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涨潮时节 - 第三部 1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他不会承认的,”史班斯说,“不过我相信他知道她是凶手。”他坐在警察局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桌子对面的白罗,又说:“真可笑,我们一直那么小心查他的不在场证明,却一直没想到她身上。事实上根本没办法证明她那天晚上在伦敦。我们只听了他的片面之词,就以为她在。其实我们早就知道只有两个人有谋杀亚登的动机——大卫-汉特和罗莎琳-柯罗德。我一直在调查他,却完全忽略了她。她看起来的确很柔弱——甚至有点傻,可是我相信这也正是一部分原因。大卫。汉特根可能就是为这个原因催她到伦敦去,也许他知道她可能会失去理智,也知道像她这种人紧张起来反面根危险。还有一件事也很好笑,我常常看见她穿着一件橘红色亚席长袍出门——她最喜欢这种颜色。还有橘红色头印、橘红色便帽。可是老黎贝特太太说有个女人头上包着橘红色头巾时,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是戈登-柯罗德太太,还是觉得这件事跟她无关。那次你说在罗马天主教堂碰到她,好像她已经被后悔和罪恶感冲昏了头?”
  “不错,她的确有罪恶感。”白罗说。
  史班斯若有所患地说:“她一定是在盛怒之下攻击他。我想他一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不可能戒备像那样的女孩子。”他默默想了一两分钟,又说:“还有一件事我不大懂,是谁贿赂波特?你说不是态若米-柯罗德太大?我打赌一定是她。”
  “不,”白罗说;“绝对不是杰若米的太太,她向我保证过,我也相信她说的是真话。这一点我实在很傻,早就该想到的——波特少校亲口告诉过我。”
  “他告诉过你?”
  “喔,当然不是直接告诉我、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经说出来了。”
  “好吧,是谁?”
  白罗略略歪歪头。
  “我可以先请教你两个问题吗?”
  督察似乎很意外。
  “想问什么尽管问。”
  “罗莎琳-柯罗德床边那个盒子里的,到底是什么药?”
  督察显得更意外了。
  “那个?喔,没什么不对呀,是溴化物,可以镇定神经。她每天晚上吃一颗。我们化验过了,没有问题。”
  “药方是谁开的?”
  “柯罗德医生。”
  “开了多久了?”
  “喔,有一段时间了。”
  “她是被什么毒药毒死的?”

  “喔,我们还没得到确实的报告?不过我想应该没什么疑问——是吗啡。”
  “她自己有没有吗啡?”
  史班斯好奇地看着他。
  “没有。你到底想说什么?白罗先生。”
  “现在我要请教你第二件事了,”白罗有意顾左右而言他,“那个星期二晚上十一点五分,大卫个汉特从伦敦打电话给绫恩-马区蒙。你说你查过了:那是‘牧者之宫’那个套房打出去的唯一电话。那么,有人打电话进去吗?”
  “有一个,十点十五分,也是从温斯礼村打的。是打公用电话。”
  “我知道了。”白罗沉默了一会儿。
  “你到底想到什么了?白罗先生。”
  “那个电话有人接吗?我是说伦敦的那个号码有人接吗?”
  “我了解你的意思了,”史班斯缓缓地说,“那个房间有人在,当然不可能是大卫-汉特,因为他正在搭火车回伦敦。这么说,接电话的人似乎应该是罗莎琳-柯罗德了。要是这样,她不可能几分钟之前还到过史泰格旅馆。也就是说,戴橘红色头巾的人不是她。要是这样,杀死亚登的凶手也就不是罗莎琳了。可是她又为什么要自杀呢?”
  “答案很简单,”自罗说,?罗莎琳-柯罗德不是自杀,是被人谋杀的。”
  “什么?”
  “她是被人故意狠心杀死的。”
  “可是亚登又是谁杀的呢?我们已经排除掉大卫……”
  “不是大卫-汉特。”
  “可是你现在又说不是罗莎琳?老天?只有这两个人有谋杀动机啊!”
  “不错,”白罗说:“动机!我们就是为了找动机才弄错了方向,如果甲有谋杀丙的动机,乙有谋杀丁的动机——那么,要是甲杀了丁,乙又杀了丙,是不是不大合理呢?”
  史班斯用嘘声说,“慢慢来,白罗先生,慢慢来,我根本不懂你说的什么甲、乙、丙、丁。”
  “很复杂,”白罗说,“的确非常复杂。你知道,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罪——所以必然有两个不同的凶手。先是第一个凶手出场,然后是第二个凶手出场。”
  “用不着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史班斯咆哮道,“这不是在演戏。”
  “不,这的确是非常典型的莎士比亚戏剧,因为它包括了人类的所有情绪,尤其是莎士比亚最喜欢描写的——忌妒和怨恨,同样的,也有快乐的热情行动,和成功的机会主义。‘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便能致富……’有人看难了这一点,督察,迅速抓住机会,来取了行动——到目前为止都很成功——而且可以说当着你的面大大方方地做!”

