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直捣蜂窝的女孩 - 第三部 磁盘损毁 第二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六月四日星期六至六月六日星期一
  莎兰德浏览新闻主编霍姆的电子邮件时,有一些不祥的感觉。他今年五十八岁,并不在她设定的范围内,但因为他和爱莉卡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因此还是将他纳入了。他是个爱耍心机的人,会写信给不同的人说别人怎么批评他们表现很差。
  莎兰德一眼就看出霍姆不喜欢爱莉卡,他确实利用不少空间谈论这个烂女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上网只会上与工作有关的网站,如果还有其他兴趣,想必是用另一部电脑上Google搜寻。
  她将他保留为毒笔的可能人选之一,但可能性不是最大。莎兰德花了一点时间思忖自己何以不认为是他,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他实在太傲慢,根本不会费心寄匿名信。如果想骂爱莉卡是贱女人,他会大声骂出来。而且他似乎也不像是会在半夜溜进爱莉卡家的那种人。
  晚上十点,她暂停一下,进入“愚桌”,发现布隆维斯特还没回来,心里有点焦躁,不知道他在搞什么,也不知道有没有赶上泰勒波利安的约会。
  随后她又回到《瑞典摩根邮报》的服务器。
  名单上的下一个人是体育版副主编柯雷斯·伦汀,二十九岁。刚打开他的信箱,她就打住,咬咬嘴唇。然后又关闭,改进入爱莉卡的信箱。
  她往回拉,信箱里的信不多,因为五月二日才启用账号。第一封信是弗德列森发来的中午备忘录。爱莉卡上班的第一天,有几个人发信来欢迎她加入《瑞典摩根邮报》。
  莎兰德仔细阅读爱莉卡信箱里的每封信。她看得出来,从第一天起,她和霍姆的通信便隐含敌意。他们似乎对任何事都没有共识,莎兰德还看出霍姆发了几封信,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纯粹是想激怒爱莉卡。
  她跳过广告邮件、垃圾邮件和新闻备忘录,只专注于私人信件。她看了预算的计算、广告与营销计划,以及和财务总监赛尔伯之间持续一星期的对话,差不多都是为了裁员争吵不休。法务部主任为了一个名叫约翰奈斯的特约记者,也寄了几封口气愠怒的信给爱莉卡,好像是因为她派他写一篇报道,惹得主任不高兴。除了一开始的欢迎信之外,似乎没有一个主管对爱莉卡的主张或提议抱持正面态度。
  过了一会儿,莎兰德又拉回到最前面,一边在心里默数。报社内所有中高层主管当中,只有四人没有加入诋毁中伤的行列,就是董事长博舍、副主编弗德列森、头版主编古纳与文化版主编塞巴斯提恩·史特兰伦德。
  他们在《瑞典摩根邮报》从来没听说过女人吗?部门的负责人全都是男的。
  这四人之中,爱莉卡和史特兰伦德来往最少,彼此只互写过两封电子邮件,而最友善也最感人的信则来自头版主编古纳。博舍的信息总是直指重点,十分简要。
  这群男人如果要把爱莉卡五马分尸,当初到底为什么要雇用她?
