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直捣蜂窝的女孩 - 第一部 走廊上的插曲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月八日至十二日
  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但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女战士、女中豪杰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便以战士女王、统治者与领导者的身份名留青史。她们迫于情势不得不扮演丘吉尔、斯大林或罗斯福的角色:来自尼尼微的塞米勒米斯建立了亚述帝国,以及带领英国人发动了一次最血腥的反抗罗马占领军的战役的布迪卡,只是其中两个例子。泰晤士河上的威斯敏斯特大桥旁、大本钟正对面,还竖立了一座布迪卡的纪念雕像。若有机会经过,别忘了向她打个招呼。
  话说回来,历史对于那些拿着枪、隶属于军队、在战场上和男人扮演同样角色的普通女兵,却着墨不多。其实几乎没有一场战争是没有女兵参与的。
  四月八日星期五
  01
  直升机预定降落前五分钟,护士将约纳森医师唤醒。这时就快凌晨一点半了。
  “什么事?”他困惑地问。
  “救援直升机马上到了。两名伤员。一名受伤的男性和一名年轻的女性。女性受枪伤。”
  “好吧。”约纳森无力地说。
  虽然睡了半小时,他却觉得不太清醒。他在哥德堡索格恩斯卡医院急诊室值夜班,真是令人精疲力竭的一晚。
  到了十二点半,不断涌入急诊室的人潮终于缓和下来。他绕了一圈,巡视病人的情况后,才回到医生寝室想休息一下。他得值班到早上六点,即使没有人挂急诊,也几乎无暇睡觉。但今天他却是一熄灯便入睡了。
  约纳森看见外头海面上有闪电。他知道直升机即将抵达。忽然间一阵倾盆大雨打在窗上,暴风雨已悄悄侵袭哥德堡。
  他听见直升机的声音,看着它在间歇性强风中斜着飞向停机坪准备降落。有一度他紧张地屏气凝神,因为驾驶员似乎快失去控制。接着直升机从他的视野消失,只听见降落前引擎速度减慢的声音。他很快喝了口茶,然后放下杯子。
  02
  约纳森赶到紧急入院区与他们会合。另一名值班医师卡塔琳娜·霍姆负责照顾先被推进来的患者——一名头缠绷带的年老男子,显然脸上受了重创。另一名受枪伤的女子留给约纳森照顾。他迅速地作了目视检验:伤者看来像是少女,全身脏兮兮、血淋淋,受伤十分严重。他掀起救援人员裹在她身上的毛毯,发现臀部和肩膀的伤口用绝缘胶带绑着,心想此举相当聪明,胶带能阻隔细菌侵入还能止血。一颗子弹由她的臀部外侧射入,直接穿透肌肉组织。接着他轻轻抬起女孩的肩膀,确认子弹穿入背部的伤口位置。没有射出的伤口,代表子弹还在她肩膀里面。只希望没有射穿肺部,而由于女子口中没有血,因此他认定八成没有伤到肺。
  “照X光。”他对一旁的护士说。只说这句就够了。
  随后他剪开急救人员缠在她头部的绷带,一看见另一个射入伤口,他不由得惊呆了。女子头部中弹,而且也没有射出的伤口。
  约纳森医师呆愣片刻,低头望着女孩,内心感到沮丧。他常常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守门员。每天都有人来到他的工作地点,虽然各有各的状况,目的却都相同:为了求助。也许是在诺斯坦购物中心突然心脏病发的老妇人,也许是左肺被螺丝起子刺穿的十四岁男孩,也许是吸毒后连续跳舞十八个钟头,最后倒地跌得鼻青脸肿的少女。他们有些是在工作场所意外受伤,有些是惨遭家庭暴力;有些是在瓦萨广场被狗攻击的小孩,也有些是手工灵巧的男人,本来只想拿电锯锯几块木板,却莫名其妙地割到手腕骨。
  因此约纳森医师便是守在病人与殡葬业者之间的守门员。他的任务是决定该怎么做。假如决定错误,患者可能会死,也可能清醒后一辈子残废。不过他作的决定多半都是正确的,因为绝大多数伤员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肺部被刺伤或车祸撞伤都是特殊、清晰可辨、可以处理的问题。伤者能否存活得视伤势与约纳森医师的技术而定。
  但他最痛恨两种伤。一是严重烧伤,因为无论采取何种措施,伤者几乎都逃不了终生痛苦的结果。另一种则是脑部创伤。
  躺在轮床上的这个女孩,无论臀部有一块铅或肩膀有一块铅都能活命,但铅块卡在脑部却是完全不同级别的创伤。他正想得入神,忽然听到护士好像说了什么。
  “抱歉,我刚刚没注意听。”
  “是她。”
  “什么意思?”
