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洪灵菲《归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村前大路上堆积着澹澹的斜阳光,已经是暮晚的时候了。从这条大路上回家的牧童们坐在水牛背上悠然地在唱着歌,那些水牛们跑得很是纤徐,面孔一挂着一种自得的神气。大路两旁,闪映着甘蔗林的青光,望过去,和冥穆的长天混成了一片。
  这路的尽头便是一道用几片大石排列而成的高约一尺的短垣。这短垣的作用大半是在阻止着家畜——尤其是猪——到田园上去践踏,同时,便也成了一道划分村内村外的界碑。从这短垣踏出去的是出乡,踏入来的是归乡。短垣旁有了一株龙眼树,那盘踞着在路口就和神话里的虬龙一般。这虬龙站在这路口走关注着这乡中进出的人们,做他们的有益的伴侣,从他们的祖先时代到现在,一直到将来。
  景象是平静到极点了,然而这平静继续着没有多久便被一个生客所打破。象一片石子投入一个澄澈的池塘,池面上即时起了涟漪似的,这生客刚从甘蔗林伸出头来,坐在牛背上的童子们即刻便注视着他,喧嚷起来了。
  “喂,那不是百禄叔吗?”
  “啊,‘番客’来了!啊,百禄叔一定是发洋财回来呢!”
  “啊哈,百禄叔,我们要‘分番饼,啊!”
  “啊哈,番客!”
  “啊哈,发洋财回来了!”
  这所谓“百禄叔”的是一个瘦得象枯树枝一样的人物。他显然是被这些村童们的问讯所烦恼着,他甚至于想再走进甘蔗林里去,但他刚把脚步向前踏进了一步,却又停止了。他的脸上显出多么懊丧而且悲伤啊。他的目光暗弱的眼睛闪了又闪,眉毛不停地在战动着。
  “×恁老母!不要做声吧!”百禄叔忽而奋勇地走到大路上,口里喃喃地叫骂着。虽然,他没有害病,但他开始发觉他的两足是在抖颤着了。这盘踞着在路口的老树,这老树旁边的短垣……这说明他的确地是回到了家乡,然而这倒使他害怕起来。他感觉到他没有回家的权利。……
  他在甘蔗林旁边的大路上呆呆地站立着,眼泪浸湿了他的多骨的面孔,这使他的形状显出和一个老乞丐一般。
  坐在牛背上的村童们看了他的这种形状都惊讶而沉默着。他们都已看出百禄叔是倒霉的,他和旁的“番客”并不一样。
  “百禄叔,你遭了劫贼,金银财宝都被人家偷了去吗?”一个年纪较大的村童问,带着同情的口吻。
  “怕是害了病吧?”另一个也是用着同情的口吻发问。
  百禄叔只是沉默着,眼睛望着冥穆的长空,村童们的说话他显然是没有听到的。
  在农村里不幸的事件是太多了,每一件不幸的事件都不能怎样伤害着人们的心灵。儿童们尤其是天真烂漫,不识愁惨为何物。所以,坐在牛背上的这些村童虽然在替百禄叔难过,但他们的心情却仍然是快乐的。这时狗儿尖着他的嘴唇,摇摆着头,很得意地仍在唱歌:
  ——我的爸爸是个老番客,
  我的哥哥到外面去当兵;
  我亦要到外面去闯一闯呀,
  待到我的年纪长成!——
  阿猪年纪比他大了一些,更加懂事些。他听见狗儿这样唱,登时便摆出师长一样的神气这样唱着:
  ——臭(皮骨)弟,
  太无知;
  你的爸爸许久无消息,
  你的哥哥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你的妈妈整天在吞声叹气,
  亏你还有心肠到外面去!——
  百禄叔仍然呆呆地在站立着,他唯一的希望是天快些黑,他可以隐藏着他的难以见人的面目在夜幕里,走回到他的家中去。这不是太奇怪的事体吗?他曾经在和邻乡械斗的时候拿着一柄“单刀”走到和敌人最接近的阵线上去,曾经在戏台前和人家打架的时候,把他的臂膀去挡住人家的杆杖。可是,他却没有勇气回到他的家中去。
  村童们一个个归家去了,他们的清脆的歌声,活泼的神气,葱茏的生机都使他十二分羡慕。这使他忆起他从前的放牛的生活来。他的脑子里跃现着一幅幅的风景画片,草是青色的,牛是肥肥的,日光是金黄色的。那时他的歌声,他的神气,他的生机也和现在的村童们一样的,然而这一切都消失去了,牛马似的生涯磨折了他。他相信这是命运。是的,一切都是命运。他想现在的这些村童,将来也免不了要和他一样变成老乞丐似的模样,这也是命运。关于这一点,他是很确信的,一个人要是命运好的,那他便一定不会到农家来投胎了。

  百禄叔想到命运这一层,对于现在他自己这样惨败的状况几乎是宽解起来了。但他一想到他的老婆和他吵闹的声音象刺刀似的尖锐,他的心里不觉又是害怕起来了。
