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在梁庄 - 县水利局副局长:我管水,我也只能让孩子站在岸边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县水利局副局长:我管水,我也只能让孩子站在岸边
  路过县城北边的橡胶坝,那里围站了许多人,我以为是当地人开发的什么娱乐项目,却马上听说,那里淹死了一个年轻人。中午最热的时候,三个年轻人来游泳,其中一个年轻人一下去就不见了。我去的时候,消防队已经在水里捞了六七个小时。河岸两边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哭泣。
  岸边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里每年都会淹死四五个人,多是些年轻人。去年有两个高中生淹死了,刚高考完,从外地来这里走亲戚,才只有十七岁。前些年,这一河段聚集了大量挖沙的人,在这一段的河底留下很多很深的沙窝。现在,这里已经被挖沙厂遗弃,因为河底已经挖到黄泥层,没有沙了。
  在和旁边两位五六十岁的老人攀谈时,我问到,有没有人想到应该追究挖沙厂的责任,或找河道管理部门问问。这两位看起来像是干部的老年人想了想,说,倒也是,可是人家都不在这儿了,再说,河底的事儿,谁能说得清?没有人去追究挖沙厂的责任,多是说:“这有啥办法,你找谁,谁会负责?”任凭哭得伤心欲绝、天昏地暗,也没有动一下去追究的念头。而围观的人通常的议论也是:“这娃们不懂事,明知道这里有漩涡,还要往水里跳。”
  暴雨渐小,天已将黑,河边的哭声突然大了起来,女性的声音,如裂帛般撕裂阴暗的天空。我也跟着人流,踩着泥泞,往河边跑,第一次充当了这样的围观者。
  人已被捞了上来,一名女性紧紧抱着尸体,一边用手捏青年鼻子里不停冒出来的白沫,一边撕心裂肺地哭着。青年瘦长个,眼睛紧闭着,脸部、身体已经发青,从眉眼来看,是一个相当帅气的小伙子。一个男性不顾人们的阻拦,拼命地按压青年的胸部,做人工呼吸,发现无望之后,哭了一会儿,又继续做,仿佛是为了安慰自己内心的伤痛。陆续又有许多人跑了过来,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些围观者也悄悄地擦着泛红的眼睛。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被称为“尿泡眼”,并且至今为止一听到哭声就忍不住流泪的我,当时却没有眼泪。有些麻木,有些疼痛,也有说不出的苦恼,仿佛有一层迷雾遮住了我通往乡村的道路。

  回到哥哥家里,和哥哥的几个朋友说起橡胶坝淹死人的事儿,大家说了好多例子。每年,就家乡这一段河流,都有数十起淹死人的事情发生。家长屡次威吓孩子不许去河里洗澡,但是有一条河,又是在炎热的夏天,怎么可能管住一群小孩不受水的诱惑呢?
  四个少年,都是十一二岁的样子,趁着爷爷奶奶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到河里去洗澡,结果,四个孩子,两个没了。其他两个孩子回来也不敢说,过了一天,才将这事告诉家长,结果淹死的其中一个小孩连尸体都没找着。王家去年还淹死一个大人。大人带着小孩儿去河里洗澡,大人脱光衣服,跳进河里,“哧溜”一下,人便不见了。小孩在水边哭,大家才知道淹死人了。
  沿着河道慢慢行走。不管怎样,有河流的地方,哪怕是千疮百孔,总是美的。河坡新栽的杨树已经长到了碗口粗的样子,一片郁郁葱葱的新绿,这是新县委书记来之后发展的杨树经济,能不能赚钱还不知道,但确实是改善了生态。洁白的路,蜿蜒起伏,在树林中延伸。紧临着河道是一丛丛芦苇,间或还有挖沙遗留下来的一个个大型不规则的沙窝,大部分都浸满了水,和河流两岸白色的鹅卵石、沙滩映衬在一起,沿着路绵延下去,竟有意外的风情。当然,这里的沙、水都物有其主,被不同的沙厂老板分治割据。夏天来临,水位上涨,这些沙窝就形成无数的大旋涡,或者是表面很平静的深流。人一下水,通常都是被深水激死,或者被旋涡卷走。
  挖沙机横在水里,吊机悬在空中,黝黑,有立体感,从远处看,甚至是一道不错的风景。机器旁边是一堆堆沙子,拉沙的卡车“隆隆”地来去,一派繁忙的景象。宽阔的河道被挖掘出许多杂乱的小支流,河水也随意漫流着。有些地方清浅无水,有些地方水流却非常急。
  我略数了数,大约五里的路程,竟有将近二十个挖沙机,平均一里地就有四个,有些地方更集中。儿子和他的小表哥早就按捺不住,撒腿就往河里冲,被大家齐声制止了。我快步冲过去,把他俩拖离水边,命令他们只许远远观望。我为自己反应的迅速感到庆幸,但同时,却更加感到悲哀。平静的河流暗藏凶险,随时都可能吞噬人的生命,虽然天空干净,有鸟飞过,清流缓缓,但想要去河里洗澡、在河边玩耍,却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的孩子,该到哪儿去玩呢?那无比亲切的水流下面,到底蕴含着多少危险?

