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再穷也要去旅行 - 浪漫出走意大利:圣马力诺(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来了意大利后,才知道除了梵蒂冈,原来还有一个位于意大利境内的圣马力诺共和国(SAN MARINO)。而这个仅有六十一平方公里的圣马力诺共和国,不但拥有自己的钞票、邮票,而且还有自己的军队。虽然当时我对圣马力诺认识不多,但听闻这个小小共和国相当有趣,再加上它离RICCIONE海边不那么远,所以我决定去哪里探个究竟。
  一大清早就下雨,天空灰蒙蒙的,我冒着雨到车站买票。由于RICCIONE没有直达圣马力诺的巴士,我只有先到REMINI,然后再转车到圣马力诺。
  来到REMINI的车站,一眼看去都是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有的拿着旅行袋,看起来像是去度假的。买了车票后,我也跟着排队等候巴士。在等车当儿,看到两个东方女子的面孔,心里猜想到:“她们要么是日本人,要么是韩国人,反正逃不掉的。”我们彼此都没有主动上前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虽然下的不是倾盆大雨,可是我身上的衣服也被一滴一滴落下来的雨点淋湿了。车子再不来,就会变成落汤鸡了。
  还好,没多久巴士来了,一上车就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因为我总爱欣赏外面的风景。后来,其中一个东方女子问我:“这里有人坐吗?”我回答:“没有。”于是她就坐在我旁边。由于巴士座位的空间不大,而她却有个大背包,我们两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大背包顺利挤到座位底下。由于空间真的很小,所以挤下了背包后,她座位的空间就变得更狭窄了。
  不管去到哪里,遇到哪个国家的旅行者,打开话题的第一个问题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你从哪里来?”坐在我隔壁的这女子也不例外。我向她介绍了自己,她也主动告诉我,她来自日本,名叫MIKI。她有着典型日本女孩的脸孔,皮肤白皙,看起来年龄该和我差不多吧!在聊天当儿,我发现她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实,我不是说日本人的英文都很烂,能说流利英语的日本人也很多,只是一般遇见的日本旅行者,说英语时,不但口音很重,而且很多时候还是慢半拍的。聊天之下,才知道原来她小时候曾随父母到美国居住过一段时间。

  另一位东方女子也和我们坐同一排,她也来自日本,样子看起来比我们大一些,有个很好玩的名字,叫“KAWAI”,即“可爱”的意思!
  一路上, “可爱”没有太多的话,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不好,只是偶尔插上一两句话而已。MIKI也是爱旅行的人,会在意大利逗留三个星期。她问我这趟旅途会走多久,我笑着说:“没钱了,就回国,就如此简单,但希望能如期地走六个月。”
  MIKI一直说羡慕我能旅行那么久。我告诉她:“别把我的旅行想得那么好玩,今日不知明日事,下一站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打从心里深知,其实自己就是喜欢这样的冒险。
  不知为何,遇到趣味相投的人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和MIKI就有这样的感觉。路途上,我们两个东方女子用英语劈里啪啦地说个不停,有时说得太兴奋,声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说到好笑的,两人更是笑成一团。我们的声音就这样穿插在意大利人的聊天中。

  笨重的巴士就像蜗牛般慢慢驶向山坡,“我们就快要到圣马力诺了!”我和MIKI都很兴奋地说。
  巴士停在一边,乘客纷纷下车。看来,我们已经来到了圣马力诺。一下车,我的汗毛全都九十度地站了起来,好冷耶!由于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T衫,再加上绵绵细雨,我更是冷得身体缩成一团了。
  当时,我们还不清楚身在圣马力诺哪一个地方,再加上MIKI还没有找到住宿处,于是我们到前面那家小店避雨。MIKI看我冷成这个样子,赶快从背包里拿出一件外衣借我穿。之后,她在指南书里找出一些比较便宜的客栈,一家一家打去问。问了没几家,终于找到了住宿的地方。
  本来一个人前往圣马力诺,没想到在车上认识了“可爱”和MIKI,所以这趟旅行也变成了三人行。我们先到旅游咨询中心索取地图和资料,而MIKI则去寻找那家客栈,顺便把行李放下。
  我们三人站在高处,望着对面的山坡,一座又一座的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深绿色,浅青色,褐色……还有那一朵朵的白云,一幅美丽且生动的画就在我们眼前展开。遥望着眼前这一幕,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真的好美呀!”当时,我和MIKI甚至有一股冲动想留在意大利呢!我们还说:“要是有机会,在意大利居住一段日子也不错吧!”

  我们在那里待了一阵子,然后就跟着地图,到处走走。由于圣马力诺处于高原地带,加上天气寒冷,结果我们累得气喘如牛!呼……不知爬了几个山坡,下了几个斜坡,走呀走,我们终于到了圣马力诺最著名的城堡LA ROCCA。虽然这个古堡历史悠久,可是看起来还算保养得很好。狭窄的石梯光线不那么充足,所以在里面走动的人都得不时让路。要是里面有个超级大胖子,肯定会出现“交通阻塞”。我们就这样爬着楼梯,到了一层就停下来欣赏风景,看够了,又继续往另一层去。
  岂知,上到最高处,再也不是走石梯了,而是爬铁杆。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三人都有点吃惊。当然,我们没有因此而放弃。一向有恐高症的我,还是鼓起勇气爬上去。再加上有MIKI和“可爱”的帮助,我慢慢地爬了上去。站在城堡的最高处,看着圣马力诺的全景。我想,这应该是最美丽的吧!能亲眼目睹如此美丽怡人的景色,爬上来也是值得的!
  爬了上来,当然还得下回地面。由于上下的人都爬着同样的铁杆,所以得互相配合,何况下去比爬上来难度还要高,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踏着铁杆,慢慢地一步一步下去。回到地面,发现自己冒出冷汗来了。
  爬了那么多石梯,大家都累了,肚子也开始抗议了。于是我们四处找吃,可是圣马力诺是个旅游气息很重的地方,想找到便宜的食物,看来不是那么容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