  和爱莉卡关系最密切的同事似乎就是弗德列森。他有点像是扮演影子的角色,她开会时就在一旁观察。他会准备备忘录,替爱莉卡写各种文章与议题的摘要,让工作顺利进行。
  他每天会发十几封电子邮件给爱莉卡。
  莎兰德挑出弗德列森寄给爱莉卡的信,全部看了一遍。有几次,他反对爱莉卡所作的决定,并提出相对的建议。爱莉卡好像很信任他,因为后来大多都改变了自己的决定或是接受他的反对意见。他从不展现敌意,但与爱莉卡之间也没有丝毫的私人情谊。
  莎兰德关闭爱莉卡的信箱后,寻思片刻。
  接着打开弗德列森的信箱。
  瘟疫整晚都在弄《瑞典摩根邮报》各个员工的家庭电脑,却没啥收获。他最后终于进入霍姆的电脑,因为家中电脑和办公室电脑一直都联机;无论早晚,他都能进去读取自己正在写的东西。霍姆的个人电脑几乎是瘟疫所入侵过最无聊的一部,至于莎兰德名单上那十八个人,入侵过程也不顺利。原因之一是这些人星期六晚上都没有上线。他正开始对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感到厌倦,莎兰德在十点半敲他。
  瘟疫叹了口气。这个女孩曾经是他的学生,如今已经比他厉害了。
  布隆维斯特就在午夜前几分钟回到莎兰德在摩塞巴克的公寓。他觉得很累。冲澡、煮咖啡之后,启动莎兰德的电脑,敲她的ICQ。
  苏珊听到耳机发出哔哔声立刻惊醒,有人触动了装在一楼门厅的传感器。她用手肘撑起身子看了时间,星期日清晨五点二十三分。她静悄悄地溜下床,穿上牛仔裤、T恤和布鞋,然后将梅西喷雾器塞进背侧口袋,并拿起伸缩警棍。
  她悄然无声地通过爱莉卡卧室门口,发现门还关着,因此也上了锁。
  她站在楼上楼梯口侧耳倾听,听见一楼有微弱的杯盘碰撞声和行动声。于是她慢慢下楼,到了门厅停住再听。
  厨房里有拉椅子的声音。她紧握住警棍,偷偷移到厨房门边,随即看到一个没刮胡子的光头男子坐在餐桌旁,正一边喝柳橙汁一边看《瑞典摩根邮报》。他感觉到有人,便抬起头来。
  “你是谁啊?”
  苏珊松了口气靠在门柱上。“葛瑞格·贝克曼吧,我猜。你好,我是苏珊·林德。”
  “是吗?你是要打我的头还是想喝果汁?”
  “好啊,”苏珊说着放下警棍:“我是说果汁。”
  贝克曼从厨房长台面上拿了个玻璃杯,替她倒了一点。
  “我是米尔顿安保的员工。”苏珊说:“我想最好还是由尊夫人来解释我在这里的原因。”
  贝克曼站了起来。“爱莉卡出事了吗?”
  “尊夫人没事,不过出了一点麻烦。我们一直试着联系人在巴黎的你。”
  “巴黎?为什么是巴黎?我在赫尔辛基啊。”
  “是吗?对不起,但你太太以为你在巴黎。”
  “那是下个月。”贝克曼说完便往厨房门口走。
  “卧室门上锁了,你需要密码才打得开。”苏珊说。
  “你说什么……什么密码?”
  她将开卧室门的三位数密码告诉他。他随即奔上楼去。
  星期日上午十点,约纳森来到莎兰德的房间。
  “哈啰,莉丝。”
  “哈啰。”
  “只是想来告诉你一声:警察会在午餐时间过来。”
  “好。”
  “你好像不太担心。”
  “我是不担心。”
  “我有个礼物要送你。”
  “礼物?为什么?”
  “你是我长久以来最有意思的病人之一。”
  “真的吗?”莎兰德不太相信。
  “听说你对DNA和基因很感兴趣。”
  “是谁在大嘴巴?八成是那个女心理医生。”
  约纳森点点头。“你在看守所如果觉得无聊……这是有关DNA的最新研究。”
  他递给她一本名为《螺旋——DNA的奥秘》的书,作者是东京大学的高村义人教授。莎兰德翻开书,看了一下目录。
  “漂亮。”她说。
  “哪天我真想听你说说,你怎么看得懂这些连我都看不懂的教科书。”
  约纳森一离开,莎兰德马上拿出电脑。最后的机会了。她从《瑞典摩根邮报》的人事部得知弗德列森已经在报社工作六年。这段时间内,他曾经请过两次不短的病假:二〇〇三年两个月和二〇〇四年三个月。她也从人事数据看出两次请假的原因是体力透支。爱莉卡的前任总编辑莫兰德曾一度质疑,弗德列森是否真能继续担任副主编。
  废话、废话、废话。都没什么具体的发现。
  十一点四十五分,瘟疫敲她。
  莎兰德注销ICQ,瞄向时钟才发现就快中午了,于是很快地传了一条信息到雅虎“愚桌”社群:
  麦可。重要。马上打电话给爱莉卡,告诉她毒笔是弗德列森。
  发出信息后便听到走廊上有动静,于是她擦了擦奔迈T3的屏幕,然后才关机放进床头柜后面的壁凹。
  “嗨,莉丝。”门口出现的是安妮卡。
  “嗨。”
  “待会儿警察就要来了。我给你带了几件衣服,希望大小刚好。”
  莎兰德看着她挑选的那些深色利落的棉质长裤和粉色衬衫,满脸疑虑。
  哥德堡两名穿着制服的女警来带她,安妮卡也要一起到看守所。
  从病房开始沿着走廊走去时,莎兰德发现有几名医护人员好奇地注视着她。她向他们友善地点头致意,其中有几个还挥手回礼。仿佛巧合一般,约纳森就站在服务台旁边,他们彼此互望点了点头。她们都还没转弯,莎兰德就注意到他已经往她的房间去了。

  移送看守所的整个过程中,莎兰德对警方始终一言不发。
  布隆维斯特在星期日上午七点关上电脑,不安地在莎兰德的桌前坐了一会儿,呆呆瞪着前方。
  随后走进她的卧室,看着那张巨大的双人床,稍后又回到她的工作室,打开手机打给费格劳拉。
  “嗨,是我麦可。”
  “哈啰,你已经起床啦?”