  史班斯生气地揉揉鼻子。
  “请你说明白点,白罗先生,”他要求道,“要是可能,就直接说明你的意思好不好?”
  “我会说清楚——非常非常清楚,现在有三个人死了,对不对?你不会不同意吧?”
  史班斯好奇地看着他。
  “我当然同意,你总不会要我相信这三个人当中还有一个活着吧。”
  “不会,不会,”白罗微笑道,“这三个人都死了。可是他们是怎么死的呢?也就是说,你认为他们的死应该属于哪一种?”
  “喔,这个啊,白罗先生,你也知道我的看法。一个人是被谋杀,另外两个是自杀。可是照你的说法,最后一个人不是自杀,而是被谋杀的。”
  “照我的看法,”白罗说:“应该是一个自杀,一个意外死亡,还有一个才是被谋杀。”
  “意外?你是说柯罗檀太太是意外毒死自己?还是说波特少校是意外枪杀自己?”
  “都不是,”白罗说:“意外死亡的是查理-特兰特——又名恩纳可-亚登。
  “意外?”督察大声说:“意外!你居然说一件残忍无比的谋杀案——死者的头颅都快被敲碎了——是意外?”
  白罗丝毫不为督察的激动情绪所动,只是平静地答道:
  “我所谓的意外,是指没有人蓄意杀人。”
  “没有人蓄意杀人——可是居然有人的头被敲碎了!难道是被疯子打的吗?”
  “我想事实应该差不多——不过和你所想的意思不大一样就是。”
  “这个案子里唯一奇怪的女人就是戈登-柯罗德太太,有时候我觉得她看起来好奇怪。当然,林尼尔-柯罗德太太的想法也很疯狂,可是她绝对不会用暴力——杰若米-柯罗德太太是最有理智的女人!对了,你说贿赂波特的人不是杰若米的太太?”
  “对,我知道是谁。我说过,是波特亲口说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喔,我真该揍自己,当时居然没注意到!”
  “后来,你那个什么匿名甲乙丙疯子就杀了罗莎琳-柯罗德?”史班斯的声音越来越充满了坏疑。

  白罗用力摇摇头。
  “绝对不是,这是第一个凶手出面而第二个凶手插手的地方。这种犯罪型态完全不同,毫无热度和感情,是冷冰冰的蓄意谋杀,史班斯督察,所以我一定要让杀她的凶手正法。”
  他边说边起身走向门口。
  “嗨,”史班德撼逼:“总得告诉我几个名字吧,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我很快就会告诉你,不过我还要等一样东西——说得切实一点,就是一封国外来信。”
  “口气别像预言家一样!喂……白罗!”
  可是白罗已经溜走了。
  白罗走过广场,按了柯罗德医生家的门铃。
  柯罗德太太前来应门,看见白罗,还是像以往一样喘着气。
  白罗马上开门见山地说:“夫人,我有话跟你谈。”
  “喔,当然可以……请进……我没什么时间打扫家里,可是……”
  “我想请教你一件事,你先生吸毒有多久了?”
  凯西婶婶立刻眼泪汪汪地说
  “喔。天哪,喔,天哪……我真希望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是大战的时候开始的,他工作实在太过度,神经太紧张,从那时候起,他一直想尽量减少分量——是真的,所以他有时候脾气才那么坏……”
  “这也是他需要钱的原因之一,对吗?”
  “我想是吧,喔,老天,白罗先生,他答应去接受治疗的……”
  “镇定一点,夫人,再回答我的一个问题,你出去打电话给绫恩-马区蒙的那天晚上,是到邮局外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的吧,对不对?你在广场土有没有碰到人?”
  “喔,没有,白罗先生,一个也没有。”
  “可是就我所知,你身上只剩半分的硬币,必须向人借两分硬币才能打。”
  “喔,对了,我是跟一个刚从电话亭走出来的女人借的,她用两个便士跟我换一个半便士”
  “那个女人长得怎么样?”
  “喔,像女演员一样,希望你懂我的意思。她头上包了一条红色的头巾,好笑的是,我几乎可以肯定在什么地方见过,因为她的面孔好熟悉。我一定跟她碰过面。可是你知道,就是想不起是在哪里,也想不起是怎么认识她的。”
  “谢谢你,柯罗德太太。”赫邱里-白罗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2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