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幽巷谋杀案 - 幽巷谋杀案 第2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狭窄的楼梯下面,一扇门通向一间大客厅——实际上是由马厩改建的。在房间内部,墙壁用灰泥做成粗糙不平的效果,上面挂着蚀刻木版画。有两个人在房间里坐着。
  一个坐在靠近壁炉的椅子上,伸出手去烤火,是个深色皮肤,看起来精明强干的年轻女人,年纪大约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另一个女人年纪较大,身材也较宽阔,提着个编织袋。在两个男人进来时,她正气喘吁吁地说着什么。
  “……正如我所言,小姐,这样的变故差点让我倒地不起,想想今天早晨在所有的早晨当中……”
  另一位打断了她的话,“会结束的,皮尔斯太太。我想这两位先生是警督吧。”
  “普伦德莱思小姐吗?”贾普上前问道。
  那姑娘点点头,“是我。这位是皮尔斯太太,她每天来为我们干活儿。”
  皮尔斯太太忍不住又说起来。
  “就像我对普伦德莱思小姐所说的,想想今天早晨在所有的早晨当中,本应该带我的姐姐路易莎·莫德来才合适,只有找一个干零活的,我是说亲戚毕竟算亲戚,我想艾伦夫人不会介意的,尽管我从不喜欢令女主人失望……”
  贾普巧妙地岔开了话题。
  “的确如此,皮尔斯太太。现在也许您愿意带詹姆森警督到厨房去录一下口供。”
  打发走了多话的皮尔斯太太——她一边往外走一边又和詹姆森警督喋喋不休地说起来了——贾普把注意力转向那个姑娘。
  “我是贾普总警督。现在,普伦德莱思小姐,我非常想了解有关此事的一切情况。”
  “当然可以,从哪开始呢?”
  她很冷静,态度中没流露出丝毫悲伤或震惊的迹象,令她显得不自然的僵硬。
  “您今天早晨几点钟回来的?”
  “我想是在十点半以前。皮尔斯太太,这个老撒谎家,我发现她不在这儿……”
  “这种事常发生吗?”
  简·普伦德莱思耸了耸肩。
  “大概一星期里她能有两次十二点钟才到这来——或者根本就不来。她应该九点钟到。实际上,像我说的,一星期准有两次,她不是‘头晕’就是家里人病倒了。这些钟点工老这样——时不时就不来了。在这些人当中她还算不错的了。”
  “你们雇她很长时间了吗?”
  “刚一个多月,前一个偷东西。”
  “请接着讲吧,普伦德莱思小姐。”
  “我给出租车司机付了钱,提着行李箱,到处找皮尔斯太太,找不到她,然后就上楼进了我的房间,我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去找巴巴拉——艾伦夫人——却发现门锁着。我转动门把手、敲门,可没人回答,我就下楼给警察局挂了电话。”

  “Parton!(法文,意为:对不起。)”波洛巧妙而且迅速地插进来一个问题,“您没试着去撞开那扇门吗——也许让巷子里某个司机帮个忙?”
  她的眼睛转向他——一双冷冷的、灰绿色的眼睛,飞快地品评似地扫视了他一番。
  “不,我没想到这个。如果出了什么事,我认为人们应当去找警察。”
  “那么您认为——对不起,小姐——这儿出了什么事吗?”
  “当然了。”
  “因为您敲了门而没人回答吗?但也有可能您的朋友睡得很死或者诸如此类的……”
  “她不会睡得那么死。”
  她马上答道。
  “也许她出去了而且锁上了门?”
  “她为什么要锁门呢?不管怎样她都该留个条儿给我的。”
  “那么她没留条给您吗?您能肯定?”
  “当然肯定,否则我马上会看到的。”
  她回答得更快了。
  贾普说:
  “您没有试着从锁眼儿往里瞧一下吗,普伦德莱思小姐?”
  “没有,”普伦德莱思想想说,“我从未这么想过。不过我也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因为钥匙应该插在里面吧?”
  她用试探的、无辜的眼神盯着贾普,波洛突然暗自笑了笑。
  “您做得很对,当然喽,普伦德莱思小姐,”贾普说,“我想您不会相信您的朋友会自杀吧?”
  “哦,不。”
  “她没有显得异常焦虑或沮丧吗?”
  这位姑娘回答之前稍微停了一下。
  “没有。”
  “您知道她有枝手枪吗?”
  简·普伦德莱思点点头。
  “有的。她从印度带来的。她常常把它放在她房间的抽屉里。”
  “嗯,有持枪许可证吗?”
  “我猜有吧,我不能肯定。”
  “现在,普伦德莱思小姐,您愿意把您所知道的有关艾伦夫人的情况都告诉我吗?您认识她多久了?她有哪些社会关系——所有事实。”
  简·普伦德莱思点点头。
  “我认识巴巴拉大概有五年了,我是在国外旅行时碰见她的——确切点说是在埃及。她正在从印度回家的路上。我在雅典的英国学校待了一段。回家之前去埃及几个星期。我们俩一起做了一次尼罗河巡游。我们交上了朋友,彼此喜欢对方。那时我正找人跟我合租一套公寓或一间小房子。巴巴拉孤身一人。我们觉得我们会在一起过得很好。”
  “那你们相处得融洽吗?”波洛问。
  “非常好,我们俩都有各自的朋友——巴巴拉更喜欢交际,而我的朋友多半是艺术圈里的。或许这样更易于相处吧。”

