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金性尧《夜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了一阵雨,天色显得有点阴沉,或许是欲雪的先兆,晚饭后在一盏寒灯之下,不禁记起昔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之句。由此复联带地想到“高斋风雨记论文”一语,更引起我对于夜读的向往。可惜我所记得的都是片言只句,近乎断章取义——。然而反过来说,或者好的文字,本来无须冗烦满纸。如杜少陵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惊人的警句又岂能多得?例如古之策论,今之宣言,虽气势堂皇,音节铿锵,但总不免有“虽多亦奚以为”之感。
  闲话休得拉扯,这里且谈夜读。
  自苦雨翁《夜读抄》一出,遂今人于夜读有深切的怀幕。尤其这篇素雅的小引,读之益对夜读悠然而不能自己。但夜读论理须跟书斋有点毗连,如苦雨翁所说,“因为据我的成见,夜读须得与书室相连的,我们这种穷忙的人那事有此福分,不过还是随时偷闲看一点罢了。”他又说其尊人在日,“住故乡老屋中,隔窗望邻家竹园,常为言其志愿,欲得一小楼,清闲幽寂,可以读书,”但终于伦傺不得意而未能如愿。尤使人觉得文士生涯的清苦。一个人想做官发财,或揽辔澄清,这须得视各人的命运而定。至于得一斗室或小屋,以为朝夕流连之所,进而修点自己的“业”,却是非常朴素的愿望。然不幸生而为中国文人,却变成奢望或梦想了;特别是在上海,素有“寸金地”之称,能够温饱已经大大不易。不过说到鄙人自己呢,则以袭先人之余荫,总算较为幸运,得有一小室以偿夜读之愿。寒斋初名屠嚼斋,旋改星屋,今又易为辱斋,盖自乱战以还,聊以志感而已。室中除书架十数具,披霞娜一座外,余即放桌椅几件。又以书架中略有空闲,别放小摆设数事,近于所谓骨董之流亚。然品质低劣,不足当鉴赏家一顾,盖得之街头的冷摊者。窗外略有一线隙地,有时可抬头望见浮游的云絮,本来也可种些“幽篁”之类,如白杨则更佳,迎风听萧萧之声,尤令人沉醉在诗境中,或者正符合雨当轩的“愁多思买白杨栽”之感。但锄土荷泥,未免煞费手足,鄙人亦懒惰无心学雅趣了。
  既有书斋,最好还要多设一点灯火,而灯之中最不可少的,自然是台灯。感谢它的澄明而清澈的光,使我们在夜读中添了意外亲切的低徊。昔东坡居士答毛维瞻书云:“岁行尽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荧,时于此闲,得少佳趣,无由持献,独享为愧,相当一笑也。”可谓文情并茂,至今犹觉潇潇中有此凄清一境。而且夜读最适宜还是在秋冬之间。盖春夜太浓艳绚烂,夏则苦于蚊蚋之相扰,如秋天却于苍凉中得潇洒之味,至冬夜多风雨,而霜雪尤为他季所无,遂觉别有自然情致。昔时煤价低廉,斗室中着一炉子,不惟可以取暖,而且还能烹茶。宋人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垆汤沸火初红”,少时读之今尚依依于熊熊炉火之间。迨至夜深腹馁,即取简易的杂食加以煨煮,益觉身心两温了。早年在故乡的舍下,陪家父议《汉书》,或讲《聊斋》,至亥子之交即取羊肉汁佐粥啖之,食毕躺榻椅作少憩,时或弄到东方之既白,自以为也是人生一乐,惜十余年来久不得赏了。不过这种佳趣,也只能于意会中得之,

  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见虽是“陋室”,只要苔痕上阶,草色入帘,以及来往有鸿儒而无白丁,在寒士看来,也颇得盘恒徜徉之胜了,后读五柳先生诗,有“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句,不禁欢喜喟叹。窃意吾辈之于书斋,其爱惜之心亦正复相同耳。
  中国历来的文人,不管事实上有无正式的书室,阵名称却不可无,甚至积久而成很多的名目。近人陈乃乾氏编“室名索引”,其数量之繁殊确是可观。如清季李莼客的日记,除越缦堂外,尚有几种室名,且每易一名,书前还有小引以说明。如日记第十二册,名曰桃花圣解盦,自谓“秉生于冬,冬气冷,故性冷,得气于秋,秋令肃,故性傲。惟冷惟傲,故所值多阻而命穷,穷则思通。冬者春所孕也。先生生冬之末,春气融结,胚于灵根,故其才肆,其情深,其发为文章花叶布濩,烂然若春桃者……。”并“取东坡若见桃花生圣解之语,以名其灵”云。而其一生学问,亦得力于夜读者为尤多,至其对于书籍之爱护,搜藏,也真有苦心孤诣之感,甚至贫到典衣告贷之际,于书之买和读,还依然旦暮不废,今日偶一展阅,虽怃然而更感钦敬。同治十年七月二十九日日记,有自述晚庭读书之乐云:

  二十九日丁巳。晴,凉。(上略)傍晚夕映在檐,凉飕拂地,槐叶时坠,驯鹊弄声,移几庭中,啜茗看阮仪征《四库未收书提要》及张月香《爱日精庐藏书志》,几旁有瓦盆种秋海棠数本,作花正妍,窃谓此时之乐,较六街车马征逐歌舞者奚啻仙凡耶?虽索米质衣而折除福分,薇裀槐鼎,不足赏矣。
  夜读的另一种胜处,即在午夜中可以听到各种声响。有天籁的,如风雨,有人工的,如车马。此诗如摈除哀乐,起视中庭,即感到大自然的离奇惝怳,真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城色之慨。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一独坐云:
  “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上有许多事情,往往在静观中,在无意中,会得到人生的哲理的启示。如《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即表现出生命的无当的意义。我时当在读到书上的或一问题时,即掩卷冥索,或闻远处啼叫之声,则辄涉遐想。至声音中之最凄厉难堪者,在我的印象中,当推深宵老妪卖长锭之声,于寂静寥廓的夜气中,忽然聆耽此悠长的一串,不啻对此身作当头一棒。于是由此复联带地想起乡间的招魂,一人呼之在前,一人应之在后,且多数又是出诸女性尖锐的喉咙,虽寥寥数言,而声声“归来”,摄人当时稚弱的耳膜中,尤觉得沉重的迫压,使空气顿时的严重而恐怖,这时也只有跑到慈母身前才释重负。
  我在前年病中曾作一首七绝,末二句云,“终是童心忘不得,小窗对月读诗时”,这所说的正是实情。而且当还不止区区一人。幼年从塾中放学归家,因明天要还生书,故须于晚上诵熟。有时逢诘屈聱牙的书,如“禹贡”等,真要读到“痛哭流涕”。惟书室适朝东,举头正对天际明月。然当时根本不解“夜读”的趣味,何况在生书未诵熟前,更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之感了。待背出,即先向母亲前试诵,实则家慈那里识得这许多字,不过充一下数,试一试明天先生前的效果而已。待从记忆中努力挤出后,母亲即向紫铜的火钵中,取驴皮肠数匙,冲沸水给我饮下,味甜而腻,医云“冬令大补品”,这也是童年的小小甘辛。现在呢,恕我说得暮气一点,却稍有“去者日以疎”之憾了。

  自离乡后,儿时的旧情虽不可得,然夜读则未尝中辍。现在却分一部分时间于写作了——说到写作,我记起李笠翁《闲情偶寄》的居室部中,在“藏垢纳污”项下,有一段很妙的设计:
  “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何也?爱精喜洁之士,一物不齐,即如目中生刺,势必去之而后已。然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能保物物皆精乎……?至于溺之为数,一日不知凡几,若不择地而遗,则净土皆成粪壤,如或避洁就污,则往来仆仆,是率天下而路也。此为寻常好洁者言之。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然而寝食可废,便溺不可废也。官急不如私急,俗不云乎。当有得句将书,而阻于溺;及溺后而觅之,沓不可得者,予往往验之,故营此最急。”
  然则又怎么办呢?曰:“当于书室之傍,穴墙为孔,积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赏溺者,无论阴晴寒暑,可以不出户庭”。这说出来或者将成笑柄,然而却是写作的甘苦之谈;真实的经验。以鄙人而论,固不欲使室中“秽德彰闻”,然每到所谓灵感跳跃,思绪集中时,倘一面又迫于“溺急”,就只得将“人中白”倾注在室内铜盂中了。于此又记起《嵇中散致山涛书》有云,“每当小便,而忍不起,令泡中略转乃起耳”,则甚忍耐之力,也足以可惊的了。掷笔为之呵呵。
  像这一类性质的文字,全看写者的态度而分高下。下焉者固流于低级无聊,但如严正的当文章来写,却在廊庙文学以上,如苦雨翁的《入厕读书》便是一个例子。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我毫颠。鄙人于夜读亦取近似的态度:喜博览泛阅。虽明知杂而无当,但我的师原不止一个,只要增益孤陋,有裨闻见的,就是鄙人夜读的对象,甚愿于灯前茗右,永以为实也。
  旧腊月大寒后一日,灯下。
  (录自上海太平书局1944年6月初版《风土小记》)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