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王实味《杨五奶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春河集方圆五里以内,耳朵里没听说杨五奶奶是怎生人物的,怕少有其人吧?集上更不用说啦,东西南北四条街,大家小户,只要不是新近搬来的,人人都知道杨兴盛家内老板是只不敢慧的母老虎。就是集北头张八老爷,怕也没有这杨五奶奶威风大,虽说他叔老太爷,在前清坐过直隶州。杨五奶奶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素日怪刮刮叫的青皮光棍,都不敢放胆咳嗽一声,张她一眼。
  杨五奶奶那泼辣劲真够数:是男人冒犯了她,至少你得挨唾沫,吃耳光;是女人冲撞了她,更不用提,要打得你头青脸肿,皮破血流。她骂起人来,更像是研究骂人艺术的专家。就连雄赳赳的她的丈夫“二号绅士”杨五爷,也不能不拜倒在这母老虎的石榴裙下。
  一天下午,卖卤肉的王三混子兴冲冲地往西头“宝园子”跑,没在意把在街心唱着玩的杨五奶奶的坠儿闯倒了。他正打算向杨五奶奶赔小心,谁知半句话没说完,刚剃得光锃锃的头皮上已红芋芋地着上了杨五奶奶右手的巴掌印;在一个手指印上,还破一小块皮,冒出鲜血影子来;原因是杨五奶奶的第四个手指,戴着银手箍儿。
  “骂的王八×,横冲直撞地像奔丧样!狗眼睛瞎了吗?!”杨五奶奶连打带骂。
  “哦,杨五奶奶别生气,有点儿要紧事,走路慌张了,没看见小姑娘,请你老包皮皮涵点吧!嘻嘻……好姑娘,跌痛了没有?这钱留着买糖吃,别哭了。”三混子赔着笑脸说,一面把小孩子拉起,拿几个铜子塞在她手里。
  杨五奶奶气平了,三混子临走还说了几个“对不住”。
  又有一次,是腊月十七吧:小李庄武举李三老爷来赶集,骑了匹毛头驴儿,自己往陈四家烟馆里过瘾去了,把驴子就拴在杨兴盛门前那棵柳树上。

  “是哪个混蛋的瘟驴子,拴在俺家门前,厨出的屎臭熏熏的?!”杨五奶奶指手画脚地在骂,正好李武举回来了。
  “怎么!你这女人张口骂人?!大街上是朝廷爷的‘官地’,树也是公家栽的,你不叫拴驴,看你是臭女人家,不和你一般见识!”李武举大声呵斥,老古言,“男不跟女斗,鸡不跟狗斗”,不然的话,李三爷可是好惹的?春河集怕不要翻江搅海呢!
  “放你娘的屁,现在中华民国了,什么‘官地私地’的,姑奶奶门前不叫你拴你就不能拴,不管你是什么大屁股!春河集还没有见过你这样的杂种羔子人物头!”杨五奶奶以为李武举也不过是赶集的乡下佬,仍然一跳丈八高地骂。大概是因为李武举个子高大又穿得整齐点吧,她终不敢跳上前去,施展雌威。
  李武举气得咆哮如雷,“杨兴盛”那块招牌也被打乱了,口里只嚷着:“叫她家混蛋男人出来!叫她家混蛋男人出来!”
  事情闹大了,杨家门前聚了一大堆看热闹的。
  “母老虎今天碰在碴儿上啦!”卖烧饼的赵二向范秃子轻轻地说。
  “李武举可不是平头,这回杨五爷一定得赔着倒大霉!”范秃子答。
  想是有人吐露消息吧?杨五奶奶一声不响地跑后宅去了。杨五爷出来左一揖有一揖地赔不是,李武举说一定要得上衙门,张八老爷再四讲情面,结果那天上午在他家请李武举吃饭算了事。
  ……
  春河集的女人们,对于杨五奶奶,更是以英雌目之了。她成天价指桑骂槐地,东家是王八,西家是婊子,谁敢招她的碴儿?

  马老六家的,一巴掌打得顺嘴流血,陈财家的也挨过,一拳一个青眼窝,耳朵眼儿还扯豁了。白二家的那白小脚,因为背地里说杨五奶奶是“恶婆星”,被王大娘告诉了,后来落了个满脸血口子,头发扯掉一大把,还撕得衣穿裤子烂的,当街丢丑。
  就是张家四娘子,可算是春河集数一数二的俏角才吧,还是张八老爷的远门侄媳妇呢,但也遭过杨五奶奶的骂,那是正月东岳庙正唱神戏的时候。
  春河集每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要算正月十六到二十那几天了。东岳庙门前高搭着戏台唱“大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山人海地拥挤着,女人们更都打扮得花花绿绿的。
  杨五奶奶虽说离四十只差一岁了,那穿挂真像才十八!大团髻子有碗口大,扎着水红头绳儿,还插了两朵“蝙蝠蟠桃”的大绒花,长吊的包皮皮金坠,太阳照着闪闪地放光,满脸的粉和胭脂,虽然擦得像那戏中的老旦,可惜枯皱纹终究没填平。身上是大镶大滚的绛紫绸棉袄,衬着葱绿色棉裤,真叫鲜艳!那双五寸半的“前头要上天,后头又不肯”的莲瓣,穿了双尖儿上绣着“蝴蝶闹金瓜”的滚青鞋,据说她那双扎满帮花红缎子的鞋,因为元宵节在城中“看灯”踏在泥中了——这打扮在通都大邑时髦的太太小姐们看来,固然要笑掉了牙,但在春河集人的眼中,怕没有再漂亮的装饰了吧?
  “喂,这位大嫂挪一挪,让俺把板凳放前面。”杨五奶奶毫不客气地向一个妇人说,那正是张家四娘子。

  “前面放不下啦,你就放在后面吧!”那妇人说话也不大中听,微含怒意。
  “谁说放不下,挪一挪又掉不了你的毛!你自在到家里暗汉子睡觉去,戏场里没有人恁方便!”杨五奶奶骂开了。
  “你这娼妇怎么恁厉害!听戏也有个先来后到,你偏要坐前头!像你这妖怪样才浪汉子咧!像你才……”那妇人也煞是不弱。
  “好不要脸的臭婊子!张四‘戴绿帽子’谁还不知道?!你这‘贴骨老’偷汉子的骚货!你操婆娘相与东岳庙里二和尚谁还不晓得?!不要摆臭架子装正经哪……”杨五奶奶那骂法真地道——这也是中国的国粹吧?很值得“国故家”的研究,我以为。
  她俩纠在一团了,会场上人们“呀——”“唔——”地吆喝着凑趣,台上的鼓锣声,几乎听不见了。
  六七个女人尽力地排难解纷,她俩终被拉开了。杨五奶奶的大团髻披散着,绒花也落在底上,踏得稀烂。张家四娘子更狼狈不堪,她没等剧终就噙着两包皮皮眼泪回去了。
  一个温和的下午,集罢了,午饭刚吃过,太阳懒懒地直射在屋脊上,春河集上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块,咕咕哝哝地轻谈着,嘴上都挂着快意的微笑,但在女人们脸上,又偶尔现出悲壮的神情来——据说杨兴盛家少掌柜娘子,就是城里徐二老爷的姑娘,因为受不过婆婆的凌虐,喝官粉死了!娘家带了许多人来,杨五奶奶被人“秧了大麦”,浑身打得像条花长虫。
  杨五奶奶此后便销声匿迹了。大家都说:她媳妇的鬼当长跟着她讨命。
  一五,二,十四,北大四斋。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