  呆呆地站立了两个钟头——这两个钟头他觉得就和两个年头一样长久——夜幕慈祥地把百禄叔包皮皮围起来。星光在百禄叔的头上照耀着,龙眼树,甘蔗林都在沙沙地响。象喝了两杯烧酒似的,百禄叔陡觉兴奋起来了。他拔开脚步奔跑着,就好象在和人家赛跑似的奔跑着。一个蚂蚁尚且离开不了它的蚁穴,一只飞鸟尚且离开不了它的鸟巢,一个人那里能够不想念他的家庭呢。百禄叔虽然是害怕着他的老婆,但他想世界上最甜蜜的地方仍然是家庭哩。
  他奔跑着,奔跑着,石子和瓦砾把他的脚碰伤了,但他一点也不回顾,最后,他终于孤伶仃地站在他的家的门口了。他的心跳动得很利害。他想他的老婆如果看不见他,让他幽幽地塞进家里去便再好没有了。
  可是百禄叔的想象显然是失败了。当他刚把他的脚踏进他的家中的时候,那身体笨大,两只眼睛就如两只玻璃球的百禄婶已经发狂似的走到他身边来。她呆呆地把他怒视了一下便把她手里的扫帚杆向他乱打,同时歇斯地里地啼哭着,咒骂着:
  “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你还没有死去吗?……”
  百禄叔的脸色完全变成苍白了,他的嘴唇一上一下地战动着。
  “你这×母!”他抢开了她手里的扫帚杆,喘着气说。
  “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亏你还有面目见人!亏你也学人家讨老婆,生儿子!……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哎哟,‘过番’!人家‘过番’,你也学人家‘过番’!你‘过番’!‘过番’!‘过番’!过你这白虎咬番!……”
  “×母你,不要做声好不好!”百禄叔把头垂到他的胸前,两手紧紧地把它抱着。
  “不要做声!……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你也学人家‘过番’,人家成千成百地寄回家来,你呢,你连一个屁也没有放!……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我不是苦苦地劝戒你,叫你不要过番。‘作田’(即耕田的意思)虽然艰苦,嘴看见,目看见,比较好些。你这白虎!半句说话也不听。硬要‘过番’,(过番,即到外洋去的意思。)你说,‘番邦’日日正月初一,伸手便可以拿着黄金!你这一去包皮皮管是发洋财回来!发你这短命的洋财……你也不想想,一家四五个嘴,阿牛,阿鸡又小,不会帮忙,你到番邦去快活,一个钱也不寄回来,叫我们怎样过活呢!……你这狠心的短命!你这狠心的‘白虎’!你的心肝是黑的,你的心肠是比贼还要狠啊!……你这短命!你这‘白虎’!……”百禄婶越哭越大声,越哭越伤心。她终于再拿起扫帚杆,拼命地走到百禄叔身边去把他乱打着。
  “你这×母!你是在寻死吗?”百禄叔又是把她手里的武器抢开,出力地丢到门外去。他觉得他的老婆咒骂他的说话句句是对的,他自己也把那些说话向他自己咒骂了一千遍以上。但他暹罗也去过了,安甫也去过了,新加坡也去过了,到处人家都不要他,他在番邦只是在度着一种乞丐似的生活,那里能够把钱寄回家里来呢。用着一种近于屈服的口气,他这样地继续着:“赚钱也要看命运!命运不做主,这教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并非不知道家中艰难,但没有钱上手,我自己也得捱饿,那里能顾到家中呢?……”
  “你这短命,你既然知道番邦的钱银难赚,怎么不快些回来呢!……”百禄婶的阔大的脸部完全被眼泪和鼻涕浸湿,她拿起她的围巾出力地揩了一下,愤愤地用拳头打着她的胸。“唉!狠心的贼!阿牛,阿鸡又小,不会帮忙,阿狮虽然大些,单脚独手怎样种作呢?……你这短命,我以为你已经死了!要是我年轻一些我早就想去嫁了!你这短命!……”
  “你这×母!你要嫁就嫁人去!”这回,百禄叔却有些愤然了。
  “嫁人去!你这短命!你这白虎咬!要是我真个嫁人去,看你怎样抚养这几个儿子!你这狠心的短命!你这狠心的白虎!……那一回,你这短命欠纫秋爷的谷租,被他捶打了一顿,回到家里来便要对人死,赌神咒鬼,说你以后一定不种作了。我不是向你说,穷人给人家捶打一两顿,这有什么要紧呢?如果照你这种想头,受点气便不种作,那天下的田园不是都荒芜起来,人人都要饿死了吗?你这白虎,半句说话也不听,偏偏要过番去!过番!过番!过你这白虎咬番啊!你这短命!你如果在番邦死去倒好些!……”百禄婶咒骂混杂着啼哭都和喇叭一样响亮。这时她的门口已经被邻右的来观热闹的人们层层围住了,百禄婶的儿子阿牛,阿鸡也从外面走回家来。阿牛年约七八岁,阿鸡年约五六岁,他们都睁着小眼睛,望望着他们的母亲和这个生客。为着一种义愤所激动着,他们都向着这生客叱骂着:“喂,×母你,不要坐在我们家里啊,你这老乞丐!”

