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国现代散文 - 何家槐《信徒·先知·救世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闲坐无聊,忽然想起一些关于信徒们的琐事。
  首先我想起“托尔斯泰主义者”。
  大家知道,虽则托尔斯泰是一个出身贵族和笃信基督教义的痴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人物,虽则他那不抵抗主义的说教,对革命非常有害,可是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却是无可否认的。
  但自称或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者”的一些人物,却大都是贫弱空虚,庸俗无聊,懦怯而且自私,愚蠢而且自大,特别善于矫揉造作,沽名钓誉,简直是些最无人格的骗子。高尔基曾经描绘过他们的嘴脸:这是奇妙的,看见莱翁。尼古拉维奇在所谓“托尔斯泰派”的中间。这仿佛是耸立着一座庄严的钟楼,钟声不倦地震响着全世界,而它的周围,却奔窜着一群纤弱的胆怯的狗,向着钟狂吠,而且互相怀疑地怒目横视,好像说:究竟“是谁吠得最好呀?”……这班“托尔斯泰的信徒”,和飘流在俄国各个角落里,把随身携带的狗骨当作圣骨,出卖“埃及的黑暗”和“圣母的眼泪”的托钵僧,颇有其相似之处……就是托尔斯泰自己也很明白这些人的价值。有一次,在一个所谓“信徒”也者的人当面恭维的时候,他就屈身向高尔基的耳边轻声的说:这流氓是时常说谎的,他不过用这些话来取悦我而已。——当然,这些托尔斯泰的信徒,经不起时代巨轮的辗压,已在无声无息中慢慢绝迹了,真正继承托氏遗产的,倒是并非“信徒”的苏联公民。
  可是,在我们中国,我却直到如今还看得见托尔斯泰主义信徒们的化身,这些人的特征也是狡滑,懦怯,虚伪,卑鄙,阿谀奉迎,钻营吹拍,尽管是满口仁义道德,却不妨满腹男盗女娼,旧俄的托钵僧不过只能把狗骨当成圣骨,把假药当成真药,而我们目见耳闻的信徒们,却更其巧妙,他们只消弄到一张特许的护照,就可以到处横冲直撞,不但是阴暗的角落里和穷乡僻壤中,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和通都大邑,他们也可以用利诱,用威胁,用命令,用布告,用传单,用标语,使人家相信他所贩卖的假货就是真货,毒药就是仙药,自己的狗骨就是什么圣骨。

  最使人吃惊和叹服的,还是此辈的顽固专横,这决非托尔斯泰主义者所能企及;如果允许我穿凿附会,那末也许古代自称为犹太教正统的法利赛人,或者差可比拟于万一 ,其实他们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排斥异己,忘自尊大,就是那些上帝特选的子民怕也望尘莫及,而不得不叹为“飞跃的进步”。
  犹太教创立之初,本来是很单纯的,崇奉者虽则原始,却大都一往情深,礼仪亦至为简朴,摩西十诫中并且禁止雕刻偶像。可是后来献祭越来越多,仪式越来越繁,固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热情,荡然无存,教义也变成了教条,了无生气。
  自称忠实的信徒们只知死守律法,互相欺诈,尤其是法利赛人,竟以为只有他们才能赎罪,只有他们才可以进天国,因此个个都是把上帝当作自己的背景,自己的靠山,把传教当作自己的法宝,自己的专利,真可谓气焰万丈,盛势凌人。但上帝也颇有“良知”,托尔斯泰称自己的信徒为骗子,同样的,耶和华也憎恶自己信徒的伪善与无赖。例如在《以赛亚书》中,他就借着先知以赛亚的口,说过如下的一段话:尔守节期,又复为恶,故我不悦,——尔曹杀人,虽举手祷告弗辍,我心不俯闻,而遐弃尔……可见宗教的真精神也是在实践,在言行一致,决不是挂了一块金字招牌或者戴了一顶老虎帽子,就可以随便吆喝,擅作威福,百无禁忌;其实,把教义当作教条,当成符咒,当成法宝,当成工具,当成万灵药膏和无可抗拒的金钢箍,或者捧一个伟人,视同偶像,视同傀儡,视同菩萨,视同大成至圣和无攻不克的“坦克车”,都是最愚蠢的事。
  只有经得起一再的试验,才能称为真正的信徒,光靠欺诈的法术和威迫的手段,纵然能得志于一时,却总有一天会被拆穿西洋镜,看透纸老虎,露出真面目,显出原形来。
  因此,在说过法利赛的保守与专横以后,请再听我讲一 个可尊敬的信徒——所谓弥赛亚(即基督)的故事。
  原来在十六七世纪,犹太人正在水深火热中过活,不是受压迫,受裁判,受侮弄,就是被驱逐,被流放,甚至被强制着佩带特别的证章 ,以便恶棍们的嘲弄侮辱,因此连走路上街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没有一点生命和自由的保障,甚至躲在自己家里的地窖中也会祸从天来,随时都有横遭抄没财产和被殴辱的危险。所以他们日夜梦想总有一天会见到光明,会再度见到弥赛亚的降临。

