些约定俗成的限定,致使语言本质上 仍是理性*的产物,用它来表现"非理性*","潜意识"的律动,实在是勉为其难。这正如"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处于不同营垒的两种主义。理性*与"非理 性*",一个从一开始就错误的命题。大众的判断力不容忽视,因为他们看到的天地更广阔。
  (三)创作环境及作品的形成
  作家是一群异其孤独的人,创作过程中容易陷入思想的泥潭中。二十世纪前作家的写作,可称为"封闭型"写作。常年累月待在家中,咖啡馆中,构架他们的思想堡 垒。普鲁斯特在写作《追忆逝水年华》时,几乎年复一年地待在同一房间中。环境的暗示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在《追忆逝水年华》的阅读历程中,我们时常有一种在 积满灰尘的小阁楼内探宝的感觉。古典型作家中所营造的"冠冕堂皇",散发的些许fu败之气,贯穿了整个"旧小说史",即使在最不严肃的"维多利亚"文学中, 我们也能闻到这些细尘的存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这个命题体现的是"自由"这个词语的涵义。作家的写作是在解释"自由"这个词语。作家创作的目的是在于带给读者一种体验,是作者精神意志 的出口。但更多的作家是被误解的。文学创作不象数学证明,任何命题结论就是事先摆在前面的题设。读者的存在意义,在于解读吗?阅读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甚 至把文本抛弃,宣称:"作者死了"。这样就涉及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波德莱尔当初被视为"大逆不道"诗作,现今人们在挖掘其美学价值。在这件事中,历史是 横亘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堵墙。而那些所谓"经典名著"为何能不衰呢?在于它与读者之间订下的"契约",把永恒的一些主题,例如:爱,死,不朽等融入作品 中,让作品得以永生。
  (四)不是结语的结语
  自普鲁斯特创作《追忆逝水年华》至今,也有一个世纪了。这其间文学不论创作手法,文艺理论等方面的巨变,普鲁斯特当年是始料未及的,他自己对文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上个世纪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是信仰的时期,是怀疑的时期;是光明的季节,是黑暗的季节;是希望的春天,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奔向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狄更斯的这一长段话,是对过去的百年最好的总结。作家永远与时代同行!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