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在人间 - 《在人间》在线阅读【十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跟当时的司炉雅科夫一样,现在奥西普的形象在我脑子里变得高大了,遮住了一切的人。他有些地方跟司炉非常相象,但同时又使我联想起外祖父、鉴定家彼得·瓦西里耶夫、厨师斯穆雷。他一方面使我想起了所有深留在记忆中的人们,另一方面又在我的记忆里,留下自己深刻的影子,好象铜绿锈在钢钟上。可以看出,他有两种思想的系统:白天在人们中劳动的时候,他的思想清楚、平凡、事务式的,比较容易了解;休息的时候,傍晚带我到街上去访问他那开煎饼店的女朋友的时候,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所表现的思想就完全不同了。在夜间,他有一种特别的思想,好象路灯的火光一样有许多方面。这些思想很好地发着光,可是不知道哪方面是它的真面貌,而且也弄不清这些思想的哪一方面是接近奥西普,是对他最宝贵的。
  他好象比我以前见过的一切人都要聪明得多。我用环行在司炉雅科夫周围的那种心情来往在他的身边——我想看透这个人,了解这个人,可是他闪动着,躲避着,总是难于捉摸。真实的他躲藏在什么地方呢?在他身上,哪一点是可以相信的呢?
  我记得起对我这样说过:
  "你找找看:真正的我藏在什么地方?好,你找吧。"
  我的自尊心受伤害了。而且他伤害了我的比自尊心更高的东西。弄明白这个老头儿,对我说来是万分必要的。
  他虽然难于捉摸,但很坚定,好象即使他再活一百年,也依然是这样一个人,在不坚贞得出奇的人们中间,也能坚定地守住自己。鉴定家的坚定也使我得到这样的印象,但那是使人很难受的,而奥西普的坚定不同,他使人愉快。
  人们的动摇性*,强烈地映在我的眼里,他们象变戏法一样,从这个姿势变成那个姿势,对于这些打击着我的无法解释的跳跃,我已经不再惊异了,这种跳跃,使我对于人们的热切的兴趣慢慢地消失了,搅乱了我对他们的爱。
  七月初的一天,在我们工地上,飞快地来了一辆破马车。
  车夫台上,一个喝醉酒的满脸胡子的汉子,-阴-沉地坐在那里打饱噎。他没戴帽子,嘴唇被打破了。马车里面,喝醉的格里戈里·希什林摊脚摊手地躺着,他的身边一个肥胖的红脸女人,挽住了他的胳臂。这女人戴一顶缀着红带子和玻璃樱桃的草帽,一只手张一顶洋伞,赤脚穿着橡皮套鞋。她把洋伞挥舞着,乱颤着身体,大声地笑嚷:"真见鬼。市场没有开幕,还休息着,可是他们带了我来。……"
  格里戈里的神情萎靡不堪,衣服很皱。他从马车上爬下来,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向看着他的我们诉苦:"跪在地上告诉你们,我犯了大罪了。我想了一想,就犯下了罪——弄成这副样子。叶菲穆什卡说:格里沙,格里沙……他确实这样说,可是,诸位,饶恕我吧。我给你们大家请客。他说得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玩吧……"女人大声笑着,双脚乱跺,跺掉了套鞋,车夫却沉着脸叫:"快上来,开车啦。你们这些大嗓门,咱们走吧,马站不住啦。"
  这是一匹衰老的劣马,满身大汗,跟埋在地里一样站在那儿,所有这一切凑在一起,显得十分可笑。格里戈里的徒弟们望着自己的工头、打扮起来的女人和傻头傻脑的车夫,哄然地笑着。
  只有福马一个人没有笑,他同我并立在铺子门口,低声说:"这猪猡发疯了……家里有老婆,挺漂亮的娘们。"
  车夫连连催促着要走,女的从马车上下来,抱格里戈里上车,把他放在自己脚边,摇着伞叫:"走吧。"
  徒弟们善意地拿工头开玩笑,羡慕他,后来福马喝了一声,大家又做起工来。看来福马见了格里戈里的丑态,心里很难过。
  "这也叫做工头。"他咕噜着。"不到一个月就完工了,快回乡下去了……熬不住啦……"我替格里戈里难受,他和那个带着玻璃樱桃草帽的女子在一起,实在荒唐。
  我常常想,为什么格里戈里当工头,而福马却当伙计呢?
