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中短篇小说 - 胜与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国王乌多耶纳拉扬的女儿叫奥波拉吉塔。宫廷诗人谢科尔,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公主。但是,每当诗人创作了新的诗篇,在皇宫大厅朗诵给国王听的时候,他总是尽量提高嗓音,使坐在楼上窗后不露面的女听众,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仿佛相信自己优雅动听的声音,已传到广阔无垠的星空。在那大千世界里,有他生活中一位未曾见过面的、陌生的幸福女神在大放异彩。
  谢科尔常常陷入沉思,有时似乎见到了公主的身影,有时又像听到了她首饰的响声。他想那是一双多么优美的脚啊!脚上带铃的金钏总是节奏鲜明地在歌唱。那双涂上红色的,闪光轻柔的脚,每迈一步都体现出她是多么幸福!多么高尚!多么仁慈!诗人冥想——让那双脚停下来,拜倒在脚下,和着首饰的叮当响声,来创作自己的诗歌,该是多美呀!
  谢科尔所见到的身影和所听到的首饰响声,到底是属于谁的,他这忠贞不渝的心从来也没有怀疑过。
  公主的女仆蒙乔丽每次去河边洗东西,总是从谢科尔门前经过,而且每次都要与他交谈几句。如果赶在早晨或傍晚,街上阒无一人,她还要到谢科尔家里坐一会儿。她这样频繁地去河边,显然没有必要。即使该去河边,为什么每次都特别注意收拾打扮,穿着鲜艳的衣服,耳垂上装饰着芒果花呢?
  这也是难以解释的啊!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嘲笑起哄。大家的议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谢科尔见到蒙乔丽总是心里乐开了花,特别高兴。诗人也不隐讳这一点。
  “蒙乔丽”虽然意为“蓓蕾”,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不过是女仆的名字罢了。然而,谢科尔却给它增添了不少诗意,称她为“博尚托蒙乔丽”——“春天的蓓蕾”。人们听到后都叹息道:“哎,糟了!”
  后来,诗人又添加了对春天的描写,称之为“美妙春天的蓓蕾”。大家的议论传到国王耳朵里去了。
  国王知道宫廷诗人的这种情思,感到很有趣,有时不免与他开玩笑,诗人也满不在乎地跟着笑笑。
  有一天,国王笑嘻嘻地问诗人:“蜜蜂只是在春天的皇宫里才会歌唱,是吗?”
  “不,只要有丰盛的花蜜可采,其他季节也会歌唱的。”诗人回答说。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感到很开心。
  在闺阁深处,公主奥波拉吉塔也常常取笑蒙乔丽,但蒙乔丽并不生气。
  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真实和虚构混杂在一起。这种虚构,有的是上苍造成的,有的是自己产生的,有的则是周围人们制造的。生活本身就是五花八门的矛盾集合——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想象的也有现实的。
  只有诗人朗诵的诗歌,才是真实与完美的。在他的诗歌中,有拉达和克里希纳,有古代著名的才子佳人,有永恒的痛苦和无边的乐趣。在诗歌中,有他真实的自我。每个人——从奥莫拉普尔的国王到贫穷不幸的臣民——都能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到诗歌的真实性。大家都在传诵谢科尔的诗歌。明月初照,南风乍起,全国四面八方——树林、道路、船上、窗口、院落,都在高声朗诵他创作的诗歌,他的名望无与伦比!
  诗人继续写他的诗歌,国王不时聆听他的诗作,皇宫听众欢呼叫绝,蒙乔丽往来河边,皇宫内院仍间或出现那个身影和传来那种首饰的叮当响声——就这样,又过了很多日子。
  二
  有一次,一位德干高原的诗人来到宫廷,他名闻遐迩,蜚声内外,才思敏捷,未遇敌手。他给国王写了一首雄壮的赞歌。诗人离开家乡,一路作诗,战胜了沿途所有宫廷诗人。最后,来到了奥莫拉普尔。
  国王极为尊敬地对诗人说:“请进!请进!”
  诗人蓬多里克趾高气扬地说:“好的!举行一次赛诗会吧!”