  “是莉丝·莎兰德,因为斯德哥尔摩的三尸命案,过去几个星期一直被警方追捕的女孩。”
  约纳森又看了看伤员失去意识的脸,顿时发现护士说得没错。这几星期以来,全瑞典的人——包皮括他在内——都在每个报摊外的新闻广告牌上看过她的护照相片。如今凶手本身遭到枪杀,也算是一种应得的惩罚吧。
  但这不是他关心的重点。他的职责是救活病患者,不管她是三尸命案凶手,或诺贝尔奖得主,又或两者皆是。
  03
  紧接着,有效率的混乱爆发了,这在全世界每间急诊室皆然。与约纳森医师一同值班的人员开始着手进行指定的任务。莎兰德的衣服被剪开,一名护士为她测量血压,一〇〇/七〇,医师则将听诊器放在她的胸口,她的心跳规律得出乎意料,但呼吸却不太正常。
  约纳森毫不犹豫便将莎兰德的情况列为危急。她肩膀与臀部的伤口只要以止血绷带,或甚至用不知道是谁突发灵感所使用的绝缘胶带包皮扎,便可稍后再作处理。现在要紧的是她的头。约纳森吩咐用医院最近购买的新型精密扫描仪CT进行断层扫描。
  安德斯·约纳森医师金发蓝眼,是瑞典北部于默奥人,已在索格恩斯卡与东方医院工作二十年,先后担任过研究员、病理学者与急诊室医师。他有一项成就令同侪感到惊讶,也让其余和他共事的医护人员感到荣幸,那就是他曾发誓不让自己值班时接收的任何病人死去,神奇的是他果真维持了零死亡率。当然,还是有些病人去世了,但总是死于后续治疗或与他的治疗全然无关的原因。
  他的医学观念有时有点离经叛道。他认为医生经常作出自己无法证实的结论,意思是说他们太轻易放弃,又或者在紧急阶段花太多时间去研究病人的问题所在,以便决定理想的治疗方式。这当然是正确的程序,问题是当医生还在考虑时,病人恐怕就要死了。
  不过约纳森从未收过脑部中弹的伤员,他很可能需要一位脑部外科医师。要切入脑部的一切理论知识他都懂,但他压根不认为自己是个脑部外科医师。虽然觉得力有未逮,却又顿时发现自己或许堪称幸运。在清洗双手、换上手术衣之前,他找来护士妮坎德。
  “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院有一位来自波士顿的美国医师,名叫法兰克·埃利斯,他今晚刚好在哥德堡,就住在精英公园大道饭店,他刚刚发表了一场脑部研究的演说。他和我交情不错。你能不能帮我问一下电话号码?”
  约纳森还在等X光结果,妮坎德便拿着精英公园大道饭店的电话回来了。约纳森拨了电话,饭店的夜班柜台人员坚持不肯这么晚还吵醒房客,约纳森不得不以一些激烈言词强调情况的严重性,电话才终于接通。
  “早啊,法兰克。”听到终于有人接电话,约纳森随即说道。“我是约纳森。你想不想来索格恩斯卡帮忙动个脑部手术?”
  “你在唬弄我吗?”法兰克·埃利斯医生已居住瑞典多年,瑞典话说得很流利(尽管仍带有美国腔),但每当约纳森和他说瑞典话,他总是用母语回答。
  “埃利斯,我很遗憾错过你的演讲,但希望你能私下为我授课。这里有个年轻女孩头部中弹,子弹从左耳正上方射入。我非常需要有人提供意见,除了你我想不出更好的人选。”
  “那么很严重啰?”埃利斯坐起来,双脚跨下床沿,揉了揉眼睛。
  “患者二十来岁,只有射入伤口,没有射出伤口。”
  “她还活着?”
  “脉搏微弱但规律,呼吸较不规律,血压一〇〇/七〇。另外肩膀和臀部也都各中一枪,但这两处我知道怎么处理。”

  “听起来有希望。”埃利斯说。
  “有希望?”
  “如果有人头部中弹又没死,就表示还有希望。”
  “我明白……埃利斯,你能帮我吗?”
