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金性尧《夜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了一阵雨,天色显得有点阴沉,或许是欲雪的先兆,晚饭后在一盏寒灯之下,不禁记起昔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之句。由此复联带地想到“高斋风雨记论文”一语,更引起我对于夜读的向往。可惜我所记得的都是片言只句,近乎断章取义——。然而反过来说,或者好的文字,本来无须冗烦满纸。如杜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惊人的警句又岂能多得?例如古之策论,今之宣言,虽气势堂皇,音节铿锵,但总不免有“虽多亦奚以为”之感。
  闲话休得拉扯,这里且谈夜读。
  自苦雨翁《夜读抄》一出,遂今人于夜读有深切的怀幕。尤其这篇素雅的小引,读之益对夜读悠然而不能自己。但夜读论理须跟书斋有点毗连,如苦雨翁所说,“因为据我的成见,夜读须得与书室相连的,我们这种穷忙的人那事有此福分,不过还是随时偷闲看一点罢了。”他又说其尊人在日,“住故乡老屋中,隔窗望邻家竹园,常为言其志愿,欲得一小楼,清闲幽寂,可以读书,”但终于伦傺不得意而未能如愿。尤使人觉得文士生涯的清苦。一个人想做官发财,或揽辔澄清,这须得视各人的命运而定。至于得一斗室或小屋,以为朝夕流连之所,进而修点自己的“业”,却是非常朴素的愿望。然不幸生而为中国文人,却变成奢望或梦想了;特别是在上海,素有“寸金地”之称,能够温饱已经大大不易。不过说到鄙人自己呢,则以袭先人之余荫,总算较为幸运,得有一小室以偿夜读之愿。寒斋初名屠嚼斋,旋改星屋,今又易为辱斋,盖自乱战以还,聊以志感而已。室中除书架十数具,披霞娜一座外,余即放桌椅几件。又以书架中略有空闲,别放小摆设数事,近于所谓骨董之流亚。然品质低劣,不足当鉴赏家一顾,盖得之街头的冷摊者。窗外略有一线隙地,有时可抬头望见浮游的云絮,本来也可种些“幽篁”之类,如白杨则更佳,迎风听萧萧之声,尤令人沉醉在诗境中,或者正符合雨当轩的“愁多思买白杨栽”之感。但锄土荷泥,未免煞费手足,鄙人亦懒惰无心学雅趣了。
  既有书斋,最好还要多设一点灯火,而灯之中最不可少的,自然是台灯。感谢它的澄明而清澈的光,使我们在夜读中添了意外亲切的低徊。昔东坡居士答毛维瞻书云:“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闲,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相当一笑也。”可谓文情并茂,至今犹觉潇潇中有此凄清一境。而且夜读最适宜还是在秋冬之间。盖春夜太浓艳绚烂,夏则苦于蚊蚋之相扰,如秋天却于苍凉中得潇洒之味,至冬夜多风雨,而霜雪尤为他季所无,遂觉别有自然情致。昔时煤价低廉,斗室中着一炉子,不惟可以取暖,而且还能烹茶。宋人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垆汤沸火初红”,少时读之今尚依依于熊熊炉火之间。迨至夜深腹馁,即取简易的杂食加以煨煮,益觉身心两温了。早年在故乡的舍下,陪家父议《汉书》,或讲《聊斋》,至亥子之交即取羊肉汁佐粥啖之,食毕躺榻椅作少憩,时或弄到东方之既白,自以为也是人生一乐,惜十余年来久不得赏了。不过这种佳趣,也只能于意会中得之,

  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见虽是“陋室”,只要苔痕上阶,草色入帘,以及来往有鸿儒而无白丁,在寒士看来,也颇得盘恒徜徉之胜了,后读五柳先生诗,有“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句,不禁欢喜喟叹。窃意吾辈之于书斋,其爱惜之心亦正复相同耳。
  中国历来的文人,不管事实上有无正式的书室,阵名称却不可无,甚至积久而成很多的名目。近人陈乃乾氏编“室名索引”,其数量之繁殊确是可观。如清季李莼客的日记,除越缦堂外,尚有几种室名,且每易一名,书前还有小引以说明。如日记第十二册,名曰桃花圣解盦,自谓“秉生于冬,冬气冷,故性冷,得气于秋,秋令肃,故性傲。惟冷惟傲,故所值多阻而命穷,穷则思通。冬者春所孕也。先生生冬之末,春气融结,胚于灵根,故其才肆,其情深,其发为文章花叶布濩,烂然若春桃者……。”并“取东坡若见桃花生圣解之语,以名其灵”云。而其一生学问,亦得力于夜读者为尤多,至其对于书籍之爱护,搜藏,也真有苦心孤诣之感,甚至贫到典衣告贷之际,于书之买和读,还依然旦暮不废,今日偶一展阅,虽怃然而更感钦敬。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九日日记,有自述晚庭读书之乐云:

  二十九日丁巳。晴,凉。(上略)傍晚夕映在檐,凉飕拂地,槐叶时坠,驯鹊弄声,移几庭中,啜茗看阮仪征《四库未收书提要》及张月香《爱日精庐藏书志》,几旁有瓦盆种秋海棠数本,作花正妍,窃谓此时之乐,较六街车马征逐歌舞者奚啻仙凡耶?虽索米质衣而折除福分,薇裀槐鼎,不足赏矣。
  夜读的另一种胜处,即在午夜中可以听到各种声响。有天籁的,如风雨,有人工的,如车马。此诗如摈除哀乐,起视中庭,即感到大自然的离奇惝怳,真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城色之慨。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一独坐云:
  “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上有许多事情,往往在静观中,在无意中,会得到人生的哲理的启示。如《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即表现出生命的无当的意义。我时当在读到书上的或一问题时,即掩卷冥索,或闻远处啼叫之声,则辄涉遐想。至声音中之最凄厉难堪者,在我的印象中,当推深宵老妪卖长锭之声,于寂静寥廓的夜气中,忽然聆耽此悠长的一串,不啻对此身作当头一棒。于是由此复联带地想起乡间的招魂,一人呼之在前,一人应之在后,且多数又是出诸女性尖锐的喉咙,虽寥寥数言,而声声“归来”,摄人当时稚弱的耳膜中,尤觉得沉重的迫压,使空气顿时的严重而恐怖,这时也只有跑到慈母身前才释重负。
  我在前年病中曾作一首七绝,末二句云,“终是童心忘不得,小窗对月读诗时”,这所说的正是实情。而且当还不止区区一人。幼年从塾中放学归家,因明天要还生书,故须于晚上诵熟。有时逢诘屈聱牙的书,如“禹贡”等,真要读到“痛哭流涕”。惟书室适朝东,举头正对天际明月。然当时根本不解“夜读”的趣味,何况在生书未诵熟前,更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之感了。待背出,即先向母亲前试诵,实则家慈那里识得这许多字,不过充一下数,试一试明天先生前的效果而已。待从记忆中努力挤出后,母亲即向紫铜的火钵中,取驴皮肠数匙,冲沸水给我饮下,味甜而腻,医云“冬令大补品”,这也是童年的小小甘辛。现在呢,恕我说得暮气一点,却稍有“去者日以疎”之憾了。

  自离乡后,儿时的旧情虽不可得,然夜读则未尝中辍。现在却分一部分时间于写作了——说到写作,我记起李笠翁《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在“藏垢纳污”项下,有一段很妙的设计:
  “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何也?爱精喜洁之士,一物不齐,即如目中生刺,势必去之而后已。然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能保物物皆精乎……?至于溺之为数,一日不知凡几,若不择地而遗,则净土皆成粪壤,如或避洁就污,则往来仆仆,是率天下而路也。此为寻常好洁者言之。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然而寝食可废,便溺不可废也。官急不如私急,俗不云乎。当有得句将书,而阻于溺;及溺后而觅之,沓不可得者,予往往验之,故营此最急。”
  然则又怎么办呢?曰:“当于书室之傍,穴墙为孔,积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赏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这说出来或者将成笑柄,然而却是写作的甘苦之谈;真实的经验。以鄙人而论,固不欲使室中“秽德彰闻”,然每到所谓灵感跳跃,思绪集中时,倘一面又迫于“溺急”,就只得将“人中白”倾注在室内铜盂中了。于此又记起《嵇中散致山涛书》有云,“每当小便,而忍不起,令泡中略转乃起耳”,则甚忍耐之力,也足以可惊的了。掷笔为之呵呵。
  像这一类性质的文字,全看写者的态度而分高下。下焉者固流于低级无聊,但如严正的当文章来写,却在廊庙文学以上,如苦雨翁的《入厕读书》便是一个例子。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我毫颠。鄙人于夜读亦取近似的态度:喜博览泛阅。虽明知杂而无当,但我的师原不止一个,只要增益孤陋,有裨闻见的,就是鄙人夜读的对象,甚愿于灯前茗右,永以为实也。
