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重口味心理学 - 第十四篇 看不懂的身边人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面我们进入享乐主义者的极端的病态的领域——自恋型人格障碍。
  先来看F的故事:
  F成长在一个大城市中舒适的郊区,他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也是唯一的儿子,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F的脾气不是特别好,经常因为任性而惹恼父母或妹妹们。他表示,即使遭到别人的干涉,他也会继续为所欲为。
  少年时,F一直宣称自己是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没有一点可以证明他所说的这些。他还回忆说自己对女人非常挑剔,但女人们都对他趋之若鹜,跟他约会时每个女人都像得到宠幸般激动到不行。
  进入大学后,F开始幻想在一个高水平的事业上能有所成就。他的专业是传播学,但他计划进入法学院,最后走上仕途。在大学期间,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她是那年的大学选美冠军。两个人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F选择在法学院继续深造,而他的妻子则开始工作养家。
  在法学院期间,F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满脑子都是对自己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幻想。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儿子出生后,陪伴他们母子二人的时间就更少了。
  F婚后继续过着不检点的生活,大部分是短暂的一夜情。他总是以藐视和粗暴的口吻与妻子说话,抱怨她是如何的让自己失望。F一直等待着自己的第一份收入,确保能脱离妻子的财政控制。当愿望达成时,他迅速和妻子离了婚。离婚后他除了偶尔去看望儿子外,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顾。
  离婚后,F感觉自己彻底自由了,他需要做的就是取悦自己。他喜欢把所有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奢侈地装修自己的房间,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衣柜。他不停地寻找有吸引力的异性伴侣。通常这种性关系只是他为了取悦自己而玩的性游戏,所以他很少能够和同一个女人约会超过两次。最终F还是跟一位政治家的女儿结婚了,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在他眼里他的妻子应该为能够嫁给他而感到荣幸,所以她就不应该也没有权力对他做出其他任何要求,因为他觉得,还有更多更漂亮的女人在热情焦灼地等待着他。在他妻子看来,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工作中,F认为其他人没有资格批评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不同凡响的,其他人都是平庸软弱的。为了使他们的生活具有清晰的方向和更有乐趣,他们应该多和他这样的牛人多多接触和交流。当别人恭维F的时候,他感觉好极了。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他一直幻想能够获得很高的职位,由于出色的能力受到国家的嘉奖,或者变得富可敌国。
  通过F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会过度地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对自己过分关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以及同情。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人赞扬的时候,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们还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病态的执著,例如,认为饭店里最好的桌子或停车场里最好的位置都应该为他们而留。正因为他们把几乎全部的爱都投放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就不再有力量去关爱他人。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黄金法则吧:按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恰恰就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在人际关系中,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忽略掉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在其他成功的人面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又会表现出极端的妒忌和自大,如若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效果,他们就会因此陷入抑郁之中无法自拔。

  继续来看G的案例:
  G是一个35岁的银行投资家,大多数人认为他有一定的魅力。他很聪明,口才好,有吸引力,在社交聚会时,他能利用强烈的幽默感吸引他人。他经常会徘徊在屋子的中间,在那里他会成为注意的焦点。谈话的主题不可避免地聚焦在他的“交易”、他曾遇到的“富豪和名人”以及他运用策略击败对手的事,或者他的下一个项目通常比过去的更大、更冒险。G喜欢有听众,当听众赞扬和羡慕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时,他就会非常高兴,其实这些赞扬和羡慕不过是场面上的客套话。一旦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其他人时,G就会失去兴趣,会以要杯饮料或者打电话为借口离开。当他主办派对时,他会强迫客人们留到很晚,如果客人们离开太早,他会觉得受到伤害。他对朋友们的需要不了解,也不在意。G没有能保持几年以上关系的朋友,朋友对他而言只是用来满足他的某些心理,要是没有这点利用价值,G便会对他们冷酷无情。
  G也曾经和那些愿意扮演无知仰慕者和愿意为他牺牲的女性有过几段浪漫关系,但是她们最终必定会厌恶这种单方的付出而伤心离去。G非常缺乏同情心,他需要的只是从崇拜者那里得到不断的关注和赞美。但非常悲哀的一点是,无论他得到再多的谄媚与关注,也无法填补他那颗空虚的心。
  G的故事就到这里。究其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还要追溯到他们的童年。弗洛伊德本人对此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把爱从自己身上转到他人身上。这个阶段一旦出现两种状况:孩子认为抚养人不值得信任,并决定只能依靠自己,或者父母娇惯他们,让他们沉溺在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感觉中,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就此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前行,以至于这个阶段无法被完成。有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被父母拒绝而遭到自卑、空虚和痛苦的折磨,便会用“自恋”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做一种补偿。
  最后,再介绍剩下两种和九型人格没有对应关系的人格障碍。
  No.4表演型人格障碍