  “约纳森,我今晚和一群好友聚会,一点才上床,酒精浓度肯定很惊人。”
  “作决定、动手术的人还是我,我只是需要有人来看看我有没有做错什么。说到评估脑部伤害,就算是醉醺醺的埃利斯教授也比我厉害好几倍。”
  “好吧,我去,但你可是欠我一个人情。”
  “我会叫出租车到饭店大厅外等你,司机知道让你在哪里下车,妮坎德护士会去接你,为你打点好一切。”
  04
  埃利斯有一头乌黑头发,略带几根花白,还有傍晚才冒出来的深色胡碴。他有点像电视剧《急诊室的春天》里的演员。从那身强健的肌肉可以看出他每星期都会上健身房几个小时。他推推眼镜,搔搔颈背,两眼凝视着电脑屏幕上伤员莎兰德脑部的每个角落。
  埃利斯很喜欢瑞典的生活。最初是在七十年代末以交换学者的身份来这里待了两年,后来经常往返,直到有一天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院提供给他一份固定工作。当时,他已经闻名国际。
  十四年前,他和约纳森在斯德哥尔摩一场座谈会上相识,发现两人都是飞蝇钓迷。他们一直保持联络,还相约去过挪威和其他地方钓鱼,但却从未共事过。
  “这样找你来,我很抱歉,可是……”
  “没关系。”埃利斯无所谓地挥挥手。“只不过下次钓鱼你得请我喝一瓶克拉格摩尔威士忌。”
  “好,我很乐意付这样的代价。”
  “几年前,我在波士顿有个病人——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写过这个案例。那个女孩和你这个病人同样年纪,当时她正要走进大学校园,忽然有人拿十字弓射她,箭从左眉外缘射入,直接穿透她的头,从接近颈背正中央的地方穿出。”
  “她没死?”
  “她来医院的时候像没事一样。我们割断箭杆,扫描她的头部。箭从她的脑直穿而过,不管怎么看,她都应该已经死亡,或至少因为受到巨大创伤而陷入昏迷。”
  “她状况如何?”
  “她始终意识清楚。当然她确实吓坏了,但完全没有丧失理性。她唯一的问题就只是头骨里插了一支箭。”
  “结果你怎么做?”
  “我呢,拿起钳子,把箭拔出来,然后包皮扎伤口。大概就是这样。”
  “她活下来,还说出事情经过?”
  “她的情况显然很严重,但事实上她当天就能出院回家。我很少看到比她更健康的病人。”
  约纳森心里纳闷,不知道埃利斯是否在捉弄他。
  “不过,”埃利斯继续说道:“几年前我在斯德哥尔摩也有一名四十二岁的病人,头撞到窗台后马上觉得不舒服,便叫救护车送急诊。我赶到时他已经不省人事。他只有一个小肿块和非常轻微的瘀伤,但始终没有恢复意识,在加护病房待了九天就去世了。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他的死因。解剖报告中写的是意外导致脑出血,但对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没有人感到满意,因为出血量微乎其微,又是在一个应该毫无影响的部位。但偏偏他的肝、肾、心、肺一一失去功能。我年纪愈大,愈觉得这就像是玩俄罗斯轮盘。我想我们永远也研究不出大脑确实的运作情形。”他说着用笔敲敲屏幕,“你打算怎么做?”
  “我还希望你告诉我呢。”
  “让我听听你的诊断。”
  “好吧,第一,这似乎是小口径的子弹,从太阳穴射入之后,卡在大脑约四厘米深处,紧贴着侧脑室。那边有出血。”
  “你要从何着手?”
  “套用你的话,拿起钳子,将子弹从它穿入的途径取出。”
  “好主意。我会用你手边最薄的钳子。”
  “就这么简单?”
  “不然还能怎么办?如果把子弹留在里面,她或许能活到一百岁,也可能有风险,说不定会造成癫痫、偏头痛等等病症。我最不建议的做法就是在她脑袋钻洞引出血水,等一年后伤口都愈合了再动手术。子弹并不在主要血管附近,所以我会建议你把它夹出来……不过……”
  “不过什么?”
