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罗家伦《现代学人丁在君先生的一角》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位学人对于他所学的科学像丁在君(文江)先生这样的尽忠,真是很少;而且对于朋友能实践其在学术上帮忙的诺言,像他所采取的这般作风,更是少见。
  我和在君以前并不相识。1922年—1923年间国内发生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我在美国才看到好几篇他的文章。虽然他的论点大体是根据德国的马赫(ErnestMach)和英国的皮尔生(KarlPearson)的学说,可是他思想的清晰,笔锋的犀利,字句的谨严,颇有所向无敌之概。后来我在英国的时候,正遇着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由于华工在日本内外纱厂被杀酿成风潮,而英国派大军在上海登陆,演变为更大规模的惨剧。当时我激于义愤,和英国国会里工党议员联络要他们纠正上海英国军警的暴行。他们在国会会场不断地提出严厉的质询。可是国内来的文电,都是充满了感情发泄的词句,而缺少对于事件真象平静的叙述和法理的判断,所以极少可用的材料。此时恰巧有一个三千多字的英文长电转到我手里。这电报是由胡适、罗文干、丁文江和颜任光四位先生署名的,以很爽朗锋利的英文,叙说该案的内容,暴露英方军警的罪行,如老吏断狱,不但深刻,而且说得令人心服。每字每句不是深懂英国人心理的作者,是一定写不出来的。于是我集款把它先印了五千份,加一题目为《中国的理由》(“China’sCase”)分送英国朝野。我由友人代约亲访工党后台最有实力的英国职工联合总会(TradeUnionCongress)秘书长席屈林(Citrine)和他详谈,并将此电原件给他看,结果争取到他的同情。他并且要我添印若干份,由他分发给他工联中的小单位。因此工党议员加入为中国说话的更多,在英国国会里发生了更大的影响。事后我才知道,这篇文章是在君起草的,他真是懂得英国人心理的人。
  我初回国时,旧同学卢晋侯在上海请我吃饭,我于席上才初次和在君见面。那时候他是淞沪商埠的总办,督办是孙传芳。我是反孙传芳的人,所以不便多谈。1928年我到北平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那时候在君一手经营的地质调查所,有半年以上不曾领到经费,所里为地质学工作的人员,几乎无以为生,所长翁文灏也不在例外。其中最困难的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地质学权威葛利普(Grabau)教授。他本来是哥伦比亚地质系主任,负国际间重望,抱了移植地质学到中国来的热忱,来到北平教学和研究。他本职是北京大学教授,同时负指导研究的责任,而不兼薪。那时候北大也和地质调查所一样,薪水欠得一塌糊涂。他早把美国的生活水准,降得和中国教授一样,但是半年以上的欠薪,使他真活不下去了。我平素对于科学的地理学,颇为热心;初长清华时,即添办一个地理学系,聘翁文灏任该系主任。为了我素来尊重葛利普教授的学问和人格,于是致送月薪六百元的聘书请他在清华地理系担任教授。果然葛利普真值得我尊重,他答应到清华来教课,但是他拒绝接受六百元一月的专任教授全薪。他的理由是北京大学虽然若干个月不送薪水给他,他都不能因北大穷了,就丢了北大,而来清华做专任教授。经再三解说,他仅接受二百八十元一月的车马费。这种外国学者的高风亮节,及其所持道义的标准,不但值得我们佩服,而且应该为中国学术界所效法。以上这些措施,都出乎我的自动,因此在旁边看冷眼的在君,颇为欣赏。他继续看见我对于清华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对于学术事业的见解,在背后也常有好评。大概他最初以为我是一个具有暴徒性的革命人物、缺少英国式绅士的修养,估计很低,后来偶然发现我有比他所估计的较为不同一点的成分,所以又特别高估一点罢。果然我有一次使他几乎又回复对我的旧观念上去。我长清华半年之内,不曾和他会过面。有一天晚上我到北海静心斋历史语言研究所去看老友傅孟真,我一讲他的卧室,看见他顿觉高兴,乃以手杖向他弥陀佛典型的肚子上扣了一杖,这是我们老同学相见常闹的玩意儿。想不到在君正在房里和孟真谈天,我不曾看见,于是在君大惊失色,瞠目而起。后经孟真解释,知道是我们少年时期的故态复萌,于是彼此大笑。这一件趣事,是孟真以后常对人讲的。略记于此,以纪念两位亡友。