  谢科尔不得不尊重国王的意见,准备参加赛诗会。可是,赛诗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一无所知的。他非常激动又很担忧。夜不能寐,脑海里涌现出久负盛名的蓬多里克那高大壮实的身躯,尖尖的鹰勾鼻子和高昂着的头颅。
  早晨,谢科尔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战场”上。从拂晓起,会场上已人山人海,喧哗嘈杂,热闹非凡。城里其他一切活动都停下来了。
  谢科尔竭力控制自己,面带笑容地向对手蓬多里克致以问候。蓬多里克以不屑一顾的傲慢姿态,作了一个手势,算是回礼。然后,面向自己的崇拜者莞尔一笑。

  谢科尔朝闺阁窗户那边看了一眼。他知道,今天会有数百双好奇的眼睛,从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会场。他全神贯注地祷告胜利女神,心中默默地念道:“如果我今天胜利了,啊,女神!啊,奥波拉吉塔!那完全是因为你的祝福。”
  号角雷鸣,鼓声震天。到会的人们齐声欢呼“胜利”,“胜利”,全都站了起来。国王乌多耶纳拉扬身着素雅的服装,像秋天清晨天空中飘荡的白云,缓缓来到会场,坐到宝座上去了。
  蓬多里克站了起来,走到国王面前停住了。整个会场都屏住了呼吸。
  高大的蓬多里克昂首挺胸,以深沉的嗓音大声朗诵起赞美乌多耶纳拉扬的诗歌。他那宏亮的声音,像大海的汹涌波涛,冲击着大厅四周的墙壁,冲击着屋顶,发出了雄浑的回响,他一个人的声音就使整个大厅的听众心胸颤抖。多么高超的技巧!多么娴熟的艺术!他对乌多耶纳拉扬的名字作了种种颂扬的解释,把国王名字的每个字母都编入了诗句。多么铿锵的节奏!多么工整的韵律!
  诗人蓬多里克朗诵完,便坐了下来。一段时间内,他的声音仍在大厅里回荡,在千百名听众的心里回荡。许多从远处来的学者举起右手高声喝彩:“好极了!好极了!”
  国王从宝座上向谢科尔扫了一眼。谢科尔以忠诚、热爱和敬仰的目光回望了国王一下,站了起来。他脸上流露出悲伤和信心不足的神情。他的处境,使人联想到——当罗摩为了众人取乐,打算进行第二次火的考验时,悉多注视着罗摩的神情①。
  --------
  ①罗摩和悉多都是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人物。
  诗人以无言的目光向国王暗示:“我是你的诗人,如果你想考验我,你可以叫我去搏斗,但……”他低下头来。
  蓬多里克像雄狮般地挺立着,谢科尔像一头被猎人围困的小鹿呆在那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像新娘子一样腼腆,面色温存,额头惨白,身躯瘦小,见了他后,使人觉得只要感情轻轻地触及,整个身体就会像琴弦那样颤抖起来。
  起先,谢科尔没有抬起头来,以非常细小的声音开始朗诵。前面几句诗歌,可能谁也没有听清楚。尔后,慢慢抬起头来。目光所到之处,仿佛听众消失了,大厅的石砌墙壁也仿佛熔化了。他们消失在遥远的过去!甜脆清亮的嗓音,像火苗一样颤动升高。开始,诗人赞颂国王的祖先是属于旃陀罗家族。随后,歌颂起当今国王所进行的征战,所表现的英勇,所作出的贡献,所建立的伟业。最后,诗人把目光从久远的回忆转向国王。把所有臣民对国王无法表达的深厚的爱,以言语和节奏表现出来。仿佛把成千上万臣民的感情激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历代王宫里,并赞誉这古老的宫殿。诗人感情的激流,仿佛在抚摩、拥抱、亲吻宫殿的每一块砖石;然后登上楼去,在闺阁窗前倾慕和忠诚地拜倒在爱神的脚下;然后,又回到国王宝座跟前,极为兴奋地数百次环绕国王而波动。
  最后,诗人说道:“伟大的国王,在言词方面,我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可能要承认失败。但是,在忠诚方面,谁又能与我相比呢?”
  谢科尔说完后,胆战心惊地坐下了。这时,臣民们眼含泪水,震耳欲聋地高呼:“胜利!胜利!”
  蓬多里克对听众这种狂热的欢呼,报以轻蔑的微笑。他再次站了起来,不可一世地问道:“难道有什么可以超过言词的吗?”
  大家立即沉寂下来。
  德干诗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显示自己非凡的学识——从《吠陀》和《吠檀多》等文献中,引经据典,证明世界上只有言词高于一切。言词就是真理,言词就是知识。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尊大神都从属于言词,因此,言词也比他们伟大。梵天四张嘴也说不尽所有言词。湿婆五张嘴也还找不到合适的词令,最终不得不陷入沉思,搜肠刮肚去寻找表达自己意境的言语。
  蓬多里克以渊博的学识,从一部经典引证到另一部经典,把言词捧到至高无上的境地,证明它是在凡尘和神界之上的。
  他再次雷鸣般地大声问道:“难道谁能超越言词么?”
  诗人傲慢地环顾四周,看到无人回答,便慢慢坐下来了。
  学者们高呼:“好极了!好极了!”妙极了!妙极了!”