  “子弹我倒是不太担心,她到现在还活着是个好预兆,表示她也挨得过子弹取出的过程。真正的问题在这里。”他指指屏幕。“射入伤口四周有大大小小的骨头碎片,我能看到的至少就有十来片数毫米长的碎片,有些嵌在大脑组织里。你一不小心,她就可能丧命。”
  “那是不是和数字与数学能力相关的大脑部位?”约纳森问道。
  埃利斯耸耸肩。“胡说八道。我不知道这些特殊的灰色细胞有什么用。你只能尽力。你来动手术,我会在你后面看着。”
  05
  麦可·布隆维斯特抬头看看时钟,凌晨三点刚过。因为手被铐着,觉得愈来愈不舒服,便稍微闭一下眼。他实在是累坏了,却靠肾上腺素支撑着。他重新睁开眼睛,狠狠地瞪了警察一眼。托马斯·鲍尔松巡官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他们此时坐在离诺瑟布鲁不远处一座名叫哥塞柏加的白色农舍内的餐桌旁。布隆维斯特就在不到十二小时前,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
  关于此地发生的惨剧,他没有否认。
  “白痴!”布隆维斯特骂道。
  “你给我听好了……”
  “白痴!”布隆维斯特又骂了一次。“我警告你,他真的很危险。我说过你得把他当成活的手榴弹处理。他至少徒手杀死了三个人,身体壮得像坦克一样。而你竟然当他是个周末晚上的醉汉,只派几名乡下警察去捉他!”
  布隆维斯特再次闭上眼睛,暗想着今晚不知还会出什么事。
  他在午夜刚过时找到莎兰德,见她伤势严重,连忙找来警察和救援人员。
  唯一顺利的一件事就是他说服他们派出直升机,将女孩送往索格恩斯卡医院。他详细描述了她受伤与头部中弹的情形,救援队中有个聪明的家伙听懂了。
  尽管如此,塞维直升机空勤队派出的“美洲狮”号还是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抵达农舍。布隆维斯特已先将两辆车驶出谷仓,并打开车头灯照亮屋前田野间可供降落的区域。
  直升机组员与两名医护人员以专业的态度按照既定程序处理。一名医护人员负责莎兰德,另一人照料亚历山大·札拉千科,也就是当地人所认识的卡尔·阿克索·波汀。札拉千科是莎兰德的父亲,也是她的天敌。他原本打算杀死她,但没有成功。布隆维斯特在农场的柴房里发现他时,他脸上被划开一道很深的伤口——很可能是斧头砍的——一条腿也受到重创,不过布隆维斯特并未费心去检视。
  06
  等候直升机之际,他尽可能地救助莎兰德。他从衣柜取出一条干净床单,剪开做绷带。她头部射入伤口处的血已凝结,他不知道该不该缠上绷带,最后只是让布条松松地套在头上,主要是避免伤口接触到细菌或尘土。不过他倒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她臀部与肩膀的伤口止了血。他在屋里找到一卷绝缘胶带,便用这个来封住伤口。医护人员表示,就他们的经验而言,这是一种崭新的包皮扎法。此外他还用湿毛巾尽可能替莎兰德擦去脸上的尘土。
  他没有回到柴房去照顾札拉千科,老实说他根本不在乎那个男人,但还是用手机联络了《千禧年》杂志的总编辑爱莉卡·贝叶,告诉她当下的情况。
  “那你还好吧?”爱莉卡问他。
  “我没事。”布隆维斯特回答:“真正有危险的是莉丝。”
  “可怜的孩子。”爱莉卡说:“今天晚上我读了毕约克写给国安局的报告。我应该怎么处理?”
  “我现在没力气想那个。”布隆维斯特说道。秘密警察的事得等到第二天再说。
  他与爱莉卡交谈时,就坐在长凳旁的地板上,一面留意着莎兰德。先前为了包皮扎她臀部的伤口,脱掉了她的鞋子和裤子,这时他的手不小心碰到丢在长凳旁的裤子口袋,里面好像有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一部奔迈T3掌上电脑。
  他皱皱眉头,目不转睛地注视这部掌上电脑良久,直到听到直升机接近,才连忙将它塞进自己夹克的内袋,随后又搜遍莎兰德所有口袋。他另外找到一串摩塞巴克公寓的钥匙和一本伊琳·奈瑟的护照,也全都迅速地放进他手提电脑袋的外侧口袋。
  07
  直升机降落几分钟后,特鲁尔海坦警局的托腾森与英格玛森驾着第一部巡逻车抵达,接着到达的是鲍尔松巡官,他也立刻掌控全局。布隆维斯特开始向他解释来龙去脉,但很快便察觉鲍尔松是个自大、死板的教官型人物。布隆维斯特说了半天,鲍尔松好像一句也没听进去,自从他到了以后,事情才真正出岔。