  波洛点点头,贾普接着问:
  “您知道一些艾伦夫人从前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吗?”
  简·普伦德莱思耸耸肩。
  “并不太多。我想她婚前的名字叫阿米塔奇。”
  “她丈夫呢?”
  “我想像他是那种不顾家的人,我认为他酗酒。我猜他结婚后一两年就死了。他们曾经有过孩子,一个小女孩,三岁时也死了。巴巴拉很少谈起她丈夫,我确信她在十七岁左右时,在印度和他结了婚。后来他们去了婆罗洲或者某个凄凉的地方,你们总把些无用之人送到那儿去——可这显然是个令人痛苦的话题,我从不提这些事。”
  “您知道艾伦夫人是否有什么经济困难?”
  “不,肯定没有。”
  “没有债务之类的麻烦吗?”
  “不!我肯定她没陷入那类困境。”
  “现在我必须再问您另一个问题——希望您不至于为此不快,普伦德莱思小姐。艾伦夫人有没有特殊的男友或者男性朋友呢?”
  简·普伦德莱思平静地答道:
  “好吧,她已订了婚并且快结婚了,如果这能回答您的问题的话。”
  “跟她订婚的男人叫什么名字?”
  “查尔斯·拉弗顿-韦斯特,是汉普郡某个地方的国会议员。”
  “她认识他有多久了?”
  “两——不——三个月左右。”
  “据您所知他们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
  普伦德莱思小姐摇摇头。
  “不,如果有那类事的话就太让我奇怪了。巴巴拉不是那种爱吵架的人。”
  “您最后见到艾伦夫人是什么时候?”www.99csw.com
  “上星期五,就在我外出度周末之前。”
  “艾伦夫人留在了城里?”
  “是的,她打算周日和她的未婚夫出去。”
  “那么您自己是在哪儿度的周末?”
  “莱德尔斯,埃塞克斯郡的莱德尔斯。”
  “您和谁在一起?”
  “本廷克先生和夫人。”
  “您今天早晨才离开他们?”
  “是的。”
  “您离开得很早吧?”
  “本廷克先生开车送我回来的。因为他必须在十点前赶到城里,所以我们很早就出发了。”
  “我明白了。”
  贾普满意地点点头。普伦德莱思小姐回答得既干脆又令人信服。
  波洛接着又提了个问题。
  “您本人对拉弗顿-韦斯特先生怎么看?”
  这姑娘耸耸肩。
  “这很重要吗?”
  “不,不重要,也许,不过我想知道您的意见。”
  “我不知道我对他是怎么想的。他年轻——最多三十一二岁——有进取心——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很有前途。”

  “这算是正面——负面呢?”
  “嗯,”普伦德莱思小姐考虑了一会儿,“在我看来,他很一般——他的观点没什么创见——而且他有点华而不实。”
  “那并不是很严重的缺点,小姐。”波洛笑眯眯地说道。
  “您不这么认为吗?”
  她的语气略带嘲讽。
  “对您来讲可能是缺点。”
  他看到她露出一丝不安,就抓住这个机会:
  “但对于艾伦夫人来讲——不是这样,她不会注意到那些缺点的。”
  “您说得非常正确,巴巴拉认为他特别棒——完全以他的价值判断去看待他。”
  波洛柔声问,“您很喜欢您的朋友吧?”
  他看见她的手紧抓住膝盖,下巴绷得紧紧的,可回答的声音却干涩而不带感情。
  “您说得对,我是很喜欢。”
  贾普说:
  “还有一件事,普伦德莱思小姐,您和她没吵过架吗?你们之间没有什么不愉快吧?”
  “从来没有过。”
  “没有因为这次订婚的事……”
  “当然不会。我为她如此幸福而快乐。”
  稍停了一会儿,贾普又问:“据您所知,艾伦夫人有什么宿敌吗?”
  这回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普伦德莱思小姐才作出回答,她的语气也微微改变了。
  “我不明白您指的宿敌是什么意思?”
  “任何人,比如,谁会从她的死中捞到好处?”
  “噢,不,太荒谬了,她的收入非常少。”
  “那谁将继承她的财产呢?”
  简·普伦德莱思的话音里带着适度的惊讶说:
  “您知道,我确实一无所知,如果我知道她是否立过遗嘱的话,我就不会见怪了。”
  “那么没有其它意义上的敌人吗?”贾普很快转到另一面,“有没有忌恨她的人?”
  “我想没人会忌恨她,她是非常有礼貌的人,总想讨人喜欢。她生来就是一副温柔、可爱的性格。”
  头一次,她那呆板、干涩的口气有所改变,波洛和善地点点头。
  贾普说:“那么,总而言之——艾伦夫人近来情绪很好,她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困难,她订了婚,就要结婚了,并且为此而感到幸福。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使得她自杀。是这样吧?”
  短暂地沉默了一会,简答道:
  “是的。”
  贾普站起身,“对不起,我得和詹姆森警督说句话。”
  他离开了房间。
  赫尔克里·波洛留下来,和简·普伦德莱思单独呆在一起。
或许您还会喜欢: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