  我想了解河里挖沙和河道的情况,于是就和县水利局副局长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采沙对当地的建筑业有贡献,现在国家在大力搞建设,哪一个建筑项目,民用的、公用的,不需要沙子、混凝土?烧砖也需要,土,国家不让挖了,只有烧石灰砖,必须得挖沙挖石子。这些从哪里来?只有河里产这些东西。
  采沙对河的生态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采沙户每年换证,对采沙的范围、宽度、深度、方式都核定过的,不影响河水的走势,而且采沙厂也不是什么时候想挖就挖的。譬如,水利法规定,主汛期就不允许采沙。汛期采沙船一定要上岸,不得采沙。但是,这是屡禁不止。政府要采取果断措施。不上岸不靠岸,带着机械手,去切割他的船,弄一个,吓唬吓唬就好了。
  采沙是水下作业,很难把握,你说只允许采一米五至两米深,都会往深处采,只能现场估计,不很准确。另外,水流来流去,自己也在不断变化,河道本身就高低不平,你不可能在每一家挖沙厂开工之前都量一量,也量不出来。
  而且,从客观上讲,河水深很难确定是因为采沙造成的,在水下,操作系数很难,没法管。既然采沙,肯定有所影响,只是大小问题。如果挖得深些,有可能形成潭,河底高低不平,人走着走着,忽然有个潭,一个大旋涡,下去肯定不见了。
  反过来说,你就是不挖沙,不管它,河水也在演变,水力的冲刷,都会改变水下的情况。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仅仅归结到过度开采上也是不合理的。再说,原来没有大量采沙的时候,河里不也常淹死人吗?
  你看河里的水质好像稍好了些,清了许多,但是上游的造纸厂又要开工了,这个造纸厂是邻县的支柱产业,它停了,县里少了许多税收。所以,一直是开开停停。这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你也没办法,每个县都是这样。那些治污设备也进了,根本不用。设备运行费用太高了。上面检查了,开几天,排污达标了,走了,又停了,检查团心里也像明镜似的,看透不说透。

  实际上,这几年环保力度在加大,咱们县化肥厂不也停了吗?也是因为排污的问题。上面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水污染防治法,主体是环保局,水利局配合。排污口的设置需要水利部门安排,根据污水量的大小,还要保护水源地。现在体制改革,按功能管,大部委,统一化,一体化,从整体看是好的,方便了许多,减少了职能重迭和交叉。
  但是,河水污染并不意味着地下水的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不一定就直接联系。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并不严重。但咱们这里是含氟量比较高的地区,原有的地下水形成过程中含氟量比较高,容易黑牙根,骨质疏松。还有几个地方的地下水含砷,含氟多,还是高盐。我们县前年普查,一百五十万人中有五十三万人是氟齿。
  这几年县里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去年解决三万五千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打井比较深,地下两百多米,在村里办自来水厂,把管道拉到各家各户。城里的水都加氯,但是到两百米就不需要加氯。
  我管水,但是我也只能让孩子站在岸边。我们局里有一个同志的小孩,十六岁,就是前几年被淹死的。现在农村家长,包皮括城里家长绝对不让小孩去河里洗澡。像原来,洗澡是每天晚上的乐事。城区这一河段人口比较密集,一直到铁路桥那地方,水也比较深,每隔一段,我们就放一个警示牌。但是,没用。小孩子不听话,一到夏天就往河边跑。
  河流,一个国家的生态命脉,一个民族未来的保障,但是,在过去十几年中,我们却把它提前终结了。我们生活在干涸、散发着臭味、充满诡异气息的河岸两旁,怀着一种绝望、暗淡和说不出的恐惧,如果这一切再不改变,大灾难要来了。或者,其实已经来了。
  [1] 吹猪:非常生气。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