  他似乎只听懂一件事:现在躺在厨房长凳旁地板上受医护人员照顾的重伤女孩,便是三尸命案嫌犯莎兰德。而最重要的是他得逮人。鲍尔松也不管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连问了三次能不能立刻逮捕这女孩,最后逼得医护人员起身大吼,要该死的鲍尔松别妨碍救人。
  鲍尔松这才将注意力转移到柴房里受伤的男人,布隆维斯特听见他以无线电通报,说莎兰德显然又企图杀人。
  这时布隆维斯特对于鲍尔松把他的话当耳边风愤怒至极,忍不住吼着要他立刻打电话给斯德哥尔摩的包皮柏蓝斯基巡官,甚至还掏出自己的手机,主动要替他拨电话,鲍尔松却毫不在意。
  接下来布隆维斯特犯了两个错误。
  首先,他耐心但坚定地解释犯下斯德哥尔摩命案的人是罗讷德·尼德曼,他魁梧得有如重武装机器人,并罹患一种名叫先天性痛觉缺失的病,此时他正坐在前往诺瑟布鲁公路旁的水沟里,而且被绑在交通标识牌下。布隆维斯特向鲍尔松说出尼德曼的确切位置,并极力主张派出一支配备自动武器的小队去逮捕他。鲍尔松最后问起尼德曼怎么会跑进水沟里,布隆维斯特想也没想便坦承自己始终拿枪对准他,才好不容易把他困在那里。
  “以致命武器行凶。”这是鲍尔松的第一个反应。
  到此地步,布隆维斯特本该发觉鲍尔松愚蠢得危险,他本该自己打电话给包皮柏蓝斯基请他出面稍作解释,鲍尔松显然身陷迷雾之中。然而他不但没这么做,还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主动交出放在夹克口袋里的武器,也就是当天稍早在莎兰德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公寓里找到的那把科特一九一一政府型手枪。这便是他用来使尼德曼就范的武器——制服那个巨人的过程可不简单。
  鲍尔松一看,很快以持有非法武器的名义逮捕布隆维斯特,接着命令两名警员托腾森与英格玛森开车前往诺瑟布鲁公路,验证布隆维斯特的话是否属实,看看路旁水沟里是否真有一名男子被绑在“小心麋鹿”的标识牌下。若真有其事,就将那人铐上手铐,带到哥塞柏加农场来。
  布隆维斯特立刻表示反对,并指出尼德曼不是那么简单用手铐就能逮捕的人:“他可是个杀人狂啊,看在上帝的分上!”眼见鲍尔松对自己的抗议不理不睬,累积了一天的疲惫终于让他忍不住大骂鲍尔松是无能的笨蛋,还高喊着要托腾森和英格玛森先请求支持,否则绝不能给TMD尼德曼松绑。爆发之后,他被铐上手铐,押进鲍尔松的警车后座,结果只能一边咒骂,一边眼睁睁看着托腾森和英格玛森开着巡逻车离去。透过黑暗中唯一一丝微光看到的,就是莎兰德被抬上直升机,消失在树梢顶上,朝哥德堡方向飞去。布隆维斯特感到十分无助,只能期望她受到最好的照护。这是她需要的,否则就会死。
  08
  约纳森深深切了两刀直到头盖骨,然后拨开射入伤口周遭的皮肤。他用夹子夹住开口,一名手术房护士插入抽吸管将血排出。接着棘手的部分来了,他得用钻子将头盖骨的洞加大,过程极其缓慢。
  最后他终于钻出够大的洞好进入莎兰德的大脑。他小心翼翼地将探针伸入脑内,使伤口路径扩大几毫米,然后再伸入更细的探针确认子弹位置。从X光片可以看到子弹转了弯,与射入路径成四十五度角。他谨慎地用探针去撬子弹边缘,几次失败后终于让它微微翘起,可以转到正确方向。
  最后他伸入细窄的锯齿钳,夹住子弹底部,稳稳夹紧后,直接将钳子拉出,子弹也几乎毫无阻碍地随着冒出来。他将子弹举到灯光下看了几秒钟,发现似乎完好无缺,便随手丢进碗钵内。
  “棉花棒。”护士立刻执行他的要求。
  他瞄了一眼心电图,病人的心跳仍然规律。
  “钳子。”
  他拉下头顶上的高倍率放大镜,对准暴露的部位。
  “小心。”埃利斯提醒道。
  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内,约纳森从射入伤口四周挑出不下三十二片小碎骨,其中最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见。
  09
