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金性尧《踢走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在本刊第三十五期《关于历史的引用》的最末一段里,曾经有这样的几句话:“汪精卫先生既然这样的喜欢‘比’喻,我倒也有一‘比’,倘把阮大铖的《燕子笺》比之于双照楼的诗词,那又怎么样呢?”自以为尚非对汪氏的诬蔑,而且也决不是一时的“意气”之作。但编辑先生却把这一段的话删去了。因为那时候的汪精卫,虽然已经有了不忠于党,不利于国的“言”,似乎还没有很显明的拍卖抗战的“行”。苟非辱国有据,谁又不希望别人的“悬崖勒马”呢?所以编辑先生的苦衷,我是应当了解的。至于阮大铖,他原是明末最卑鄙无耻的一种角色。他挑拨是非,排斥异己,不但卖嘴,而且卖心。当东林党得势之际,他是一个煊赫当世的“党徒”,但当魏忠贤的气焰万丈的时候,他又是“满朝皆义子”之一 。然而待到明室既亡清兵入关,他于是就做了清兵南征队中的天字号的先锋了。综其一生,“游来游去”,无非为“子女玉帛”,私人的贪婪的欲望打算而已。而汪精卫,(呜乎!我也实在有些“先生”不下去了。)他在清末的排满营垒中,不能不说是革命的先驱。待到北伐告成,他又是以“左”的嘴脸出现。至于眼前,则祸国的言行昭然,国府的政令已下,称为叛徒,称为国贼,恐怕也正是人同此心罢!所以将他比之于千变万化的阮大铖,虽在他的电片尚未发表的当时,我觉得也确是有些类似的。但在涉笔之间,却多少还有那样的心境:宁愿我的比喻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落空,而不愿阮大铖秦桧之类的灵魂躲在汪精卫的身上。但自然,我也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对他的希望,仅止于“不通敌”。过多或过大的期待,是不能寄诸于芦沟桥抗战以来的汪精卫的。这就因为他的妥协的残滓,苟安的脉络,远在西安事变以后,早就分明于稍有头脑的人们的心中。当蒋委员长随着一片灼热的爆竹声安然“出险”的时候,而汪精卫却也于此时翩然返国了,“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回答这询问的:是汪精卫的大失望的嘴脸!是他的懊丧,怅惘的心!而且我们记得在当时事变解决后,起着同样的懊丧的,还不止汪精卫一 人。而在今日,他居然也被日本军阀认为足以付托军权的对象了。

  然而,曾几何时,先前的辉煌的旧业,固然毁于一旦,而自南京至重庆之间的汪精卫的暧昧,游移与动摇的态度,至此也就廓然一清。这无论从此后的抗战着想,从国民党的法纪着想,都是一件不大容易而又大可庆祝的事情。时间对于渐近灭亡,无药可救的东西,是残酷的淘汰。但对于另一种的人们,则恰恰相反,她在孕育,在锻炼。试看日脚刚刚跨出了一九三八年的第二天,就远迢迢地从激湍的大江,崄巇的蜀道,在晓色苍茫中给苦留上海的我们,带来了这么一个值得骄傲的喜讯!

  据何香凝先生的“斥汪论文”,谓汪在六年前已有“细细想来,秦桧算不得汉奸”之语。汪精卫的引秦桧为同调,当然无足深怪。而这也不过是温宗尧之流的余唾而已!所谓“与日人周旋,始得收复四省土地”之说,不是正跟他的“日本政府既有此郑重声明,则吾人依于和平方法,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谋东北四 省问题之合理解决,实为应有之决心与步骤”云云,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而这“曲”一经唱出,汪精卫鼻子上的白粉,也就从此永难洗刷了。这便是说,我们对于他实在也不必存着什么的幻想与期望。
  记得梁实秋教授曾说过“我们不能因别人一提及和平,就目为汉奸”一类的话。这是在重庆开参政会而适当汪精卫做主席时说的。这真是一个极撩人的秋波——对于“汪副总裁”。然而现在:辱国的言行俱在,惩汪的政令煌煌,“周旋”于他的左右者,正是土肥原,陈中孚诸公也。

  因汪精卫的为秦桧张目,倒使我想起秦桧来了。凡是一 个大汉奸的事敌,总是有许多貌似“理直气壮”的理由。不是诬别人为“好大喜功”,就是说自己是“忍辱负重”。例如秦桧,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诸君争取大名以去,如桧但欲了国家事耳。”这又说得何等的堂皇,何等的磊落。而且赞成他的主张的不仅是民国的汪精卫。正如桓温的“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二语,为多少民贼国奴作掩饰,作“解嘲”,与作辩护!
  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使我们千秋万世的获到生存与自由。
  而秦桧即使有他的“功勋”,充其量不过使南宋苟安一时。至于结局,大家还是贴贴服服的做蒙古人的奴隶。然而有人以为当时如无秦丞相的“斡旋和平”,也许南宋早已亡了。但不知这正是彻头彻尾的奴性的表现!苟安十年与苟安百年又有什么的分别?我们如果还对自己的子孙,自己的国族,有一 些珍惜,有一分宝爱,那末:这百年的苟安就应该无情的踢走它!
  明知到了百年之后,仍不免于灭亡,而依然做着苟安的梦者,那末:这样的脚色就应该无情的踢走它!
或许您还会喜欢: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