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涨潮时节 - 第三部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审讯的地点定在玉米市场。验尸官斐马许先生个子矮小,很爱挑剔,他戴着眼镜,十分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他身边坐着高大的史班斯督察,一个留着黑色大胡子,看来像是外国人的男人,坐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上。柯罗德一家子:杰若米-柯罗德夫妇、林尼尔-柯罗德夫妇、罗力-柯罗德、马区蒙太太,还有续思全都来了。波特少校单独坐着,似乎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大卫和罗莎琳到得最晚,另外坐在一旁。
  验尸官清清喉咙,看看由九位地方名流组成的陪审团,展开程序。
  皮考克巡官……
  范恩警员……
  林尼尔-柯罗德医生……
  “葛莱蒂-爱特金去找你的时候,你正在史秦格旅馆替一名病人治疗。她怎么说?”
  “她告诉我,五号房间的客人躺在地板上死了。”
  “于是你就到五号房去?”
  “是的。”
  “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什么?”
  柯罗德医生描述了一番:一个男人尸体……面朝下……后脑受伤……火钳。
  致命伤是上述火钳造成的?”
  “有一部分毫无疑问是。”
  “凶手敲打了很多下?”
  “是的。我没有仔细检查,因为我认为在警方抵达之前,最好不要移动或者触摸尸体。”
  “你做得很对,那个人死了吗?”
  “是的,死了好几个小时了。”
  “你认为有多久?”
  “我不敢肯定。至少有十一小时……也可能十三或十四小时——不妨说是前一天晚上七点半到十点半之间吧。”
  “谢谢你,柯罗德医生。”
  接下来轮到法医,他详细地形容了伤口:下巴有磨伤及红肿,后脑被敲击五,六下,有些甚至是故意在死者死后加上的。
  “是极端的暴行?”
  “对极了。”
  “造成那些伤势需要很大力气吗?”
  “不……不用,不一定要。只要抓住火钳的钳子部分,不需要多少力气就可以挥动,火钳头上的重钢球就是很可怕的武器。如果情绪很激动,即使很娇弱的人也能造成这种伤势”
  “谢谢你,医生。”
  接下来是死尸的细节:营养良好、健康、四十五岁左右,没有疾病的迹象——心、肺等功能都非常良好。
  碧翠丝-李平考特证明死者到旅馆的时间,他登记的姓名是恩纳可-亚登,来自开普顿。
  “死者有没有给你看配给卡?”
  “没有,先生。”
  “你有没有要求他给你看?”
  “起先没有,因为我不知道他要住多久?”
  “可是后来你向他要过?”
  “是的,先生。他是星期五到的,星期六我就跟他说,要是打算住五天以上,就请他把配给卡给我看。”
  “他怎么说?”
  “他说他会给我。”
  “可是事实上没有?”

  “没有。”
  “他没说是弄丢了或者根本没有?”
  “喔,没有。他只说:‘我找出来就给你。’”
  “李平考特小姐,星期六晚上你是否偶然听到某一段对话?”
  碧翠丝-李平考特花了很大的功夫解释她为什么要到四号房间,然后才说出她的故事。验尸官不时机敏地指引她。
  “谢谢你。你有没有向任何人提过这段话?”
  “有,我告诉过罗力-柯罗德先生。”
  “你为什么告诉柯罗德先生?”
  “我觉得他应该知道。”碧翠丝红着脸答道。
  一个高个子男人(盖松先生)站起来,要求发问。
  “死者和大卫-汉特交谈时,有没有确实说出他本人就是罗勃-安得海?”
  “没……没有,他没说过。”
  “事实上,他提到‘罗勃-安得海’的口气,就像罗勃-安得海根本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是……是的。”
  “谢谢你。验尸宫先生,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些。”
  碧翠丝-李乎考特坐下来,接着传罗力-柯罗德。
  他证实碧翠丝把那段对话告诉过他,又说明他和死者见面的经过。
  “他最后对伤说:‘要是没有我合作,我看你是证明不了那个。’他所说的‘那个’,就是指罗勃-安得海还活着的事?”
  “他是这么说,没错。而且他还笑了。”
  “他笑了,是吗?你觉得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喔……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要我开个价钱,可是后来我又相……”
  “柯罗德先生——你后来怎么想并不重要,我们是不是可以说,那次见面之后,你就设法找寻认识罗勃-安得海的人?后来在某些帮助之下成功了?”
  罗力点点头。
  “是的。”
  “你离开死者的时候是几点?”
  “就我所记得,应该是差五分九点。”
  “你是照什么来判断当时的时间?”
  “我走到街上的时候,听到有一家人家的窗口开着。传出九点报告新闻的报时音响。”
  “死者有没有说另外一位客人什么时候会到?”
  “他说‘随时’。”
  “他没提到姓名?”
  “没有。”
  “大卫-汉特。”
  瘦高个子的年轻人带着挑战的表情站在验尸官面前时,温斯礼村的居民都引颈看着他,人群中发出于阵轻微的窃窃私语。
  验尸宫迅速问了些必要的前言,又接着说:
  “星期六晚上,你去看过死者?”
  “是的,我接到他求助的信,信上还说他在非洲的时候认识我妹夫。”
  “你把信带来了吗?”
  “没有,我从来不保留信件。”
  “你刚才听到碧翠丝-李乎考特小姐说明她听到你和死者谈话的内容了。她说的是事实吗?”
  “根本不对。死者提到认识我已故的妹夫,又抱怨他自己倒霉落魄,要求我在经济上帮助他,而且他相信将来还得起。”

