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一双绣花鞋 - 小说《一双绣花鞋》txt——第二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回到高尔基城后,白蕾参与了“捷尔任斯基”学校的教程。学员一进入这个学校后,特务的培训工作随之开始。基础课程是四个月,主要学习《世界工人运动史》和《苏联**史》。学校的生活时间表如下:7:00起床7:25在**场集合7:30早**8:00早餐8:3o在课堂集合9:15第1节课10:45休息15分钟11:10第2节课12:30午餐13:00在阅览室阅读当日报纸13:45在课堂集合14:00第3节课15:3o休息15分钟15:45第4节课17:15在礼堂集合,由值班员评讲每日发生的事情,然后讨论。
  18:25在**场集合18:30体育锻炼19:00洗澡及个人清洗19:15晚餐20:00自修21:00在礼堂看电影或电视22:00熄灯睡觉学员寄宿于学校,学校的地址不许让任何亲友知道;学员不能同外面的人通信。男学员和女学员各住一座楼,每个集体宿舍住20人。学员在这四个月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当克格勃特务。四个月来的观察,使学校对每个学生的特长有了充分的了解。学员在毕业时,学校领导会问他想不想进高级党校去深造。每个学员当然都不肯放过这机会。因此当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第二阶段的初步训练也就开始了。
  学员被送到离喀山约90公里的“技术学校”去了,白蕾由于教学的需要,也来到了“技术学校”。
  “技术学校”是在韦尔霍沃内伊靠近鞑靼自治共和国的一个地方,只有从喀山通过一条不公开的汽车路,才能来到这座学校。校园四周有高高的围墙,每个出口都有克格勃军官守卫。校内有学生俱乐部,学生在这里可以看电砚,听收音机,跳舞,看内部电影。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律穿克格勃制服,白蕾作为中国教师,自然也穿上了克格勃制服,那是一身墨色*的皮衣服,脚穿一双短靴。
  首先是体育锻炼课,包皮括爬山、穿越障碍物、攀墙。游泳、长跑等;接着是自卫术,包皮括拳击、柔道。
  摔跤和擒拿;以后是学会掌握各种武器,如手|枪、马枪、来福枪、手提机枪等,都必须学会迅速拆卸和组合,并熟练掌握射击本领。学员们还学习了爆破,除了学会使用烈性*炸药外,还学习自制地雷和炸弹,把小体积的炸药安装在烟盒。打火机、火柴盒。手电筒等日用品内。教师还教学员如何使用麻醉剂,在酒中、巧克力里以及香烟、食品中放毒药等。白蕾为学生们讲授了她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训练学校学过的“**学”,就是如何在墙壁、窗帘、地板安装强有力的**。学员们听了很感兴趣。白蕾做了示范表演,教学员使用微型的**,如手表、衣扣、戴在女人头上的发卡等。尤金中尉向学员们教授了电报术和摄影术。电报术的课程是教授每个学员学会使用手提式半导体强力收发报机。

  这是一种高速拍发电报,每次发报只有几秒钟,使敌方无法追踪发报点。拍摄术则要求学员掌握拍摄文件、技术图纸、地图等的要领,并将微型菲林复制成“微点”,贴在邮票后寄出而又不损害“微点”的影像。
  尤金在这天晚上带白蕾参观了学校的展览室。尤金指着一个微型摄影机说:“这是克格勃工厂最新制造的一种摄影机,拍摄时连‘得得’的声音也没有,它能在摄影光线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拍摄任何东西。它可以藏在打火机、收音机、衣刷。男人的眼镜盒或女人的镜粉盒中。”
  尤金又指着一个微型**说:“这是一种名叫‘蝙’的微型米高风,它可以在远处用汽枪发射,粘附在建筑物的外壁,这种具有高度的收听力的精密电子仪器,不易被人发觉,而且像蝙蝠一样粘附在墙上,却能听到屋内每一种声音,而且十分清楚。它的体积还没有一个火柴盒大,却能将收到的声音,用超短波发射到五公里直径的范围内。克格勃只要在这个范围内,用强有力的超短波接收机,就能将这些电波录下来,每一句有用的话即用密码译出,用打字机打出来,拍摄和制作成菲林做点,贴在邮票后,当信件一样寄出,用不了多久,莫斯科克格或总部就收到了。”

