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重口味心理学 - 第十二篇 精神毁灭者 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作者:哦哦,这样啊。那么园长,如果人们在出生时和还是胎儿的时候并没有受到什么不良影响,他们长大后仍然患上精神分裂症,这是什么原因呢?
  园长:实际上是这样的,成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如果它分泌得不均衡,在有些区域分泌得过多,有些区域分泌得过少,就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作者:到底什么物质,这么厉害?
  园长:热恋中的人们应该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多巴胺!爱情其实就是脑里多巴胺大量产生的结果。这个东西能让人开心快乐充满情欲,有时还会叫人上瘾。
  生物成因我就说到这儿,到了该好好说说精神分裂症心理学成因的时候了!
  作者:我一直在等的就是这个。
  园长:开始了哈!
  上帝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一个人如果放弃和背叛了现实,他实际上就毁灭了自己。这一点在精神分裂症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精神病患者是不顾一切禁忌,无视任何现实,以一种混乱的、不可理解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疯狂!
  有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如此明确,如此极端,如此富有个人色彩地背离现实,以至于会带给我们一种错觉,认为这些人是在用某种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以逃避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敌意的世界。然而实际上,这种逃避是病态的,只是因为他们的爱与恨不能从童年的土壤中移植到外面变化着的世界的新要求中去。
  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根本原因就是原本应向外投放的爱与恨返回到自身!与自杀相同的是,这时他们的这种巨大的无处投掷的能量便开始在自己体内翻云覆雨;但与自杀不同的是,他们不会让自己真的死去,而是幻想自己已经死了,或者自己身上的某一部分已经死掉了或不存在了。下面就来看看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如何在精神上毁灭自己的。
  方式1:“万物皆空”
  患者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处女,她一直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缠绵病榻终于死去后,给她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但是不久她就迸发出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症状,其中的典型表现是坚称一切事物都不是真实的!

  医生:你说一切东西都不是真实的,还是说仅仅是因为你感觉不到它们而已。
  她一边坐在椅子上前后摇晃一边说:我想不到任何东西,也感觉不到任何东西,那是因为我什么都不是,只是坐在这里而已。这间房子环绕着我,你坐在那里,我看见了你,但是你对我毫无意义。即使我看见我的家我也认不出那是我的家。我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因为任何东西都不存在!
  医生: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啊?
  她一边用手摸着脸一边说道:我没有脸,我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眼睛,那不过是两个洞而已。不,你不明白。我没有眼睛,没有耳朵,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个(摸着她的脸),而这也并非是脸。只要我坐在这里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其实什么都没有,大家都是不存在的。
  接着医生又问了她一些乘法题和地名,她都能答得上来,但是回答完她会紧接着说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它们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想一个人要是什么都不是的话,那他的处境真是糟糕透顶!
  三个月后,她的病情加重,开始变得十分好斗,经常殴打企图给她喂食的护士和医生。然后她开始抓自己的眼睛,有一次甚至想把一根大头针钉进自己的眼睛,她的理由是:因为那地方是空的,没有眼睛。
  将近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她有过一些快乐和精神健康的时光,但更多的是深信自己已经死去,她对身边人一次一次地重复说她已经死了。
  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爱欲,在这里它们再一次出现了。
  对这位患者深入的调查表明,她真正的忧郁和焦虑来源于自己对自婬的渴望(爱欲),渴望性交流,渴望性满足。在未发病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显然是能战胜这种渴望的,但最终却不得不对它让步,于是立刻被一种强大的罪孽感压倒。她由自婬联想到疾病,又由疾病联想到父亲的死,对于这些她感到无比羞愧和内疚,因此后面认为自己是不存在的妄想便可以被当做是一种惩罚,来让自己赎罪(被杀的愿望)。她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杀人的愿望)。