  旧腊月大寒后一日,灯下。
  (录自上海太平书局1944年6月初版《风土小记》)
或许您还会喜欢: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
跟谁较劲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家人、爱情、理想、报仇、还债、真相、过好日子、繁衍后代、证明什么、轰轰烈烈地死去……这些都是后天赋予人不同的价值观而让他们去这么想的。活着本身可以什么都不为了,因为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活着了。活着是件被动的事儿。人不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的,而是发现自己活着,才去想是不是得为点儿什么活着。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witthlove,intheair送给之前陪我一起傻的你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兔子安东尼失恋了于是他踏上了旅程寻找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旅行中他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人生和爱也有了新的体会Chapter1很久之前onceIwas安东尼温柔又骄傲懒散又认真关于人生他有很多疑问和感想可是又不觉得要着急解答ItmakesmethinkofaperiodinmylifewhenIwasyounyandst [点击阅读]
邵燕祥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我的心在乌云上面"1979年,在百色,遇到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我得到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后来我把它写进《地平线》。这是一句普通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以上,俯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阴沉着,甚或翻滚着,明知它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而舷窗外是几乎伸手可触、又什么都触摸不到的蓝天,完完整整的,没有涯际的,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拇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当被我经历过一万七千五百多次的清晨又一次光临我时,我着实感到厌倦。我睁开眼睛,预看上帝分配给我的属于我的这一天,我不知道怎打发它。前些年的某天,当我从一张报纸上看到“雷同”这个词时,我马上想到了人生的每一天。世上还有比人生的每一天更雷同的事吗?那张报纸上说,雷同是杀害艺术品的刽子手。照此推论.雷同的生活就成了杀害人生的刽子手。 [点击阅读]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1节:序(1)序【一】送给亲爱的小茧结束之后写在开始之前是个爱做梦的人幼儿园的时候梦见日本鬼子成群结队的翻过我们家大院的大铁门在深夜放火抢夺小学时候梦见天空忽然暗下来然后远处天边刹那出现耀眼的火焰天好像打开了一样然后看到宇宙星系以及异常绚丽的极光尽管那时我还不清楚极光是个什么东西似乎第三次看罗马假日的那个晚上梦见我和大臣们站在罗马宫殿里众多记者围住我们有个记者问我吃过那么多蔬菜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然 [点击阅读]
韩寒《三重门》
作者:韩寒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林雨翔所在的镇是个小镇。小镇一共一个学校,那学校好比独生子女。小镇政府生造的一些教育机构奖项全给了它,那学校门口“先进单位”的牌子都挂不下了,恨不得用奖状铺地。镇上的老少都为这学校自豪。那学校也争过一次气,前几届不知怎么地培养出两个理科尖子,获了全国的数学竞赛季亚军。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