  福马是个强壮、白净、鬈发的青年,圆脸,鹰鼻子,聪明的灰色*眼,不象一个平民,要是好好打扮起来,简直是个公子哥儿。他-阴-沉,不爱开口,一说话就很认真。因为他识字,替工头掌会计,计算开支,善于督促同伴好好做工,但自己做起工来总是不大愿意的样子。
  "全部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他沉静地说。关于书,他轻蔑地说:"什么都可以印出来的,随便什么,我都能给你杜撰出来,这有什么了不起呀……"但他对一切事都很留心,若是他对什么感到兴趣,就寻根究底地问。他总是想着自己的什么,一切都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
  有一次我对福马说,你可以去当工头,他懒懒地说:"要是一下子能挣十万儿八千也罢了……为了挣一点点小钱管一大伙人,去找这种麻烦可没有意思。我还是等有机会到奥兰基进修道院去。我脸蛋儿漂亮,又有劲,说不定会被一个寡妇老板娘爱上。世界上常有这样的事——谢尔加茨城有一个小伙子,两年工夫碰上了运气,在这个城里讨了一个老婆,还是个姑娘。他给人家送圣像去,被那女的爱上了……"这是他预先想好的。他知道许多这类在修道院出家,结果轻易走上幸运之路的故事。我不爱他的故事,也不爱他那种想法,但我不怀疑他将来会进修道院。
  后来市场开幕了,大家意想不到的,福马却进吃食店当了跑堂。我虽不能说他的同伙们认为奇怪,但从此大家都拿他开玩笑,休息天出去喝茶的时候,大家玩笑着说:"走,找我们跑堂的去吧。"
  到了吃食店里,就装作客人的声气,叫:"喂,跑堂的。鬈发的,过来。"
  他跑过来,略抬起头来问:
  "用点什么呢?"
  "不认得老朋友了吗?"
  "没工夫,忙得很……"
  福马知道同伙们轻视他,想拿他开玩笑,他用等待的眼色*向他们枯燥地望着,脸上毫无表情,好象在说:"喂,快点,开玩笑吗……""要小账吗?"他们问,故意用手指在钱袋里掏摸了半天,结果是一个戈比也不拿出来就走了。
  我问福马,他不是本来打算到修道院去的吗?为什么当了跑堂?
  "我没打算当修道士,"他回答。"当跑堂也只是暂时的……"过了约莫四年,我在察里津遇到他,还是在吃食店里当跑堂。后来在报上见到,他因偷盗未遂案被捕了。

  特别使我震惊的,是石匠阿尔达利昂的经历,他在彼得一伙中是年纪最大的,也是最能干的工人。这位四十岁的黑胡子的快活的人,也使我抱同样的怀疑——为什么他不当工头,却叫彼得当?他不常喝酒,几乎没有喝醉过,做工很有本领,也喜欢自己的工作。砖头在他的手里,就跟红鸽子一样飞着。害病的、脸色*-阴-沉的彼得跟他比起来,简直是一伙中无用的废物。关于工作,他说过这样的话:"我替人家盖砖头房子,替自己造木头棺材……"阿尔达利昂常常精神十足,一边砌着砖头,一边喊:"喂,大家使点劲呀,看在上帝分上。"
  他对大家说,明年春天,他要到托木斯克去,因为他的一个姐夫在那里包下了一件造教堂的大工程,要他去当监工。
  "我已经决定去,我喜欢造教堂,"说着,他又向我提出:"你同我一起去好吗?老弟,在西伯利亚,识字的人很有用处,到了那边,识字是个法宝。"
  我答应了,他就得胜地喊:
  "好极了。这是认真的,不是说着玩……"他对待彼得和格里戈里象大人对孩子一样,带着善意的嘲笑,他对奥西普说:"大家都是吹牛的家伙,老想互相夸耀自己的聪明,好象在那儿玩牌,一个说我的牌如何如何,另一个说:看呀,我的牌都是王牌。"
  奥西普含糊地说:
  "有什么办法?吹牛是人的脾气,娘儿们不是都挺着奶子走路吗……""大家都唉声叹气地叫着上帝……可是暗中都在那儿攒钱。"阿尔达利昂不肯甘休。
  "可是格里沙攒不起来……"
  "我是说我的那个当头的,我真想跑到森林旷野里去……哼,在这儿实在呆腻味了。到了春天,我要上西伯利亚去……"工人们羡慕阿尔达利昂说:"我们要是有象你姐夫那样的靠山,也不会害怕到西伯利亚去了……"阿尔达利昂忽然不见了,星期天他跑出了自己队伙的工房,约有三天,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儿。
  大家不安地推测着:
  "莫非被人杀死了?"
