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赵清阁《白鹭洲钓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年年炎夏,对于我都是一种酷刑。尤其在南京,热得像置身火窖!
  逃避吧,如庐山那种天堂,我没有资格去,只可望“山”兴叹,赞羡富人们的幸福。
  但终于我发现了白鹭洲,我简直觉得她是世外桃源。是平民避暑的胜地!
  白鹭洲位于南京西南隅,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名胜古迹;李白有诗:“朝别朱雀门,暮宿自鹭洲”,不知是不是指的这个白鹭洲?她园子很小,风景平平,举目只见绿树成荫,月季红遍,青草如茵。通过曲折的羊肠卵石小径,有珠柱亭台一座,亭前环绕一条清溪,渡小桥,有茶楼大厅;扶栏伫立,可以观赏远处的紫金山,高处的云天,近处的流水,水中有很多鱼。这里是养性的好地方,我常常在这里垂钓,然而执竿许久,还钓不上一条鱼。起初我不大耐烦,后来渐渐按捺下了急躁的心情;于是鱼上钩了,目的达到了,接连一次、两次、三次……继续不断地钓到了鱼;尽管鱼小,收获的喜悦是大的!
  有时我也在亭子里饮茶,吃点这里有名的凉拌干丝,干丝切得真如发丝,美味爽口极了。这里环境幽静,又是个构思写文章的好地方:还可以撩起你的回忆,使你尽情地沉思那些堆砌在脑海里的往事;不管它是痛苦还是快慰,也像钓鱼一样,总能够从回忆中得到点什么,即使是涓滴有益的启迪。

  就这样,在白鹭洲我忘记了熬煎的暑热!
  昨天傍晚,雨后夕阳快要西下了,家里闷热得透不过气来。窗外房东太太和娘姨吵架,加上孩子们的喧哗,简直使我头痛欲裂!无可奈何,只好挟着稿纸逃难去。
  白鹭洲仿佛是慈母的怀抱!
  园子里静得连树叶都打瞌睡了,只有断续轻微的蝉鸣。偶而听见枝头上的鸟唱,也是低沉的。寥寥几个游客在大厅里默默品茗。我照例独坐亭子里的石凳上,吃了一碗干丝,一只小烧饼,呷着清香碧绿的龙井茶。然后伏到石桌上写文章。
  忽然一声长吁,划破了寂寞,是窒闷了很长时间的气管发出的叹息。我警觉地寻视这叹息的来源,原来就在我的背后坐着一个人,他斜倚着亭子,眼光呆滞地盯住前方,像一个出神的诗人。他根本没看见我或者不愿看见我。假如是夜间,我会把他疑为鬼魂的出现。真的,他瘦得皮包皮皮骨头,脸上一点血色没有;穿了一身黑布短裤褂,两只干枯的赤脚搁在亭沿上一动不动;直楞楞地锁紧双眉,仰视着茫茫云天!“他在想什么呢?”我问自己,一面凝眸他,希望能从他的脸上找出答案,我好奇地决定窥探一下他内心的秘密。我放下笔站起来,缓步走近他,轻轻咳嗽着。我想他如果回头,我就招呼。可他的灵魂似乎离开了躯壳,失去知觉般毫无反应。我只好又走回座位坐下。

  我思索了一会儿,这时发现那人的嘴唇在哆嗦,灵机一动,我便故意丢掉一只烧饼到亭沿上。成功了,他猝然俯首看了我扔下的烧饼。
  “烧饼!”那人吃力地喊出这两个字,脸色有些难看。
  “要吃吗?朋友,我这里还有。”我问着,又去拿了一只烧饼送过去。
  那人摇了摇头不接,也不看我,身子依旧不动弹。过了一会儿,他喃喃自语道:
  “我的儿子比饥饿要紧!
  他的儿子怎样了呢?病了?死了?……我没有勇气再问下去。我已经明白,在他的心里有着不平凡的悲哀;我也看出了,他是属于贫困阶层的人,他准是遭受到饥饿,和比饥饿更严酷的灾难!而我,却无能为力帮助他。
  亭内又恢复了令人窒息的沉闷。我正难受得慌,艺姊突然领着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姗姗而来,于是空气活跃了,两个小孩蹦蹦跳跳象一对螳螂。这时那人也不再能镇静了,他望着一对螳螂几乎抑制不住感情的激动,额上显出痛苦的痉挛;随后他蒙住脸跑出亭外,跑到假山顶上;慢慢坐下去,还是刚才那个姿态,那副神情,那种极度忧郁的眼光,迷惘地仰望着云天!

  “一个好消息,你猜猜看!”艺姊兴奋地大声嚷嚷,她没有理会我在注意那人。
  “怎么,猜不出吗?告诉你,你要向我祝贺,从今以后我最自由人了;我将独立地生活,因为我和恶魔离异了!”艺姊说着笑着,简直有点发狂的样子。
  啊,这确是一个好消息,一件值得快活的大喜事;两年前,艺姊失足陷入了火坑,如今又勇敢地自救了出来!我也禁不住高兴地大声说道:
  “恭喜恭喜,你终于解放了!环境是要自己去改造的,你胜利了!开始你的新生活吧!”
  我的话也一半是对假山上的那人说,我觉得任何天大的困难,只要奋斗,总会征服的。
  夕阳完全沉没了,晚霞映到水面上,如火如荼!
  游客们纷纷离去了,只有那假山上的人,还在凝望云天!当我和艺姊走过溪边的时候,我意味深长地说:
  “今天我又钓到了鱼!”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夜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