  国王惊讶不已。谢科尔在这样博学多才、能说善辩的诗人面前,也深感自己渺小得不值一提。第一天的赛诗会就这样结束了。

  三
  第二天,谢科尔一上台就唱了一首情歌,它仿佛是布林达森林里,首次吹奏起来的竹笛——当时,牧牛少女们,不知道是谁演奏的,也不知道这美妙的笛声是从哪儿传来的,一会儿觉得是随南风飘送来的,一会儿又觉得是从北面戈瓦尔达纳①山顶上传出来的。歌声使人感到有谁站在日出的山巅,为相会而呼唤;歌声使人感到,有谁坐在日落的远方,为离别而忧伤;歌声使人感到,贾木纳河每一朵浪花,都带来竹笛的鸣唱;苍穹上每一颗星辰,都是竹笛上发声的孔眼。最后,仿佛觉得丛林、道路、码头、花枝、果木、水域、陆地、上下、里外,到处都有竹笛的鸣奏。谁也不明白这竹笛在诉说什么!谁也不知道到底要以什么心情来回答这笛声。只是使人两眼充满晶莹的泪花,使所有心灵去追求琼楼玉宇的仙境世界。
  --------
  ①布林达森林是印度神话传说中拉达和克里希纳会面相爱的地方,戈瓦尔达纳是该森林附近一著名山峰。
  谢科尔仿佛忘记了听众,忘记了国王,忘记了自己和敌手,忘记了荣辱和胜败——他仿佛忘记了一切,只是独自一人伫立在自己心灵的丛林里,唱着那竹笛之歌。他心中只有那光辉的理想形象,他的耳边只有那妙足脚饰的声响!诗人唱完像失去知觉似地坐下来,一种无法描写的柔情,一种沉痛的离别伤感,弥漫着整个会场,谁也没有顾得去高声喝彩。
  蓬多里克等听众这种强烈的情绪略微平静一些,然后,他在国王宝座前站了起来,问道:“谁是拉达?谁是克里希纳?”
  问过之后,环顾一下听众,并对自己的追随者微微一笑,再次问道:“拉达是什么人?克里希纳是什么人?”
  他以博览群书的学识,自己回答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说:“‘拉达’这是一组神秘的音节,‘克里希纳’是一种思考洞察,‘布林达森林’是眉宇之间的一个斑点。”
  蓬多里克动员了每根神经,每根血管,绞尽脑汁,回答问题。他详细地解释了“拉”和“达”的含义,对“克”直至“纳”的每一个字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一会儿,解释说“拉达”就是火,“克里希纳”是献给火的祭品;一会儿,解释说“克里希纳”是《吠陀》经,“拉达”是哲理书;后来,又解释说“克里希纳”是一种学习,“拉达”是一种教导;“拉达”是争执,“克里希纳”是结论;“拉达”是辩论,“克里希纳”则是胜利……
  蓬多里克讲完后,带着讥讽的微笑,朝国王和学者们,最后朝谢科尔看了一眼,就坐下了。
  国王被蓬多里克罕见的才能所震惊,学者们也惊奇得茫然若失。在“拉达”“克里希纳”的各种新颖解释之中,竹笛的歌声,贾木纳河的波浪以及爱情的迷恋,通通都冰消瓦解得无影无踪了,仿佛是有人从地球上抹去了春意盎然的嫩绿颜色,而将它里里外外涂上了神圣的牛粪。谢科尔开始感到自己近日来创作的诗歌枉然无用,他失去了再唱诵它们的信心。第二天的赛诗会就这样结束了。
  四
  第三天,蓬多里克更加情绪激昂,精神抖擞。他旁征博引,以各种构词和写诗方法,以成语、俗语、俚语、格言、比喻、谜语等等手段,施展了语言艺术大师的拿手绝招和看家本领。与会者听了后,惊讶得目瞪口呆。
  他们现在大开眼界,认为谢科尔所写的诗歌太单纯了,它只表现了最一般的悲欢离合,没有高深的艺术修养。认为,只要想写,谁都能够写出来,只不过因为不习惯,不愿意,无兴趣,才没有写出来而已。谢科尔的诗歌,没有特别的新意和难以理解的地方,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然而,今天所听到的则是另一回事。听过之后,使人浮想联翩,教育深刻。他们从蓬多里克的渊博学识和高超技艺中看到,自己的诗人太幼稚了,太一般化了。
  正像池中荷花能察觉鱼儿甩尾轻轻击水潜游一样,谢科尔也完全明白周围听众心中的想法。
  今天是赛诗会的最后一天。今天也即将决定谁胜谁负。国王对自己的诗人深情地看了一眼,意思说——今天可是关键时刻,你应该给予回击,你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搏斗。
  谢科尔精疲力竭地站了起来。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冰肌玉骨的沙罗斯瓦蒂女神!如果你离开那莲花宝座来到这生死搏斗的战场,请告诉我,拜倒在你脚下,渴求长生不老甘露的虔诚信仰者,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谢科尔微微翘首,悲伤地说着,仿佛冰肌玉骨的沙罗斯瓦蒂女神就在楼上,就在闺阁窗前,凝视着他似的。
  当时,蓬多里克就哈哈大笑起来。他还以谢科尔名字最后两个字写了一首韵律诗,并说:“蠢驴怎么能与莲花①相比呢?驴子学唱歌虽然很努力,但什么收获也不会有的。沙罗斯瓦蒂女神的安身之所本在莲花丛中。在伟大国王的管辖之内,女神有什么过错,硬要她屈尊去骑驴子呢?”
