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萧军《杂文还废不得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先论其他
  俗语说:“河山易改,秉性难移”,还有“是狗终不改吃屎”等等,我看这些话是有一半真理性的。举例为证。
  有一次在一个地方看到了几期《中央周刊》,这是国民党的机关刊物。它底性质大概是和《中央日报》一般重要,一 般是代表该党的一般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的。在这上面写稿的人,不用说,那当然大部也应该是该党可靠的思想代表。因此对那些代表们所写的“代表”文章 ,就翻看了几篇,意思原是想要看一看我们中华民国这有了几十年历史和当权的大政党的党刊,在目前这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究竟有些什么高见,——促进国人团结,提高战斗力量——使自己也可学习一番。不知是凑巧,还是怎样,所遇到的却竟是几篇杀杀砍砍,刨死人坟敲骨鞭尸,血腥逼人,阴风惨惨的“文章”。这杀砍的对象却又不是日本帝国主义,也非是汪精卫和“卫”子“卫”孙,而竟是共产党和毛泽东;那所鞭的尸除开鲁迅,却又是一些进步的文人。……这杀、砍、鞭、敲里面显得最骁勇的,却又是我们“秋郎”(梁实秋)教授(仍以教授呼之)。再就是一个新上跳板的小伙计名叫郑学稼的儿郎。——这就是“堂堂的”中央“党刊”的主将,也就是堂堂的国民党在这目前全民抗战最艰苦的路程中的:言论、思想、态度和意向底一面“堂堂地”表现了。有人说:“鸟之将死也,其鸣也哀;人之将亡也,其言也善”,这在鸟或者是对的,在人,照我看却并不尽然。在有一种人对于自己的运命,到了感知道完全丧失了自信和不能够挽救的时候,那种为“人”的情操,也就跟着丧失了它们底力量!跟着是“倒行逆施”,跟着是兽性横溢。……从东西洋法西斯贼徒们在战争中所表演诸般“兽”所不能表演的兽行,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标本和凭证。——我于梁实秋,郑学稼等辈,竟也有着这同样的一种深沉的“人类”末日底悲哀!因为他们究竟是“曾经为人的动物”啊!
  二、几种可悲的人物
  关于那些可羞耻的“文章”,我不愿在这里提一句或者引证一句,因为这些正如鲁迅先生回答陈××公开信中所说,“违背中国人为人道德”的异类们的兽言兽语,它不独不配登载在我们的刊物上,即使是我们边区这“不容易”的纸和墨,工人同志们的汗水,读者们珍贵的眼睛和时间……也不屑和不应该为它而浪费。“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这话我们是应该相信的。
  不久以前,听说重庆《大公报》也曾“大公”地登载过陈独秀的破坏团结、阴主投降的文章 。这又使我想起了中国旧社会中被人们认为几种可悲的人物们底收场,那就是:老婊子、老戏子、老尼姑、老Yan宦。
  造成这些人物的原因这里且不论它,单就这些人物们本身来讲,他们在年华方盛的时候,那大部分是了不起的角色。
  所谓“吃尽穿绝”,所谓“依倚将军势”,所谓“奴仆公卿”。
  ……在历史上这些人物参加民命所关的政治大事,也并不少见。仅就Yan宦专权来讲,汉有十常侍,明有魏忠贤,清有李莲英;京戏上则有“法门寺”的刘瑾和小奴才“桂”。但是这类人一到年老色衰,或“主上别有所欢”的时候,那结果就有些伤心了!重者诛戮,轻者见弃,即使不“诛”不“弃”,结果是成了人间的“废物”。——我看陈独秀君就是属于这Yan宦的一流!在政治上、社会上……自己的“势”是被“宫”过的了,就不能不倚别人的“势”。倚势的目的就是“欺人”。至于那些“倚势底倚势者”——如郑学稼之流——至多也不过是“法门寺”里小奴才“桂”之流,仗着“公公”的“势”(?)责骂责骂郿邬县——那个倒霉的小官——过一过奴才的瘾而已。更惨的是,“桂”所骂的倒还是个活人,而我们这“桂”却在死人的坟上逞英雄了。这“死人”又毫没有断错了“他们的”“案子”。在《风波》里,这正应验“九斤老太”的预言:“一代不如一代”;也可谓“一蟹不如一蟹”了。
  至于那由“学者”“教授”而堕落到“要价还价”(一时期他曾要去×××处)的“小政客”流邦的“秋郎”,抗战后,就曾于《中央日报》编《平明》时公开主张那时当前文艺作品可与“抗战无关”,结果为群情所怒,离《平明》而他滚。

  于抗战前,他在青岛大学长文学院兼图书馆长时,就明令不准鲁迅的译著入内。这全是无足怪的,所谓“报复之心,人皆有之”,且看鲁迅先生对于此类“学者”在《一点比喻》中给他们留下的嘴脸:在我的故乡不大通行吃羊肉,合城里每天不过杀几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雪白的羊群也常常满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们那里算绵羊的。山羊很少见;听说这在北京却颇名贵了,因为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邻羊群,悉依它的进止,所以畜牧家虽然偶尔养几匹,却只用作胡羊们的领导,并不杀掉它。
  这样的山羊我只见过一回 ,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 。通常,领的赶的却多是牧人,胡羊们便成了一长串,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它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情形时,心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疑问——“往哪里去?!”
