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中国现代散文 - 方令孺《去看日本的红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好几年没有在海上来往了。这次为住在东京的姐姐招我去看日本的红叶,我就在二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清早搭上杰克逊总统号大船,重漂到海上。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是这样起头。“烟涛微茫”这四个字真够美,够玄!我体会这四个字是在一天晚上,我凭着栏杆映着星光看海水,在那天水相接,风云氤氤的当中,忽然看见有几点灯火,或近或远,乍明乍灭,像窥伺,又像羞藏。在杳冥无际的大海上,有这几点火光──有焰的,红红的,生气扑扑的火光,配着那天上苍白的星,实在妙极。我不知道这是远方的灯塔?还是趁潮的渔舟?我只觉到这明灭不定的光芒,好像给我一种空漠的希望,一种求 desire,一点把着不住的欢欣,一点怅惘,到底说是给些什么?我也为难。这时脑内忽地跳出“烟涛微茫”四个字。其实这四个字可以形容任何时候的海景,譬如说:早雾的时候,暮霭的影子里,月光底下,这些时候看海,都呈现一种微茫的景色,但我必须要在有几点火光的当中才想起这一句,也是没有理由。单说“微茫”,我就觉得这两个字圆滑像两颗水银珠,幽冷像一团火,晶亮像闪烁的飞萤。说起飞萤,我记起大前年的夏天,因一时的豪兴,不管季候是否相宜,我同一位朋友,还有玮德也在一道,去游无锡,夜半走过太湖山中,看见满谷的萤火,飞翔上下,停立不走。玮德说,“看啊,这是一座鬼城,几万家的灯火,还有轻骑骏马在奔驰,繁华到这样,可没有生气。”现在他真的到鬼城里去了吧,在那没有生气的地方永远存在着!可是我那时想:这是一片萤海,(这思想多平凡,许就为这原故我还活在世上?)那无量数的飞萤流动起来。真像沦洄的水波,你可以似乎听到一种无声的彭湃激浪的声音。它们的光不像月光照在海上碎金似的潋滟,它们的光是幽寂的,凄清的,没有火焰的光。它们在四围树影森立,空潭浅草的中间,匆遽地交织着空幻的梦。我那时也沉入梦境了,迷迷的赏玩着,在空山里由着头上包皮皮白布的洋车夫拉着跑,不怕有什么强人,心上的平安,也同现在坐在这暖暖的房间里沙发上一样。那时心上也触动“微茫”两个字。不过那个“微范”是死的是寂的,这次在海上想起的“微茫”是生的是活的。想起古人,谁又真的“乘桴浮于海”呢?他们对于海上的神秘,不过是拿想像来推测。我疑心木玄虚做那篇《海赋》是不是从经验得来?他所描写海的形势,风涛的险,同海里的“水怪鲛人”是那样夸张,就是教一个长久在海上餐风饮露的水手也不能写得那样“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细。可是古人默想的能力真够教人心服。也许是他们看了湖就联想到海?这联想可真伟大,正像一位英国诗人说:“从一粒沙子里看见世界,从一朵花里看见天国。”当你驾一只小舟,容与在大湖之上的时候,四面围绕着是苍苍的天空,与淼淼的湖水,天际的乌云不是山,一枝芦苇漂来也疑心是观音的航船。要是遇到风,更可以看到“惊浪奔雷骇水迸集”了。这时候我们古代的诗人很可以用显微镜一照,再从放大形里描写出来,不就是一篇海赋吗?历史上记载古代第一个探险家就是徐福。他带了三千童男女入海求神仙,但只说求仙,求那种虚无缥渺的事实!不知道徐福毕竟求得了什么?是舟山群岛?是日本九州?是东京湾?是北海道?谁知道我们古代三千童男女上哪儿去了呢?直到唐朝白居易还只是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又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那绰约的仙子是不是徐福带去的一千五百个女郎呢?