  --------
  ①“蓬多里克”意为“白蓬花”,而“谢科尔”中的“科尔”则意为驴子。
  学者们听到这种语义双关的俏皮话,放声大笑——尽管并非所有的人都明白其双关的含义。
  国王急切地等待自己的诗人谢科尔作出有力的反击,再三用急不可耐的目光,向他示意。可是,谢科尔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仍然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
  国王对谢科尔暗暗生气。他从宝座上下来,摘下自己的珍珠项链,戴到蓬多里克的脖子上。整个大厅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忽然,从闺阁传来了叮当的首饰响声,谢科尔闻声而起,缓缓地离开了大厅。
  五
  无月的夜晚,墨一样地漆黑。南风像慷慨的朋友,把花卉的馨香,吹送到每家敞开的窗户里。
  谢科尔从木架上把自己的书取下来,堆在面前。从中挑出自己的作品,单独放在一处。这是多年的创作。其中有不少诗篇连自己也几乎忘记了。他把这些书随手翻开浏览起来。
  今天,他觉得所有这些作品都低劣得不值一读。
  诗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这是整整一生的心血啊!就这么些诗词,就这么些诗律,就这么些诗韵!”
  今天,诗人在这些作品中,看不到任何美感,见不到任何人生永久的乐趣,感觉不到任何宇宙歌声的回响,也发现不了内心任何深刻的自我表现。今天,他像病人厌弃食品一样,把手头所有的书籍都推开扔掉。与国王的友谊,人世间的声誉,心灵里的幻影,理想中的奇景——这一切,在这漆黑的夜晚,都通通化为乌有,像泡影一样幻灭了。
  谢科尔把自己的诗歌,一页一页地撕下来,扔到前面熊熊燃烧的火堆里。他忽然想起了一个笑话,不免苦中作乐地自言自语地说道:“伟大的国王举行隆重的马祭,今天,我却举行诗祭。”当然,他也想到,这一比喻也并不恰当。“举行马祭的马,是得胜回朝的马。但我诗祭的诗,却是已经败北的诗。要是在许多天之前,举行这样的诗祭,那该多好呀!”
  一本接一本,谢科尔把所有作品都投到火里去了。火在熊熊地燃烧着,诗人很快就两手空空。他把手向上一举,说道:“献给你,献给你!献给你!啊!艳丽的火苗!献给你!许久以来,我就为你献供。今天,我把一切都献给你。啊,火神!好久以前,你就以绝代佳人的形象在我心中燃烧。即使我是黄金铸成的,也要被你熔化。何况,我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今天,当然要化为灰烬的。”
  夜深了,谢科尔把房间的窗子全都打开。黄昏时,他就把自己喜爱的花朵,从花园里采集来了。有茉莉花,野苹果花和栀子花——全都洁白素雅。诗人把花撒在干净的床上,房里四周点着灯。
  后来,谢科尔把毒药调在蜂蜜里,面色平静地喝了下去。慢慢走到床前,躺了下去。身体已不听使唤,眼睛也闭上了。
  传来了首饰的响声。一股头发的芳香,随着南风飘了进来。
  诗人紧闭着眼睛说:“女神啊!你对崇拜你的人,终于大发慈悲了!这么多天之后,今天,你终于来了!”
  他听到了一句亲切甜蜜的回答:“诗人,我来了。”
  谢科尔惊奇不已,睁开了眼睛。只见床前站着一位阿娜多姿的美人。
  临近死亡,充满泪水的眼睛,是很难看得真切的。但他觉得蕴藏在心中的形象,终于在自己弥留之际出现了,站在面前,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他。
  美人说:“我就是奥波拉吉塔公主。”
  诗人挣扎着坐了起来。
  “国王对你判决得不公正。”公主说,“诗人,你胜利了。
  我今天来给你献上胜利花环。”
  说完之后,奥波拉吉塔公主从自己脖子上取下了亲手编织的花环,戴到诗人脖子上。诗人倒在床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892年10月)
  黄志坤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