  白蕾道:“我记得1945年,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曾收到莫斯科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是一个雕刻的美国国徽。哈里曼将它挂在大使馆的书房内,可是这礼物是一件很特别的装饰品,整个徽是用木头制成的,在厚木中间挖空了一个地方,有一个u型金属片,连接着一个钢质弹簧的震荡器,是一个微型**。这个木质国徽一挂在大使馆的墙上,那弹簧就很敏感地被在书房里谈话的声波激发而震动起来。克格勃在大使馆对面的一间房内,安装了一个高度敏感的收听雷达器,对准弹簧震荡器。接收器能将震荡器最轻微的活动都收录下来,再将这种震动频率‘翻译’成声音,这样克格勃就听到美国大使书房里谈话的全部内容,美国国务院保安官员直到1952年才发现了这个情况。”
  尤金不以为然地说:“像这类事情举不胜举。到1960年止,美国人在驻莫斯科大使馆已查出130个非法安装的**。克格勒正在不断改进**技术,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利用玻璃窗玻璃的震荡来**室内的谈话,谈话的声音使玻璃发出细微得连肉眼也看不见的震动,特别是一种超声波能源集中射在玻璃上,再用一种声纳似的仪器,侦察到玻璃上最轻微的震动,然后将谈话内容‘译’出来。再一种是用玻璃上的震动‘翻译’出语言的办法,设法用一块电导玻璃,就是在一种特制铝玻璃上面蒙上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氧化锡透明薄膜,用一种高度敏感的持续雷达波就可以侦察到玻璃的震动,**到谈话。最近美国人发现了驻莫斯科大使馆内一个惊人的秘密,在大使馆的第8、9.13层楼的内墙里,隐藏着一个电丝网络,一共找到了40个隐蔽在墙壁里的米高风。美国人回想起在1953年大使馆还没搬到柴可夫斯基大街这幢大楼之前,这座建筑物只有7层,苏联在1953年又加高了六层,偷听网就是在修建时安装上的。这个偷听网每一个米高风都有一支木枝,**入墙内。就这样美国大使馆为克格勃免费供应了10年情报。以后,这种‘编’米高风在西德、法国、英国、伊朗等国家都有所发现。”

  白蕾惊叹道:“这真是杰作!”
  尤金回到白蕾的房间,小声嘱咐道:“你是唯一掌握部分克格勃机密的中国人,你千万记住不要泄密。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罗狄安·格雷霍维奇澳普拉特科夫是在1960年派往东德的克格勒人员,他在东柏林是西德间谍网的骨干。1961年2月在莱比锡死于车祸。那是克格勃的刽子手一手安排的。原因是他在酒后失言,泄露了不少机密。”
  尤金瞧了瞧窗外,忧心忡忡地说:“你要知道,克格勃对于叛变者或泄密者的惩处是多么严厉!‘一级待遇’可以说是温和的,不论被捕的是男是女,一进去便被*,让他蹲在一个角落,现于陌生人的面前,这样做会使被捕者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折。这样一蹲就是几小时,不让动一动。紧接的是享受‘二级待遇’,用一只强烈的射灯照着被捕者的双眼,刺激他难以睁眼。‘*待遇’就是施用肉刑。有一种电刑最令人痛苦,把被捕者绑在手术台上,用电流刺激脚心、*和两肋,使被捕者痛苦不堪,在受刑后还有一种‘假枪毙’,把被捕者蒙上双眼,拉到刑场,行刑者的手|枪向被捕者瞄准,久久不开枪……”
  白蕾抬起那双美丽的长睫毛,用两只充满妩媚的黑眼睛紧紧盯着尤金:“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么多秘密?”
  “因为我从见到你的那一天起,就深深的喜欢上你了……”尤金的声音发颤,脸庞泛出了红晕……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3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