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陆蠡《嫁衣》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想叙说一个农家少女的故事,说她在出嫁的时候有一两百人抬的大小箱笼,被褥,磁器,银器,锡器,木器,连水车犁耙都有一份,招摇过市的长长的行列照红了每一个女儿的眼睛,增重了每一个母亲的心事。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些箱笼的下落和这少女以后的消息。她快乐么?抱着爱子么?和蔼的丈夫对她千依百顺么?我仅知道属于一个少女的一只箱笼的下落,而这故事又是不美的,我感到失望了。但是耳闻目见的确很少美丽的东西。让这故事中的真实偿补这损失罢。
  假设她年已三十,离开华美出嫁的盛典有整整十个年头了。为了某种的寂寞,在一个昏黄的夜晚,擎了—盏手照①,上面燃着一段短烛,摸索上摇摇落落的扶梯,到被遗忘的空楼的一角。那儿有大的蛛网张在两柱中间,白色的圆圆的壁钱②东一块西一块贴满黝黑的墙壁,老鼠粪随地散着,楼板上的灰尘积得盈寸。
  【① 手照,锡制的烛台,像一个小碟子,多了一个柄,闺房里用的。
  ② 壁钱,是一种蜘蛛,它的卵囊白色圆扁。固着于壁上,并时常守护着。这里所说的壁钱,就是指这卵囊了。形状如洋钱,故名。】
  为了某种寂寞,她来这古楼的一角,来打开她这久年放在这里的木箱。这箱子上面盖了一层纸,纸上满是灰尘。揭开这层纸,漆色还是十分鲜艳的呢。这原是新的木箱,有幸也有不幸,放上了这寂寞的小楼便不曾被开启过,也不曾被搬动过。
  箱子的木板已经褪缝,铰[钅堞]③和铜锁也锈满了青绿。箱口还斜角地贴着一对红纸方,上面写着双喜字。这是陪嫁的衣箱。自从主人无心检点旧日的衣裳,便被撇弃在冷落的楼阁与破旧的家具为伍了。
  ③ [钅堞]:该字与“堞”相似,但为“钅”字旁。——肖毛注。
  为了某种寂寞,她用一大串中的一个钥匙打开这红漆的木箱。这里面满是褶得整整齐齐的嫁时妆。她的母亲在她上轿的前夕,亲手替她装下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布匹和衣服,因为太满了,还费了大劲压下去,复用竹片子弹得紧紧地,然后阖上箱盖。那晚母亲把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件地重复地念给她听,而她的眼睛沉重得要打瞌睡,无心听了。现在这里是原封不动的,为了纪念母亲,不去翻动它罢,不,便是为了不使自己过分伤心,便不去翻动它罢。

  在这箱子的上层,是白色的和蓝色的苎布。那是织入了她的整个青春啊。她自从七岁便开始织苎。当她绾着总角髻随着母亲到园子里去把一根根苎麻刈下来,跟着妈妈说“若要长,还我娘”,嘻嘻哈哈地把苎叶用竹鞭打下,堆扫到刈得光秃秃的苎根株上面,“把苎叶当作娘,岂不可笑,那地土才是它的娘啊,苎叶只是儿女罢了”,她确曾很聪明地这样想过;当她望着母亲披剥下苎的皮层,用一把半月形的刀把青绿脆硬的表皮刮去,剩下软白柔韧的丝绦,母亲的身旁堆了一大堆的麻骨,弟妹们便各人拈了一根,要母亲替他们做成钻子,真的用一根竹签做钻头,便会做成一把很好的钻子,坚实的地土便被钻得蜂窠似的了,她呢,装做大人气派说:“我,大人了,我不玩这东西。”于是便拿来了一片瓦,一个两端留着节中间可以储水的竹槽,注上水;把苎打成结,浸入水里,又把它拿出来,分成细绞,放在瓦上一搓一搓,效着大人的模样,这样,她便真的学会了织苎了。
  在知了唱个不停的夏天,搬了小凳到窄小的巷里,风从漏斗口似的巷口吹进来,她在左边放着一只竹篮,右边放了苎槽和剪,膝上放了瓦片,她织着织着便不知有炎夏的过了一个夏天,两个夏天,七八个夏天……等到母亲说:“再织上几两,我替你做成苎布,宽的给你裁衣,窄的给你做蚊帐,全部给你做嫁妆,”她脸微赪了。
  现在,锁在这箱里霉烂的是她织上了整个青春的苎布啊。
  在冬时,她用棉筒纺成细细的纱,复把它穿进织带子的绷机的细眼里,用蓝线作经,白线作纬,她是累寸盈尺的织起带子来了。带子有窄的,有宽的,有白的,有花纹的,有有字的。她没有读书,但能够在带上织字。“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呀,“河南郡某某氏”呀,卍字呀,回文呀,还有她锦绣般的心思,都织在这带上。
  “妈妈,我织了许多带子了。”她一次说。
  “傻丫头,等到出嫁后,还有工夫织带子么?孩子身上的一丝一缕,都得在娘身边预备的。”
  “将来的日子有带般长才好呢。”