  "要不就是游水淹死了?"
  不料叶菲穆什卡跑回来,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说:"阿尔达利昂在外面鬼混哪。"
  "胡说。"彼得不相信地喊叫了一声。
  "他鬼混,喝酒,象干燥的谷仓从内部发了火,仿佛他可爱的老婆死了……""他是单身汉。他在哪里?"
  彼得怒冲冲地跑去救阿尔达利昂,却挨了他的打回来。
  于是奥西普把嘴唇紧紧一咬,两手深深插进衣袋里,说:"我去瞧瞧——到底怎么一回事?他是个很好的人……"我跟他去了。
  "你看,他这个人,"奥西普在路上说。"似乎一切都挺好,忽然露出了尾巴,荒唐起来啦。马克西莫维奇,你留意,要记住这个教训……"我们走到"库纳维诺游乐村"的一家下等窑子里,走出来一个强盗婆似的老婆子,奥西普跟她咬了一下耳朵,她带我们到一间空洞的小屋子里,又暗又脏,象个关一匹马的马圈。一张小床上,躺着一个胖大的女子;老婆子用拳头推了一下她的腰,说:"出去。嗨,姐儿,出去。"
  女子惊跳起来,用手掌擦了擦脸问:
  "天哪,这是谁?做什么?"
  "侦查来啦,"奥西普凶凶地说。女子哎呀了一声跑掉了,他向她背影呸了一口,向我解释:"她们怕侦查,比怕鬼还厉害……"老婆子摘下墙上的一面小镜子,把壁纸揭起了一点。
  "瞧吧——是这个吗?"
  奥西普从墙上的缝里望进去:
  "正是他。你叫女的出去……"
  我也从缝里张望了一下:那边同我们这里一样,是一间狭小的狗窝,窗子关着,窗龛上放着一只洋铁的煤油灯。灯边一个斜白眼的鞑靼女子,脱得精光地在那儿缝褂子。她的背后,一张床上,阿尔达利昂肿起的脸高高地枕在两个枕头上,翘着蓬乱的黑须,鞑靼女子抖索了一下,披上褂子走过床边,突然出现在我们这个房间里。
  奥西普见着她,又呸了一口:
  "呸,不要脸的。"
  "你自己是傻老头子呀,"她笑着回答。
  奥西普也笑了,用手指威吓她。
  我们跑进鞑靼女子的屋子里,老头儿坐在阿尔达利昂脚边的床沿上,叫了他好久都没能把他叫醒,对方只咕噜了几声:"好吧,好吧……等一下我们就走……" 他终于睁开了眼睛,惊奇地瞧瞧奥西普和我,又把发红的眼闭住,呻吟地说:"唔,唔……""你怎么回事?"奥西普平静地说,并不责备,只是有点不快。
  "我昏了头,"阿尔达利昂咳嗽着,发出沙哑的声音,解释说。
  "干吗这样……"
  "不干吗呀……"
  "似乎有点不妥当……"
  "有什么好的……"
  阿尔达利昂拿起桌上一只已经打开的伏特加酒瓶,捧着喝起来。之后,请奥西普:"喝点吗?这儿该有下酒的东西……"老头儿把酒倒在自己嘴里,咽下去,皱一皱脸,开始注意地嚼一片面包,昏迷的阿尔达利昂便没劲地说:"看呀,同鞑靼女子搅上了,这都是——因为叶菲穆什卡的缘故。他说:鞑靼女子,挺年轻,从卡西莫夫城来的孤儿,来做买卖的。"
  从墙洞口发出不流利的但是快活的声音:"鞑靼女子——顶顶好,象一只小母鸡。把他赶出去吧,他不是你的爸爸……""就是那个女子。"阿尔达利昂喃喃着,很笨拙地向墙洞边望去。
  "我见过了,"奥西普说。
  阿尔达利昂回头向着我:
  "兄弟,我弄成这个样子了……"
  我想,奥西普马上会责备阿尔达利昂,把他教训一顿,而他就会难为情地懊悔,可是这样的形势一点也没有。他们并肩坐着,安静地交换着简单的谈话。看见他们在这样黑暗肮脏的狗窝里,真受不了。鞑靼女子从墙洞口说着可笑的话,但他们不去听她,奥西普从枱子上拿了一条贵鱼干,在靴子上磕打了一下,用心剥起皮来,他问:"钱花光了吗?"