  “啊,我要打死你哩!”
  百禄婶一一地给他们打了一个耳光,顿着足叫喊着:
  “你们这两个小绝种!”
  阿牛和阿鸡都啼哭起来,滚到门外去。观热闹的人们都大声地哗笑起来。
  “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哈哈!”
  “哈哈!叫自己的父亲做老乞丐!”
  这时白薯老婶从人群中钻出她的头发白透了的头来。她用着她手里的“拐杖”出力地击着地面,大声地咒骂着:
  “砍头的,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砍头!人家这样凄惨,你们偏有这样的心肠来取笑人家!”
  “对呀!你们不要太没有良心啊!……”芝麻老姆赞同着,她也颤巍巍地挤进人丛里面去。不知那一个顽皮的在她的背后把她推了一下,她全身摆动着,几乎跌下去,口里却喃喃地咒骂着:
  “呀!那个白虎咬仔,这样坏透啊!”
  百禄婶这时已经不大哭着,她用着诉苦的声气向着这群观众诉说着:
  “大家呀,你们听呀,世上那里有一个人象这白虎咬这样狠心狗行啊!……过了这么多年番,连一个钱也没有寄回来,这要叫他的妻子吃西北风吗?……”
  百禄叔只是沉默着,好象在思索什么似的。他的样子是可怜极了,那灰白而散乱的头发,那破碎而涂满着灰尘的衣衫,那低着头合着眼的神气,处处表示出他是疲乏而且悲枪,处处表示出他是完全失败,被这社会驱逐到幸福的圈子以外。为什么会致成这样呢?依照百禄叔的解释,这是命运;依照百禄婶的解释,这是因为他忍受不住人家鞭打,不听说话地跑到番邦去。
  白薯老婶眼睛里湿着眼泪,走到百禄嫂身边去,挽着她的手,拍着她的肩,象在抚慰着一个小孩子似的说:
  “阿嫂,不要生气啊。阿兄回来就欢喜了,钱银有无这是不要紧的。……”
  芝麻老姆频频地点着头,自语似地说:
  “对阿,钱银实在是不紧要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运气一到了,钱银会来找人呢。”
  “唉呀,老婶,老姆,你们不知道,这白虎咬完全不象人!……他累得我们母子一顿吃,一顿饿,捱尽千凄万惨!……”百禄婶又是啼哭起来,她把她的头靠在她的手股上,软弱地在灶前坐下去。
  “阿嫂,已往的事情不说好了。……夫妻终归要和气才好。……现在你咒骂也咒骂够了,阿兄完全没有做声,这便是他承认他自己是有些过错哩。……呵,百禄兄,你怕还未吃饭吧?……哎哟,真惨哩,因为太穷的缘故,回到家来没有人来向你说一句好话,连饭也没有吃一碗啊!……啊,阿嫂,你快些替他弄饭吧。……我看还是弄稀饭好,就拿点好好的‘咸菜’给他‘配’好了。他在外面久了。这家乡的‘咸菜’一定是好久没有吃过的。……”白薯老婶说得怪伤心,她自己亦忍不住地抽咽起来,她的两腮扇动着就如鱼一般。
  芝麻老姆已经走到灶前,伸出她的多筋的手拿起火箝来,一面这样说:
  “哪,我来替你们‘起火’!阿嫂,你去拿些米来啊,这真快,用不到几个草团,饭便熟了!……”
  百禄婶用力把芝麻老姆推开,一面啼哭,一面叫喊着:
  “替他弄饭,替这白虎咬弄饭!这是怎么说呢!唉,老婶和老姆,你们怕是发昏了!……他一两餐不吃打什么要紧,我们母子这么多年不知道饿了几多餐呢!……”散乱的头发,披上了她的面部,眼睛一上一下地滚转着,百禄婶变成熊似的可怕起来了。

  百禄叔忽而象从梦中醒来似的站直着他的身子,他的眼睛呆呆地直视着,于是他跳跃起来,向着门外奔跑去。
  “百禄叔,你要跑向那里去!”
