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一双绣花鞋 - 小说《一双绣花鞋》txt——第二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回到高尔基城后,白蕾参与了“捷尔任斯基”学校的教程。学员一进入这个学校后,特务的培训工作随之开始。基础课程是四个月,主要学习《世界工人运动史》和《苏联**史》。学校的生活时间表如下:7:00起床7:25在**场集合7:30早**8:00早餐8:3o在课堂集合9:15第1节课10:45休息15分钟11:10第2节课12:30午餐13:00在阅览室阅读当日报纸13:45在课堂集合14:00第3节课15:3o休息15分钟15:45第4节课17:15在礼堂集合,由值班员评讲每日发生的事情,然后讨论。
  18:25在**场集合18:30体育锻炼19:00洗澡及个人清洗19:15晚餐20:00自修21:00在礼堂看电影或电视22:00熄灯睡觉学员寄宿于学校,学校的地址不许让任何亲友知道;学员不能同外面的人通信。男学员和女学员各住一座楼,每个集体宿舍住20人。学员在这四个月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当克格勃特务。四个月来的观察,使学校对每个学生的特长有了充分的了解。学员在毕业时,学校领导会问他想不想进高级党校去深造。每个学员当然都不肯放过这机会。因此当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第二阶段的初步训练也就开始了。
  学员被送到离喀山约90公里的“技术学校”去了,白蕾由于教学的需要,也来到了“技术学校”。
  “技术学校”是在韦尔霍沃内伊靠近鞑靼自治共和国的一个地方,只有从喀山通过一条不公开的汽车路,才能来到这座学校。校园四周有高高的围墙,每个出口都有克格勃军官守卫。校内有学生俱乐部,学生在这里可以看电砚,听收音机,跳舞,看内部电影。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律穿克格勃制服,白蕾作为中国教师,自然也穿上了克格勃制服,那是一身墨色*的皮衣服,脚穿一双短靴。
  首先是体育锻炼课,包皮括爬山、穿越障碍物、攀墙。游泳、长跑等;接着是自卫术,包皮括拳击、柔道。
  摔跤和擒拿;以后是学会掌握各种武器,如手|枪、马枪、来福枪、手提机枪等,都必须学会迅速拆卸和组合,并熟练掌握射击本领。学员们还学习了爆破,除了学会使用烈性*炸药外,还学习自制地雷和炸弹,把小体积的炸药安装在烟盒。打火机、火柴盒。手电筒等日用品内。教师还教学员如何使用麻醉剂,在酒中、巧克力里以及香烟、食品中放毒药等。白蕾为学生们讲授了她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训练学校学过的“**学”,就是如何在墙壁、窗帘、地板安装强有力的**。学员们听了很感兴趣。白蕾做了示范表演,教学员使用微型的**,如手表、衣扣、戴在女人头上的发卡等。尤金中尉向学员们教授了电报术和摄影术。电报术的课程是教授每个学员学会使用手提式半导体强力收发报机。

  这是一种高速拍发电报,每次发报只有几秒钟,使敌方无法追踪发报点。拍摄术则要求学员掌握拍摄文件、技术图纸、地图等的要领,并将微型菲林复制成“微点”,贴在邮票后寄出而又不损害“微点”的影像。
  尤金在这天晚上带白蕾参观了学校的展览室。尤金指着一个微型摄影机说:“这是克格勃工厂最新制造的一种摄影机,拍摄时连‘得得’的声音也没有,它能在摄影光线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拍摄任何东西。它可以藏在打火机、收音机、衣刷。男人的眼镜盒或女人的镜粉盒中。”
  尤金又指着一个微型**说:“这是一种名叫‘蝙’的微型米高风,它可以在远处用汽枪发射,粘附在建筑物的外壁,这种具有高度的收听力的精密电子仪器,不易被人发觉,而且像蝙蝠一样粘附在墙上,却能听到屋内每一种声音,而且十分清楚。它的体积还没有一个火柴盒大,却能将收到的声音,用超短波发射到五公里直径的范围内。克格勃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用强有力的超短波接收机,就能将这些电波录下来,每一句有用的话即用密码译出,用打字机打出来,拍摄和制作成菲林做点,贴在邮票后,当信件一样寄出,用不了多久,莫斯科克格或总部就收到了。”