  "彼得还欠我的……"
  "嗨,你还恢复得过来吗?现在该到托木斯克去了……""到了托木斯克又怎样……""莫非你变卦了?"
  "如果是外人叫去就好了。"
  "为什么?"
  "那是姐姐和姐夫……"
  "那又怎么样?"
  "对自己亲戚去低头,不大有味……"
  "无论在哪里,都一样要低头。"
  "毕竟不一样……"
  他们谈得那样亲切、认真,以致鞑靼女子也不再逗弄他们了,她走进屋子里来,默默地从墙上拿了衣服,跑出去了。
  "很年轻啦,"奥西普说。
  阿尔达利昂向他瞧了一眼,并不懊丧地说:"都是叶菲穆什卡那个捣蛋鬼,他除了女人什么都不知道……那个鞑靼女子,很有趣,傻里傻气的……""当心——不要着了迷,"奥西普警告他,嚼完了鱼干,就向他道别。
  归途中,我问奥西普:
  "你干吗要去找他?"
  "瞧瞧他呀,熟人嘛。这种事情,我见过很多。有些人,活着活着,忽然荒唐起来。"他把以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
  "喝酒就得小心。"
  可是过了一分钟,他又说:
  "没有那个,也寂寞。"
  "没有酒吗?"
  "唔,对啦。喝了酒,就好象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阿尔达利昂终于没有摆脱出来,过了五六天,他上工来了,但很快又不见了。到春天我碰见他,他已沦落成流浪人,正在码头上给木船敲冰。我们两个人见了面很高兴,一起到吃食店去喝茶。他一边喝,一边夸耀说:"你记得,我是一个怎样的手艺人?老实说,我做起工来,是本行的能手。挣几百卢布也不算一回事……""可是你没有挣到呀。"
  "没有挣到。"他昂然大声说。"我厌了。"
  他大吹牛皮,吃食店里的客人都在注意地听他瞎吹。
  "你还记得,那个善心贼彼得不是说过吗?咱们替人家盖砖头房子,替自己造木头棺材,看呀,这就是全部工作。"
  我说:
  "彼得有病,他怕死。"
  但阿尔达利昂喊叫起来:
  "我也有病呀,也许我的心脏位置有点不正。"
  星期天我常到城外百万街去,那里是流浪人的集合地,我瞧见阿尔达利昂如何急转直下变成一条"江湖汉子"。在一年以前还是快活严正的阿尔达利昂,现在好象变得脾气急躁,学到一种很奇怪的摇摇晃晃的步法,用旁若无人的态度斜睨着人,好象要同人家吵架的样子,而且老是自豪地说:"你瞧,人们怎样看待我,我在这儿象个头领呀。"
  他毫不吝惜地挥霍挣来的钱,请流浪人吃东西,吵架的时候,他帮助弱者,而且常常这样说:"伙计们,这是不正派的。行为必须正派。"
  因此他就得了一个绰号,叫做"正派人"。他对这绰号很满意。
  我很热心地观察聚在这条破旧肮脏的街上的人们,他们挤在象口袋一样的砖头房子里。他们都是被生活遗弃的,但他们好象给自己另外创造了没有老板束缚的自由快乐的生活。他们乐天而大胆,使我想起外祖父对我说过的容易去当强盗和隐士的縴夫。他们没有工作时,常常不嫌弃地从木船上和客轮上偷点东西,但这行为也不使我不快,我看见生活就是彻头彻尾的偷盗,象破衣服是用灰线缝的一样。同时我也看见有时候这些人也不辞劳苦,拚命地做工,那种干劲在紧急装卸货物、在发生火灾,或在融冰期间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大致说来,他们比别人生活得更快乐些。
  可是奥西普见我跟阿尔达利昂有了往来,父亲似的警告我:"怎么啦,我的心肝,你这个苦命的呆木头,你怎么同百万街上的家伙交起朋友来啦?当心点,不要害了自己……"我尽我所能地对他说我非常惬意那些人——他们不做工而快活地生活着。
