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萧军《杂文还废不得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先论其他
  俗语说:“河山易改,秉性难移”,还有“是狗终不改吃屎”等等,我看这些话是有一半真理性的。举例为证。
  有一次在一个地方看到了几期《中央周刊》,这是国民党的机关刊物。它底性质大概是和《中央日报》一般重要,一 般是代表该党的一般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的。在这上面写稿的人,不用说,那当然大部也应该是该党可靠的思想代表。因此对那些代表们所写的“代表”文章 ,就翻看了几篇,意思原是想要看一看我们中华民国这有了几十年历史和当权的大政党的党刊,在目前这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究竟有些什么高见,——促进国人团结,提高战斗力量——使自己也可学习一番。不知是凑巧,还是怎样,所遇到的却竟是几篇杀杀砍砍,刨死人坟敲骨鞭尸,血腥逼人,阴风惨惨的“文章”。这杀砍的对象却又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也非是汪精卫和“卫”子“卫”孙,而竟是共产党和毛泽东;那所鞭的尸除开鲁迅,却又是一些进步的文人。……这杀、砍、鞭、敲里面显得最骁勇的,却又是我们“秋郎”(梁实秋)教授(仍以教授呼之)。再就是一个新上跳板的小伙计名叫郑学稼的儿郎。——这就是“堂堂的”中央“党刊”的主将,也就是堂堂的国民党在这目前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的: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底一面“堂堂地”表现了。有人说:“鸟之将死也,其鸣也哀;人之将亡也,其言也善”,这在鸟或者是对的,在人,照我看却并不尽然。在有一种人对于自己的运命,到了感知道完全丧失了自信和不能够挽救的时候,那种为“人”的情操,也就跟着丧失了它们底力量!跟着是“倒行逆施”,跟着是兽性横溢。……从东西洋法西斯贼徒们在战争中所表演诸般“兽”所不能表演的兽行,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标本和凭证。——我于梁实秋,郑学稼等辈,竟也有着这同样的一种深沉的“人类”末日底悲哀!因为他们究竟是“曾经为人的动物”啊!
  二、几种可悲的人物
  关于那些可羞耻的“文章”,我不愿在这里提一句或者引证一句,因为这些正如鲁迅先生回答陈××公开信中所说,“违背中国人为人道德”的异类们的兽言兽语,它不独不配登载在我们的刊物上,即使是我们边区这“不容易”的纸和墨,工人同志们的汗水,读者们珍贵的眼睛和时间……也不屑和不应该为它而浪费。“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这话我们是应该相信的。
  不久以前,听说重庆《大公报》也曾“大公”地登载过陈独秀的破坏团结、阴主投降的文章 。这又使我想起了中国旧社会中被人们认为几种可悲的人物们底收场,那就是:老婊子、老戏子、老尼姑、老Yan宦。
  造成这些人物的原因这里且不论它,单就这些人物们本身来讲,他们在年华方盛的时候,那大部分是了不起的角色。
  所谓“吃尽穿绝”,所谓“依倚将军势”,所谓“奴仆公卿”。
  ……在历史上这些人物参加民命所关的政治大事,也并不少见。仅就Yan宦专权来讲,汉有十常侍,明有魏忠贤,清有李莲英;京戏上则有“法门寺”的刘瑾和小奴才“桂”。但是这类人一到年老色衰,或“主上别有所欢”的时候,那结果就有些伤心了!重者诛戮,轻者见弃,即使不“诛”不“弃”,结果是成了人间的“废物”。——我看陈独秀君就是属于这Yan宦的一流!在政治上、社会上……自己的“势”是被“宫”过的了,就不能不倚别人的“势”。倚势的目的就是“欺人”。至于那些“倚势底倚势者”——如郑学稼之流——至多也不过是“法门寺”里小奴才“桂”之流,仗着“公公”的“势”(?)责骂责骂郿邬县——那个倒霉的小官——过一过奴才的瘾而已。更惨的是,“桂”所骂的倒还是个活人,而我们这“桂”却在死人的坟上逞英雄了。这“死人”又毫没有断错了“他们的”“案子”。在《风波》里,这正应验“九斤老太”的预言:“一代不如一代”;也可谓“一蟹不如一蟹”了。
  至于那由“学者”“教授”而堕落到“要价还价”(一时期他曾要去×××处)的“小政客”流邦的“秋郎”,抗战后,就曾于《中央日报》编《平明》时公开主张那时当前文艺作品可与“抗战无关”,结果为群情所怒,离《平明》而他滚。

  于抗战前,他在青岛大学长文学院兼图书馆长时,就明令不准鲁迅的译著入内。这全是无足怪的,所谓“报复之心,人皆有之”,且看鲁迅先生对于此类“学者”在《一点比喻》中给他们留下的嘴脸:在我的故乡不大通行吃羊肉,合城里每天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羊群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们那里算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了,因为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邻羊群,悉依它的进止,所以畜牧家虽然偶尔养几匹,却只用作胡羊们的领导,并不杀掉它。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 ,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 。通常,领的赶的却多是牧人,胡羊们便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它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情形时,心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学者”的秋郎就是这人群中的山羊之一 。他脖子上的小铃铎一直在挂着,也一直叮啷叮啷地在响着,也一直想——而且实行着——能领了群众稳妥平安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可惜的是,如今跟在他们自己背后的却没有了一个“群众”或者胡羊,而竟是送它们自己到它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底“阿屠”伯伯了!
