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卢冀野《冶城话旧(节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马陵瓜
  偶阅刘元卿《贤弈编》,谓:“中国初无西瓜,见洪忠宣《皓松漠纪闻》,盖使金虏,贬谪阴山,于陈王悟室得食之。云种以牛粪,结实大如斗,绝甘冷,可蠲暑疾。”《丹铅余录》引五代阳令胡峤《陷虏记》云:“于回纥得瓜,名曰西瓜。”其言与忠宣同,以为至五代始入中国。按忠宣使虏,乃称创见;则峤尝之于陷虏之日,而不能种之于中国。其在中土,则自靖康而后;其在江南,或忠宣移种归耳。
  江南以土壤之异,所产瓜实远逊于朔方。都下所重,曰马陵瓜,盖明马后陵园种也。以是取之朝阳门外者,袭而称之,凡瓜形长圆者,咸呼为马陵,成循声误,讹作马铃。
  旧时,食西瓜毕每雕镂为灯。以马陵瓜形制灯乃不如椭圆者,余因是自幼不爱之,而爱圆瓜,然瓜灯已久矣夫不见矣。
  愚园泉石
  门西鸣羊街愚园,为金陵名园之一;胡煦斋重修之,士人称为胡家花园。论者以为泉石之胜,不让吴中狮子林。陈伯严丈诗云:“城中佳胜眼为疲,聊觉愚园水石奇。碧蕊紫荑春自暖,迭岩复径客何之?闲闲簪履相娱地,历历乾嘉最胜时。残月栖楹鱼影乱,真成醉倒习家池。”此诗仿佛未刊入《散原精舍集》。予儿时常游园中,主人胡碧光国,时年已八十余,与话无隐精舍鹿坪间,指点汪悔翁旧日游憩处,未尝不想见当日之盛。匆匆二十年,今园荒已久,碧老人墓木拱矣!不知老人生前所撰《愚园诗话》者,今尚存否?使游斯园者,手是一编,虽无花鸟可以缓眠怡情,亦可供来者之凭吊,知斯园掌故,亦有足裨谈助者也。
  成贤街
  成贤街,为明国子监所在地(案:南监在今考试院)。今中央大学在此,且仍旧名,亦儒林佳话。予年十四,入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其时沿两江优级师范旧址,仅有一字房(今伯明堂)、口字房(焚去),斋舍。孟芳图书馆前,洋槐夹道,皆民国十年以后光景也。惟大石桥、附属小学,仍多旧观。梅庵、德风亭、六朝松,此二十年来,亦几阅沧桑矣!
  惟成贤街一小土地庙,予见其初改杂货肆,改教育馆、饭店,改南京印刷局;此一角落变迁频繁,所成就之人物亦多。前明去今已远,故不可得考。自十六年至今日,不及十年,而此东方之古大学街(成贤街)乃亦有复杂之历史,惜无人更续《南雍志》耳。
  媚香楼故址
  李香君媚香楼,初不知其地。民国十二三年,在石坝街发见界石,始知栖亦去钞库街不远。日前如让主课,予因以此命题,调寄《高阳台》,霜匮师立成。词曰:“乱石荒街,寒流古渡,美人庭院寻常。灯火笙箫,都唱画苑文章。几栏画壁知难问,问莺花可识与亡?镇无言,武定桥边,立尽斜阳。南朝气节东京煎,但当年厨顾,未遇红妆。桃叶欢歌,琵琶肯怒中郎。王侯第宅皆荆棘,甚青楼寸土犹香。费沉吟,纨扇新词,点缀欢场。”论琵琶蔡中郎事,见侯朝宗《壮悔堂集》。此词在吾师为别调,与金陵掌故,不可不知。

  库司坊
  相传阮大铖石乐园,即今门西库司坊之韦氏园。而库司坊者,亦即《桃花扇》所谓裤子裆。岂当时已名库司坊,而时人以谐音字嘲之,抑原名裤子裆,改作库司坊乎?不可知矣。阮居金陵盖久,牛首山,献花岩,祖坛均曾小住,或谓《燕子笺》即削藁于献花岩者。衡叔得明刊《献花岩志》,近方翻刻。此书当成于隆万间,故不及收集之作。然《咏怀堂诗集》中于南郊诸胜,颇有题咏。诗之高逸,不让韦孟;五百年一大作乎。日前在库司坊欲寻觅此翁遗迹,渺不可得,案此则可补园墅志所未及。
  石观音
  门东东花园,徐中山之东园也。附郭旧有湖曰娄湖,今俗讹称为老虎头,误矣。旁有赤石矶,其上即周孝侯读书台。下有石观音。每年六月十九日(旧历),香客麇集于此。七月中旬则移至清凉山。石观音之得名,因寺中石刻观音像一尊,趺坐古井上。相传井中有蛟,为害闾阎,观音菩萨常化身来收伏,其后里人招雕石像,永为镇压。香客来时,每投铜钱入井,久始闻声,井之深可知也。石像极壮严,较小心桥之玉佛古老多矣。
  凤池书院
  新廊小学旧为津逮学堂,津逮之前身即凤池书院也。武昌张裕钊常讲学于是,张謇、范当世、朱铭盘相偕谒于风池书院,裕钊大喜,自诧一日得通州三生,时以为佳话。其后秦伯虞际唐任山长,改学堂,先君其准任者也。先是,先君创宏育学堂于望鹤冈宅中,不一年,遂与津逮合。今西安行营侯天士处长成,即津逮高第,保定军官学校出身者也。予儿时常侍先君堂中,记庭前有枇杷树一,先君入讲堂,予即嬉戏树下。由今思之,不觉三十年矣。不知树尚在否?先君见背亦已十有二年!
  问礼亭
  考试院戴季陶院长,在洛阳得孔子《问礼老子图》石刻,筑问礼亭于院中,以《礼运》篇分韵赋诗。时予以第二次高等文官考试襄试委员在闱中,分得”疾”字。为诗曰:“世乱如人病膏盲,不医何由起驱疾。医国良方在六经,经旨惟礼不可失。永明一片石犹存,我常访之游洛日。云昔夫子过柱下,就聃问礼兴周室。国之四维礼冠首,大小戴记有完帙。孝园渊源出家学,见此儒道喜同术。是年移栽向南都,树立华林馆之侧。他时郅治跻成康,请视此亭与此石。”孝园者,季陶先生所署,其园在五台山附近。此诗一夕而就,颇为师友所称。录之,备他日谈掌故者知此亭之落,曾有征诗之举而已。