  "象天上的飞鸟,"他打断我的话,冷笑。"他们流落到那个地步,因为他们贪懒、无用,他们把做工当做受罪。"
  "那么做工又怎样呢?大家都说规规矩矩做工,还是造不起砖头房子呀。"
  我说这话,是很不费力的,我不知听到过多少这类的话,而且感到它是真话。但奥西普很生气,喝倒了我:"谁说这种话?这是傻子和懒鬼说的。你这小狗崽子,不应该进耳朵。唉,你这家。说这种话,是妒嫉人家的人,是倒运的家伙。你应该先长出羽毛来,然后向高处飞。我要把你同他们的来往告诉你主人去,请你不要恨我。"
  终于,他告诉了。主人当他的面对我说:"喂,彼什科夫,不许再到百万街去。那边是小偷和窑姐儿的窝子。从那边出去,只有一条路,到牢狱和医院。不许再去了。"
  我还是私下去百万街,但不久,也不能不同它断绝关系了。
  有一天,我跟阿尔达利昂和他的朋友罗宾诺克,坐在一家宿夜店院内板棚的屋顶上。罗宾诺克有趣地谈着他如何从顿河罗斯托夫徒步到莫斯科。他是一个工兵,瘸子,得过乔治勋章。土耳其战争时,他的膝骨打碎了,他长得矮小精悍,胳臂的气力大得怕人。因为是瘸子,不能做工,有了气力也没有用。生过一场什么病,把头发脸毛都秃光了,看他的脑袋,就象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他闪着红眼睛说:
  "那是谢尔普霍夫市,一个神父坐在园子里,我说:神父,我是土耳其战争中的英雄,请你布施一点……"阿尔达利昂摇着头说:"唔,你说谎……""我干吗说谎?"罗宾诺克并不生气地反问。我的朋友就用教训的口气慢腾腾地说:"你是不正派的人。你应该做一个看门人,瘸子总是做看门人的。你却乱跑,乱撒谎……""我不过叫别人笑笑,说谎玩儿的……""你应该笑你自己……"虽然是有太阳的干燥的天气,院子里却-阴-暗肮脏,一个女子跑进院里来,拿一条布片挥摇着叫喊:"谁要买裙子?唉,女朋友们……"屋子里走出许多女人来,密密围住叫卖的女子,我马上认出这是洗衣妇纳塔利娅,我从屋顶上跳下去,不料她已经照第一个出价把裙子卖掉,慢慢从院子里走出去。

  "你好呀。"我在大门外追上她,快乐地叫。
  "还有什么说的吗?"她斜了一眼问,但马上站下来,生气地叫:"天哪,你在这里干什么……"她的惊叫使我又感动,又发窘。我明白她是关心我才惊骇的,在她的聪明的脸上明显地现出惊恐的神色*。我匆忙告诉他,我不是住在这里,不过有时来望望。
  "望望?"她讥笑地又生气地叫。"你到什么地方来望望?你望的是什么地方?是望过路人的口袋?还是女人的胸口?"
  她的脸色*憔悴,眼底下一道黑圈,嘴唇宽弛地垂着。
  她在吃食店门口站下,说:
  "进去,请你喝茶。看你衣衫挺整洁,不象这里的人,可是我有点不大相信你……"但在吃食店里,她似乎相信我了。一边倒茶,一边乏味地告诉我,她还是一个钟头以前起的床,此刻还没有吃过早饭。
  "昨晚上床的时候,醉得昏迷迷的,在什么地方同谁喝的酒,已经记不得了。"
  我可怜她,在她面前,觉得忐忑不安。我很想问她的女儿在哪里。她喝了伏特加和热茶,讲起话来象往常那样活泼,也象这条街上的一切女子一样粗鲁。可是我问到她的女儿时,她马上清醒过来,叫喊说:"你问她干什么,不行,亲爱的,你要转我女儿的念头不会到手的。"
  她又喝了一口,说:
  "女儿,跟我没有关系。我算她的什么人呢?一个洗衣妇,不能当那女儿的妈妈。她受过教育,有学问,所以说,老弟,她把我丢了,到有钱的女朋友家里去了,大概当教员……"她沉默了一会儿,沉着声问:"原来是这么回事呀。你对洗衣妇没有兴趣吗?那么窑姐儿要吗?"