  凡物必有物性,必有物征,而后才名之日“某某”。物而改常的,名曰“妖”。女有女性,男有男性,改常的也名曰妖!
  我是看过这样妖的,那就是Yan宦。
  以堂堂的《大公报》;堂堂的《中央周刊》,竟堂堂地以此类:老婊子、老戏子、老Yan宦以至小Yan宦阿“桂”之流来布阵行兵,露面抛头,撑持门面,我除为国民党一惜并叹其“囹无人兮”而外,就又想起了上面那两句俗语——“河山易改,秉性难移”……也又怀念起了鲁迅先生底“杂文”
  三、再说杂文
  “杂文”算什么?从中国的文体来讲,它就是“随笔”的后身。不过旧式的随笔,除开谈神说怪的以外,一般至多也不过谈谈自己的感想,发发一些无关紧要的牢骚。……这文体自从到了鲁迅先生手里就不同了,它不独走出了消极的个人感情散步的狭小的花园,而且竟积极地在中国变动得最激烈的世纪里,担负起对整个社会的污暗面近乎全面战斗的任务!因此在中国一提到杂文,这就不能够和那战斗一生的老人——鲁迅——的名字分开。至于杂文这名字在世界文学史上或洋文里如何称呼,我不确切知道,这里姑抄一段翟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关于杂文底一些解释,以及大致意义,作为参证: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feuilleton)。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的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 -leton)的代名词。自然,这不能够代替创作,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
  这里把“杂感”底作用,产出时代、特点、文体等,……已经说得明明白白,用不着我再重复罗嗦。只是把自己的一 些意见也不妨写出来一些如下:杂感这文体虽然不能代替创作,但它本身在我看却也应该是一种“创作”。如果写得妙,它也是具备着形象性和典型性的。我于鲁迅先生的杂感文中就不止一次看到这特点。只是它们现示这形象和典型的手法有些不同。比方就绘画上来说,在“创作”可以说用的是连贯的较完备的“线条”,而在杂文中却用的是断续的或者更必要的“线条”——效果是同一的,有时后者的感力也许更活泼,更强烈些。若作为绘画底一种,从夸大特点,伸缩主题方面讲,它就应该属于“漫画”一流。

  为了表现一种思想,或者和一种思想或现象战斗,它甚至可以利用文学上各部门——诗歌、小说、戏剧、论文——的手法,只要它需要就可顺手拿来,要怎样使用就怎样使用;要用它们多少就用它们多少,而又不是无原则的“集纳主义者”;也不像一般大论文那样,必须先排兵布阵,或者“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不能动手。它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重又可轻……它底战法既可“化整为零”执行游击战斗;当然“化零为整”由正规军到“机械师”;从耍大刀到“闪击战”也非不可能。……而作战的对象也从不选择,只要一属敌人行列——为政治、为文化、为社会……——它就可以随时开枪……决不有误军“机”。——若以我看,它是一切论文形式中的王,兽中的豹子,石中的金刚石,金中的白金,鸟中的猫头鹰。……安可废哉?