  马回回酒家
  今日来京师观光者,殆无不知南门外之马祥兴者。马氏在报恩寺对门设肆究始于何时?此有足述者。曰:始于明初者,如皋冒翁鹤亭言之也。或以问于胡夏庐丈。丈曰:“肆之初设也,予实书其市招,第不知予果明初人否耳。”余亦尝语诸鹤亭翁:“其地为旧报恩寺址。使明时僧伽不食肉,何以有此肆之设”,翁亦为之抚掌笑。
  十六年以前,肆舍狭隘,余辈日往来其间,推牛首翁为祭酒,主人大腹便便,帖从复命,所制庖馔,若美人肝之属,皆起于此时;而其价特廉,非如今车马盈门之概也。余所为旧曲,有云蹀躞提壶城外马者,即指此。
  雨花台题壁
  雨花台侧有泉,许振�耸槠挛叹涮庵�,曰:“来试人间第二泉”,因俗呼为第二泉也。春秋佳日,座客尝满。犹忆甲子四月,踏青过此,见壁间有铅笔字,为《蝶恋花》一章,全词已不复省记。中有句云:“每到春来,尚有垂垂子”。初以为咏阶前石榴树耳。坐中有知其事者,为言三十年前,有当垆人,皓腕如雪,城中年少咸集是肆,饮者之意故不在茗。未几,嫁去,则绿叶成荫,子已满枝矣。是词作者必当日坐中少年,所以有牧之之叹也。其事绝韵,因相约赋之,余归,谱北中吕《朝天子》云:
  白酒坊
  白酒坊在聚宝门内,濮友松先生居之。以前所见,能酒者盖世无出先生右者。先生自少时以迄八十以后,无日不饮;每餐约四五两,徐徐自斟,人亦不敢强也。先生常云:“或谓酒伤人,我谓酒养人;非酒能伤人,人自伤于酒;非酒能养我,我自养于酒也!”三四十年来,吾师之以酒称雄者,若郑受之丈咸,郑义闾世叔师均,皆能狂饮,饮必醉,醉则益酗于酒,说者谓其能饮数斗,实则非能饮者也。盖自人饮酒酒饮酒,以至酒饮人,所得于酒者殊少。予生也晚,不及见顾石公先生,然如友松先生者,吾必谓之真能饮酒者矣。惟真能饮酒者,必以酒而寿。昔汪大绅有《酒人记》、《酒人后记》;若予作《酒人新记》者,必首记濮先生。

  两邻寺
  予望鹤冈故宅旁有伏魔庵,外家全福巷有常乐庵。两庵皆小寺,各有僧七八人。有年事长者,有年幼者。予幼时,常入寺与诸僧游。知江南寺僧以泰县人为多,且多少年披,以僧为业,非欲穷究竟求解悟者。伏魔庵主持演修,常乐庵主持慧开,予皆见其殉身于色。世俗下流小说多言恶僧窖藏少妇事,颇令人不能置信;然予以两寺之主持观之,天地间定有此事。为僧本要六根清净,而僧人转多不能清净六根;是无大智慧人不能为常人,亦不能为僧人也。人生智慧只此一些,为儒成圣,为释成佛,为道成仙。智慧仍此智慧,人仍此人,儒释道殊无分别耳。
  苍崖和尚
  八指头陀寄禅之于胡园,曼殊上人苏玄瑛之于旅垣精舍,皆居留南京之近代名僧也。惟苍崖和尚,世知之者少。先是衡阳萧泉俊贤,以佐杂候补于是,偶弄笔效三王山水,为湘僧苍崖所见,大加赞赏;乃邀至门西一破寺,与论画法。不十年,泉之画遂享大名;溯造诣之自来,始知有苍崖师。于是达官贵人,多愿论交,秦淮画舫中常挽苍崖同游。苍崖间作小幅,不愿以画见长,泉事之甚恭谨,其后师亦不知何往。而江南论画师,必数泉,惟泉称其师苍崖。今泉亦垂垂老矣,鬻画海上,寸缣尺素,识者珍之。
  程阁老巷
  金陵之建筑,修门大约不外八字式、勒马式二种,进门到厅堂,间有旁厅一曰花厅者。三开间或五开间之正房,前有院落,旁有耳房,进数多少不等。有风火墙,亦有用短墙者。若有园,多在宅后进之后。此种格式,不独与大河以北异,即苏常府属之建筑,亦不甚同。相传为前明遗制,故宅愈旧尺寸愈低,格式愈定。今程阁老巷,程阁老家祥之宅,自晚明至今,三百年中未尝翻造,可以为此式之典型。予数至其宅,见梁上之画,顶板之饰,虽历三百年,日渐尘积,颜色淡脱,然入清以后,无此装修也。宅甚坚固,予常询诸主人,每四五十年始一扫拾。不知治营造学者,亦尝研讨及之未?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