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把信送给加西亚》全文【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们来到曼占尼罗至巴亚莫的“皇家公路”,遇到了许多衣衫褴褛却兴高采烈的人们,他们正在朝城里冲去。唧唧喳喳的交谈声使我联想到自己在丛林中遇到的那些鹦鹉,他们终于可以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了。
  巴亚莫原是一个拥有3万人口的城市,但现在却成了一个只有2000人的小村庄。在巴亚莫河两岸,西班牙人建了很多碉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小要塞,里面的烟火还没有熄灭。当古巴人返回这曾经繁荣的城市时,他们便将这些碉堡付之一炬。
  我们在河岸列队,在格瓦西奥和罗伯兹与士兵说完话后,我们就继续行进。我们停在河边,让马饮水,准备养精蓄锐,走完最后一段通往古巴指挥官营地的路程。
  引用当天报纸发布的消息:“古巴将军说罗文中尉的到来在古巴军队中引起巨大轰动。罗文中尉骑着马,在古巴向导的陪同下来到古巴。”
  几分钟以后我来到了加西亚将军的驻地。
  漫长而惊险的旅程终于结束了。苦难、失败和死亡都离我们远去。
  我成功了!
  我来到加西亚将军指挥部门前,看到古巴的旗帜在飘扬。我代表我国zheng府在这样的地方见到加西亚将军,感到十分兴奋。我们排成一队,纷纷下马。将军认识格瓦西奥,所以卫兵让格瓦西奥进去了。不一会儿,他和加西亚将军一同走出来。将军热情地欢迎我,并邀请我和助手进去。将军将我一一介绍给他的部下,这些军官全都穿着白色*军装,腰间佩带武器。将军解释说:“很抱歉我出来晚了,因为我在看从牙买加古巴军人联络处送来的信,这是格瓦西奥给我送来的。”

  幽默无所不在。联络处送来的信中称我为“密使”,可翻译却把我翻译成“自信的人”。
  早饭过后,我们开始谈论正事。我向加西亚将军解释说,我所执行的纯属军事任务,尽管离开美国时总统带来了书信。总统和作战部想知道有关古巴东部形势的最新情报(曾派来两名军官来到古巴中部和西部,但他们都没到达目的地)。美国有必要了解西班牙军队占领区的情况,包括西班牙兵力的分布和人数、他们的指挥官特别是高级指挥官的性*格、西班牙军队的士气、整个国家和每个地区的地形、路况信息,以及任何与美国作战部署有关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西亚将军建议展开一场美军与古巴军队联合作战的战役。我还告诉将军我国zheng府希望能得到关于古巴军队兵力方面的信息,还有我是否有必要留下来亲自了解所有这些信息。加西亚将军沉思了一会儿,让所有的军官退下,只留下他的儿子加西亚上校和我。大约3点钟将军回来告诉我,他决定派3名军官陪我回美国。这3名军官都是古巴人,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知识渊博,了解自己的国家,他们完全有能力回答以上所有的问题。即便我留在古巴几个月,也不一定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报告。因为时间紧迫,美国越早获得情报,对双方越有利。

  他进一步解释说,他的部队需要武器,特别是大炮,主要用来摧毁碉堡,部队还缺少弹药及步枪,他希望能重新武装他的队伍。
  克拉左将军,一位著名的指挥官,赫南得兹上校,约塔医生,非常熟悉这里的疾病特征,还有两名水手将一同随我返回。如果美国决定为古巴提供军事装备,他们在运送物资的远征中一定能发挥作用。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这长途跋涉的9天里,我的脑海里一直装着许多问题。我多么希望能踏遍古巴的土地,给总统一个满意的答案。但面对将军的问话,我毅然地回答: “没有!先生。”加西亚将军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的建议使我免除了几个月的劳累,为我们的国家争取了时间,也为古巴人民赢得了时间。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受到了非正式的热情接待。正式的宴会在5点钟进行,宴会结束后,我被护送者送到大门口。我走到大街上,很惊奇没有看到原来的向导和原来的同伴。格瓦西奥想陪我回美国,但加西亚将军没有同意,因为南部海岸的战争还需要他,而我要从北部返回。我向将军表达了我对格瓦西奥和他的船员的感激之情。我以纯拉丁式的拥抱与将军告别,然后骑上马,与3个护卫者一起向北疾驰。

  我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给加西亚送信的行程充满了危险,与我返回的行程相比也更重要得多。我见识了这个美丽的国度,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给我做向导,勇敢地保护着我。但是战争还远没有结束,西班牙的士兵还在到处巡逻,不放过每一个海岸,不放过每一个海湾,每一条船。他们随时都可能把我当作一个间谍,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死亡。面对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远不是一次航行。
  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然我的使命就会前功尽弃。
  返程的路上,同伴们也和我一样担惊受怕。我们小心翼翼地越过了古巴,朝北行进,来到西班牙军队控制下的考托。这是一个河口,停泊着几艘小炮艇,对面有一个巨大的碉堡,里面装着大炮,瞄准河口。
  如果被西班牙士兵发现,我们就全完了。但是艺高人胆大,勇敢成了我们的救星。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敌人哪里会想到我们会在这种危险的地方上岸,去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
或许您还会喜欢: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