  “不,你的前途是路般长。”
  “妈妈的心是路般长。”
  这母亲的祝福不曾落在她的身上。她没有孩子。展在她前面的希望是带般的盘绕,带般的纡回,带般的曲折。她徒然预备了这许多给孩子用的带,要做母亲的希望却随同这带子霉腐于笥底了。
  在这箱子的底层,还有各色绣花的衣被,枕衣,孩子的花兜,披襟,和各种大小的布方。她想到绣在这上面的多少春天的晨夕,绣在这上面的多少幸福的预期,她曾用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细针①逢双或逢单的数剔布绸的纹眼,把很细的丝线分成两条四条,又用在水里浸胀了的皂角肉把弄毛了的丝线擦得光滑,然后针迭针的缝上去。有时竟专心得忘了午餐或晚餐,让母亲跑来轻轻拧她的耳朵,方才把绣花绷用白绢包皮皮好,放入细致的竹篮,一面要母亲替她买这样买那样。
  【① 一种最细的绣花针,叫作“水上浮”的。假如不信铁针能在水上浮的,你去问物理老师好了。自己要试试也有百分之三十的机会可以成功。】
  现在这些为了将来预备的刺绣随同她的青春霉烂于笥底了。
  幸福的船像是不平衡的一叶轻舟,莽撞的乘客刚踏上船槛便翻身了。她刚刚跨上未来的希望的边缘,谁知竟是一只经不起重载的小舟呢。第一,母亲在她出嫁后不一年便病殁了。她原没有父亲。丈夫在婚后不久便出外一去不返,说是在外面积了钱,娶了漂亮的太太呢,她认不得字,也无从读到他的什么信。她为他等了一年,两年,十年了,她的希望的种子落在硗瘠的岩石上,不会发芽,她的青春在出嫁时便被褶入一对对的板箱,随着悠长的日子而霉烂了。
  这十载可怕的辛劳,夺去了她的健康。为要做贤慧的媳妇,来这家庭不久便换上日常的便服,和妯娌们共分井臼之劳。现在想来真是失悔。谁知自从那时后便永远不容有休息呢。在严寒的冬月,她是汗流浃背的负起沉重无情的石杵;在幽静的秋夜的月光中,为节省些膏火,借月光独自牵着喂猪的粮食。偶时想到她是成了一头驴子。团团转转地牵着永远不停的磨,她是发笑了。还有四月的麦场,五月的蚕忙,八月的稻,九月的乌桕,都是吸尽她肩上的血,消尽她颊边的肉的。原是丰满红润的姑娘呵,现在不加修饰的像一个吊死鬼。不过假如这样勤劳能得到一句公平的体恤的话,假使不至无由的横遭责骂,便这样地生活下去罢。

  “闲着便会把骨头弄懒了啊!”这不公的诟声。
  “闲着便会放辟逾闲啊!”这无端的侮辱。
  于是在臼和磨之外又添了砻。在猪圈中添了一条猪为要增加她的工作。
  在猪圈中又是添了一条猪,为要增加她的工作。
  竟然养起母猪来了,那是可怕的饕餮!并且……
  “你把这母猪喂饱,赶这燥猪过去啊!”
  她脸一红。感到这可耻的讥刺,这无赖的毒意。她是第一次吐出怨讟的声音,咒诅这不义的家庭快快灭亡罢。她开始哭了。
  接着是可怕的病,那是除了出嫁了的妹妹是没有人来她的床边的。妹妹是穷的,来去都是空手,难怪这一家人看到她来谁也不站起招呼一声。母亲留下她们姊妹兄弟四人,兄弟们都各自成家,和她成了异姓,和她同枝连理的妹妹,命运是这样不同。她是富,妹妹是穷,她是单身,妹妹是儿女多累,这奇异的命运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富家媳是受这样的折磨!当时父母百般的心计是为要换得这活人的凌迟么?她呜咽了。
  假如生涯是短促的话,她已过了三分之二了。假如生涯是更短促的话,哪,便在目前了,所以她挣了起来,踅上这摇摇落落的扶梯,来这空楼的一角,打开古绿的锁,检点嫁时的衣裳么?箱里有一套白麻纱的孝服,原是预备替长辈们戴孝的,现在戴的为了自己,岂不可怜。
  伏在箱子的一角,眼泪潸潸地流下来。手照落在地上。不知不觉地延烧了拖垂着的衣襟,等到她觉得周身火热才惊惶地呼喊时,一股毒烟冒进了她的口鼻,便昏厥过去。
  家人听见叫喊的声音跑来,拿冷水泼在她的身上,因而便不救了。假如当时用毡子裹住她,或想法撕去她的外衣,那么负伤的身至今还活着的罢。
  后来据他们说是“因为她身上的不洁,冒犯了这楼居的狐仙,所以无端自焚的”。不久之前,我曾去看这荒诞无稽的古楼,楼门锁着,贴上两条交叉的红纸条。这楼中锁着我的第二房的堂姊的嫁衣。
或许您还会喜欢: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