  人群中也很有这样的山羊,能领了群众稳妥平静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学者”的秋郎就是这人群中的山羊之一 。他脖子上的小铃铎一直在挂着,也一直叮啷叮啷地在响着,也一直想——而且实行着——能领了群众稳妥平安地走去,直到他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可惜的是,如今跟在他们自己背后的却没有了一个“群众”或者胡羊,而竟是送它们自己到它们“应该走到的所在”底“阿屠”伯伯了!
  凡物必有物性,必有物征,而后才名之日“某某”。物而改常的,名曰“妖”。女有女性,男有男性,改常的也名曰妖!
  我是看过这样妖的,那就是Yan宦。
  以堂堂的《大公报》;堂堂的《中央周刊》,竟堂堂地以此类:老婊子、老戏子、老Yan宦以至小Yan宦阿“桂”之流来布阵行兵,露面抛头,撑持门面,我除为国民党一惜并叹其“囹无人兮”而外,就又想起了上面那两句俗语——“河山易改,秉性难移”……也又怀念起了鲁迅先生底“杂文”
  三、再说杂文
  “杂文”算什么?从中国的文体来讲,它就是“随笔”的后身。不过旧式的随笔,除开谈神说怪的以外,一般至多也不过谈谈自己的感想,发发一些无关紧要的牢骚。……这文体自从到了鲁迅先生手里就不同了,它不独走出了消极的个人感情散步的狭小的花园,而且竟积极地在中国变动得最激烈的世纪里,担负起对整个社会的污暗面近乎全面战斗的任务!因此在中国一提到杂文,这就不能够和那战斗一生的老人——鲁迅——的名字分开。至于杂文这名字在世界文学史上或洋文里如何称呼,我不确切知道,这里姑抄一段翟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关于杂文底一些解释,以及大致意义,作为参证:鲁迅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feuilleton)。谁要是想一想这将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这种文体发生的原因。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的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阜利通——feuil -leton)的代名词。自然,这不能够代替创作,然而它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映社会上的日常事变。
  这里把“杂感”底作用,产出时代、特点、文体等,……已经说得明明白白,用不着我再重复罗嗦。只是把自己的一 些意见也不妨写出来一些如下:杂感这文体虽然不能代替创作,但它本身在我看却也应该是一种“创作”。如果写得妙,它也是具备着形象性和典型性的。我于鲁迅先生的杂感文中就不止一次看到这特点。只是它们现示这形象和典型的手法有些不同。比方就绘画上来说,在“创作”可以说用的是连贯的较完备的“线条”,而在杂文中却用的是断续的或者更必要的“线条”——效果是同一的,有时后者的感力也许更活泼,更强烈些。若作为绘画底一种,从夸大特点,伸缩主题方面讲,它就应该属于“漫画”一流。

  为了表现一种思想,或者和一种思想或现象战斗,它甚至可以利用文学上各部门——诗歌、小说、戏剧、论文——的手法,只要它需要就可顺手拿来,要怎样使用就怎样使用;要用它们多少就用它们多少,而又不是无原则的“集纳主义者”;也不像一般大论文那样,必须先排兵布阵,或者“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不能动手。它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重又可轻……它底战法既可“化整为零”执行游击战斗;当然“化零为整”由正规军到“机械师”;从耍大刀到“闪击战”也非不可能。……而作战的对象也从不选择,只要一属敌人行列——为政治、为文化、为社会……——它就可以随时开枪……决不有误军“机”。——若以我看,它是一切论文形式中的王,兽中的豹子,石中的金刚石,金中的白金,鸟中的猫头鹰。……安可废哉?