  “我刚做完事情,正要上床。只是想跟你打个招呼。”
  “只是想打电话打个招呼的男人通常都别有居心。”
  他笑了起来。
  “布隆维斯特……你愿意的话,可以来这里睡觉。”
  “我会是个很糟的伴侣。”
  “我会习惯的。”
  于是他搭上出租车去了朋通涅街。
  星期天,爱莉卡和丈夫一直躺在床上,一会儿聊天一会儿打盹,下午才换上衣服,到汽船码头去散散步。
  “《瑞典摩根邮报》是个错误。”回到家时爱莉卡说道。
  “别这么说。现在确实很艰难,但这是你意料中的事。过一阵子,事情就会顺利了。”
  “我不是说工作,这我可以应付,而是氛围。”
  “我懂。”
  “我不喜欢那里,但话说回来,都已经去了几个星期又不能说走就走。”
  她坐在厨房餐桌旁,眼神阴郁地瞪着前方发呆。贝克曼从未见过妻子如此无助。
  星期日上午十一点半,一名女警将莎兰德带进哥德堡警局埃兰德警官的办公室,这是法斯特巡官头一次与她会面。
  “你还真是难抓。”法斯特说。
  莎兰德注视他良久,认定他是个笨蛋而暗自高兴,并决定不浪费太多时间去关心他的存在。
  “葛妮拉·华林巡官会和你们一起去斯德哥尔摩。”埃兰德说。
  “好。”法斯特说:“那就马上出发吧。有不少人想和你认真谈谈呢,莎兰德。”
  埃兰德向她道别,她置若罔闻。
  为了方便起见,他们决定开车将她移送斯德哥尔摩,由华林驾驶。刚启程时,法斯特坐在前座,每当想和莎兰德说话便将头往后转。到了阿林索斯,就因为脖子酸痛不得不停止。
  莎兰德望着窗外的景致。在她心里法斯特并不存在。
  泰勒波利安说得对,她就是个白痴智障。法斯特暗想。到了斯德哥尔摩,非想办法改变你的态度不可。
  他不时偷瞄莎兰德,试图对自己拼命追捕了这么久的女人作出一点评价。第一眼看到骨瘦如柴的她,就连法斯特也不禁存疑,她才多重啊?但他提醒自己,她是个同性恋,所以不算真正的女人。
  不过关于撒旦教的说法可能是夸大其词,她看起来不像。
  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很想以她最初涉嫌的三起命案的名义逮捕她,但事实省去了他的调查。即便是瘦巴巴的女孩也能玩弄武器。结果她被捕的原因却是伤害了硫磺湖摩托车俱乐部的老大,她毫无疑问是有罪的。她肯定会试图反驳,但他们有相关的鉴定证据。
  费格劳拉在下午一点叫醒布隆维斯特。她一直坐在阳台上,终于看完那本关于古代上帝的书,同时一边听着卧室传来的布隆维斯特的鼾声。好平静。走进去看他时,她忽然惊觉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一个男人如此吸引她。
  这种感觉令人很愉快也不安。他就在眼前,但他不是她生命中的安定元素。
  他们一起到梅拉斯特兰北路喝咖啡,之后她又带他回家,整个下午都待在床上。他在七点钟离去。他亲完她的脸颊离开后,她一度觉得怅然若失。
  星期日晚上八点,苏珊敲了爱莉卡家的门。既然贝克曼已经回家,她便无须在那里过夜,此刻来访与工作无关。她在爱莉卡家的这段时间,两人已经习惯于在厨房里长谈。她发现自己很喜欢爱莉卡,也察觉到她是个深感绝望却巧妙地隐藏自己真实性情的女人。她上班时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内心非常紧张不安。
  苏珊怀疑她的焦虑不只因为毒笔,不过爱莉卡的生活与问题与她毫无干系。这只是个友善的拜访。她来只是为了看看爱莉卡,确认一切没事。他们夫妻俩脸色凝重地坐在厨房,好像整个星期天都在试图解决一两个重大问题。
  贝克曼煮了咖啡。苏珊才来不到几分钟,爱莉卡的手机就响了。
  这一天,爱莉卡始终带着厄运即将来临的感觉接每通电话。
  “爱莉卡。”她说。
  “嗨,小莉。”
  布隆维斯特,该死,我还没告诉他博舍的数据不见了。
  “嗨,麦可。”
  “莎兰德今天被带到哥德堡看守所,等着明天移送斯德哥尔摩。”
  “喔。”
  “她有个……有个信息要给你。”
  “是吗?”
