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宋云彬《杂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顾亭林把中国历代皇朝更易,分为亡国和亡天下两种,大抵汉族自相禅代,如晋之代魏,站在魏一方面说,便是亡国家,而异族入主中夏,则是亡天下。顾氏所谓亡天下,就是现在所说的亡国,所以有人说,中国亡过两次国,一次亡给元朝,一次亡给清朝云云。
  这两次亡天下即亡国的印象太惨痛了,所以当时的忠臣义士如文天祥,史可法……,特别受后人的景仰与崇拜,尤其是抗战以后,一提到民族英雄,总不外是文天祥,史可法等等,而葛嫩娘以至费宫人李香君等都被搬上舞台了。借前代亡国的惨痛来作警惕,借前代的忠臣义士烈女来作激劝,是有深长意义的。但我们要注意:宋末明末那些忠义之士,大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所留给后人的是民族正气,他们要后人继续他们的精神,发扬他们的正气,来复兴中华民族。现在我们有胜利的把握,无失败的理由,是知其可为而为之。所以我们需要民族英雄的创造,远过于对过去失败的民族英雄的追慕与凭吊。我们要根绝一切失败的心理。如果现在有人一面痛恶汉奸,一面却在想做郑思肖王而农,你能说他不是气节之士吗?然而你能设想他所潜藏着的可怕的失败心理吗?
  中国的历史总算悠久了,抵抗异族侵略而建立丰功伟绩的人,也并不算少,如东晋的谢太傅等等,为什么现在竟不大有人提起呢?
  二
  也许中国的历史太悠久了,所以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往往健忘。当异族入主中夏的时候,总有不少气节之士,窜身深山穷谷,誓不作新朝的顺民,也就是不甘为异族的奴隶。
  当时这一类人,自然很受人崇拜。但时间一长久,事过境迁,那些气节之士已被人忘却,大家很自然地恭称异族的主子为“我君”。异族的朝廷为“我朝”,甚至于那些气节之士的后裔,也甘心做异族的臣仆了。我们如果翻开元史和清史稿来看,尽有儿孙入大臣传、儒林传或文苑传,而若祖若父却是隐逸传里的人物的。满清入主中夏不到二百年,等到太平天国起来,曾国藩之流就以为这是“古今伦常之大变”,却不曾想到自己甘为异族臣仆,不惜残杀同类,才真是“古今伦常之大变”。清朝末年。革命党人以种族革命相号召,才又翻查明末清初的旧帐,重新估定太平天国的革命价值,而曾国藩之流又被称为“戎首”,被评为“满之忠,非汉之奸耶”(均章太炎语)。然而清朝被推翻不满三十年,—部分人又把以前的革命运动史忘却,对曾国藩之流又表示崇拜了,开口“曾湘乡”,闭口“曾文正”,好像曾国藩真是民族英雄,足与文天祥,史可法并垂千古似的。

  有人替印度人悲哀,说他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书。中国的历史书,真是汗牛充栋,但中国人似乎太缺乏历史观念了,这也是可以悲哀的。
  三
  也有替曾国藩辩护的,说他虽身为戎首,但道德文章,确可作后人的模楷。文章且不论;我不知道评判个人的道德与不道德,是否应该从大处着眼?古人说,“大德不窬闲,小德出入可也”,就是教我们略小节而论大处,那么曾国藩甘为戎首,大德既亏,无论他怎样顾全小节,都不值得称颂了。
  然而中国人却往往重视小节而忽略大处,私德小有亏缺,便群起而指戟之,必使无地自容而后已;重至于(mian)颜事仇,认贼作父的,只要他功成名遂,非但不加指摘,反来称扬崇拜了。今人的崇拜曾国藩,便是最好的例子。而中国人尤其看重文辞,“人皆曰可杀,我意独怜才”,“孔雀虽有毒,不能废文章”,所以不仅曾国藩的文章,一直有人称颂,就是郑孝胥的书法,汪精卫的诗词以至周作人的散文,现在还有人在宝贵它,称赞它。记得有人说过,“道德本也,文章末也”。然而中国人却最不肯用功夫在立身处世的大小本末上去考虑。
  四
  “大德不窬闲,小德出入可也”那句话,细想起来,也是有毛病的。假定有一个人,他立志不作汉奸,不发国难财,而事实上也的确不做汉奸,不发国难财,可谓大德无亏了;然而他平日的私生活却很不严肃,穷奢极欲,恣意荒婬,这是不是应该为“小德出入可也”而加以原谅呢?而且大德的亏缺,往往从不修小节而来,即所谓“履霜坚冰至”也。

  但这原是儒家的教条。儒家讲折中调和,所以道德也不妨折中调和一下。汉书艺文志评论儒家说,“辟者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初不知儒家本以随时抑扬立教,不仅小德可以出入,言行也可随时变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不也是孔子说的话吗?所以封建时代的儒家的教条,现在我们不可全盘接受,尤其不可借儒家的格言来文饰自己的过错。
  五
  中国的封建制度维持了二千多年,因之中国的文化实在太古老了,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更充实更丰富的东西,同时要排除一切旧的不合时代的成份,以赶上世界文化的水准。然而钱穆先生却说中国文化永远是青年性的。(详可看十一月十六日大公报星期评论。)
  钱先生是一位有才学的学者,他写的文章,自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说,“中国民族起于黄河两岸之大平原,此大陆农村文化之征也。欧西文化源自希腊罗马,是为海洋商业城市文化。二者绝不同。农村之特征,生于斯,长于斯,长于斯,聚子孙于斯,筑坟墓于斯,安土而重迁,效死而勿去。故农业民族之生命,常带青年性。何以谓之青年性?以其为子弟之时间也特久。”老大的古旧的中国文化,经钱先生一论述,居然变为青年性的文化了,这自然是可喜的。问题就在于:为要保持我们的“青年性的文化”,是否应该让中国永远停留在农业社会这个阶段里。
  过去有人欢喜赞叹东方文明,辜鸿铭先生甚至赞叹到小脚。现在复古倾向又抬头了。东方文明改称为青年性的中国文化,于是乎复古不算是倒退,倒是返老还青了。

  六
  近来据说学风很坏,所以教育部有整饬学风的通令。我是喜欢翻翻旧书的。我想,学风坏,大概也是人心不古的—端罢,那么,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学风究竟怎样。倒值得一加查考的。
  查学生干政之风,不始于今日。西汉的大学生(当时称为太学生):为救司隶鲍宣,一下子聚集了一千多人,向丞相孔光请愿,又守阙上书。有名的东汉党锢,大半是大学生鼓噪出来的。后汉书党锢传序云,“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朝政不纲,那些大学生又复“嚣张”起来了。宋史陈东传云,“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蚤有隽声,以贡入太学。钦宗继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事,请诛蔡京、梁成,李彦、朱(mian)、王黼、童贯六贼。明年,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主战,邦彦因少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请用纲,斥邦彦,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舁登闻鼓挝坏之,喧呼震地。于是亟召纲入,复领行营,遣使抚谕,乃稍引去。”大抵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或外患严重的时候,学生就没法安心读书,常常做出越轨的行动来。但这种行动,后来的史家都不说学风坏,反说是“国家养士之效”。只有朱熹,就学校制度方面,指出过宋朝太学学风的不良。他说,“熙宁以来,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师生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月书季考,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立学教人之本意。”而最近教育部的整饬学风通令中,也说“学校来讲肆之讥,师生有路人之叹”,那么要整饬学风,似乎该从改善学校制度和教育方针上着手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历十五年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4
摘要: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5年。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3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4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