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重口味心理学 - 第十六篇 大蜀黍和小正太的那些事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XYY染色体综合征
  症状:是男性,但多了一条与男性有关的染色体,他们就太男性化了。
  身材高达1.8米以上(欧美人平均1.85米以上),躯干和腿长度均增加,肌张力低,动作不协调。面部不对称,耳长。常患脓疱性痤疮。
  医学上称这类人为“超男”,但实际上15%-20%的病人有中度性腺机能减退,精子发生从正常到轻度受损。少精者临床检查结果表明精子发生异常。
  他们可能有正常或异常后代,也可能没有后代。
  智能低下或处于正常下限。
  患者缺少自制力,情绪控制不良。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患者脾气暴烈,好斗,进攻性强,有反社会行为,极容易犯罪,包皮皮括因性行为不当而犯罪。)
  除此之外,Ped的父亲还是酒鬼,喝高了拿孩子出气是家常便饭。而最发指的是下面这些:
  他猥亵两个孩子(Ped不是独生子),尤其在Ped6~10岁这段年幼的时期,频率非常高;杀掉了Ped和他兄弟的宠物兔子,并且煮熟了强迫他们吃掉……
  Ped父亲的这些做法,让我回忆起了一部纪录片,是讲联邦调查局的心理画像技术,犯罪心理专家根据案发现场的痕迹以及罪犯的作案手法等,推测出嫌疑犯的基本面貌特征、生活习性、阶级层次,还有成长经历与背景等等。这个记录片中就讲到了一个连环变态杀手的案件,犯罪心理学家根据现场遗留的线索,基本把凶手整个人归纳了个大概,比如说通常的服饰如何,外表如何,从事什么职业,是否独居等等。然后警方就按照这些建议缩小了侦查的范围,最后成功抓获凶手,心理画像技术也在刑侦领域大放异彩。
  其中,有一条心理学家的猜测和凶手的实际情况不谋而合:他在童年受过虐待。
  关于Ped的父亲,就说到这儿了,因为他没和孩子们待多久就因为一次恶意伤害事件逃到外地避难去了,从此人间蒸发。

  我们也该说说Ped的母亲了。
  据说,Ped的妈妈在18岁的时候智商测试的结果为73分。这是什么概念?很多智力测验标准通常把及格分定在70分,也就是说低于70分你就是弱智,属于智力障碍人士。
  Ped的妈妈从小也在贫穷中长大,并且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在她5岁的时候被生身父亲强姦了几次。除此之外,保守估计她先后嫁过4个男人,总共养育了3个孩子。
  但是Ped后来的这三个爸爸中,一个曾经把碘酒涂到Ped的“小鸡鸡”上,并扬言要剪掉它,另一个定期强姦Ped同母异父的妹妹。
  唯独第三个爸爸,从未虐待过Ped及他兄弟姐妹中的任何一个,反而如慈父一般对待他们如掌上明珠,可以说,三爸爸是Ped生命中为数不多的一点光明。只是这丝光明对Ped这样渴求与需要爱的孩子来说消逝得太快太快,仅仅共同生活了一年,三爸爸就因肺癌去世了。
  推测Ped当时的心情,不知怎的让我联想起一篇英文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爱德华,是个孤独寂寞的男孩,因为爸爸三年前死于心脏病,他生活中唯一爱着的可以沟通的人没有了,终日活在思念与痛苦中。这种伤痛和孤寂中夹杂着强烈的恨,让他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研造出一个黑洞机器:我要把世上所有的东西统统吸进去,带着你们一起毁灭。
  机器终于造好了,爱德华启动了开关,只是他没有想到,原本计划的黑洞变成了反黑洞,也就是说东西没有吸入反而被放出。那么放出的都是些什么呢?就是世上所有曾经丢失的东西,小到钥匙、缝衣针、铅笔、纽扣、圆珠笔,大到家用电器、汽车、科学仪器。可惜有一样东西爱德华已经看不到了,因为他早被喷射出的圆珠笔刺死了:就在他的黑洞机器消失的最后一刻,这个世界上每一次被丢失的爱都被释放到空中,像雨一样倾泻而下……

  我想Ped在失去三爸爸时候的心情就如同站在这丢失的爱雨下,眼看着它们坠落却无力收回。
  事后一份对Ped的研究报告中写道:“Ped对这个悲剧非常伤心……他完全迷失了自己。从此,Ped的生命中不再有光明。”
  我找出了爱德华故事的原文,摘出了其中对丢失的爱雨描写的句子,放在这儿,让大家原滋原味地品品Ped当时的心境:
  Finally, just before the black hole generator disappeared in a puff of smoke, every lost lov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was expelled into the air and rained down in an overflow of desolation.