  “好像什么暗号一样。”
  “她说什么?”
  “她说:‘彼得·弗德列森是毒笔。’”
  爱莉卡脑中一时千头万绪,静静坐了十秒钟。不可能。弗德列森不像那种人。一定是莎兰德搞错了。
  “就这样吗?”
  “就这样。你知道她在说什么吗?”
  “知道。”
  “小莉……你和那个女孩在搞什么?她还打电话要你转告我关于泰勒波利安和……”
  “谢了,麦可。我们晚点再聊。”
  她关掉手机,以不敢置信的惊讶神色看着苏珊。
  “说吧。”苏珊说。
  苏珊有点犹豫不决。爱莉卡被告知那些恶意信件是她的副主编寄的,她说个没完。接着苏珊问她怎么会知道弗德列森是那个跟踪狂,爱莉卡却又沉默不语。苏珊观察她的眼神,发觉她的态度有些改变。她在转眼间变得束手无策。
  “我不能告诉你……”
  “什么叫你不能告诉我?”
  “苏珊,我就是知道事情是弗德列森做的,但我不能告诉你消息从何而来。我该怎么办?”
  “如果要我帮你,你就得告诉我。”
  “我……不行,你不懂。”
  爱莉卡起身站到厨房窗边,背对着苏珊。最后转过身来。
  “我要去他家。”
  “你绝不能做这种事。你哪儿也不能去,尤其是一个显然恨你入骨的人的家。”
  爱莉卡显得心烦意乱。
  “坐下来,告诉我发生什么事。刚才是布隆维斯特打给你的,对吧?”
  爱莉卡点头。
  “我……我今天请一个黑客过滤员工的家庭电脑。”
  “啊哈,你这么做很可能犯了重大的电脑罪行。你不想告诉我那个黑客是谁吗?”
  “我答应过不告诉任何人……这还牵连到其他人。跟麦可目前的工作有关。”
  “布隆维斯特知道电子邮件和这里被人闯入的事吗?”
  “不知道,他只是传达信息。”
  苏珊头一偏,脑子里忽然出现一串联想。
  爱莉卡。布隆维斯特。《千禧年》。恶警闯入布隆维斯特的公寓装窃听器。我监视那群监视者。布隆维斯特疯狂地写一篇有关莎兰德的报道。
  莎兰德是个电脑怪杰,这在米尔顿安保公司内部众所周知。没有人知道她从何处学到这些技术,苏珊也从未听说过莎兰德可能是黑客的传闻。不过阿曼斯基有一次说过,莎兰德进行私调时交出了十分不可思议的报告。黑客……
  但莎兰德正在哥德堡的病房受看管。
  太荒谬了!
  “你现在说的是莎兰德吗?”苏珊问道。
  爱莉卡的表情像触电似的。
  “我不能讨论消息的来处。一个字也不能说。”
  苏珊放声大笑。
  是莎兰德没错。爱莉卡的反应再清楚不过。她完全失去了平衡。
  可是不可能呀!
  莎兰德受到看管,却还是找出了毒笔的身份。太疯狂了!
