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罗家伦《书诒天下才我为苍生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正是1948年的12月26日,我在印度新德里突然接到谷正纲先生一个急电,报告老友段书诒先生逝世的消息,使我和触了电一样,眼睛一阵发黑,呆了一会,不知不觉地失声大哭。事后我曾经按着我不尽的悲痛,写了一首绝句道:
  “亦儒亦墨亦真诚,
  远识高标两绝伦;
  忧患不容余涕泪,
  我今痛哭为苍生。”
  虽然是简单的二十八字,却不只是写我的悲哀,而是写我对于书诒的认识。
  我认识书诒在1917年同在北京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在大学文科,他先在商科,后来蔡先生把商科改为法科(当时不称学院,院长则称学长),他就隶属了法科。可是我们友谊的开始于1918年,当时我和傅孟真先生等为文学革命,进而为新文化运动而呼号,开始创办《新潮》;而书诒被几位政治兴趣较浓而略带国家主义色彩的同学们所拉,列名在一个刊物,名叫《国民杂志》。最初《国民杂志》里的朋友们对于文化观念是带一点保守性的,认为我们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不免过于激烈,可是大家对于反军阀、反侵略、要澄清政治、复兴民族的主张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并不站在反对的立场。1918年,为了反对媚日外交,出卖高徐、济顺两条铁路的事件,北大学生在西斋饭厅开会,并欢迎回国学生报告日本侵略我国企图。我是最后演说的一个人,因情绪过于激昂,竟提议发起第二天北大全体学生赴新华门请愿和抗议的运动,这是“五四运动”的前奏,当时弄到蔡先生一度辞职,我颇受一部分爱护学校的同学的责难。(这件事在台北的狄君武、毛子水诸先生知道很详。)可是书诒颇支持我,安慰我。他五体投地的崇拜蔡先生,他也极力爱护北大,不让它受北洋军阀的摧残,可是他对我说:“像汉、宋太学生陈蕃、李膺、陈京这班人的风骨,是我们大家所需要的。”这句话深足以表现书诒心中所保存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
  到了“五四”运动发生以后,我们两人的交谊更密切起来。其实在五三的晚上和五四的那天,书诒虽然参加,却不是主动的分子。到了五五那天的下午,事件愈加扩大,情势非常严重,众议不免纷纭的时候,书诒挺身而出,以沉毅、勇敢而热忱的姿态,突现于全体北大同学和整个北京专科以上学生之前。他穿了一件毛蓝旧布长衫,可是他的言论,他的主张,他的气慨,他发光可以射入人心的眼睛,竟使他成为大家心悦诚服的领导者。有一次,北大全体罢课了,他认为不当,于是在北河沿法科礼堂召集大会,单人演讲了一点多钟,使大家立刻复课。北洋军阀很注意他,他的安全自然发生问题,他仍然是穿那一件蓝布旧衫,照常活动,有时加戴一副黑眼镜。事后谈起来,颇觉可笑。同学们对他由信任而爱护,为了要对抗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起见,大家叫他做“我们的段总理”,以后为简单化起见,干脆叫他“段总理”。他后来被推到上海,遂由北京学生联合会会长被推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扩大了“五四”的号召,实现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巨魁的罢免,最后并阻止了《巴黎和约》的签字,才保留山东问题在华盛顿会议席上得到有利的解决,把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领土主权次第收回。尤其重要的是藉“五四”运动而震醒了当时及以后青年们国家民族意识,兼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推广。

  在“五四”这一段,我和书诒几乎天天在一起。有几次工作到夜深了,还挤在一张窄小的硬木床上睡觉,一谈谈到天亮。当年他在谈话的时候,常常要提到他“庐陵欧阳公的文章道德”。我有几回听腻了,忍不住抢白他道:“你的庐陵欧阳公的文章道德又来了。”话虽这样说,可是我知道他真相信这一套,所以我说他的道德观点是儒家的,现在他的友好们试回想一下他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经过看,我的话错不错?