  (PS:故事名字《爱德华和他那难以置信的黑洞》)
  说完了Ped的父母的故事,恋童癖的起因我们也就可以窥探一二。
  第一,童年时受过虐待,尤其是性虐待,受害者往往在成年后也会变成一个施虐者,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往往就是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第二,缺失关爱。可以看出Ped的母亲不是不爱她的孩子们,而是她没有能力去爱,她自己的生活都相当混乱与无助,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何言照顾其他呢?Ped的生身父亲就根本别提了,唯独横空出世的三爸爸,像天使一样照亮着Ped阴暗的生活,但是最后还是被天堂收走了。
  第三,难道说童年受过虐待又缺失关爱的小孩子长大后都会像Ped一样吗?当然不是!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左右和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比如说,先天因素。
  如果Ped骨子里没有遗传他父母的问题基因,反而有“反骨”,那说不定他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早年的糟糕经历不仅没害了他,反而会有助他日后的成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经历了这么多丑陋的事情,遭受过那么多无情的伤害的人,日后还能选择健康阳光顽强积极的生活,那他(她)的内心会有多么的强大!就像当年明月说的,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那么从此地球是阻止不了他(她)坚持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再比如说,社会因素。
  如果Ped能有三两个知己,或者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爱人,再或者Ped的社交环境,包皮皮括他的学校、工作单位等给予他足够的关怀与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抚平他内心的创伤,会让他对生活的态度有所改变。
  所以说,一种心理疾病的产生,绝不是三言两语和几个问题就能说得清的,因为人的心理本身就是复杂的,那么心理疾病就是复杂中的复杂。一种心理疾病往往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的第一及第二条是导致Ped产生恋童癖的主要原因,所谓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恋童癖被大多数人厌恶,所以常用的疗法都是强制性的。患者本身也很少求医,除非被亲人安排或者被有关部门抓获后。
  这里纠正他们典型的三个错误认知非常重要:
  ①我和儿童的性接触实际上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坏处,甚至还有好处呢。
  ②孩子们是能够思考的,如果他们同意那样做,就不是性侵犯。
  ③如果他们不拒绝或者不强烈地拒绝,他们实际上是渴望有性接触的。
  电影《水果硬糖》里的男主角,正是心怀这些错误的观念,轻视了被骗来的小女孩,才最终命丧她手……
  既然提到了乱伦,就顺带说一下吧。
  前面说过,恋童癖不能等同于乱伦,因为不仅施暴对象有区别,施暴的动机也是不同的:乱伦很多时候只是一时兴起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乱伦者还是会以成年人作为性伙伴的;恋童癖则不然,恋童癖者专门偏爱孩童,他们与儿童的接触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并没有喝多。
或许您还会喜欢: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鲁宾逊漂流记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点击阅读]
再错也要谈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不用太笨,只要笨到会真心相信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成立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不用太聪明,只要聪明到不去追究你那些承诺,爱情就得以延续了。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笨——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量”:爱的时间长久些、或者同时爱好几个、之类的。谈恋爱的对象,最好比你聪明——如果你要求的、是恋爱的“质”:要爱得精彩些、要爱得刻骨铭心些、之类的。 [点击阅读]
冬日最灿烂的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好象是为了增加圣诞节前夜的气氛,所以一大早便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这场雪越下越大,傍晚明晓溪和牧野流冰来到东寺家的时候,雪已经厚厚地覆盖了整个大地。明晓溪用手不停搓着冻得绯红的脸蛋,她从小在台湾长大,对这么冷的天气还真有些不适应。不过当她的脚刚踏进东寺家主屋的大门,一股暖洋洋的热流就把她包围了。好,好温暖啊,明晓溪幸福地叹息。 [点击阅读]
卡尔洛斯:求战之心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你让我失望了,卡尔洛斯。不论他再怎么努力,这句话就是无法从他的心头消散。不论在经过阿格玛之锤的时候听到多少声激昂热情的“欢迎霸主!”都没用,不论在愤怒之门前方的废墟里站上多久,对着依然熊熊燃烧的魔法烈焰凝视多久也都没用。就连挥斧砍杀胆敢与他为敌的猛兽与天谴军魔物也只能暂且令他分神,就连热辣辣地喷溅在脸上的鲜血也无法淹没那句话。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