  苏珊绞尽脑汁思考。
  她不明白莎兰德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初她在米尔顿工作时,她们大概见过五次面,却一次也未曾交谈过。在她眼中,莎兰德是个阴沉、不善交际的人,外表的保护层厚得有如犀牛皮。她听说是阿曼斯基亲自雇用莎兰德,她很敬重阿曼斯基,相信他对这个阴沉的女孩展现无比耐心,必然有他的原因。

  毒笔是弗德列森。
  她说的是真的吗?她有什么证据?
  接下来苏珊花了很长时间询问爱莉卡对弗德列森了解多少、他在《瑞典摩根邮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得到的答案毫无帮助。
  爱莉卡摇摆不定到了沮丧的地步。她一会儿坚决要开车到弗德列森的住处找他对质,一会儿又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最后苏珊说服她绝不能一时意气用事冲到弗德列森家去当面指控他——万一他是清白的,她可就糗大了。
  因此苏珊答应替她去调查,但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因为根本不知道从何着手。
  她开车来到菲斯克赛特拉,将她的菲亚特尽可能停在离弗德列森住的大楼最近的地方。她把车上锁后,四下张望一番,不太知道该做什么,但她心想无论如何还是得去敲他的门,让他回答一些问题。她非常清楚这份工作早已超出米尔顿限定的范围,也知道阿曼斯基一旦发现定会勃然大怒。
  这计划不好,但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流产了。她刚进人中庭,正要走向弗德列森住的那栋,门就开了。苏珊立刻认出是他,先前研究爱莉卡电脑上的人事数据时看过他的照片。她仍继续往前走,与他擦肩而过。他往车库的方向走去。这时快十一点了,弗德列森还打算出门。苏珊转身奔回自己的车上。
  爱莉卡挂断后,布隆维斯特呆望手机良久,思忖着究竟怎么回事。他丧气地看着莎兰德的电脑,此时她已经被送到哥德堡的看守所,没机会再问她任何问题。
  他打开爱立信T10,拨给安耶瑞的吉第。
  “你好,我是布隆维斯特。”
  “你好。”吉第应道。
  “只是想告诉你先前拜托你的工作可以停止了。”
  吉第早已料到布隆维斯特会来电,因为莎兰德已经出院。
  “我明白。”他说。
  “你可以依照约定留下那只手机,至于尾款这个星期会汇给你。”
  “谢谢。”
  “是我应该谢谢你的帮忙。”
  布隆维斯特启动他的笔记本电脑,过去二十四小时发生的事意味着原稿中有极大部分需要修改,甚至很可能要加入一个全新的章节。
  他叹了口气,开始工作。
  十一点十五分,弗德列森将车停在距离爱莉卡家三条街外。苏珊已经猜到他的目的地,因此不再紧盯着他不放。他将车停妥整整两分钟后,她才开车经过。车上已经没人。她驶过爱莉卡家后又开了一小段路,把车停在视线以外的地方。此时她手心开始冒汗。
  她掀开CatchDry无烟烟草罐的盖子,往上唇内侧塞了小小一撮。
  随后她打开车门,环顾四周。当她看出弗德列森要到索茨霍巴根时,就知道莎兰德的情报没错。他这么一趟路过来,显然不是为了好玩。麻烦正在酝酿中。但她无所谓,只要能当场将他逮个正着就好。
  她从车门边的置物袋里拿起伸缩警棍,在手里掂了掂,接着按下手把上的按钮,立刻弹出一条很粗的弹性钢缆。她咬了咬牙。
  这正是她离开索德马尔姆警局的原因。
  当时哈革斯坦有个女人三天内打了三次电话报警,尖叫着说丈夫殴打她希望求援,而前两次,警察赶到时情况都已经解决。但到了第三次巡逻车开到女人的家时,苏珊已经气疯了。
  他们将她丈夫押在楼梯间,另外讯问那名妇女。不,她不想报警。不,这全都是误会。不,他很好……其实都是她的错。是她激怒了他……
  而那个王八蛋就一直站在那里狞笑,双眼直视着苏珊。
