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哲理散文(外国卷) - 获得成功永远不晚(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查尔斯·D·赖 斯你和你父母大可不必再担忧了——巴斯德、爱迪生、达尔文,以及其他许多人少年时期绝非天才之辈。史书上很少提及这些,但事实上许多最伟大的人物在少年时都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沉溺于幻想,优柔寡断,反应迟钝。看不出他们有成为医生、律师或印第安酋长的潜质。因此,青年男女们,如果你们也患有同样病症,不要绝望。因为,这个世界正是由父母曾担心“一文不值”的男女所建立起来的。你们从未听过他们早年的失败经历,因为当父母的总喜欢引用那些特别鼓舞人心的事例。他们没有告诉过你的一个人如果你选修钢琴,而你对练琴的态度又是懒散的,你父母自然会埋怨你,并在你面前展示小莫扎特身着有折褶的睡衣深夜在阁楼上弹琴的那张有名的照片。但问题是,你的父母不会给你展示某人在成长时期对音乐没有丝毫兴趣的照片,事实上他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显示出天分。最终他被送去学习法律,勉强通过结业考试。直到22岁他才突然燃起对音乐的热爱,他就是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在科学领域,有成百位天才早年就瞄准了这一目标,也有上百位根本就没有这种天赋。事实上,少年梅奥兄弟在农村简陋的手术室里曾充当过他们父亲的助手。另一方面,哈维·库欣,世界上最伟大的脑外科医生之一,如果不是他父亲要求他在医学方面一试身手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职业棒球手。伟大的巴斯德的父母极度绝望,因为十岁的小巴斯德除了画画和钓鱼什么也不做。直到20岁巴斯德才对科学表现出一点点兴趣。事情确实如此。你知道赖特兄弟早在十几岁时就在工程学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你也知道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老师想把他赶出教室,因为他的脑袋“太笨”。你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7岁时读过的数学著作足以让他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你也知道阿伯特·施韦策直到30岁才不再游历于音乐与教会之间,开始从事医学研究。查尔斯·达尔文的幼年生活一团糟,他憎恨学校。他的父亲曾经嚷道:“你除了射狗、抓老鼠之外什么也不关心,你会让自己和家人丢尽脸面!”他被送到格拉斯哥去学医,但他一见到血就受不了。后来,又被送到神学院,勉强毕业。这时他才中断了他全部的事业,乘坐著名的考察船“贝格尔号”到南太平洋去。那次航行中,诞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就在那里,他搜集到一些资料,用于后来创作使生物科学发生革命的著作——《物种起源》。政界提供了一个人们熟知的对比例子。赫伯特·胡佛早在襁褓中一定就学过经营管理。他在校期间,尽管他不会踢足球,却被选为足球队领队;尽管他连一个音符也不会唱,却又担任合唱经纪人。无论接触什么,合唱团也好,为饥饿的欧洲解决食物问题也好,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白宫的继任者之一——哈里·杜鲁门则是一个可以想象的多变的年轻人。由于视力差而被西点军校拒收后,他尝试过十几种工作,包括在杂货店、银行、装瓶车间和铁道场内打工,但是他最终还是成功了。人们总认为伟大的作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出来的,但是其中又有许多有趣的例外情况。威廉·福克纳在五年级时就退学,穿梭于全国各地,做油漆工和洗盘子工。有一次他试着上了大学,但由于上一年级时英语不及格而被迫退学。后来,他采用不当手段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个小镇弄到一个邮政局局长的职务。由于邮件经常弄混,而且他认为邮局什么时候该关门就关门,这自然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福克纳在25岁以后才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也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在此,只想说明女孩可能和男孩一样难以捉摸,以赛珍珠为例,她早年就决心每天至少要写些东西。而埃德娜·费伯的唯一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女演员,20岁之前,她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20岁之后,为了帮助养家,才不得不在一家报社找了份每星期3美元的工作。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莫普拉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1846年①,当我在诺昂写《莫普拉》这部小说时,我记得,我刚刚为夫妇分居进行了辩护。在此之前,我曾同婚姻的弊端作过斗争,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许让人以为我低估了婚姻的本质;然而在我看来,婚姻的道德原则恰恰是美好不过的——①原文如此,应为1836年。事实上,《莫普拉》这部小说由乔治-桑于1835年夏至1837年春写成,1837年4月至6月发表在《两世界杂志》上,同年出版单行本。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