  布隆维斯特千方百计想把手机从夹克胸前口袋弄出来——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双手被反铐住,即使弄出来了也不知该怎么打。这段时间内又有几辆车载着警员与技术人员抵达哥塞柏加农场。鲍尔松指派他们保护柴房里的鉴定证据并彻底搜索农舍——在此之前已从农舍中查扣了一些武器。此时布隆维斯特知道自己帮不上一点忙,认命地坐在鲍尔松警车内,趁地利之便看着其他人来来去去。
  一小时过后,鲍尔松忽然想起奉命去带回尼德曼的托腾森与英格玛森还没回来,于是命人将布隆维斯特带到厨房,要他再次详述具体方位。
  布隆维斯特闭上眼睛。
  被派去接替托腾森与英格玛森的武装反应小组回报时,他还和鲍尔松待在厨房。他们发现英格玛森被扭断脖子死了,托腾森还活着,但遭到痛殴。他们是在公路旁一个“小心麋鹿”的标识牌附近被发现,警枪与警车都不见了。
  鲍尔松一开始面对的情况还算是在掌控之中,如今却死了一名警员,还有一个持枪杀人犯在逃。
  “白痴!”布隆维斯特又骂道。
  “侮辱警察于事无补。”
  “说得一点也没错,不过我要举报你玩忽职守,你等着瞧好了。在我和你算完这笔账之前,你就会以全瑞典最笨的警察的身份登上全国各地的新闻广告牌。”
  想到自己将成为公开的笑柄,鲍尔松巡官终于有了反应,面露忧色。
  “你有什么建议?”
  “不是建议,而是强烈要求你打电话给斯德哥尔摩的包皮柏蓝斯基巡官。现在马上打。我胸前口袋的手机里有他的号码。”
  10
  茉迪巡官被卧室另一头的手机铃声给惊醒,发现才凌晨四点,不由感到惊愕。她看看丈夫,他还安稳地打着鼾,就算烽火连天恐怕也吵不醒他。她摇摇晃晃地下床,从充电器中取下手机,摸索着按下通话键。
  杨·包皮柏蓝斯基,她心想,还会有谁?
  “特鲁尔海坦那边已经一团糟。”她上司也不浪费时间打招呼或道歉,开门见山便说:“往哥德堡的X二〇〇〇列车五点十分开车,搭出租车去。”
  “发生什么事了?”
  “布隆维斯特找到莎兰德、尼德曼,还有札拉千科,却因为辱骂警察、拒捕和持有非法武器被逮捕。莎兰德头上中了一枪,被送到索格恩斯卡。札拉千科也在那里,头被斧头砍伤。尼德曼逃走了,而且今晚杀了一名警员。”
  茉迪眨眨眼,同时意识到自己何等疲惫。她真想爬回床上,休一个月的假。
  “五点十分X二〇〇〇列车,知道了。你要我怎么做?”
  “到中央车站和叶尔凯·霍姆柏会合。你们要去特鲁尔海坦警局找一位托马斯·鲍尔松巡官。今晚这个局面似乎大半是他搞出来的。布隆维斯特说他是奥运级的笨蛋。”
  “你和布隆维斯特说过话?”
  “他似乎被捕而且上了手铐。我好不容易说服鲍尔松,才和他说上几句话。我现在要去总局,我会试着了解情况。手机保持联络。”
  茉迪又看看时间。叫了出租车后,冲进浴室冲个澡、刷刷牙、梳梳头发,然后穿上黑色长裤、黑色T恤和灰色夹克。她将警枪放进肩背袋,挑了一件暗红色皮外套。随后将丈夫摇到一定清醒程度,向他解释自己要上哪去,天亮后他得负责打理孩子。当她走出大门,出租车刚好到达门口。
  她无须寻找同事霍姆柏刑警。她猜想他应该在餐车,果真就在那里找到他,而且已经替她买了咖啡和三明治。他们静静坐了五分钟,自顾自地吃早餐。最后霍姆柏将咖啡杯推到一旁。
  “我也许应该转换领域,接受一点其他的训练。”他说。
  11
  清晨四点过后,哥德堡警局暴力犯罪组巡官马克斯·埃兰德来到哥塞柏加,从负担过重的鲍尔松手里接过调查工作。埃兰德身材短小、微胖,约五十多岁,头发花白。他第一件事就是松开布隆维斯特的手铐,递给他面包皮卷,还从保温瓶里替他倒咖啡。他们坐在客厅密谈。
  “我和包皮柏蓝斯基谈过了。”埃兰德说:“‘泡泡’和我已经认识多年,关于鲍尔松如此幼稚地对待你,我们俩都感到很抱歉。”

  “今天晚上他害得一名警察被杀了。”布隆维斯特说道。
  埃兰德说:“我个人认识英格玛森警员。他调到特鲁尔海坦之前在哥德堡服务,家里有个三岁女儿。”
  “我很遗憾,我曾试着警告他。”
  “我听说了。你态度似乎十分强硬,所以才会被上铐。去年的温纳斯壮事件是你爆出来的,包皮柏蓝斯基说你是个无耻的混蛋记者,也是个疯狂的私家侦探,不过你应该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你能不能先跟我说明一下,让我了解整个情况?”