  她也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做。总之内心里忽然有个东西爆发了,她拿出警棍,往男人的脸挥打过去。第一下不够力,只让他嘴唇肿起、双脚跪地。接下来的十秒钟内,直到同事们抓住她,半拖半抱地将她拉到外面之前,她手中的警棍如雨点般落在他的背部、后腰部、臀部和肩膀。
  她始终没有被提起控诉,但就在当天晚上她递出辞呈,回家哭了一个星期。后来心情平复下来之后,她去见阿曼斯基,解释自己的行为与离开警界的原因,说她要找工作。阿曼斯基心存疑虑,只说需要一点时间想想。等了六个星期她都已经绝望了,才接到他来电表示愿意试用她。
  苏珊皱起眉头,将警棍插进后腰的皮带里。她检查了一下,梅西喷雾器放在右边口袋,布鞋鞋带也绑紧了,这才往回走到爱莉卡家,溜进庭院。
  她知道屋外尚未安装移动侦测器,因此沿着宅院边缘的树篱,悄然无声地通过草坪。她看不见他。绕过屋子站定后,才在贝克曼工作室附近的暗处发现他的身影。
  他绝对想不到自己再回这儿来有多愚蠢。
  他半蹲下身子,试图从客厅隔壁房间的窗帘缝往里偷窥。接着他移往门廊,透过大落地窗拉起的窗帘隙缝往里面瞧。
  苏珊登时微微一笑。
  她穿过草坪来到屋子的角落,而他仍背对着她。她蹲在山形墙尽头的醋栗灌木丛后面,等候着。她可以从枝叶间看见他。从弗德列森所在的位置,可以俯视门厅并看到一部分厨房。他似乎发现什么有趣的事,看了十分钟才又开始移动。这回他往苏珊这边靠近。
  当他绕过屋角经过她身边时,她站起身来低声说道:
  “你好啊,弗德列森。”
  他猛地站定,转过身来。
  她看见他的双眼在黑暗中闪闪发光。虽然看不见他的表情,却听得出他屏住气息,也感觉得到他的惊恐。
  “解决的方法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她说:“我们现在走到你的车子那边……”
  他忽然转身想逃跑。
  苏珊举起警棍,重重地、毫不留情地朝他左边膝盖打下去。
  他哀嚎一声倒地。
  她再次举起警棍,但及时制止了自己。她似乎可以感觉到阿曼斯基的双眼正在背后盯着她看。
  她弯下身,将他翻身压在地上,一边膝盖跪在他的后腰处,抓起他的右手扭到背后,铐上手铐。他很虚弱,并未加以反抗。
  爱莉卡关掉客厅的灯,跛着上楼。现在已不需要拐杖,只不过稍一用力,脚底还是会痛。贝克曼熄了厨房的灯,也跟着妻子上楼。他从未见她如此不快乐。无论他说什么都安抚不了她,也减轻不了她内心的焦虑。
  她脱衣上床后,背转向丈夫。
  “不是你的错,贝克曼。”她听见丈夫往她身旁靠拢时说道。
  “你人不舒服,”他说:“我要你待在家里休息几天。”
  他伸手搂住她的肩膀,她虽没有推开,却也毫无反应。他低下头小心地亲吻她的脖子,搂抱她。
  “不管你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法让情况好转。我知道我需要休息。我觉得自己好像搭上一辆特快车后,才发现上错车了。”
  “我们可以出海几天,远离这一切。”
  “不行,我不能远离这一切。”
  她转头看着他说:“现在我最不能做的事就是逃避,我得先解决事情,然后才能走。”
  “好吧。”贝克曼说:“我好像没帮上什么忙。”
  她无力地笑笑。“是啊,你是没有。不过谢谢你在旁边陪我,我爱你爱疯了,你知道的。”
  他喃喃不知说了什么。
  “我就是不敢相信会是弗德列森。”爱莉卡说:“他从来没让我感受到一丁点的敌意。”
  苏珊正盘算着该不该去按爱莉卡家门铃时,看见一楼的灯熄了。她低头看着弗德列森,他一声不吭,也没有动弹。她思索良久才下定决心。
  她弯身抓住手铐,拉他站起来,然后将他押靠在墙上。
  “你能自己站好吗?”她问道。
  他没有搭腔。
  “好,我们就挑简单的方式。你要是稍微挣扎一下,右脚就会遭受同样待遇。要是再挣扎,我就打断你的手臂。明白吗?”
  她听见他粗重的呼吸声。出于恐惧吗?