  一九三九年五月间,关于鲁迅先生底杂文,我写过一篇短文:《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曾刊载于上海出版的《鲁迅风》半月刊。这里的人恐怕见到的不多,不揣简陋,我愿意把它附于本文后面,也算为自己对杂文的一 点见解。——当然,那“典型”里面也还是提到了梁实秋。
  四、剑的刃是有两面的
  “我们现在还需要杂文吗?”“杂文时代过去了吗?”这是常常有人提出来的一些疑问。我底回答,对于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我们不独需要杂文,而且很迫切。那可羞耻的“时代”不独没过去,而且还在猖狂。——在本文底第一 段里,我已经举例在案了。
  杂文是思想战斗中最犀利的武器。又名曰匕首。但在没有使用这武器以前。除开最低限度的体力和腕力是必要的,而后还要精通这门“武艺”,否则这武器也许反把自己先解决了,那就有点不妙。
  武器锋锐,才能够一刺而通敌呼:武艺精通,才能够击中要害;腕力强,才能够一击而殪。要“锋锐”就要及时而“磨”;要精通,要强,就要及时而“练”。除“磨”与“练”底准备而外,再就是多多地交锋。此外应别无他法。
  孙猴子有七十二变,杂文底形式也许比它还要多一些。它一个斤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杂文运用者,却应该有“如来佛”那样一只和一颗“至大无外”的“手”和“心”。这就说,鲁迅先生底杂文,能够横绝一时,把一些要把自己的同类安然引向屠场,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以及叭儿狗,癞皮小狗,以及善于变化的魑魅魍魉之类,追杀得上天无路……这不是偶然的。除开那:武器、武艺、不停地磨与练;不断地上阵交锋;七十二种以上的形式……是重要的而外,更重要的却还是那“如来佛”式的手和心!佛的心是为了把众生超脱向上的,只有对那些被罪恶啮食得不能得救的,它才不得不给以雷霆一击,或者一脚把他们踢进地狱里面去吃瘪。但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佛也还是要他们悔改、得度而超生。……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和手,加上精通的武艺,才能使这武器运用如意,不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也许倒把自己先解决了。
  人生最伟大最光辉的战斗,是要消灭那些妨害整个人类底生存、发展和不公的“罪恶”,目的并不是在消灭“人”底本身。因为有类人——陈独秀,梁实秋,小太监郑学稼等辈——他们就包皮皮庇这罪恶,制造这罪恶——破坏为正义战斗队伍底团结,愿望自己的同胞永沦奴隶地狱——这时也只能连“人”一同投下火狱里去了!姑息一个霍乱的菌类,那将要使整千万的人类为它而灭亡……但,剑是有两面刃口的:一面是斩击敌人,一面却应该是为割离自己的疮瘤而使用罢。……五学什么——从鲁迅先生杂文里我曾经看到过若干人,摹拟着鲁迅底杂文的形式和手法来写杂文了。这是好的。但另一面就也出了流弊。因为这些摹拟者们,忘了鲁迅先生杂文产生底时间和空间,目的和对象。医生治病要察看、听诊而后决定办法或下药;战士临阵,要先瞄准而后发枪。鲁迅先生对于他所存在的空间、时间、所瞄准的目的,下药或开刀的对象,是下过不止一次慎重和精密研究的工夫的,而后才能“一击而中”,再击而殪。我们要想行走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这条路,第一件也还是先要好好作下这初步的功夫。否则就不行。

  同是一条河,流到什么地方,就有什么形式,它的目的却是——流过去。
  马克思主义,不也是有列宁和斯大林的阶段么?到了中国就又有了它底新形式。……影响不是摹仿,摹仿又决不是“仿造”。前者是为了“创造”底产生;后者却是为了杀死“创造”。
  写字练习临摹碑帖,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它“像”,而是借路走一走。用自己的脚,自己的姿势,走向自己要去的方向去。……至于专门摹仿那碑石上为了年久风雨侵蚀下字划上的“残缺”为美,这将是一种可悲的浪费。
  鲁迅先生底杂文中,有些地方不得已的“咬文嚼字”,“拐弯抹角”,“引经据典”,“声东击西”,“文白混用”,或故意“含糊其辞”……这是不能取法的,这也只是在先生底年代那环境的产物,连先生自己也认为诟病的。我们如今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够用一用它。我们所主要该学的,却是那及时磨练武器的精神,精通武艺的精神,临敌无前的精神。……最主要的还是那具有如来佛式的“心”和“手”——保护美的,消灭丑的;保护自己以及自己的战友;消灭敌人。
  ……
  我底:《杂文还废不得说》应如是。
  一九四二 、五 、十四 、延安
  附录:鲁迅杂文中底“典型人物”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是铸造了若干的典型人物:精神胜利法的阿Q;叹怨自己时代没落而对于下一代唠叨着无望的诅咒底九斤老太;被侮辱损害的孔乙己,以致于连自己的老婆也留不住的“英雄”——后羿。……文学上底典型作用,不外是“执其一而概其余”。作家铸造出这个典型的意思,也不外是鞭打或奖励。或者作者把这任务竟直接交给读者们,而自己仅是默默地把它捧出来就是。
  典型所代表的是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人”,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反映着这一时代,这一地域的各种制度的“力”——美的和丑的,新生的和腐臭了的。……该被肯定或该被否定了的。
  鲁迅先生不独能用小说和散文的形式来从事这工作——典型铸造——他还能应用“杂文”。这是他用以铸造典型底另一种方式;也就是他在艺术上的另一种手法!但这是一种不大容易学习而更学得好的手法。
  我们试举几个例:——
  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对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屈求全,于初兴之事就是这么求全责备?
  生在战斗的时代,而要离开战斗而独立!生在现在而要作给与将来的作品,这样的人,实在也是个心造的幻影,在现实世界上是没有的。
  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
  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答的心。但养肥一群癞皮狗,只会乱攒,乱叫,可多么讨厌!
  鲁迅先生这些“典型”是在他生前,也就是“战前”铸下的。那时候他们是叫过“冤枉”!我们再来看看在“战中”这些:山羊、会浮水的狗、要不朽的“作家”、非猫非狗的动物、癞皮狗……还是在作着什么呢?仅是我们那脖子上挂着小铃铎的山羊之一的“实秋教授”……已经早在重庆发表过“文学与抗战无关”的怒吼了!
  一九三九 、五 、十七 、成都
或许您还会喜欢: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