  在“五四”运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因略负浮名,遇着过一些政治社会的引诱。可是书诒和我们一班友好,绝不为动,相约继续求学,以充实自己,再图报国。承蔡先生的特达之知,使我们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我们是同时出国的,先赴美国,再到欧洲。书诒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两年多,非常刻苦用功。他不从事考学位,然而在读书研究的工作上,却自成系统。他读书得闲,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诸问题,常有特殊的看法。他自己不写文章,可是我们把写作给他看,他常有深刻的批评,为我们所佩服。当我们到美国的第二年,正遇着华盛顿会议,以谋觅取太平洋和平方案,当然山东问题为其主要难题之一,这也正是我们这班从事五四运动的人的未竟之志。这时候北洋军阀还是和南方革命力量相对峙,而北洋政府的交通系更想争取代表,达到他们的私图,遂先以三万美金,收买少许留学界的败类,为他们作工具。这件事在湖村(Lakeville)地方东美留学生年会中被我发现,经少数朋友商量后,次日在会场由我发难,当场揭布了那班败类的罪行,推翻了他们把持的局面,另外组织了留美中国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以从事国民外交,同时监督官方代表团的行动,尤其注意北方交通系与亲日派的阴谋。当时和我们一道奋斗的同学们很多,如周炳琳、蒋廷黻、张彭春、童冠贤和现在台北的李济、刘崇鋐各位先生,都是很起劲的。在官方代表中同我们一致的是王亮畴先生和代表团顾问罗文干先生。国内派来各公团代表,暗中奉国父命令前来在国外监视官方代表团的是蒋梦麟先生。我们打成一片天天在会外商讨。有几次北京训令指示代表团让步或是代表中有人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后援会予以种种刺激,使他们有所顾忌,不敢十分摇动。有一次,我们知道一个准备让步的消息,要取紧急防止步骤,书诒急了,临时组织了在华盛顿的一百多学生和华侨,揭了大旗到代表团去示威。书诒在头,忽然圆睁豹眼(其实他平时的眼睛并不大),大叱一声,吓得典型官僚、胆小如鼠的施肇基,连打几个寒噤。(我想亮畴先生一定可以证明此事,因为第二天见面时,他曾表示愉快之感。)这次在国外的外交后援运动,固然是由群策群力来进行的一件工作,可是始终其事、坚毅不拔的原动力,还系在段书诒身上。当时书诒常和我们参加“五四”的朋友们谈到:“这是“五四”

  运动未完的工作,我们做事要彻底。”
  后来他先我一年到欧洲。最初到英国,在伦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听讲,去大英博物馆读书。他颇赞美英国议会政治运用的灵活,人民对于政治问题反应的灵敏,以及政治道德水准的优越,不幸伦敦浓雾包皮皮烟,有时不辨咫尺的气候与环境,竟使他得了气管炎,成为终身的痼疾,以后不仅危害了他的健康,而阻碍了他的事业,这是何等可惜的事!
  由英转德,用功学德文,到了能看政治、经济一类的书籍。他看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受人凌辱与经济破产的情形,常常谈到以德意志这样一个文化水准非常之高的民族,何以一般人民偏偏不懂政治。每逢谈到,辄为叹息。我们同在柏林一年多,他先我回国。他在国外的期间,非常用功读书和观察外国政治社会的现象,常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可是他读书常好自为系统,我曾经笑过他脑筋里有自备的抽斗,他要的立刻装进去,不要的纵然摊在眼前,也熟视无睹。这种办法,不无流弊,然而他所形成的特殊见解,也常由此而生。
  他读书能得间而扼要,是毫无问题的。
  他回国以前,和我谈天,总是主张他自己要多教几年书才从事政治社会工作。他在北京和广州也曾这样试过。可是他为国家民族的热忱,配合上国民革命的主潮,如何能使他安静呢?他在广州积极地投身国民革命工作了。他加入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工作,从广州到南昌,经过了一段有生命危险的苦斗,尤其最后在南昌的一个阶段,屡次几遭不测。北伐成功以后,他认为教育和训练,还是整饬革命部队的基本,所以便加入中央党校(后来演变为中央政校),任教约有两年,以后加入教育部和主持中央训练委员会,许多事实,朋友们知道的一定很多,我在这篇文章,暂行省去。他在教育部任政务次长时的认真和耐烦,几乎使我忘记了他是才气纵横的段书诒,可是他并没有丝毫抛弃了他的远见和深思。他主持的中央训练委员会正当抗战时期,这机关的节省和效率,可以做各机关的模范,是大家所公认的。因为他以公忠刻苦为同仁先,所以相率从事而无怨。按编制该会员额为一百二十人,可是他老不补满,只用到六十多人。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紧,他的回答是:“老百姓太苦了。”我知道有两次约他担任政府的某某部长,他坚决地辞谢了。我有一次问他坚持的原因,他说:“干政治就得要有主张、有抱负,不然,我何必去站班。”他的风骨就是如此。
  他是一个苦行主义者,他是充分的墨家。他兼爱爱到全体的老百姓,老是说到“老百姓也得活得了呀”!他刻苦,刻苦到自己工作加倍而又营养不足。他自己固然穷,可是他看见公家的钱是老百姓的血汗,不能浪费丝毫,和他自己的生活更不能发生任何关系。老实说,他的病的加深,是为了穷,而且是为了穷而不苟的原因,不然像他还在春秋鼎盛之年,虽然饱经忧患,又何至枯槁而死!大家不必替他太息罢!从书诒的道德标准看来,这是应当的。我知道他死而不怨,因为他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精神!

