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去,把信送给加西亚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所有似是而非的管理歪经中,有一段最让我受不了。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尽快联系到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而后者藏身在古巴山区的密林。总统听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只有他能找到加西亚。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罗文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布制的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如何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等等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致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以上并非摘要,故事就这么长。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自家杂志上发表,随后连载系列文章。一个世纪以来,以《把信送给加西亚》为主要内容的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由各国zheng府军队和企业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敬业守则的读本,号称世界第六畅销书。
  2002年一个三岁就很胖的家伙买了堆廉价书送朋友,现在回想起来,《把信送给加西亚》所提倡的敬业、服从、勤奋,给刚或将工作的小青年无疑是及时的。但看过整本书没提送信过程更多细节,只是左右反复一味地赞赏罗文中尉“什么也不问就去送信”的德行,就让人恼火了。

  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终日像罗文一声不吭却疲于奔命?
  又有谁凭沉默出了人头地?在这个做秀的时代。
  罗文无疑是成功的,对他的成功之道,我做如下理解:
  1.罗文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不代表他不找向导,不查地图,不带纸笔和信号弹。相反,罗文是古巴通,知道找加西亚应该问谁去哪找怎么去,而总统知道这事可以交给罗文,双方都应用了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问谁”。
  “信息爆炸”这词在世纪末流行一时,早已经淡出报端,看来老百姓适应爆炸挺快的。到今天这个后爆炸时代已经没什么非记住不可的网址,但你至少得会上goobai,接下来就全靠专业知识去确定答案。假如对古巴一窍不通,罗文的反应也只能是“谁?哪?”,不知道还不问,那叫缺心眼。

  2.及时反馈。余世维讲过一次他为总部订会议酒店,来回几个电报,最后搞定。发给总部的几个电报都是陈述情况汇报进展,而总部每次的回电只有俩字“了解”。其实汇报就等于请示,因为中间可能执行有误或需求变化,“了解”即等于“没问题,请继续”。某些情况下,任务的结果不那么重要,执行过程中形成的职业素质,却影响终身。
  罗文深知自己要直面一切困难,更要让老板放心。不问,体现他专业的自信,是让老板放心的办法之一,不问,但一定有“yes sir no problem sir”。接下来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更重要,百多年前资讯落后,罗文可以消失几周穿越丛林,换成今天48小时没消息就得派人救他。更别说一旦信送到,如何及时报知总统,如何送回信,那又是另一个故事。
  麦金利总统也是成功的,值得企业领|导|人学习:
  3.知人善任是真正的钥匙。总统之所以成为总统,罗文永远是他的兵,在众多赤胆忠心中,只有罗文能解决“找到加西亚”的问题,而总统知道这一点。身为老板经常头疼的就是员工一大把,遇事无人可用。没有专业人士辅佐,老板就是一可怜虫,空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和“别提过程我只要结果”除了扮酷有屁用?

  4.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中小企业的号召力凝聚力不能跟联邦zheng府似的,送信的任务倒是都差不多。一件零碎差使会影响员工前程,而老板的人心得失,往往也是因为小事儿。要达到双方信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前提,从这个角度说,教会员工沟通,而不是沉默,非常重要。有了前提,还要有一套可操作的办法来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美国总统是怎样发现和了解罗文,又凭什么相信罗文所开辟的线索,敢以将士的生命交托其上?
  即将结语时想起国粹中的著名悲剧《失空斩》。罗文接活的效率投合了收集愚忠的老板们,但千万别当它是美国精神,总统一句话,罗文一抬腿,事就能成,拉登早逮住了。罗文的爽快是榜样,马谡同样的爽快却成为教训。有时如鱼得水和所托非人只差一寸远。细节既然难考,我们只能说,罗文是执行者的典范,总统是决策者的典范,再将他们形象定格放大,拿来拜几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夜城1·永夜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私家侦探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型,只可惜没一个长得像电视明星。有的私家侦专长征信工作,有的则是带着摄影机待在廉价旅馆里抓奸,只有极少数的私家侦探有机会调查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有些私家侦探擅长追查某些根本不存在或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至于我,我的专长是找东西。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找不出那些东西,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就别想太多了。当时我门上招牌写的是泰勒侦探社。我就是泰勒,一个又高又黑又不特别英俊的男人。 [点击阅读]
夜城4·魔女回归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夜城里什么东西都有,从神圣的遗产到污秽的法器一应俱全。不过除非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然我绝不推荐任何人参加夜城里举行的拍卖会。虽然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敢在拍卖会中跟我抢标,不过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席任何拍卖会了,因为每次我都会在标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之前先标下一堆垃圾。有一次我意外标到了一张召唤妖精用的“普卡”,结果就出现了一只只有我才看得到的花花公子玩伴女郎,足足跟了我好几个月。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8·非自然询问报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夜城,黑夜永无止尽。这里是隐身于伦敦的黑暗魔法之心,美梦以各种型态现世,诱惑与救赎永远都在特卖。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任何事物,只要对方没有抢先找上门来。火热的霓虹,深邃的黑暗,信用卡难以支付的罪恶,狂放的夜店,疯狂的音乐。换上你的舞鞋,舞动到血流如注为止。夜晚持续不断,欢乐永不止歇。随时都会有人手中握着印有你的名字的子弹。我名叫约翰·泰勒,是一名迷失灵魂、在诅咒之地寻求救赎的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