  她一路推着他走到街上停车处,见他跛得厉害,不得不扶他一把。刚来到车旁,便遇见一个出外遛狗的男人。那人停下来看着上了手铐的弗德列森。
  “警察办案。”苏珊口气坚定地说:“回家去。”男人随即转身往回走。
  她让弗德列森坐在后座,由她开车回到他菲斯克赛特拉的家。时间是十二点半,走进大楼时一个人也没看见。苏珊搜出他的钥匙,随他爬上五楼。

  “你不能进我家。”弗德列森说。
  这是他被上手铐后说的第一句话。她开了公寓的门,推他进屋。
  “你没有权利这么做,你得申请搜查令……”
  “我不是警察。”她压低声音说。
  他不禁狐疑地瞪着她。
  她拉住他的衬衫,把他拖进客厅,推他坐到沙发上。这间两房公寓维持得很整洁,卧室在客厅左侧,厨房在门厅对面,客厅旁边有一个小工作室。
  她往工作室里探头,大大松了口气。证据确凿。第一眼就看到爱莉卡相簿里的照片散布在电脑旁边的桌上,他还将三十来张照片钉在电脑背后的墙上,她看着这片展示成果大为吃惊。爱莉卡是个漂亮的女人,而她的性生活甚至比苏珊的还更活跃。
  她听见弗德列森在动,便回到客厅,又打了他的下背部一下,然后拖他进工作室,让他坐在地板上。
  “你乖乖待在这里。”她说。
  她进入厨房,找到昆萨姆超市的纸袋。接着将照片一一取下,并找到被掏空的相簿和爱莉卡的日记本。
  “录像带呢?”她问道。
  弗德列森没有回答。苏珊便到客厅打开电视,录像机里面有一卷带子,但她花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看录像带的频道,然后进行检视。她取出录像带后,四处翻找了一下,确认没有拷贝带。
  她找到爱莉卡青春期的情书和博舍的文件夹后,注意力转移到弗德列森的电脑。他的个人电脑连着一部全友扫描机,一掀起盖子便看见爱莉卡在某个极端夜总会派对上拍的照片,根据墙上挂的旗帜,那是一九八六年的新年除夕。
  她启动电脑,发现需要输入密码。
  “密码是什么?”她问道。
  弗德列森硬是不肯开口回答。
  苏珊忽然感到无比冷静。她知道严格说来,今晚自己已经犯了一桩又一桩的罪行,包皮括非法拘禁,甚至于绑架。但她不在乎,反而觉得几近狂喜。
  片刻后她耸耸肩,从口袋掏出瑞士军刀,拔掉所有电脑线,把电脑转过来,用螺丝起子打开背面。拆解电脑移除硬盘,花了她十五分钟的时间。
  她拿走一切,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又仔仔细细搜查书桌抽屉、一堆堆文件和书架。她无意间瞥见窗台上摆了一本老旧的毕业纪念册,是尤尔霍姆高中一九七八年的纪念册。爱莉卡不就是出身尤尔霍姆的上流社会吗?她翻开纪念册,开始浏览当年的毕业生。
  她找到了爱莉卡,十八岁,戴着学生帽,还露出酒窝笑得灿烂。身上穿着薄薄的白棉洋装,手里捧着一束花。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天真无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
  苏珊差点就忽略了两者的关联,不过就在下一页,若非有文字说明,她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来。彼得·弗德列森。他和爱莉卡不同班。苏珊端详照片中这个戴着学生帽、表情严肃地看着镜头的瘦弱男孩。
  她的眼神恰巧与弗德列森交会。
  “那时候她就已经是个婊子。”
  “真有趣。”苏珊说。
  “她和学校里每个男生都上过床。”
  “我很怀疑。”
  “她是个下贱的……”
  “别说出来。究竟发生什么事?她不让你脱她的裤子?”
  “她简直把我当空气,还嘲笑我。刚进《瑞典摩根邮报》的时候,她甚至不认得我。”
  “好啦,”苏珊厌烦地说:“我敢说你的童年过得很悲惨。我们好好来谈一谈如何?”
  “你想怎么样?”
  “我不是警察。”苏珊说:“而是专门对付你这种人的人。”
  她暂时打住,让他自己去联想。
  “我要知道你有没有把她的照片放到网络上去。”
  他摇摇头。
  “是真的吗?”
