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涨潮时节 - 第二部 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力,能不能给我五百镑?”绫恩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色苍白地噘着嘴对罗力说。
  他像对马说话一样,用安抚的口气说:“慢慢说,慢慢说,小女孩,到底怎么了?”
  “我需要五百镑。”
  “老实说,我也需要。”
  “罗力,我是说真的。能不能借我五百镑?”
  “我已经透支了,那部新的曳引机……”
  “对,对……”她打断那些农场上的话,“可是你总有办法筹钱……如果有需要的话,对不对?”
  “你要钱做什么?绫恩,是不是惹上什么麻烦了?”
  “我要钱是为了他……”她把头转向山丘上那栋大屋子。
  “汉特?你怎么会……”
  “都是妈,她跟他借钱,她……她急着要用钱。”
  “嗯,我想是。”罗力似乎很同情,“她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希望我能帮她一点忙……可借没办法。”
  “我受不了她向大卫借钱。”
  “忍耐点,小女孩,事实上是罗莎琳拿出钱来。而且话说回来,向他们借钱又为什么不行呢?”
  “为什么不行?罗力,你说‘为什么不行’?”

  “我不懂罗莎琳为什么不能偶尔救救急。老戈登没留下一点钱就走了,要是罗莎琳明白这种情形,就会知道应该到处帮点忙。”
  “你没向她借钱吧?”
  “没有,那不一样啊!我不能硬着头皮去向一个女人借钱,我做不出那种事。”
  “难道你看不出来,我不愿意接受大卫-汉特的一——恩惠吗?”
  “没有啊,那不是他的钱。”
  “根本就等于他的钱一样,罗莎琳完全受他的控制。”
  “喔,我知道,可是在法律上不是他的。”
  “你就不肯,就不能……借我一点钱吗?”
  “听我说,绫恩……如果你真的有困难,譬如说被人勒索或者欠了债,我可以卖土地、卖股票,可是那要冒很大的险。我的情况才刚刚好转,而且谁知道该死的政府下一步会怎么做……那些烦死人的表格……只有我一个人承担这些,负担实在非常重。”
  绫恩难过地说:“喔,我知道,要是强尼没死……”
  他大声说:“不许提强尼!一个字都不许说!”
  她惊讶地瞪着他,他的脸孔扭曲而且胀红,好像气极了。

  绫恩转身离开,缓缓走回白屋。
  “妈,你就不能把钱还人家吗?”
  “亲爱的绫恩,我已经拿支票到银行去过了,后来又付了亚瑟、包格汉、奈华的帐单,奈华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喔,亲爱的,我这下可放心了!我已经好多个晚上没睡了,说真的,罗莎琳真是太好了,那么善解人意。”
  绫恩挖苦道:“我想你以后还会一次又-次地去找她。”
  “希望用不着,亲爱的。你知道我会尽量节省,可是话说回来,现在东西都那么贵,甚至还会变得更糟糕。”
  “对,我们也会越变越糟,要向人家讨钱了。”
  亚黛拉胀红了脸。
  “我觉得这样说不大好,绫恩。我跟罗莎琳解释过了,我们一直很依赖戈登……”
  “那根本就不对,我们根本就不应该依赖他。”绫恩又说:“他没错,他确实有权利看不起我们。”
  “谁看不起我们?”
  “那个讨厌的大卫-汉特。”
  “说真的,”马区蒙太太肃然地说:“我觉得大卫-汉特怎么想根本不要紧。幸好他今天早上不在,不然一定会影响那个女孩。当然,她对他是言听计从。”

  绫恩换了个话题。
  “妈,我回家第一天早上,你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说:‘如果他真是她哥哥的话’。”
  “喔,那个啊,”马区蒙太太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你知道,别人多多少少有点闲话。”
  绫恩静静等她说下去,马区蒙太太轻咳一声,接着说:“那种女人……那种大胆的女人(当然啦,戈登完全被蒙在鼓里)……多半都有了……呃,背后有了男人。假定她告诉戈登,她有个哥哥……然后打电报给他,那个男人就出现了,戈登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她哥哥?可怜的戈登,她说什么都相信,一点也不怀疑她。就这样,她‘哥哥’跟他们一起回到英国……可怜的戈登一点也没起疑心。”
  绫恩严肃地说:“我不信,我不信。”
  马区蒙太太扬起眉头。
  “其实,亲爱的……”
  “他不是那种人,她……她也不是。也许她很傻,可是很好……对,她真的很好。只是别人心里太污秽了,告诉你,我不相信。”
  马区蒙太大故作威严的样子说:“实在不用那么大喊大叫。”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