  白蕾道:“我记得1945年,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曾收到莫斯科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是一个雕刻的美国国徽。哈里曼将它挂在大使馆的书房内,可是这礼物是一件很特别的装饰品,整个徽是用木头制成的,在厚木中间挖空了一个地方,有一个u型金属片,连接着一个钢质弹簧的震荡器,是一个微型**。这个木质国徽一挂在大使馆的墙上,那弹簧就很敏感地被在书房里谈话的声波激发而震动起来。克格勃在大使馆对面的一间房内,安装了一个高度敏感的收听雷达器,对准弹簧震荡器。接收器能将震荡器最轻微的活动都收录下来,再将这种震动频率‘翻译’成声音,这样克格勃就听到美国大使书房里谈话的全部内容,美国国务院保安官员直到1952年才发现了这个情况。”
  尤金不以为然地说:“像这类事情举不胜举。到1960年止,美国人在驻莫斯科大使馆已查出130个非法安装的**。克格勒正在不断改进**技术,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利用玻璃窗玻璃的震荡来**室内的谈话,谈话的声音使玻璃发出细微得连肉眼也看不见的震动,特别是一种超声波能源集中射在玻璃上,再用一种声纳似的仪器,侦察到玻璃上最轻微的震动,然后将谈话内容‘译’出来。再一种是用玻璃上的震动‘翻译’出语言的办法,设法用一块电导玻璃,就是在一种特制铝玻璃上面蒙上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氧化锡透明薄膜,用一种高度敏感的持续雷达波就可以侦察到玻璃的震动,**到谈话。最近美国人发现了驻莫斯科大使馆内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大使馆的第8、9.13层楼的内墙里,隐藏着一个电丝网络,一共找到了40个隐蔽在墙壁里的米高风。美国人回想起在1953年大使馆还没搬到柴可夫斯基大街这幢大楼之前,这座建筑物只有7层,苏联在1953年又加高了六层,偷听网就是在修建时安装上的。这个偷听网每一个米高风都有一支木枝,**入墙内。就这样美国大使馆为克格勃免费供应了10年情报。以后,这种‘编’米高风在西德、法国、英国、伊朗等国家都有所发现。”

  白蕾惊叹道:“这真是杰作!”
  尤金回到白蕾的房间,小声嘱咐道:“你是唯一掌握部分克格勃机密的中国人,你千万记住不要泄密。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罗狄安·格雷霍维奇澳普拉特科夫是在1960年派往东德的克格勒人员,他在东柏林是西德间谍网的骨干。1961年2月在莱比锡死于车祸。那是克格勃的刽子手一手安排的。原因是他在酒后失言,泄露了不少机密。”
  尤金瞧了瞧窗外,忧心忡忡地说:“你要知道,克格勃对于叛变者或泄密者的惩处是多么严厉!‘一级待遇’可以说是温和的,不论被捕的是男是女,一进去便被*,让他蹲在一个角落,现于陌生人的面前,这样做会使被捕者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折。这样一蹲就是几小时,不让动一动。紧接的是享受‘二级待遇’,用一只强烈的射灯照着被捕者的双眼,刺激他难以睁眼。‘*待遇’就是施用肉刑。有一种电刑最令人痛苦,把被捕者绑在手术台上,用电流刺激脚心、*和两肋,使被捕者痛苦不堪,在受刑后还有一种‘假枪毙’,把被捕者蒙上双眼,拉到刑场,行刑者的手|枪向被捕者瞄准,久久不开枪……”
  白蕾抬起那双美丽的长睫毛,用两只充满妩媚的黑眼睛紧紧盯着尤金:“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么多秘密?”
  “因为我从见到你的那一天起,就深深的喜欢上你了……”尤金的声音发颤,脸庞泛出了红晕……
或许您还会喜欢: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