  “百禄……”
  “呵,他一定是发狂了!……”
  看热闹的观众这样喧闹着,他们试去阻止他,但是已经没有效果。
  百禄婶从灶前跳起身来,就和一只猛兽一样矫健,她一面推开着观热闹的人们向前追赶,一面大声叫喊着:
  “你短命,你要跑到那里去?”从她这咒骂的声气上面,可以看出她是露着忧愁和悔恨想和他和解起来了。
  “你也骂得他太狠了!”
  “太没有分寸!”
  白薯老婶和芝麻老姆喃喃地在评说着。
  ……
  百禄叔被百禄婶半拖半抱地带回来。在他们间似乎经过一度争执,因为两人的脸上都有些伤痕。百禄叔的额上有几个流着血珠的爪迹,百禄婶的眼睛下面有了一片青肿。百禄叔象一个病人般地在喘着气,百禄婶在啼哭着。她把他紧紧地抱住着,好象怕他又是跑去一般。用着一种近于抚慰的口气,她向他这样咒骂着:
  “你这短命,我刚这样骂你几句你便受不住,我们吃的苦头比你多得千百倍呢!……”于是,她用着她的有权威的声气向着他吩咐着:“哪,坐下吧!”她敏捷地走去纺车上撕出一片棉花,在一个洋油樽中浸湿着洋油,拿来贴在他的伤痕上。“就算我太狠心吧,但,我的眼睛也给你打得青肿了!……”
  百禄叔把头俯在他老婆的肩上,象一个小孩似地哭了起来。他的神志比较清醒了。他用着一种鸣不平的口气说:
  “……你让我到外方去吧,我和你们……”
  “你这黑心肠的白虎咬,你还想到外方去吗?”百禄婶恫吓着他。
  “命运注定我是一个凄惨人!我何曾不想福荫妻子,赚多几个钱来使妻子享福!”百禄叔缓缓地诉说着。“但是,命运不做主,这教我有什么办法呢?就讲种作吧,我的种作的‘本领’并不弱,这乡里那一个不知道我百禄犁田又直又快,种作得法呢?但,这有什么好处呢?我的父亲留给我的只是一笔欠债,我整整地种作了二十多年,这笔债还未曾还清。每年的收成,一半要拿去还利息,这样种作下去,种作一百世人也是没有出息的啊。……我想过番,这是最末的一条路。但那时我还希望这条路怕会走得通,说不定我可以多多地赚一些钱来使你们享福。我真想不到番邦比较唐山还要艰难呢!我们无行无铺,吃也吃着‘竹槌’,睡也睡着‘竹槌’,①这比种作还凄惨得多哩!……”
  ①“竹槌”,即竹竿,这里指竹扁担。这句的意思是,无行无铺,吃、住都靠用一根扁担,出卖劳动力。
  阿狮已经从外面回来,他看见他的落魄的父亲,咽声地问讯着:
  “阿叔!你回来了!”
  “替你的父亲煮饭吧,他还未曾吃饭呢!”百禄婶这样吩咐着。
  阿狮点着头,即时蹲在灶前“起火”,他的躯体比他的父亲还要大些。他的眼睛点耀着青春的光芒,他的臂膀的筋肉突起,显出坚强而多力。百禄叔把他看了又看,心中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慰。在这种悲惨的生活中,他看见了一种幸福的火星。他想从此停留在家中,和阿狮一道种作,缓缓地把欠债还清,以后的生活,便一年一年地充裕起来,这怕比较跑到任何地方去都要好些。
  观热闹的人们渐渐地散去,阿牛,阿鸡也走进室里面来。他们都站在百禄叔旁边,渐渐地觉得这比老乞丐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可恨了。阿鸡露着他的小臂膀用着他的小拳头,捶着百禄叔的肩头,半信半疑地叫着:
  “阿叔?”
  阿牛望着阿鸡笑着,即时走到他的哥哥身边去了。
  这时,白薯老婶和芝麻老姆脸上都溢出笑容,缓缓踏出百禄叔的门口。白薯老婶把她的“拐杖”重重地击着地面赞叹地说:
  “这样才好,夫妻终归要和气才好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经典小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09 人气:2
摘要:目录页■蒋廷松《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超短小说一天,我陪乡长到县城找西郭局长办事。到西郭局长家时,他儿子小西郭也在,这小西郭是前不久被西郭局长安排到咱芳塘乡工作的。西郭局长见我们上门,递烟、敬茶、让坐,挺热情。小西郭呢,望着我们便是傻乎乎地笑。我们与西郭局长谈话时,小西郭便小心翼翼地往乡长的脸上“呼呼”地吹气。我想,他大约是在替乡长吹灰尘吧。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5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3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3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