  做现代的人,倘不是一个甘心守着老婆,坐在壁炉边,管一点家乡小事的人,愿意到海上去,到海上去不是求神仙,是同求神仙一样的惊奇惝恍去看别国的风光,像Tennyson写 Ulysses一样,到老雄心都不死。他说:
  And this gray spirit yearning in desire To followknowledge,1ike a silzking star,Beyond the utmost bound of human thought.只要你有这样的热忱,有像星沉下去一样的决心,去求人类意料之外的知识;只要你的灵魂里是觉得海在那儿叫唤你,去吧,去到那港口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在洒泪的水边,有一只几万几千吨的大船在等候你。不用你自己张帆,自己把舵,狂涛不会吞没你(除非你运气不好遇到非常的事),它就会平平安安的把你驮到你所想去的地方。

  这天早上我上船以后,看船头像蹴着雪花一样骄傲的迅出湾口,眼前骤然现出一片澜汗无边的洪涛,秋日的天空是那样翠蓝得可爱,微风吹拂着海面,处处掀动起白色的浪花。太阳温和的晒在甲板上,我拖一张帆布椅子靠栏杆坐下,心上轻松得像一片羽毛,可以趁风飞到秋天的云上──这时正有一缕透明的轻烟似的云从船艄掠过桅竿。四围一看,天地竟浑圆得像一只盒子,没有别的船,只有我们这一只,船尾画着一条长长的水纹──水纹就是这只船的踪迹,但这踪迹也不会长远的,就会消灭了,当它再换一条航线的时候。我觉得从那古旧的,忧郁的世界走出来,到这海中心,这纯洁无尘的世界,我的生命又像初生了一样。过去的笑和哭,欢与恨,在这时想起来都太渺小了。大海把我心放大放宽。才知道一个人是不能久久不登高山,不见大海。尘市的灰尘容易把智慧溷浊起来,逼窄像遮了一层雾,除了脚前三尺步,不会看得更远一点。船上的旅客都像解脱了一种羁绊,萧散地相对着。船长是满头白发老人,常常迎着风站在船头上望远。我同旅伴们在一处打球,抛绳圈,镇日酣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我从前坐过廿几天的海船,都没有看见过一次海月,常引为恨。这天晚上海里风浪颇大,船有些摇动,我因为有点头晕,所以在甲板上来回的走。大概是九点多钟的时候,我看见东边云海茫茫的地方,有一块耀眼的东西。我没有想到是月亮。靠近栏杆去看,波涛在黑暗里翻滚,像几千万山岭在移动。渐渐天边的厚云裂开一条长缝,缝里的天空像井水一样的深,一样的澄。一钩半圆月正从云缝里钻出来,狭狭射一道静默的光到汹涌的波涛上。我不敢形容那凄楚可怕的景象!在白天的时候海是那样和善温存,现在竟变成一个黝黑严厉的面具放在我面前,我心上像压上一块冰,竦然地退到一个角落里,倒在椅子上不敢抬头。

  又一天晚上,海上没有风,空中缀满了荧荧的星。我伏在栏上看星辰照在海水里的影子,再仰起头看看天空。这时一串北斗星正当我面前,低低的就要同海相接,斗勺正像要到海里来舀水一样。我猛然觉得自然界有一种伟大的神秘,心胆又缩小起来。 船走四天四夜,经过了神户,清水,门司等等地方。日本内海的风景秀丽像一幅一幅的名画,这固然不是给我第一次的惊叹,但也像温旧书一样洋溢着新鲜的趣味。在十九日清早船到了横滨,这儿就是我要登岸的地方,再转到东京去看日本的红叶。
  在上岸以前,日本海关要派几个关员上船来检查。凡是上岸的人,都要集会在头等吸烟室里。我进去的时候,正看见两个关员坐在一张长桌子的两边。一个是矮小身体,扁平的脸上一对柳叶式的眼睛,希特勒式的胡子安在满镶金牙的嘴唇上。另一个是中等身材,带着眼镜子,正伏在一本簿子上忙着抄写。旁边有几个日本佩刀的警察在巡逻。每一个登岸的客人都要受一番像上法庭似的审问,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更尤其是对乘坐三等舱的客人,那样严密几乎连他们的祖宗世谱都要问明白。这又何必呢?我在旁听那关员口中吐出破碎不完全的英语,柳叶式的眼内漏着诡谲疑虑的光,我真伤心!几天来在船上一些真率,悠恬的梦,到此破了,消了,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就是我在踏上红叶之国的土地以前,所得的经验。
  (原载1937年4月1日《宇宙风)第14期)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
麻辣女兵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汤小米,你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不是要祝福你,而是要质问你,你准备如何开启你的成人礼?是继续街舞跑酷混日子?准备这么混到什么时候呢?对啊,无忧无虑的年纪里,日子总是很好混,可是你终于十八岁了,总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吧?总要有些什么不一样吧?再过十年,不,哪怕只是再过一年,一年后的你,如果和现在的我毫无差别,你对得起我现在给你写这封信吗?汤小米,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