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质数的孤独 - 质数的孤独》在线阅读——在水中沉浮(一九九八年)(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它们可以填满她的胃,至少可以给她充足的时间,让她挨过午饭这一关键时刻。
  她在小挎包里翻找着钱包,缠在手腕上的相机皮带给她造成了一些麻烦。
  “我来吧。”她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来人是法比奥,她半小时前才刚认识的那位医生。
  “再来一瓶可乐。”他又回身对那老先生说。
  “谢谢。”爱丽丝说。
  她试图拧开那瓶水的盖子,但那盖子却在她手指间打滑,纹丝不动。
  “让我来吧!”法比奥说。
  他接过爱丽丝手里的瓶子,用拇指和食指拧开了盖子。爱丽丝心想,那个动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谁都能做到,要不是手上有这么多汗,她自己也没问题。然而她又莫名其妙地感到这个动作非常迷人,就像专门为她而做的一个小小的英雄事迹。
  法 比奥把水递给她,她再一次道了谢。他们在距离售货摊几步远的地方一起停住了脚,就像事先约定好了一样。爱丽丝不知该如何告辞,她觉得好像欠了对方什么,一 方面是因为人家给自己买了水,一方面是因为人家为自己拧开了瓶子。说真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这么快就离开。
  这一点法比奥很清楚。
  “我能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吗?”他厚着脸皮问爱丽丝。
  爱丽丝的脸红了。
  “我去取车。”
  “那就去取车。”
  爱丽丝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看着别处。法比奥向她做了一个很绅士的手势,意思是“请女士先行”。
  他们穿过马路,进了一条小街,这里的人行道没有树荫的掩映。
  他 们肩并肩地走着,从爱丽丝的身影中,这位医生注意到她不对称的步伐。她的右肩被照相机坠得有些倾斜,与之相对应,她左腿的线条僵硬得就像一根棍子。爱丽丝 那弱不禁风的的身体在她拉长的影子中显得更加羸弱,看上去甚至像一个扁片 一个黑色的扁片下面分出两个比例匀称、大小一样的机械假肢。
  “你有一条腿受过伤?”法比奥问。
  “什么?”爱丽丝警觉地反问。
  “我在问你是不是受过伤,”他重复说,“我看你一瘸一拐的。”
  爱丽丝感到那条好腿也缩紧了。她尽量调整自己的步伐,尽可能地弯曲那条伤腿,直到真的感到疼痛。她暗自寻思着,“一瘸一拐”这个词真是用得既残忍又准确。
  “我出过事故。”她说。随后,好像是为了赢得谅解,她又补充说:“很久以前。”
  “车祸吗?”
  “不,是滑雪。”
  “我酷爱滑雪。”法比奥热情地说,确信找到了可以谈论的话题。
  “我讨厌滑雪。”爱丽丝冷冷地回答。
  “真遗憾。”
  “对,真遗憾。”
  他 们并肩走着,一语不发。这位年轻医生的周围环绕着一个宁静的气场,那是一个坚固而又透明的自信区域。他即使不笑的时候,嘴角也依然翘成微笑的样子。他看上 去悠然自得,仿佛每天都能在医院的某个病房里遇到一个女孩,然后和她搭讪,再陪她去取车。然而爱丽丝却感到木然,她的韧带处于戒备状态,她感到自己的关节 在咯吱作响,而肌肉也僵硬地附着在骨头上。
  她指着一辆停在那里的蓝色菲亚特600轿车,意思是说“就是这辆”,法比奥则将双臂摊开。一辆汽车沿街开过来,从他们的身后驶过,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直至消失。
  “这么说,你是一位摄影师喽?”医生说,他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
  “是的,”爱丽丝下意识地回答道,但说完就后悔了。眼下她只是一个放弃大学学业的女孩,整天在街上游荡,拍一些乱七八糟的照片。她问自己这样算不算是一位摄影师,究竟该怎样明确界定你是不是某一种人。
  她咬住了自己薄薄的下嘴唇。“就算是吧。”她又补充说。
  “可以看看吗?”医生张开手,想让爱丽丝把相机给他看看。
或许您还会喜欢: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