  我马上看出来,她就是"窑姐儿",这条街里没有别种女人。从她的口里这样说出来,我觉得害羞,同情她,眼里含了泪水,好象她的告白燃烧了我,在不久以前,她还是那么一个勇敢、自立、聪明的女人。
  "你呀,"她说着,向我瞥了一眼,叹息了。"离开这里回去吧。我请求你,并且劝你,这种地方,千万不要再来。再来会失脚的。"
  接着,她把身子俯在桌上,手指在托盘里画着,象在自言自语,低低地断断续续说起来:"可是,我的请求和忠告对你又有什么用处呢?连亲生的女儿也不听我的话。我对她说,你怎么啦?你不能丢开亲生的妈。她说:那么,我只好吊脖子啦。她到喀山去了,说是去学产科。那也好……那也好……可是我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只有这条路……没有人可依靠……就只好依靠过路人……"她停了嘴,长久地想着什么。嘴唇无声地动着,好象忘记了我坐在对面。她的嘴角垂到了面,嘴唇象镰刀一般弯着,嘴唇皮微微发抖,在抖索的皱纹里,好象发出无声的言语,那样子看起来真难受。她的脸象小孩一样,受了欺负似的,头巾底下露出一绺头发,掠过额角弯到小耳朵背后。冷了的茶杯里,落下一滴眼泪。她察觉了,把茶杯推开,紧紧闭住眼睛,又挤出了两颗眼泪,就用手帕去擦。
  我不忍再同她坐在一起,我轻轻站起来:"再见吧。"
  "啊?去,去,滚开吧。"她不向我望,做着赶人的手势,大概忘记了同她在一起的是谁。
  我回到院子里阿尔达利昂的地方。他本来约我一起去捉虾,而我却想告诉他这个女人的事情。可是,他跟罗宾诺克早已不在那屋顶上。当我在乱七八糟的院子里四处找寻他们的时候,街路那边发生了这里常常发生的吵架。
  我走到大门外边,马上碰见纳塔利娅,她在哭,用头巾擦着受伤的脸,另一只手掠着散乱了的头发,目不旁视地在人行道上走。她的身后走来了阿尔达利昂和罗宾诺克。罗宾诺克说:"再给她一拳,让她再吃一拳。"
  阿尔达利昂挥着拳追上她,她转过身来,向他们挺出胸脯,脸色*非常可怕,眼里烧着仇恨的火:"你打吧。"她叫。
  我拉住阿尔达利昂的胳臂,他惊奇地瞧了我一眼:"你做什么?"
  "不许动她,"我好容易才说出了这一句。
  他哈哈大笑:
  "她是你的情人吗?——啊,纳塔利娅,你勾搭上了一个小修道士。"
  罗宾诺克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起来。他们就脏嘴脏舌讥笑了我好一会儿,弄得我非常难受。这时候,纳塔利娅走掉了。
  我再也忍耐不住,就一脑袋拱到罗宾诺克的胸口,把他撞倒地上,一溜烟跑掉了。
  从此以后,我好久没上百万街去,但又碰到了阿尔达利昂一次,是在一条渡船上。
  "你躲到哪儿去了?"他高兴地问我。
  我告诉他,他们打纳塔利娅,又侮辱我,想起来非常难受,阿尔达利昂和善地笑了起来:"你当真了吗?我们是为开玩笑才逗你的。至于那个女人,她是窑姐儿,为什么不打呢?老婆都可以扭来打,难道那种女人还要去怜惜吗。况且我们只是玩玩的。我也知道,拳头是教训不了人的。"
  "那么,你拿什么去教训那个女人呢?你有哪点比她强?……"
  他抓住我的两肩,摇着,带嘲笑地说:
  "我们的糟糕正在于我们谁也不比谁强……老弟,我什么都明白,里里外外都明白。我不是乡下佬……"他有点微醉而且快活,象和善的教师望一个蠢笨的学生一样,带一种柔和的怜悯向我望着……有时也碰见巴维尔·奥金佐夫,他更加精干起来了,打扮得挺漂亮,跟我说话时带着宽大的神气,动不动责备说:"你干什么去做那种没有出息的事呀。这些乡下佬……"以后,他伤心地告诉我作坊里最近的情形:"日哈列夫还同那个牝牛一样的女人搅在一起;西塔诺夫大概很悲观,现在喝酒喝得挺凶;戈戈列夫被狼吃了;醉醺醺地回家去过圣诞节,就被狼吃了。"
  于是巴维尔得意地笑着,讲他杜撰的滑稽话:"吃他的那几只狼也都醉了。它们得意起来,象驯狗似的在森林里用两只后爪子走着,过了一天一夜,也都死了。……"
  我听了这话也笑了起来。但是觉得那个作坊和我在那里经历过的一切,好象变得对我很生疏了,这使我未免有点悲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