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张承志散文集 - 午夜的鞍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京苦夏,想想都心惊肉悸。默默盯着已经大敞的夜窗,心里好像在叨叨着:快来啦,慢慢熬吧。这样的方兴未艾的夏夜里,人容易忆起凉爽的草地。往事早不该再说了:包皮括山峦、营地、一张张熟悉的脸、几匹几头有名有姓的马和牛,都因为思念太过--而不是像别人那样忘得太净--而蒙混如水,闪烁不定了。往事,连同自己那非常值得怀疑是否存在过的十九岁,如今是真的遥遥地远了。活在莫名其妙的一片黑森林般的楼群里,在这种初夏季节,像一丛肮脏的错开的花。架上的书抽下又插上,看来看去还是只爱看自己爱看的那几本。脑中的事想起又忘掉,想来想去也没有个条理。近几个月,总是不嫌乏味地回忆马。清醒时我知道,对马的回忆,于我已经是一种印刷般的符号。开始能栩栩如生地忆起一匹匹的骨架长相,忠诚而消瘦的那黑特·海骝,美如希腊雕塑而又小又无能的"豪乌",一匹样子凶恶似紫似灰的杂色马崩薄勒,大名鼎鼎的马倌白音塔拉的竿子马切普德勒,然后是名声更大但年衰岁老的白马亚干,最后,还有一直没有到手没能真正属于我的哥哥的哈拉。但是很快它们就混乱了,旋转着,互相粘合隐现,我不能完成关于任何一匹的一个完整回忆。我猛地惊醒过来,窗外还是黑沉沉凝视着我的憧憧楼影。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那些黑森森的影子矗立得很结实,它们好像永远不会裂开或粉碎。而我听见清晰的一个声音。像伤口一样,裂开着劈开着,像木柴被一柄无形的斧砍进。这是什么呢?我抽下一本书又放下。我摊开一沓纸写了几行又撕掉。我倒了一杯更浓的茶,卷起一支莫合烟。我看看表已是午夜了,我眼前又有走马灯--六匹和我情深似海的马儿旋转起来,最终使我晕眩了。那匹远星一般的马,那匹如同一个原则一条规矩般的马不再清楚。我盯它盯得眼酸,可是它渐渐褪着毛色,一年年地淡漠朦胧,我追寻般拼竭全力睁大眼睛,我觉得心里的感情已经爆发成怒气了。外面的黑夜目不转睛地和我对峙,对此我需要一个活鲜鲜的生命,而且是姣美的生命支撑自己。夜,已经深了。我也许是错把这种需要认成了一匹马。它先是漆黑绝美的黑色哈拉,后来变成雪白柔顺的白色亚干,先后充斥着我这一隅最偏僻的神经。惟在今夜,影像变了。我突然想到了鞍子。这个字按汉语规律究竟是该衍化成"鞍"子呢还是""子?其实它是木头制成的。我强忍着听那声清脆而细微的裂劈声响。它响得太逼真,撕扯着一种被自己一直压制的回忆。我仇恨地看看窗外的黑森林,它们不是树木的儿子。劈裂声持续着响了很久,深夜中只有它,像我们那些鞍子破碎时的声音一样。是这样,该写一写那些鞍子了。插队四年,我们有整整一本鞍经。就像我们忍着不去批评那些关于马的轻薄谈论一样,我们从不多说其实更珍惜的鞍子。而四年里听惯了摔人碎鞍的故事,好像知识青年的鞍子特别脆,有的人可能插了三年队碎过四五盘鞍子,奢侈得可憎;也有的人,一直到离开草原时那盘木鞍还完好无恙。全公社、也许全旗知识青年中最有福气的是蔡。他分得一盘银饰累累的旧鞍。银子的成色很高,马拴在哪里都被阳光照射得白灿烂漫。他早早摔碎了鞍子,后来知识青年独立出包皮(离开牧民家)时,给他买了一盘木架子,请两个有名的喇嘛鞍匠给他重新箍起。一直到我离开草原,那盘满是银霞的鞍子还在草地上银光灼灼,撩人心目。--蔡碎过一次鞍。