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哲理散文(外国卷) - 为悠闲者辩护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忙而无暇,无论在中学或大学,还是在教会或市场,都是缺乏活力的一种症状;而忙里偷闲的能力,则暗示着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个性。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半死不活、抱残守缺之辈,除了从事某种平常的职业外,他们对生活并无半分感受。如果领这些家伙到乡间或让他们乘上轮船,你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书桌或书房是如何朝思暮想。他们全无好奇之心,不能肆意纵情于偶然突发的刺激,无法享受纯粹的感官带来的乐趣;除非必然之神用棍子乱打他们一顿,否则他们会站着纹丝不动。跟这帮人说话,完全是白费口舌。他们无法悠然自乐,他们的本性不够宽容大度,他们是在一种昏迷状况中度过悠闲时光的,而不是像在轧金厂里拼命干活那样。当他们无需去工作,当他们不感到饥肠辘辘也不觉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熙熙攘攘的整个世界对于他们是一片空白。假若不得不花一个小时左右等候火车,他们会两眼圆睁、憨态可掬地发呆。看到他们,你可能会想那里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一看,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交谈;你可能会觉得他们身体瘫痪了或被人疏远了,实际上他们可能在各自的工作中都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之人,对契约中的瑕疵或市场的变化目光敏锐。他们上过中学,读过大学,但是他们始终将目光放在夺取奖章上;他们在世界上游历颇广,与有识之士交往,但是他们心里念叨的始终是自己的事情。仿佛还嫌一个人的灵魂刚开始的时候不够小似的,他们压缩了自己的灵魂世界——只顾工作,从不娱乐,终其一生;直到他们年已四十,在这里苦候火车,对身边的事物无精打采,头脑中毫无娱乐的材料,没有任何一个思想是与另一思想相互抵牾的。在还光着屁股的时候,他可能在箱子上攀上爬下;在二十岁的时候,他可能目不转睛地直瞪着姑娘;但是现在烟斗抽空了,鼻烟盒也吸光了,我们这位可敬的先生腰板直挺挺地坐在长凳上,目光郁闷。在我看来,这称不上是成功的人生。但是,由于他这种忙忙碌碌的习性而深受其苦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甚至还包括与他同乘一节车厢或一辆公共汽车的那些人。自始至终地献身于一个人所谓的职责,只有依靠始终如一地忽略众多其他事情才能维持。而他的职责是否就是他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这可万难确定。如果不偏不倚地判断一下,那么显然—清二楚的是,在人生这个剧场里上演的最聪明、最善良、最慈悲的角色当中,有很多是由无偿的演员来扮演的,而在世人们看来,属于悠闲的时光。因为在这个剧场里,不但走路的绅士、放歌的侍女、在乐队席里一丝不苟地拉着小提琴伴奏的人,而且坐在长凳上观看并鼓掌的人,实际上都在各自扮演着一个个角色,并对整体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你受惠于你的律师和股票经纪人、将你从一处快速地载往另一处的列车员和信号员、为保护四方安宁而在街道上巡逻的警察;但是对那些施惠于你的其他人,譬如令你开怀大笑的偶遇之人或者陪伴在你的饭桌旁的有趣之人,你的心中就不存一丝一毫的感激之情?由于纽科姆上校的帮忙,他的朋友破了财;弗雷德·贝哈姆向人借衬衣,很有一手;但是和巴恩斯先生相比,与这两位交往要有趣得多。尽管福斯塔夫既不庄重也不诚实,我认为我可以指名道姓地指出一两位愁眉苦脸的巴拉巴之流,这个世上如果没有他们可能要好得多。哈兹里特曾提到,与他那些可以夸耀于人的众多朋友相比,他对诺思科特更感恩不尽,虽然诺思科特对他并未做出任何可称为恩惠的举动,因为他强调一个有趣的同伴就是最大的施恩者。我知道世上有些人,除非给予他们的恩惠是以痛苦和苦难作为代价的,否则他们便毫无感恩戴德之心。这种人的性情真是难以伺候。一个人可能寄送给你长达六页信纸的引人入胜的闲话漫谈,或者你可能花上半个钟头阅读他的一篇文章,感到不胜愉快,甚至颇有所获;难道你认为如果他就像与魔鬼签订契约一样,用心血制成手稿,就是更有恩于你?你真的以为如果你的来信者一直恶语诅咒你的纠缠不休,你就会对他更加感激涕零?乐趣比责任对人更有益处,因为如同仁慈一样,由于它们是自然流露的,因此给人双倍的福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无声告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支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