  “他有没有说罗勃-安得海还活在世上?”
  大卫微微-笑。
  “当然没有。他说:‘要是罗勃还活着,一定会帮助我。’”
  “这和碧翠丝-李平考特所说的完全不同。”
  “偷听别人说话的人,”大卫说,“常常只听到一些片段,却拼命加油添醋,所以常常把整件事都弄错了。”
  碧翠丝生气地大声说:“胡说,我才没有……”验尸官用威严的口气说:“请保持肃静。”
  “好,汉特先生,星期二晚上,你有没有再去看死者——”
  “没有。”
  “你听到罗力。柯罗德先生说死者正在等一位客人了吧?”
  “也许他的确在等一个客人,可是并不是我。我已经给过他五镑,应该够了,何况,他没办法证明他确实认识罗勃-安得海。舍妹自从继承她丈夫的一大笔遗产之后,就有很多人写信要她帮忙,也成为这附近每一条寄生虫的目标。”
  他一声不响地扫了柯罗德全家一眼。
  “汉特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们,星期二晚上你在什么地方?”
  “去查啊!”大卫说。
  “汉特先生!”验尸官用力敲敲桌子,“你这么做真是愚不可及!”
  “我凭什么要告诉你我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反正等你控告我谋杀那个人之前,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查。”
  “要是你坚持这种态度,我们只会提早控告你。你认得这个吗?汉特先生。”
  大卫俯身向前,把金打火机拿在手上。他似乎觉得很困惑,把打火机还给验尸官,然后缓缓地说:“不错、是我的。”
  “你最后一次使用是什么时候?”
  “我丢了打火机——”他停下来。
  “说下去啊!汉特先生。”验尸官的声音。
  盖松坐立不安,仿佛想说什么,但是大卫抢在他前面开口。
  “礼拜五……是礼拜五早上,后来就没再看过了。”
  盖松先生站起来。
  “请准许我发言,验尸官先生。汉特先生,你星期六晚上去看过死者,不会是那时候遗忘在那儿吗?”
  “也有可能,”大卫缓缓地说,“不过我确实不记得星期五之后看过它——”他又说,“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验尸官说:“以后再说,你可以坐下了,汉特先生,”
  大卫缓缓地走回自己的位置,低头和罗莎琳-柯罗德轻声交谈着。
  “波特少校。”
  波特少校支吾嗫嚅着站了出来。他挺直地站着,就像军人在行进一样。只有轻舔唇部的动作,才看得出他内心其实很紧张。
  “你是以前在皇家非洲来复枪队服役的乔治-道格拉斯-波特吗?”
  “是的。”
  “你对罗勃-安得海有多熟?”

  波特少校用报数似的声音大声举出许多时间和地点。
  “你看过死者尸体了吗?”
  “看过了。”
  “认得出来是谁吗?”
  “认得出来,是罗勃-安得海。”
  法庭四周响起一阵兴奋的嗡嗡声。
  “你绝对肯定,一点也没有疑问?”
  “是的。”
  “绝对不可能弄错?”
  “不可能。”
  “谢谢你,波特少校。戈登-柯罗德太太。”
  罗莎琳站起来,她走过波特少校身边时,他用好奇的眼光盯着她,她却看都不看他。
  “柯罗德太太,警方带你去看过死尸了,对吗?”
  她打了个冷颤。
  “是的。”
  “你说根本不认识那个人?”
  “是的。”
  “波特少校刚才表示过他的看法了,你是不是需要收回或者修正你的话?”
  “不用。”
  “你还是坚决否认死者是你丈夫罗勃-安得海?”
  “那不是我丈夫的尸体,我这辈子从来没看过那个人。”
  “好了,柯罗德太太,波特少校已经肯定地认出来死者就是他朋友罗勃。安得海了。”
  罗莎琳毫无表情地说:“被特少校弄错了。”
  柯罗德太太,本庭不需要宣誓,但是你也许很快就要到另外一个需要宣誓的法庭。到时候,你是不是也准备发誓说死者不是你丈夫,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呢?”
  “我的确准备发誓说死者不是我丈夫,只是一个陌生男她的声音清晰稳定,眼睛和验尸官相遇时眨都不眨。
  他喃喃道:“你可以坐下了。”
  接着,他拿下夹鼻眼镜,对陪审团发言。
  陪审团必须判断死因,这一点没什么好怀疑的。不可能是意外或者自杀,也不会是过失杀人,所以只有一种宣判——蓄意谋杀。至于死者的身分,目前还没办法确定。
  陪审团已经听到一个正直诚实、值得信任的证人说,死者确实是他朋友罗勃-安得海。另外一方面,罗勃-安得海死于热病的事实,已经由当地当局确认,毫无任何问题。但是罗勃-安得海的遗孀——也就是现在的戈登-柯罗德太太的说词却和波特少校完全相反,她说死者绝对不是罗勃-安得海。这两种说法极端相反。除了死者身分问题之外,陪审团还要判断是否有任何证明足以证实凶手是什么人。他们也许认为证据指向某一个人,但是在判决一个案子之前,还需要很多其他证据-一谋杀动机、行凶的机会。一定要有人在适当时候看到嫌犯在附近出现过。少了这项证据,陪审团顶多只能判决“凶手不明的蓄意谋杀”。这么一来,警方就必须再做必要的调查。接着,他命令陪审团下去考虑判决。
  陪审团一共花了三刻钟。
  他们的判决是控告大卫-汉特蓄意谋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一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天下精灵铸三戒,地底矮人得七戒,寿定凡人持九戒,魔多妖境暗影伏,闇王坐拥至尊戒。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魔戒至尊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魔多妖境暗影伏。※※※当袋底洞的比尔博·巴金斯先生宣布不久后会为自己一百一十一岁大寿举行盛大宴会时,哈比屯的居民都兴奋的议论纷纷。比尔博不但非常富有,更是个特立独行的奇人。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