  书诒在取与之间的严格,就是至好的朋友之间,也是想象不到的。在1947年春夏之交,他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因积劳病重,进中央医院,只肯住三等病房。我于4月底拟动身赴印度,领了治装费和旅费后不让他知道,私自送了一百万法币(通货膨胀时,数字很难记清,大约是此数)到他府上,请他夫人无论如何不要告诉他,无非是要为他备一点营养品。他贤德的夫人坚辞不收,经我以我和书诒三十年的友谊来压迫她,她留下来了。不想,她告诉了书诒,书诒又固执地要她退回。这时候我已出国了,她将这款子送回到我家里,推来推去推了若干遍,终久她坚决的意志胜利了。对我们生死之交的朋友,取与之间,尚且如此,其余可想!可是他自己对于穷朋友在他自己的经济能力以内,却是很体贴的。我曾见他常是以二十、三十元接济穷朋友、穷同志,大家不要以为寒尘,在穷的段书诒可是一件大事呀!
  就当他这场病的时候,有一天,谷正纲兄很兴奋地对我说:“段书诒伟大!”我问他为何作此言?他说:“我到中央医院去看书诒,书诒正昏迷过去了。医生为他用氧气,把他救醒转来。他醒转后,知道用了氧气,用轻微的声音嘱咐道:‘外汇,少用一点!’我听了不禁泪如雨下。”一个人到了病重将要临死的时候,还有这坚强的国家民族意识,“段书诒伟大!”是的,正纲的话一点不错,“段书诒伟大!”
  书诒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才,许多友朋不但佩服他,而且服他。他不好多说话,可是对朋友们开起玩笑来,他最顽皮,有时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花样,他有时来上一两句讽刺话,弄得我们啼笑皆非,可是话中却有真理,使人无法反攻,所以在谈话场合中最好恃强拒捕的傅孟真,遇着他也毫无办法。从这些玩笑里,常可以看见书诒的风趣,书诒决非枯燥无味的人,而且是平易近人的人,朋友们服他,不只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而且因为他的真挚热忱,何况他有高超绝俗的人格,有这种伟大人格的人,是不会对不起事,对不住人的!
  在朋友之中,我与傅孟真最亲切,可是傅孟真最佩服的是书诒,孟真是对的!
  “书诒是天下才”这句话本来是孟真说的。三年前,孟真在南京时来看我,慨然叹息道:“书诒是天下才,而始终不能一展他的抱负,使我有‘才大难为用’之感。”其实抱这种太息的岂只孟真一人,是造化忌才吗?还是人与人间的了解不够吗?当年确有些人对于书诒害怕,书诒自己的锋芒,也有以致之,最后书诒磨折到“炉火纯青”了!可是书诒的生命也在这磨折过程中,消耗净尽了!
  本来这次书诒二周年纪念日,朋友们相约孟真和我各写一篇纪念书诒的文章。我和孟真讲过,孟真说:“纪念书诒文章,我哪有不写之理。”到12月18日我再遇孟真,还催他一次,答应22日交卷。哪知道20日晚间,孟真忽然丢了我们这班朋友们去世了!现在轮到我哭了书诒,又哭孟真!在感情上我受得了吗?
  我现在对人生惟一的安慰是:
  “伟大的人,到死后才能被人家认识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