  方式2:“消灭超我”
  患者原本是一个富裕家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商人,虽然是家庭的支柱,但却是一个心情阴郁的人。父亲在他12岁的时候自杀,这使得他小小年纪就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吃苦耐劳,忠心耿耿,终于在30岁的时候通过辛勤的努力爬到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分公司经理的位置,亲属和家人也把他视为骄傲。
  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的一个错误决策让公司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他因为这一错误而悔恨不已,尽管公司并没有因此对他进行处分,他自己却感到强烈的内疚。事情发生后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他都没有来上班,也不接电话。公司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他们在一家大型的豪华宾馆找到了他。那时,他正准备执行他擅自为公司制定的新计划,房间里挤满了前来签订合同的客户代表。当他看到公司的同事时,突然一下子性情大变,掀翻了桌子,指着对方破口大骂,并上前与之厮打起来,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事后他不收拾残局,众目睽睽之下大摇大摆扬长而去,又继续跑到酒吧里跟一大群素不相识的人宣扬他们公司的项目计划……
  公司方面担心他再这么闹下去会对公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急忙通知他的亲人赶来将他带走。随后他被安置在一家精神病院中。
  在这一案例中,大家可能会注意到病人父亲的自杀这一细节。正是由于他的死使患者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也为他日后的病发埋下伏笔。患者仿佛注定了不仅要与父亲竞争,并且还要胜过父亲。这一点上他的确成功了,他已经代替父亲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不过这种成功显然不足以满足他对于更大的成功、超越父亲的渴望。
  这种扩张的欲望可以看成是一种侵略,甚至是一种进攻(杀人的愿望),但同时对父亲的爱又会让他为与父亲竞争并超越父亲感到内疚(良心,被杀的愿望),后来他所犯的错误使公司损失巨大,更加重了他的精神负担。最后在内心矛盾力量的疯狂冲突中,在紧张状态达到难以负荷的地步时,他便开始了自我毁灭。

  不过他并不像他父亲那样彻底杀死自己,而是仅仅杀死他的超我。大家都知道“超我”在人格结构的最上层,是道德的我,正义的我,制衡和监管着本我和自我。那么杀死了“超我”的他会是怎么样呢?
  首先说他的灵魂彻底“解放”了:我并不会因为父亲的死而感到罪孽,并没有为想超过他而感到内疚,我也并没有因为我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而感到内疚。即使我骂人,酗酒,嫖妓,我也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内疚!恰恰相反,我觉得自由无碍。我的思想和行动都不受任何限制。只有那些蠢材和庸人才受这些限制。我自由,强大,快乐,能够随心所欲地做我想做的一切。我没有任何烦恼,没有任何遗憾,没有任何恐惧。
  因此这名患者出院后便不停地酗酒,打架,挥霍钱财……而在此之前,在他的“超我”未消亡之时,他是一个严守道德,从不喝酒,从不骂人,生活十分节俭的人。
  ……
  园长:喂,你还在听我说话吗?
  作者:那当然了,我一直在听,很用心地听。
  园长:这么说你是在注意我了?
  作者:什么注意?
  园长:Attention!我要来说说“注意”的问题。
  假如说,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男人,这时我们会怎样?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他。
  作者:那还得看帅不帅。
  园长:别打岔,帅不帅这时我们都会把目光转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因为他是突然出现的嘛),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管他是谁呢),这便是“不随意注意”,就是不用心的消极被动式的注意。这种注意不需要我们的意志做努力,而是单纯的对刺激物本身做出的条件反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买夫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楔子那年的冬天很冷,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岁末将至,家家户户忙置办年货,围炉守岁过个好年。那是她失去家人的第四个年头,却依然无法习惯没了亲人在身旁围炉守岁的新年。她讨厌安安静静的屋子,说了话无人应答,空冷的木桌、木椅,怎么也坐不满。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新年,都好寂寞,好难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她收拾妥当,隔壁摊上还剩两块干烙大饼,她索性全买了,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无。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靠姿色靠青春不如靠能力前言如果说“女人十八一枝花”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二十几岁的女人则是盛开的花,相较于“十八”这只花骨朵来说,更加成熟、有魅力。二十几岁的女人有着年轻的容颜、**的活力、对生活的渴望;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也有着不太成熟的性格、初为**的羞涩,对生活的迷茫……总之,二十几岁的女人拥有着太多的与众不同,同时,这些与众不同时刻决定着自己一生的命运。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1
作者:佚名
章节:121 人气:2
摘要:2006年夏,正当美国房地产泡沫如日中天之时,我对即将来临的金融海啸已深感忧虑,《货币战争》一书正是在这样一种不安和焦虑之中诞生的。在我看来,导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1971年以来的美元体系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全世界的货币大厦事实上建立在美国的债务沙滩之上,而美元的债务本位既不可能稳定,也不可能持续,随着世界经济总吨位的增长,美元地基已在沉陷,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厦将倾的危机。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
解密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九型人格,也称“九种人格”、“九种性格”等,是了解他人、认识自我、修正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学问,被称为当今最实用的人格分析理论。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它作为一个识人指南,用以洞察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斯坦福大学也把它引进到mba的课堂来训练学员的领导力。 [点击阅读]
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3
摘要:楔子十年等待的尽头是什么?有些人,是拥抱真爱;有些人,是云淡风轻,尽付笑谈中。而他——守着一段早已死去、埋入黄土的情感,过不去,也醒不来,直到——那道深镂脑海的倩影,再次出现眼前。她身边那个人,早已不是他,午夜梦回,他却还记得她说爱他时的姿态、音韵、神情。蓦然回首,一身寂寥。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