  他点点头。
  “爱莉卡会自己决定是针对你的骚扰、恐吓、破坏与入侵提出控诉,还是私下和解。”
  他没有说话。
  “如果她决定不理会你——我想你这种人也不值得理会——那么我会盯着你。”
  她说着举起警棍。
  “要是你再敢靠近她家一次,或发电子邮件给她又或是骚扰她,我就会回来,把你痛打到连你母亲都认不得你。我说得够清楚吧?”
  他还是不作声。
  “所以你有机会左右这件事的结局。有兴趣听吗?”
  他缓缓点了点头。
  “那么我会建议爱莉卡小姐放你一马,但你别想再回来上班。也就是说从此刻起,你被炒鱿鱼了。”
  他点点头。
  “你要从她的生活中消失,搬离斯德哥尔摩。我不屑于管你怎么过日子或要上哪去,可以去哥德堡或马尔默找工作,可以再请病假,随便什么都好。总之别再骚扰爱莉卡。说定了吗?”
  弗德列森开始啜泣。
  “我并不想伤害她,”他说:“我只是……”
  “你只是想让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的确成功了。你到底答不答应?”
  他点点头。
  她俯身将他转过来压趴在地上,然后解开他的手铐。她拿起装着爱莉卡生活点滴的昆萨姆超市的纸袋离去,留下他倒卧在地板上。
  苏珊离开弗德列森的公寓时已是星期一凌晨两点半。她考虑将事情搁到第二天,后来又想到万一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一定想马上知道。何况,她的车还停在盐湖滩。于是她叫了出租车。
  她都还没按门铃,贝克曼就开门了。他穿着牛仔裤,看起来不像刚下床。
  “爱莉卡还醒着吗?”苏珊问道。
  他点点头。
  “又发生什么事了吗?”换他问道。
  她只是面露微笑。
  “进来吧,我们还在厨房里聊天。”
  他们一起进屋。
  “嗨,爱莉卡。”苏珊招呼道:“你得学着偶尔睡一下。”
  “怎么了?”
  苏珊递出昆萨姆超市的纸袋。
  “弗德列森答应从现在起不再找你麻烦。天晓得能不能信任他,不过如果他遵守承诺,就不必辛辛苦苦地到警局做笔录还要上法院。由你决定。”
  “这么说真的是他?”
  苏珊点头回应。贝克曼倒了咖啡,但她不想喝,过去几天她实在喝了太多咖啡。她坐下来告诉他们这天晚上屋外发生了什么事。
  爱莉卡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上楼去,回来的时候拿着她的毕业纪念册。她盯着弗德列森的脸看了许久。
  “我记得他。”她终于说道:“可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同一人。如果不是这里写了,我根本不记得他的名字。”
  “发生了什么事?”苏珊问道。
  “没有,什么事也没发生。他是一个安静又无趣到极点的别班男生,我想我们应该修过同一堂课。没记错的话,是法文课。”
  “他说你好像把他当空气。”
  “也许吧,我并不认识他,他不是我们圈子的人。”
  “我知道小圈圈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欺凌他之类的?”
  “没有……当然没有。我最恨欺凌了。我们在校园发起拒绝欺凌运动,我还是学生会会长。我记得他从来没跟我说过话。”
  “好。”苏珊说:“不过他显然记恨于你。他曾经因为压力和过度劳累,请过两次很长的病假,或许也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原因。”
  她起身套上皮夹克。
  “我扒了他的硬盘。严格说来这是赃物,所以不应该留给你们。你不必担心,我一回家就会把它销毁。”
  “等等,苏珊。我该怎么谢你?”
  “嗯,阿曼斯基的雷霆往我头上劈的时候,替我说说话就行了。”
  爱莉卡担忧地望着她。
  “你会因此惹上麻烦吗?”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我们能不能付钱给你……”
  “不用。不过阿曼斯基会把今晚记到账上。但愿他会,这样就表示他认同我的作为,也比较可能不会炒我鱿鱼。”
  “我一定会让他寄账单来。”
  爱莉卡站起来给了苏珊一个长长的拥抱。
  “谢谢,苏珊。只要你需要朋友,我都会在。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
  “谢啦。那些照片别乱放。说到这个,米尔顿可以帮你安装一个质量好得多的保险箱。”
  爱莉卡微笑着目送贝克曼陪苏珊走回她的停车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