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哲理散文(外国卷) - 我生活的地方,我人生的目的(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亨利·大卫·梭 罗我到丛林中去,因为我希望生活得不慌不忙,只面对基本的生活现实,看看自己是否学得到生活所授予人们的东西,而不是到了弥留之际,才发觉自己虚度了一生光阴。我不希望过着称不上生活的生活,生活是如此可贵;我也不愿意无可奈何地生活,除非是迫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有深度,吸收到生活的精髓,要过着坚忍刚毅的、斯巴达式的生活,以便击溃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收割地带,细细地加以修剪,把生活逼迫到一个角落里,对它删繁就简。如果能证明它是卑微的,那么为何不认识那全部的、真正的卑微,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之于世?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通过体验来领悟它,在我下次远游时可以对此作一番真实的描述。因为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人对生活还处于一种奇怪的不确定状态之中,不了解生活是属于魔鬼还是属于上帝的;同时,又稍微有点仓促地做出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的是“赞美上帝,并永远享受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乐趣”。我们依然生活得十分卑微,像一群蚂蚁;尽管寓言告诉我们,很久之前我们已经变成了人,像小人国里的小矮人,我们与仙鹤作战。这真是错上加错、无以复加,我们最优良的美德在这里成了纯属多余、可有可无、微 不足道的东西。我们的生活在琐事中消耗殆尽。一个诚实的人根本无须计算超过十指之数的数字,在极端的情形下也可能至多加上10个脚趾,其余的不妨混为一谈。简单,简单,简单啊!我说,让你的事情只有两件或三件,而不是100件或1000件;不必数到100万,计数到半打为止,账目大可记在大拇指的指甲上。在这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瞬息万变的文明生活的海洋中,需要顾及的大风大浪、陷阱密布的风险区以及各色各样的突发事件是如此之多,一个人得依靠船位推算才能生存下去,假使他不愿意船只沉没、葬身海底而无法抵达港口的话;那些成功人士个个机关算尽啊。简化,简化!不必一天三餐,如有必要,饱食一顿亦可;无需100道大菜,5道足矣;其余各类事情,大可按照比率削减。我们的生活如同德意志联邦,全由弹丸小国构成,邦联的疆界永在变动,因此即便一个德国人也无法说出任一时刻本国的边界是如何划分的。虽然国家有所谓内在的——尽管实际上全都是外在的和肤浅的——改善,国家本身是一个难以驾驭、庞大臃肿的机构,正如同这个国家里的数百万个家庭—样,由于缺乏计算和崇高的目标,乱七八糟地堆满家具,失足跌入自己设置的陷阱,被奢侈和挥霍毁坏殆尽;对国家,对家庭,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之道在于厉行节约,过一种艰苦严谨、比斯巴达人更简朴的生活,并使生活目标趋于崇高。现在的生活过于放纵不羁。人们认为商业对国家必不可少,必须出口冰块、通过电报来交谈、一小时飞驰30英里(注:约48千米),人们对这些深信不疑,不论他们是否亲身参与其中;但是,我们是应该像狒狒还是应该像人一样生活呢,这倒是有点无法确定。如果我们不去制造出枕木、锻造出钢轨,不夜以继日地工作,而只是对我们的生活作一番拙劣的修修补补以期改善它们,那么谁又会修筑铁路呢?而且,如果铁路没有建造好,我们又如何能及时赶到天堂呢?但是,如果我们只呆在家中,各人只管各人的私事,谁又想修建铁路呢?并非我们乘坐铁路,倒是铁路乘坐我们。你是否曾想过,铁路下铺设的枕木到底是什么?每一根枕木都是一个人,爱尔兰人或者是北方佬。钢轨就铺设在他们身上,黄沙覆盖在他们身上,列车在他们身上疾驶而过。我向你们保证,他们都睡得很熟,确实适合做优良的枕木。每隔几年,一批新的枕木就会被换上,列车依然在上面飞驶而过;因此,如果有些人能有幸乘坐列车奔驰在钢轨上,另一些人则不幸被列车碾压而过。当他们碾过一个梦游的人,一个误入歧途的梦中人(一根出轨的多余枕木),并惊醒了他,他们便会突然停下列车,大叫大嚷一阵,好像是在表达抗议。每5英里(注:约8千米)派一伙人保持枕木停留在原位、高低平稳,我听说这消息后十分高兴,因为这表明他们有朝一日还是会翻身而起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