  一九三九年五月间,关于鲁迅先生底杂文,我写过一篇短文:《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曾刊载于上海出版的《鲁迅风》半月刊。这里的人恐怕见到的不多,不揣简陋,我愿意把它附于本文后面,也算为自己对杂文的一 点见解。——当然,那“典型”里面也还是提到了梁实秋。
  四、剑的刃是有两面的
  “我们现在还需要杂文吗?”“杂文时代过去了吗?”这是常常有人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我底回答,对于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我们不独需要杂文,而且很迫切。那可羞耻的“时代”不独没过去,而且还在猖狂。——在本文底第一 段里,我已经举例在案了。
  杂文是思想战斗中最犀利的武器。又名曰匕首。但在没有使用这武器以前。除开最低限度的体力和腕力是必要的,而后还要精通这门“武艺”,否则这武器也许反把自己先解决了,那就有点不妙。
  武器锋锐,才能够一刺而通敌呼:武艺精通,才能够击中要害;腕力强,才能够一击而殪。要“锋锐”就要及时而“磨”;要精通,要强,就要及时而“练”。除“磨”与“练”底准备而外,再就是多多地交锋。此外应别无他法。
  孙猴子有七十二变,杂文底形式也许比它还要多一些。它一个斤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杂文运用者,却应该有“如来佛”那样一只和一颗“至大无外”的“手”和“心”。这就说,鲁迅先生底杂文,能够横绝一时,把一些要把自己的同类安然引向屠场,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以及叭儿狗,癞皮小狗,以及善于变化的魑魅魍魉之类,追杀得上天无路……这不是偶然的。除开那:武器、武艺、不停地磨与练;不断地上阵交锋;七十二种以上的形式……是重要的而外,更重要的却还是那“如来佛”式的手和心!佛的心是为了把众生超脱向上的,只有对那些被罪恶啮食得不能得救的,它才不得不给以雷霆一击,或者一脚把他们踢进地狱里面去吃瘪。但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佛也还是要他们悔改、得度而超生。……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和手,加上精通的武艺,才能使这武器运用如意,不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也许倒把自己先解决了。
  人生最伟大最光辉的战斗,是要消灭那些妨害整个人类底生存、发展和不公的“罪恶”,目的并不是在消灭“人”底本身。因为有类人——陈独秀,梁实秋,小太监郑学稼等辈——他们就包皮皮庇这罪恶,制造这罪恶——破坏为正义战斗队伍底团结,愿望自己的同胞永沦奴隶地狱——这时也只能连“人”一同投下火狱里去了!姑息一个霍乱的菌类,那将要使整千万的人类为它而灭亡……但,剑是有两面刃口的:一面是斩击敌人,一面却应该是为割离自己的疮瘤而使用罢。……五学什么——从鲁迅先生杂文里我曾经看到过若干人,摹拟着鲁迅底杂文的形式和手法来写杂文了。这是好的。但另一面就也出了流弊。因为这些摹拟者们,忘了鲁迅先生杂文产生底时间和空间,目的和对象。医生治病要察看、听诊而后决定办法或下药;战士临阵,要先瞄准而后发枪。鲁迅先生对于他所存在的空间、时间、所瞄准的目的,下药或开刀的对象,是下过不止一次慎重和精密研究的工夫的,而后才能“一击而中”,再击而殪。我们要想行走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这条路,第一件也还是先要好好作下这初步的功夫。否则就不行。

  同是一条河,流到什么地方,就有什么形式,它的目的却是——流过去。
  马克思主义,不也是有列宁和斯大林的阶段么?到了中国就又有了它底新形式。……影响不是摹仿,摹仿又决不是“仿造”。前者是为了“创造”底产生;后者却是为了杀死“创造”。
  写字练习临摹碑帖,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它“像”,而是借路走一走。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姿势,走向自己要去的方向去。……至于专门摹仿那碑石上为了年久风雨侵蚀下字划上的“残缺”为美,这将是一种可悲的浪费。
  鲁迅先生底杂文中,有些地方不得已的“咬文嚼字”,“拐弯抹角”,“引经据典”,“声东击西”,“文白混用”,或故意“含糊其辞”……这是不能取法的,这也只是在先生底年代那环境的产物,连先生自己也认为诟病的。我们如今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用一用它。我们所主要该学的,却是那及时磨练武器的精神,精通武艺的精神,临敌无前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是那具有如来佛式的“心”和“手”——保护美的,消灭丑的;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战友;消灭敌人。
  ……
  我底:《杂文还废不得说》应如是。
  一九四二 、五 、十四 、延安
  附录: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是铸造了若干的典型人物:精神胜利法的阿Q;叹怨自己时代没落而对于下一代唠叨着无望的诅咒底九斤老太;被侮辱损害的孔乙己,以致于连自己的老婆也留不住的“英雄”——后羿。……文学上底典型作用,不外是“执其一而概其余”。作家铸造出这个典型的意思,也不外是鞭打或奖励。或者作者把这任务竟直接交给读者们,而自己仅是默默地把它捧出来就是。
  典型所代表的是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人”,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反映着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各种制度的“力”——美的和丑的,新生的和腐臭了的。……该被肯定或该被否定了的。
  鲁迅先生不独能用小说和散文的形式来从事这工作——典型铸造——他还能应用“杂文”。这是他用以铸造典型底另一种方式;也就是他在艺术上的另一种手法!但这是一种不大容易学习而更学得好的手法。
  我们试举几个例:——
  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对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屈求全,于初兴之事就是这么求全责备?
  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作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
  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
  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答的心。但养肥一群癞皮狗,只会乱攒,乱叫,可多么讨厌!
  鲁迅先生这些“典型”是在他生前,也就是“战前”铸下的。那时候他们是叫过“冤枉”!我们再来看看在“战中”这些:山羊、会浮水的狗、要不朽的“作家”、非猫非狗的动物、癞皮狗……还是在作着什么呢?仅是我们那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之一的“实秋教授”……已经早在重庆发表过“文学与抗战无关”的怒吼了!
  一九三九 、五 、十七 、成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