  终于有一个可以顾名思义的人格障碍了。表演型人格障碍之所以用到了“表演”这两个字,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倾向于过度表现,经常看上去就像是在进行演出。
  来看H的故事:
  H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36岁的女人,她穿着紧身裤和高跟鞋,发型是鸟巢体育馆型的,全身过度化妆。她的社会关系总是游离不定。H此次来寻求心理治疗,是因为她17岁的女儿因割腕而住院。她和女儿以及女儿的现任男友住在一起,三个人常常吵作一团。
  H非常戏剧化地描述他们吵架时的情景,她不停挥动着双手,使手镯叮当作响,然后抓住自己的胸口。她说她很难让自己待在家里,因为她需要有被人注视的感觉,甚至有时她会和女儿的男友调情来炫耀自己的青春。H认为自己是一位不尽责的母亲,但是她否认有和女儿抢同一个男人的可能性。
  再来看I的故事:
  26岁的年轻女性I是一家时装店的售货员。她穿着非常华丽,发型精巧而引人注目。她的外表极富冲击力,因为她的身材不高(不到1.5米),但体重却至少100斤。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她都在室内戴着太阳镜,并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它们,神经质地摘下又戴上,在讲话时挥动它们以强调自己的观点。此外她不时发出戏剧性的大叫,以及不停地要求得到安慰,“我会没事吧?”“我会好起来的,是吧?”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她不停地说笑。当有人打断她时,她会突然板着脸严肃地说道:“你知道得太多了!”然后又立刻恢复到平常的样子继续说笑。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依赖于自我评价,认为依赖其他人是软弱的、危险的,而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寻求其他人的认同。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障碍的发生是因为没有顺利度过口唇期和恋母情结期,导致当时本应得到发泄和满足的情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泄和满足。患者过度寻求他人注意的行为就是在满足当时未被满足的情愫。
  No.5边缘型人格障碍
  来看J一位朋友口中关于她的故事:
  我认识J已经超过25年了,可以说是她作为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生活的见证者。J和我在初中就是同学了,高中毕业后我们仍然保持定期联系。我对她最初的印象是,她的头发剪得很短,而且很不规则。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她告诉我每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她就剪短自己的头发,这样有助于“填补心灵空虚”。后来我发现她经常穿长袖衣服,以掩饰身上那些被自己弄出来的伤痕。
  J是我们这些朋友中第一个学会吸烟的,但是和很多同龄人过早的吸烟或者吸毒不一样的是,她并不是想通过这个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她是真的需要尼古丁在心理上的安慰。J也是我们中间第一个遇到父母离婚的,父母似乎都在感情上抛弃了她。她后来告诉我,她的父亲酗酒,经常殴打她以及她的母亲。她在学校中表现很差,也非常自卑,她常说自己又笨又丑。
  在我们还是同窗的时候,J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离开镇子一次,没有任何解释。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当时她是因为有抑郁和自杀倾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她也经常威胁说要杀死自己,尽管周围人并不把她的话当回事。后来,我们都逐渐与J疏远了。她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有时为一些小事指责我们,比如说:“你走得太快了,你一定是不愿被看见与我在一起!”
  其他时候,我们也时常会被她琢磨不定的情绪爆发所撼到。J在我眼中渐渐判若两人。当我们长大后,她变得越来越“空虚”,最后完全与我们脱离接触了。
  J后来结过两次婚,每次都是狂风暴雨式的关系。在一次暴怒之下,她试图刺死她的第二任丈夫,随后她被送入医院治疗。她试过许多种药物,但是出院后还是只能用酒精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说实话,先前作者我也搞不懂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边缘”二字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明白了,这里的“边缘”就意味着是一种“濒危”。这点从K的案例能得到更好的印证。
  K是一位30岁的已婚妇女,她没有孩子,和丈夫居住在一个中产阶级街区,拥有大学学历。K接受了精神病医生将近一年半时间的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她因为企图自杀而至少入院10次,其中有一次治疗时间达到6个月之久。但最近她因一次几乎致命的自杀而住院后,医生再也不愿提供给她药物治疗以外的任何东西。K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方式,至少10次吞服次氯酸漂白剂,多处深度割伤和烧伤,至少三次严重或几乎致命的自杀,包皮皮括一次割伤颈动脉。
  回首往昔,在27岁之前,K在学业和工作中都表现得非常好,婚姻美满,尽管丈夫有时会抱怨她总是爱发脾气。在大二的时候,她并不十分熟悉的一个同学自杀了。K说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也立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不清楚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以后的日子里,她变得越来越抑郁,自杀和自残的念头更加强烈,并且付诸行动。而这些行动的导火索仅仅是一次人际关系的小冲突,比如跟丈夫吵架、被领导批评等等。她自杀和自残的程度也主要取决于她绝望、愤怒和悲伤的程度。常有一个念头不住地回荡在K的脑海里,那就是:“我要死给你们看!”有些时候,绝望感以及永远结束痛苦的愿望会使她丧失理智。当自杀和自残的想法进入意识后,K就会处于分离状态,然后开始割伤或烧伤自己,这时她通常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自动化”状态。有一次,她把自己的腿烧得非常严重,为了吸引医生的注意力,还把灰尘弄到伤口里而不得不做修复手术,但是事后她却很难记起自己的行为细节。

  前面说到了“濒危”,那么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究竟有哪些问题才让他们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呢?在这里我还是总结了两点:不稳定性和自我伤害的冲动。
  何为不稳定性?这就体现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境不稳定,会频繁且无原因地严重抑郁、焦虑或者发怒;他们的自我概念也不稳定,有时极度自我怀疑,有时又极度自负;患者的人际关系也极其不稳定,常常无原因地对一些人从崇拜到鄙视。
  除此之外,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描述有一种绝望的空虚,这就导致他们依赖新认识的人或者治疗师,希望能通过他们来填补自己内心巨大的空虚。他们对正常合理的拒绝和否定也持有偏执的想法。例如,如果治疗师因为生病不得不取消与一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会面,这位患者很可能会认为治疗师是在有意地拒绝他,会变得非常抑郁、愤怒,心想着:“我要杀了你!”