  于是大大小小的骗子就出现了。他们自称为圣子,为先知,为上帝的代表,为惟一的真正的弥赛亚。这些巫师们大都是来去无踪,神秘莫测,他们到处念符咒,玩魔术,耍把戏,谈魔鬼,算命运,总之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哄骗犹太人。其中有一个名叫萨巴泰的犹太青年,尤其特别,他装出十足古怪的狂态,在大众面前鞭打自己故意饿瘦了的身体,高声的唱歌,口中不断的念念有词,一面散发着荒谬的传单,一 面宣讲着他自己的福音。
  犹太人盲目的信仰他,崇拜他,仿佛大家都着了迷似的。
  到处说着萨巴泰,到处写着萨巴泰,到处歌颂着萨巴泰,在他们的心目中,萨巴泰就是救世主。可是,在这时候竟有另一个弥赛亚出来争风夺霸了,于是他被告密而且立刻给带到土耳其王的面前受审,因此,纸糊灯笼一下子戳破了,一切的真象都给揭穿了,这位自称耶和华惟一和真正的信徒的萨巴泰,为着保全自己的狗命,竟摇身一变而为回教徒,若无所事的除去犹太人的头巾,带上了土耳其的包皮皮头。
  这一消息开始竟使全体犹太人大为震骇,有的惊惶失措得无所适从,有的因为发现自己的受愚而羞愤以死,有的却还执迷不悟,以为萨巴泰改教只是一种奋斗的特殊方法,仍然是上帝的意志,至多也不过是这位救世主一时的挫折,可是在事实证明他只是一个最无耻的骗子,只是一个最卑劣最无赖的俗物以后,人们终于纷纷的掉头不顾,不再受他的欺骗了。
  自称再生的萨巴泰,而结果也和萨巴泰一样无耻地变节 的佛兰克,也是如此。
  其他不计其数的所谓弥赛亚,也莫不如此。

  我们现在有没有这种类似萨巴泰和佛兰克的政治骗子呢?
  有的,而且还多着。
  已经叛变了的汪精卫,便是典型。
  这种人手段是很“高妙”的,技巧是很灵活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他生有一双铁腕,一对贼眼,两副嘴脸,两种心肝,在某种时候,这里开一张支票,那里许一个大愿,奔走,呼号,宣誓,演讲,通电,广播,他有的是甜头,有的是幌子;慷慨激昂的时候他也会痛哭失声,英武奋发的时候他也会欢呼叱咤,因此很容易赢得一个什么英雄的美名,所以汪精卫在未叛变以前,居然也受过人家的颂扬,崇拜,拥戴,青年们当然更其热狂,几乎视之若神明,尊之如父兄,个个都是趋之惟恐不及,满望在他的领导下有所报效,有所贡献,有所牺牲。
  不幸这一切都是骗局。
  因为,托尔斯泰所说这一类“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的苦行者”,当然是只顾自己超升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为着扫清一切自己飞黄腾达的障碍,这些英雄或好汉也会马上放下笑脸,举起屠刀,给你实地的“教训”。
  被欺的人们和青年,开始时也许会和古犹太人一样的惊惶失措,一样的失望苦闷,一样的悲观动摇,一样的彷徨迷乱,可是这只是一时的困惑,不会长此的混沌下去。
  枷锁尚且可以粉碎,何况教条?上帝尚且可以捣毁,何况偶像?……托尔斯泰主义者如今在那里呢?法利赛人又在那里呢?还有自称救世主的弥赛亚们又在那里呢?汪精卫固然不必说了,就是他的徒子徒孙们的前途,又在那里呢?
  继承托尔斯泰的并不是他的信徒,而是苏联的公民,真正能够发扬犹太教精神(如果承认这种精神真个是伟大的爱)和指出建造地上乐园之路的,也不是法利赛人和真假的弥赛亚们,却是并不以什么先知和信徒自命的卡尔,至于汪精卫们,却不但不能保国卫民,反而堕落到叛党卖国,摇身而一变再变,终于变成狗彘不如的虫豸。
  这正是历史的悲剧。
  选自!”94!”年9月桂林文献出版社《冒烟集》初版本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