唐趁蔡修鞍时,抢了他几枚银钉,安在笼头上三颗,然后称自己的马具为"三星"。他那半辈子一直渴盼当马倌,然而一直到离开草原也没能实现理想,只是置了一盘白铜镶边的、苏尼特式的元宝鞍,整天幻想着套住马后坐在鞍桥后头的滋味。他除了碎过自己一盘鞍外,还骑坏过别人一个鞍子。他那盘配着"三星"笼头的鞍子很舒服,收拾得干净利索。和一些老牧比起来,我们几个的鞍子齐整得多,可能是因为无家无宿的地位吧,生涯在马背的感觉比老牧还要强烈。我哥阿洛华在这么多年里只给我一个破鞍烂鞯的印象。他在我插队的几年里,不知被马踢碎了多少盘鞍子,我总是见他直到上马出门之前,才慌慌张张地翻出黄羊角、小刀和皮条,左绑一下,右补一块,勉强把吱扭响的鞍子扣在马背上。毡垫更是恶心,黑烂的毡絮片露出来,蹭得马腹脏脏的。--大多是摔下马来,又没能抓住马。空鞍的马疯跑一阵以后,背上的肚带就滑松了。只要鞍子翻转到马肚子下面,马就会惊。疯马一边窜跑,一边死命要踢掉肚子下面坠着的那个又是皮子又是铁的怪物,而落马骑手只能呆呆地看着。最后的善后事情是:没精打采地在草原上遛,在空旷的牧场上,东拣回一块破鞯皮,西寻回一只脚镫子,再试试能不能找回肚带、鞍钉。至于鞍子本身--那坚硬木头打成的木骨,已经像一具炸碎的死尸了。我的鞍子一直没碎。虽然也饱经踢摔,但它直到最后还是那老样子:不漂亮也不难看,白铜鞍条,白铜鞍钉。特殊的是两块鞯皮硬过生铁,怕是用牤牛皮做的。它大致能算多伦式,但后桥微翘一些,骑惯了觉得屁股被紧卡着,心里踏实而放松。像年轻人不能体味生命的蓄量一样,也像蒙古谚语"新马不懂长途"里描写的那种新四岁或新五岁骏马一样;我作为我那盘翘角多伦鞍子的主人,却并不知道这鞍的硬度。在接近四十岁的时辰回忆十九岁那少年轻骑的具体往事,即使我有奇特的记忆力,也毕竟很困难了。我恍恍惚惚记不清那些摔下鞍桥、重重砸进厚厚草地或雪地的影子。顶多只有一丝感觉,觉得浑身骨头摔得现在还疼,但又觉得硬土硬石的草原又深又软,在那儿是不可能折臂断腿的。纵使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牧民残废,正骨郎中在草地上醉醺醺串荡着,令人憎恶又受人崇拜--但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我的骨头会折断,就像我从未留心的、我那盘忠实鞍子从来没有裂碎一样。好像还讪讪带着一点忿嫉。知识青年骑手们都破旧而立新,拴起了银光夺目的新马鞍;漂亮而高雅的苏尼特式元宝鞍一个个在我眼前晃动,使我永远无法和他们比试。鞍不行,连马带人都似乎失了一份锐气。其实,我并不是没有过一个关于新鞍的盼望。如果我在蒙古草原那几年能有一次机会,如果这鞍子在一次剧烈喧响中裂开,如果我再趁酒醉把阿洛华哥的黑骏马要过来而不是顾虑它的耐力太差,--那么我自信乌珠穆沁会出现一个唯美主义的年轻骑手。当然,那也许是美丽的梦,但那个骑手不是我。广阔苛烈的大草原改造得我越过了那种小生之梦,认真地朝着一个坚毅深沉的男人走去了,并且宿命地使一盘铁打般坚硬的柏木鞍子陪伴着我。今夜闷热而阴冷。穿衣淋漓落汗,脱衣肌肤生寒。风呼啸着满天布云,但肯定不会落雨。推开窗子,热风如潮卷着一幢幢黑水泥的死林木,对峙般不直接扑向我的胸怀。那一定也是在一个五月初夏天气诡异的日子里,我第一次卸下鞍皮打量了我那架鞍骨。那木头纹理狰狞而坚密,看得见一株老柏树的苍劲姿影。那种老柏树不像窗外冷漠的水泥沙漠上的怪物,那种老柏树躯干已经炼成钢铁,脉管却输动着活力的绿色。