  提到“自我伤害的冲动”,这可能是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陷入“濒危”地步的最直接元凶。像K割伤或烧伤自己一样,很多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会做出类似的自杀自残行为。
  最后,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短暂的失忆,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感受不到真实,失去对时间的感觉,甚至忘记自己是谁。在电影《致命诱惑》中格伦·克劳斯扮演的一位女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就是这种情况。
  和反社会人格障碍正好相反的是,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多数为女性。并且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某些方面非常相像(情绪、冲动的难以控制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因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起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患者在早年曾遭受过创伤或者虐待。
  好了,人格障碍部分就全部讲完了。
  重口味心理室诊疗记录
  网友求助
  我怀疑我老公也有双重性格。
  平时人很温和很有耐心,但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变得很暴躁,口出狂言,情绪激动。前一秒可以说要雇凶杀人,后一秒又自己哭得伤心。看到值得同情的人会去帮助,可是有时候讲话又刻薄得很。
  我去咨询过心理医生,他跟我说,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他觉得受到了伤害,而他内心又很脆弱,需要一些看起来强悍的东西保护自己,其实内心非常害怕和不安。
  我想问的是,这种情况下,他的两种个性哪个是主导的,他会不会发展成一个偏激的人?会不会在遇到什么重大事情的时候因为内心的恐惧而先发制人,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事情?
  作者解答
  仅从你的描述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多重人格,但貌似是的可能性很小。人,甚至动物,产生攻击行为的根源,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恐惧。这就不难理解你丈夫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表现。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意随君欢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灶房内,炊烟袅袅。一声直可比拟老母鸡的尖嗓拔地而起──“我说妳们这几个死丫头,动作还不快点,少爷正等着呢!要怠慢了客人,妳们一个个皮就给老娘绷紧一点!”角落里,一名年轻俏美的女子悄悄吐了下舌,在心底咕哝:妳要是少用那种活似母鸡杀没断喉的恐怖噪音来荼毒我们可怜的耳朵,相信所有人的动作都会快上许多。“那个谁,妳给我过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全落在她身上。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十五年等待候鸟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Chapter1那一年,我和你的赌一九九〇年六月十五日,正坐在学校大礼堂等着年级大会召开的黎璃被后排的人拍了一下肩膀,她回过头。浓眉大眼的裴尚轩笑嘻嘻地问她:“黎璃,你猜谁会赢大力神杯?”六月八日,意大利世界杯开幕。黎璃本来对足球没有兴趣,她的舅舅却是个球迷,从世界杯开始便进入莫名兴奋的状态,等半夜闹钟响了爬起来看球。黎璃被闹钟吵醒,醒来发现手臂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 [点击阅读]
歌尽桃花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简介:【穿越架空灵魂转换欢喜冤家情有独钟至死不渝别后重逢王侯将相美男】男主:萧暄【放荡不羁型,深不可测型】女主:谢怀珉(谢昭华/阿敏)【机灵活泼型】配角:谢昭瑛,宋子敬,宇文弈,吴十三(宇文烨),陆颖之,云香,郑文浩,觉明(萧肃),连城,谢昭瑛,秦翡华,耶律卓,小程(程笑生),越风,阮星,柳明珠,张子越风格:轻松结局:喜暗恋了数年的温柔英俊的邻居大哥哥即将结婚,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镜·织梦者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白色的别墅、一扇美丽的红色雕花窗……推开窗,窗后是……艾美猛然惊醒。“铛,铛,铛!”醒来的时候,隐约听见楼下客厅里的钟正敲了三下。“唔……三点……该死的……”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的嘟哝了一声,她将脸埋在松软的枕头里,继续睡。怎么这几天老是这个时候醒呢?见鬼。半梦半醒中,脑中定格的是梦的最后一个镜头——红色的窗,窗后是什么?想不起来……模模糊糊的,她又想睡着了。 [点击阅读]
凤舞翩翩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序幕暗暗沉沉的夜,宛如泼洒开来的浓墨,深沉得几乎将人吞噬。又或者,不是黑夜的关系,而是她昏蒙的意识,已无法接收更多的光亮--四周传来阵阵狼嗥,为这阴寒的夜,更添诡谲。她知道自己的神智与生命,都在一点一滴急遽的流失当中,再这么下去,等不到明日的晨曦初绽,她便会先气绝于这片荒山林野之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