  “今晚发生的事其实是两桩命案的后续高峰,第一桩的被害者是我在安斯基德的两位友人,达格·史文森和米亚·约翰森,另一桩命案死者与我不相识……是个名叫毕尔曼的律师,也是莎兰德的监护人。”
  埃兰德一面做笔记,偶尔停下来喝口咖啡。
  “你想必知道,警方从复活节就一直在找莎兰德,她是这三起命案的嫌犯。首先你得了解,她不仅没有犯下这些命案,而且在整件事当中,她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
  “安斯基德的案子和我毫无关联,但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来,实在很难相信莎兰德是百分之百清白。”
  “但事实就是如此。她是清白的,就这么简单。杀人凶手是尼德曼,也就是今晚杀害警员的那个人。他是波汀的手下。”
  “你是说头上插了斧头,现在人在索格恩斯卡医院的那个波汀?”
  “斧头已经不在他头上了。我猜砍他的人应该是莎兰德。他的真名叫亚历山大·札拉千科,是莎兰德的父亲。他曾是俄国军情局的职业杀手,七十年代期间叛逃,后来被瑞典国安局吸收直到苏联垮台,之后他一直在经营自己的犯罪组织。”
  埃兰德打量着面前这个男人。他脸上因汗水而闪闪发亮,但看起来冻僵了也累垮了。到目前为止,他的话似乎都合情合理,不过鲍尔松——他的意见对埃兰德几乎毫无影响——曾警告他说布隆维斯特满口关于俄国特务与德国职业杀手的胡言乱语,在瑞典警察勤务中可不常见到这类人。布隆维斯特的故事显然离谱到一定程度,才使得鲍尔松决定忽视他的一切说辞。但死了一名警察,还有另一人重伤倒在诺瑟布鲁公路上,因此埃兰德愿意听一听。只不过他声音里仍流露着一丝狐疑。
  “好,俄国特务。”
  布隆维斯特无力地笑了笑,他很明白自己的故事听起来很怪异。
  “是前俄国特务。我的每句说辞我都能举证。”
  “说下去。”
  “在七十年代,札拉千科是个顶尖的间谍,叛逃后,国安局为他提供庇护。他上了年纪以后成为帮派分子。据我了解,苏联垮台后,这种情形并非特例。”
  “好。”
  “我说过了,今晚发生什么事我不完全清楚,总之莎兰德追踪到十五年未见的父亲。札拉千科对她母亲凶狠施暴,害她住院大半辈子。他还试图杀害莎兰德,并借尼德曼之手策划达格与米亚的命案。此外,莎兰德友人米莉安·吴遭绑架,他也是幕后黑手,你应该听说过保罗·罗贝多在尼克瓦恩那场拳王大赛,米莉安就是因此死里逃生。”
  “如果莎兰德拿斧头砍她父亲,就不算真的无辜。”
  “她被开了三枪,我想她的行为应该可以算是自卫。我在想……”
  “什么?”
  “她全身灰尘、泥巴,头发就像一大块干硬土块,衣服里里外外都是沙。她可能在夜里被活埋。尼德曼显然有活埋人的习惯,南泰利耶警方已经在尼克瓦恩外围、硫磺湖摩托车俱乐部所属土地上发现两个埋尸的坑洞。”
  “其实是三个,昨晚又找到一个。但假如莎兰德被枪杀活埋,又怎么能爬出来,还拿着斧头乱晃?”
  “无论今晚这里发生什么事,你都得明白,莎兰德有过人的应变能力。我不断想说服鲍尔松派警犬队……”
  “他们已经出发了。”
  “那就好。”
  “鲍尔松逮捕你是因为你辱骂警察……”
  “这点我要抗议,我只说他是白痴和无能的笨蛋,就眼下的情况看来,这两个称号都不算离谱。”
  “嗯,的确不是完全不正确。不过你还持有非法武器。”
  “我不该主动将武器交给他。关于这点我得先和律师谈谈,现在不想多说。”
  “好吧,那件事先到此为止,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讨论。你对那个尼德曼了解多少?”
