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秦似《两年小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编完了这一期,已经是午夜时分,窗外一片墨黑,对着纸笔和菜油灯,我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和桌面摆着的表滴嗒的响声,这是太平常的情景,不知怎的,今天却是很自然地想起了时间,想到时间没有一刹那不在占据着一切存在,一切变化,以及我们的生活。
  以《野草》说,它生存了的两年中,就没有一个时候不是和时间结合而存在着。从现在阴霾然而煦暖的初冬回想两年前秋风秋雨的日子,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但,这之间地球每天在转,气候每一刻在变迁,旧事物不断在毁亡,新事物不断在萌长……凡真正活着的人,有谁不像觉着自身血液奔流一般觉着这一切在勃动,因而感到生之力量呢?为了活,忝为恳植人的我看见这棵草两年来伸展它的根须,在干漠的地带透入泥土深层吸收那稀薄的水份,在长久渴待霖雨的月日里,它欣向于原野上每晚夜雾的降临。和大地上激越的变动比起来,一棵草的生长几等于静止吧,但,处黑夜中,没有忘怀夜的恩泽,在猛烈的风暴下,不曾放弃每一分每一秒救生之倔强,这不就是同时代的脉博一同在跳了么?
  夜雾和稀薄的水份显然无法滋育出太美满的花果来,而且为了避免四周酷热的蒸发,这棵生长在干旱地带的草有时还得将叶子变态,生成占很小面积的硬针。然而两年来,却得有一些爱好的读者,这在我们是十分欣喜的。从接到的来信中,记得那么感动了我的是有一回外省一个难童保育院的小朋友,问我们可不可以写一篇文章,代他们呼吁一下,历举出他们的院长如何贪污,给他们吃混沙子的饭;又一回是一个远地的读者,说他无法按期买到,每设法借来一本,就从第一页到末尾一口气读完,再翻过来重读一遍,希望我们能代他妥寄一份。每看着这么热情而近乎偏爱的来信,内心总感到踌躇,干旱得太厉害的时候,仙人掌也只好权充了盆景,这可能是有的吧,但,不也说明着我们文苑的荒欠了么?所以还有一些人在喜爱,我想恐怕多半是由于结成针刺的叶不曾放过那些妄自尊大的害虫,当它们正嗡嗡营营得意地嚼着地面上仅存的绿彩的时候,这些针刺也偶尔伤损它们的翅脚之故吧。而从不肯看一下地面的“超人”们,来在原野上,也确有被芒刺戳破过皮肉,时过境迁,到现在还或明或暗怀着愤恨的。

  地,看情形是愈来愈硬了,但,只要一天还有泥土和空气,惯于耐旱的荆莽还是要透地蔓生,在时间之沙上留下印迹的……
  二
  两年来,我们始终以期待阳光的心情,歌颂从黑夜边缘度到黎明的奋争和战斗。我们一开始就表彰了落在日寇毒手,终至受刑惨死的吴检斋先生,对于这位以经学名家而站到社会的前面来,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奋斗的老战士,正像其后对于有名或无名的那些战士一样,表示了我们最高的祟仰。歌颂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之战士的反面,就是唾骂背叛民族的国贼,《历史的奥秘》(绀弩,一卷二期),《举一个例》(胡风,三卷一期),《从陶潜说到蔡邕》(曹聚仁,一卷四期),《替陶渊明说话》)宋云彬,同上),以及《高作人东渡》(孟超,二卷三期)等等,都是对汪逆兆铭周逆作人作剥露根性的正面的猛攻。可见有人说我们专作旁面文章,是毫没有根据的。所谓抨击现实,也并非把现实看得是漆黑一团糟,接头了事。即使从那没落到只能以粉饰丑事来维持门面的贾府里,还看出要贾府好,爱之深,而怨之切,所以常使酒乱骂的焦大(《焦大与屈原》,二卷四期)和敢于打王善保家的宵小之流耳光的探春来。(《探春论》,四卷四五期)。

  照我的理解:作为民主中国的一个公民,说实话恐怕不仅是美德,而且非常必要。《野草》也可以说就是依据这样一个认识出发,与天下人相见的。记得去年夏天,在物价暴涨的情形下,我们前线的将士正度着艰苦的物质生活,而大后方竟有人穷奢极侈,吃着囤积居奇的厚利润,因此我们借了一幅画的比拟,喻示了这急待矫革的畸形现象,后来又在《急事闲谈》中,提出节约运动理论和实际,还有着如何可怕的距离。不知为什么会引起了几位先生的不满,在贵阳一个报纸屡加责难,以为“德国用马车装满马克去换一餐饭吃的故事,中国还不曾有,”因而就把所画所说,套上“风凉”的帽子。究竟怎样呢?一年后的现在,应该是给蒋委员长在参政会的致词说得明明白白了:“一般社会除少数爱国有识之士外,多是优游安逸,过其平时的生活,甚至物价愈高涨,享用愈奢侈,纵欲败度,浪费无节,全不念前方将士的艰辛。”到底“风凉”这尊号该荣归于准?今天旧事重提,也算是一点必要的辩白。
  自然,讽刺和揭发,在《野草》上不是没有。不但揭露过说真方卖假药的西门庆一流人的面目,对于讨人厌的鼠辈,吮血的臭虫,以至势利狗,也常常要谈到。一位朋友感到奇怪,《野草》上为什么老爱发表关于“狗”的文章?他怕的是谈出狗八股来,但我觉得天下有各种各式不相同的狗,各人碰着狗的遭际又尽不相同,问题在于有没有实感,只要有实感,则在“死狗还要装进主公御肚子里去”的世界,狗类总还是做文章的题目的。

  曾经近乎多事,关于“三K 主义”主人道德”等等,我们写过好几篇涉及一些名流教授的文章,从来信知道,读者是给予颇大的关注的;但我们的名教授却非常大度。不与论争,而且把地盘从昆明扩张到重庆来了,《大公报》上的《战国》,比原来的《战国策》还更大派,更锋芒,从鼓吹“力的政治”到“力的科学”,“科学的力,飞机大炮,侵略战争”滔滔不绝于口,俨然就是“权力意志的伸张”者派出在中国的什么权贵,监视四万万五千万人服膺“主人的道德”似的。而在我们国家思想之自由,有时候恐怕真比任何民主同盟国有过之无不及。现在好了,就在我写这文章的前一日,斯大林格勒是解围了,《战国策》的先生们,既然“跟我们这位散头发的朋友走”,那么怎样“掉”你们的“船头”呢?我得承认自己的轻薄,不禁要问一句:如果“这位散头发的朋友”这回从苏联国土夹尾而逃,钻到毛坑里去,你们是不是也跳下去登上那儿的“超人的虹霓和桥梁?”但,你们的“勇敢”,是早已在“宣传品”上晓示得足够了的。
  感想芜杂得很,整理不出头绪来,好在是随便的说话,说了之后,觉得不怎样胜任的编辑也稍微尽了自己的责任,心也就安了许多了。
  窗外还是不能透视的夜暗,报晓的鸡却在远处啼着了,沉睡的依然一样酣睡。路正长,但我知道,夜已短了,人们在晨曦中欣欣向生的—切生活,是就要开始的。
  1941年十二月一日夜
或许您还会喜欢: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