  当我做中央大学校长的时候,他正做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有一天他特地来看我,他很郑重地和我说,他认为中国大学里至少应有三个很好的地质学系:一个在北方,一个在长江流域,一个在珠江流域,分别造就各地的地质人才,并且就地发展地质考察工作。他说:“北方已经有了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而且成绩很好,不必担心了。广东的中山大学当时的主持者恐怕无此兴趣。现在你主持中央大学,我希望你能够把中央大学的地质系办成第一流的地质学系。我想你一定有这魄力能够做到的。”我当时明白地告诉他,我非常愿意,并且立刻对他说:“若是你能到中央大学来做地质学系主任,我正是求之不得,现在可否请你答应下来。”他告诉我他接受蔡先生的聘书担任中央研究院的工作,不但不能辞,也不能兼;他情愿从旁帮忙。我于是说道:“中国人开口就说从旁帮忙,实际上这四个字就是推托的话。试问你自己不参加,如何可以从旁帮忙?”他说:“我答应你从旁帮忙,一定可以做到实际帮忙的地步,决不推诿。”我说:“那也总得有个方式,才能使你与闻系务。”经讨论后,我聘他为中大地质学系名誉教授,出席系务会议,关于该系应兴应革的事宜,随时和我直接商量,因为当时中大地质系主任李学清是他的学生,所以我们考虑的结果,认为这样安排,也可以行得通。这个办法,他接受了。

  我最初以为他在中央研究院是个统赞全局的忙人,恐怕不见得能分多少心力到中大地质学系上面来。想不到该系每次系务会议,他一定参加;而且凡是他有所见所闻足以改善地质学系的,无不随时告诉我。那时候国际联盟送给中央大学有三位客座教授,一位是瑞士人叫巴理加斯(Parijas)是地质学家,一位是德国人叫韦思曼(Wissmann)是地理学家,另一位是教英文学的。聘任期间均将届满,他不但劝我把前两位留下来,并且为我写信给他所认识的外国朋友,在国际联盟中任职的,请他们设法帮忙。这些通信都是他自动为我写了,事后才告诉我的。结果巴理加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不曾留住,韦思曼则由中大自己出薪水留下来了。有一次我到中央研究院去看在君,想不到他打了赤脚正在为我写信给一位德国地质学教授斯提来(Stille),问他是否有好的中国学生,经他指导研究而学有成就,可以回国教书的。在君对我说,斯提莱是德国构造地质学的权威,以严格著名的,在他手下训练出来的学生,水准一定不会差。所以他先写信去探询一下,如果有此项人才,他再告诉我。这件事很值得称许,因为这表示在君对于在国外留学的青年人才是何等的注意。他对于国际间地质科学这一门的人事情形很熟悉,对于其研究的动态当然也很明了。在君的这种举动,有过好几次,其目的总是要吸收新的血液,来加强这个学系。

  更有一件事为我所忘记不了的,就是他对于原在该系一位教授的忠告。中大地质学系有一位郑原怀教授,曾在哈佛大学研究经济地质学,得有博士学位。自从南京改为首都以后,房地产的价格大涨,郑先生和他的太太对于房地产的经营发生兴趣,因此对于地质研究工作松懈下来了。在君为此亲自去看郑先生,开门见山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在哈佛学得很好,经济地质这学问,是中大也是中国所需要的。可是你为什么两年以来毫无研究的成绩表现出来?你知道一个学科学的人,若是不务本行,分心在其他工作上,便很快的就会落伍。我为你,并且为中央大学的地质学系,很诚恳的劝你不能再是如此。若是你不赶快改弦更张,我便要请罗校长下学年不再聘你。”他这番爽朗而诚恳的话,把郑先生感动了,欣然接受了他的忠告,教学从此认真,在下学年内便有二篇论文发表,而且是相当实在的。可惜一年多以后,他因为犯伤寒症过世了。郑先生能受善言,勇于自反,使我佩服。他不幸早逝,也是学术界一个损失。至于像在君这种的作风,则绝对不是中国士大夫传统的乡愿习惯里可以产生的。这决不是霸道,因为王道也不该养成乡愿;这是西洋科学家接照原理原则来处事的方式。这种爽朗忠诚的格调,实在足以挽救中国政治社会乃至学术界的颓风,最应该为大家效法的。在君在这个角度上的表现,特别值得佩服,应当尽力提倡。
  在君作古了!“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witthlove,intheair送给之前陪我一起傻的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于是他踏上了旅程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旅行中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人生和爱也有了新的体会Chapter1很久之前onceIwas安东尼温柔又骄傲懒散又认真关于人生他有很多疑问和感想可是又不觉得要着急解答ItmakesmethinkofaperiodinmylifewhenIwasyounyandst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1节:序(1)序【一】送给亲爱的小茧结束之后写在开始之前是个爱做梦的人幼儿园的时候梦见日本鬼子成群结队的翻过我们家大院的大铁门在深夜放火抢夺小学时候梦见天空忽然暗下来然后远处天边刹那出现耀眼的火焰天好像打开了一样然后看到宇宙星系以及异常绚丽的极光尽管那时我还不清楚极光是个什么东西似乎第三次看罗马假日的那个晚上梦见我和大臣们站在罗马宫殿里众多记者围住我们有个记者问我吃过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然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