  “他是个杀人犯,而且有点不对劲。他身高两米多,壮得像坦克,你去问问和他打过拳的罗贝多就知道了。他患有一种名为先天性痛觉缺失的病,也就是说他神经突触内的传导物质运作失常,所以没有痛觉。他是德国人,在汉堡出生,十几岁加入平头族帮派。如今他逃亡在外,可能对任何人造成严重威胁。”
  “你知道他可能去哪里吗?”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把他绑得牢牢的,要逮捕他易如反掌,偏偏被特鲁尔海坦那个笨蛋给搞砸了。”
  12
  约纳森脱下沾血的橡胶手套,丢进回收桶。一名手术房护士正在包皮扎莎兰德的臀部伤口。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他看着女孩受伤、剃了头发,目前已缠上绷带的头。
  一份柔情油然而生——他对手术后的病人经常产生这种情愫。据报纸报道,她是个病态杀人狂,但在他眼中,她更像一只受伤的麻雀。
  “你是个出色的外科医生。”埃利斯开心地看着他说。
  “我请你吃早餐好吗?”
  “这里吃得到煎饼加果酱吗?”
  “有松饼。”约纳森说:“在我家。我先打电话回家通知老婆一声,我们再去搭出租车。”他停顿了一下,看看时钟。“我想还是不要打电话比较好。”
  13
  安妮卡·贾尼尼忽然惊醒,看看时间是清晨五点五十八分……八点约了第一个当事人开会。她转头一看,安利科还睡得很熟,八点以前恐怕不会醒。她用力眨了几下眼睛,下床按下咖啡壶之后才去冲澡,然后穿上黑色长裤、白色高领衫和暗红色夹克。她用两片吐司夹干酪、橙酱和一片鳄梨做成三明治当早餐,拿着到客厅吃,刚好来得及看六点半的新闻。她喝了一口咖啡,正张嘴要咬三明治时,听到了头条新闻。
  一名警员被杀,另一名受重伤。昨晚发生的惨剧,三尸命案嫌犯莉丝·莎兰德终于落网。
  起初她完全听不懂。是莎兰德杀了一名警察?新闻内容并不完整,但她逐渐拼凑出警方正在追捕一名涉嫌杀人的男子。已经通令全国留意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但并未公布姓名。莎兰德本身受伤严重,正在哥德堡的索格恩斯卡医院接受治疗。
  安妮卡转到其他频道,仍无法进一步了解情况,便拿起手机拨给哥哥布隆维斯特,却直接转到语音信箱。她内心闪过一丝恐惧。哥哥前往哥德堡时打了电话给她,说他正在追踪莎兰德和一个名叫尼德曼的杀人犯。
  14
  当天色渐亮,一个敏锐的警员在柴房后面的地上发现血迹。警犬追踪血迹来到农舍东北方约四百码处一个林间空地,空地上挖了一道窄沟。
  布隆维斯特与埃兰德巡官一同前去,两人神情严肃地检视现场。沟内与四周显然留下更多血迹。
  他们发现一个变形的烟盒,似乎曾被拿来当勺子用。埃兰德将烟盒放进证物袋,贴上标签,另外也给沾血的土块采样。一名穿着制服的警察前来报告,在坑洞不远处有一根烟蒂,是没有滤嘴的宝马烟。这也同样放进证物袋,贴上标签封存。布隆维斯特记得曾在札拉千科家厨房的长台面上看到一包皮宝马香烟。
  埃兰德抬头瞄了一眼阴霾的乌云。当晚稍早蹂躏过哥德堡的暴风雨,显然已移向诺瑟布鲁地区以南,下雨只是迟早的事。他指示一名下属去找防水布,将坑洞与邻近四周全盖起来。
  “我想你猜得没错。”走回农舍时,埃兰德对布隆维斯特说:“血液分析结果应该能证明莎兰德曾被埋在这里,我开始觉得那个香烟盒上应该有她的指纹。她被枪杀后埋在此地,却不知为何竟能存活逃生,还能……”
  “还能回到农场拿斧头劈札拉千科的头。”布隆维斯特替他把话说完:“她可真是喜怒无常的坏脾气。”
  “但她到底怎么应付尼德曼的?”
  布隆维斯特耸耸肩。关于这点,他也和埃兰德一样困惑。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