柏丝纹缠绕纠绞,我恍然大悟了:马蹄可以踢得它丝丝开扣,但绝不可能踢散它的热烈内里。其实,它已经裂缝累累了。我震动地看着一道道黑裂的缝隙,吃惊它为什么不在那一次碎掉了事。有一道黑缝上还粘着新鲜的木屑,我知道这是前几天那次落马:我懒得系肚带撑竿上马,轰羊回来时我顺手甩了一竿套羊。羊逃了,驯熟的白马自己猛转身去追,我无所谓不可地随着举起竿子。拐一个急弯时,鞍子嗖地滑下马脊,我和没系肚带的鞍子一块摔到马肚子下头,左手无名指还勾着缰绳。后来留下的纪念只是一根指头的小残疾--它使我学不成吉他弹唱了,但我不知道,我的柏木鞍应该在那个可悲瞬间里绝望地、清晰地响着裂开。还有几道醒目些的裂纹,我都能大致判断它的忌日。一名牧人骑马史的经历,原来只是刻在不见天日的内里,隔着炫目的美丽银饰,或者白铜饰。记得那一天我初次心情沉重。在毡包皮里昏黄的油灯下,我默默地把揭开的鞍皮又裹紧,把一颗颗银扣子和白铜花钉牢。我一言不发地收拾着,包皮外漆黑的五月之夜里,微闷的气浪带来羊群不安的反刍声。我用羊油勒亮了每一根皮梢条,用破布把银铜饰件打磨得雪亮。在磨旧了掀开一角的小鞯边上,我小心地缝了三针。我又修理了马绊和鞭子,一一把它们系在鞍上。我把鞍子举起,穿上一根圆木,把它悬挂在毡包皮的哈纳墙上,然后久久地凝视着刚刚开始的热夜。不知为了什么,今夜我猛地想起了这盘鞍子。我后悔得胸口堵疼,为什么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丢在乌珠穆沁独自回来了呢,为什么我二十年如一日地回忆那些虚幻得多、与我相随短暂得多的马儿,却从来没有回忆一次四个三百六十天无一日不陪伴我的、那盘柏木骨架的翘后桥多伦鞍子呢?说到草原,说到骑手,那鞍子拥有的意味要深远得多。如今我突然懂了,在新疆哈萨克人是借马不借鞍的。我尊敬地漫想着,哈萨克是古老的突厥人的苗裔,也许他们对牧人生涯有更本质的把握。当骏马在飞跑的时候,它是认为骑手压着它呢,还是鞍子压着它?我骑过上百匹马。我拥有过上十匹马。我害死过两匹马。然而马儿于我像走马灯,马和牧人的关系是变幻的。也许会出现憧憬的马,也许会出现热恋的马,然而鞍子却恰似骑手本人。在我的墙上,在这面一直没有装饰的墙上,应该挂着我那盘伤痕累累的鞍子。我转眼望着这词不达意般空涂着一派纯白的墙,心里感到深深的怅惘。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日子里我发现的秘密是:悟彻一桩事物的周期是二十年。无论是对插队,对历史课题,对文化大革命,对名篇佳作,对母亲妻女,或者是对马、对羊,对一盘鞍子。当时光巡转了二十年,我终于猛锤击头般从自己身上看见了那盘柏木鞍子时,我面对着的是北京沙漠中的水泥钢筋黑森林。它们如黑浪汹涌,压迫得我喘不过气来。而五月将末,夏行伊始,这种黑暗和苦热,这种逼人索命的季节和长夜,还刚刚开始。空墙和随黑暗涌进的热浪在碰击。原来,这几年里恍惚若失,只是因为在我心里的密密纹理间,缺了那柏木鞍的拼死缠咬、宁百裂而不碎的结合。静静坐着,迎着扑胸的热风,我觉得自己这面空墙上出现了我的乘鞍。怪不得墙上总空着这么一块,原来我一直等着挂它。由于年轻时的错误,我无法挂上它膻腥风尘的原物了。但此刻我还是把它挂好了,我首先挂上了我自己觉悟了的暗悔,再挂上成年后刚刚出现的怀念,最后,我挂上了惟我才能看清的、那伤痕纵横的它的影子。1988年5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