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一双绣花鞋 - 小说《一双绣花鞋》在线阅读——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北国的秋天,还真有几分寒意。从重庆到北京的列车穿过秦岭山脉一个个隧道,朝东北飞驰。
  肖克坐在卧铺的座位上,高兴地欣赏着车外的秋景。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俊俏、欢乐,像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红衣少女,现在却变得温柔、成熟,像一个追怀往事的金黄头发的少妇;大地变成金色*,树木显得流稀,色*调浓重,竹林也现出一片潇潇黄|色*,池塘、田野、树木、山峦、河流点缀在金黄|色*的氛围之中。
  林木深处,一只孤单的山喜鹊怯生生地叫着。缥缈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太阳朦朦胧胧的,仿佛没有睡醒,一丝丝微风飘忽着,并不惊动瞌睡中的空气。
  懒散的阳光里,堤岸上,一只瘦棱棱的老驴发出空虚的怨声……
  “同志,帮我照看一下皮箱行吗?我去一趟厕所。”
  睡在二层卧铺上的那个脸上有雀斑的少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滑到下面。
  少妇穿过拥挤的旅客,朝前面走去了。
  她留下了一股清香。
  五分钟过去了,那少妇没有回来。
  十分钟过去了,她仍然没有回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
  奇怪,她到哪里去了?上厕所哪里用这么长时间,肖克疑惑地望着那皮箱。
  皮箱外表很精美,紫色*带印花的箱面,有一个梅花形的小锁,小巧玲珑。
  肖克上前掂了掂,挺沉。
  “旅客们,北京就要到了,前面是丰台站,请大家做好准备。”广播里传出播音员清脆柔美的声音。
  那声音在车厢内回荡:“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党中央和**所在地。同时北京又是驰名中外的文明古都,它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形胜甲于天下。它曾是辽代的陪都、金中都、元大都。
  明。清的都城。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既是全国各族人民柬怀向往之地,又是世界各国友人渴望游览的胜地,有巍峨壮观的八达岭长城。庄严雄伟的天安门、风景优美的颐和园。建筑奇特的十三陵。金碧辉煌的故宫。设计奇巧的雍和宫……北京的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北京的山川风物,千姿百态……“
  肖克来到厕所,见厕所里空无一人;又来到前面车厢的厕所,门上出现“有人”的标志。门口拥着七八个旅客。
  一个旅客埋怨道:“他娘的是不是拉线屎呢,这么半天不出来!”
  另一个女旅客也恨恨道:“也应该讲一点道德,我足足在这等了半个钟头。”

  肖克意识到厕所内有问题,向后退了两步,猛地一撞门,门开了,厕所内无人。旅客们一看,都愣住了。
  肖克飞也似来到座位上,提起那皮箱来到门口,这时一个列车员走来,问道:“同志,还不到下车时间,你要干什么?”
  肖克掏出证件给那个列车员看了看,说道:“这个皮箱是一个女人留下来的,她跑掉了,皮箱内有问题。”
  列车员听了,吓得后退一步,结结巴巴地问:“什么……问题?”
  肖克掏出刀子,用力撬开锁,打开了皮箱,“唰,唰……”飞出两支飞嫖*,幸亏肖克有防备,侧身躲过,两支飞镖齐齐钉在车顶上。
  周围的顾客吓得四散而去,只有几个胆大的伸着脖子在那里瞧着动静。
  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
  原来皮箱内放着一颗人头,已经腐烂。
  后来经多方调查证实,这是失踪多日的重庆市**人员小候的人头。
  肖克向**部专案组组长李副部长详细地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一个自己考虑多日的计划。
  “敌人多次派阮明到大陆找白该接头,来取pp组织大陆潜伏名单,白薇迟迟未交给他,一是可能不信任他,需要对他进行考验;二是可能白薇手里根本就没有得到这个名单,这个名单也可能在他人手中。白薇目前掌握的发报机坏了,阮明带来的发报机又恰巧在半途中失落,这就是说白薇一伙与台湾pp组织总部失去了联系。下月10日晚上在缅甸仰光是阮明与pp组织白蔷接头之日,如今我们手上有pp组织的pp型金质章,又掌握着pp组织的一些情况,为了掌握更多的情况,我们为何不能派一位同志打入台湾pp组织总部去呢?”
  李副部长打断了肖克的发言:“你的意思是说,伪造一个pp组织大陆潜伏人名单,以取得敌人的信任,打入pp组织,深入虎穴,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肖克点点头。
  李副部长弄熄了烟蒂,说道:“这个计划很大胆,我们需要细细研究一下。”
  肖克的眼睛里放出光芒:“最好把这个任务交给我!”
  李副部长笑道:“这些天你很累了,先休息一下,对了,叶枫同志新娶了一个新娘子,很漂亮,你抽时间到他那去一趟,前几天在他的婚礼上,就缺你了。”
  叶枫今年四十五岁,他的前妻在两年前因出车祸身亡,他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同志,1958年调到大连市任**局副局长。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总爱沉思,前妻没有为他生过孩子,他调到**部专案组后,很快与在出版社工作的朱琳产生了感情,朱琳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今年三十五岁,是个老姑娘,她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美军俘虏后下落不明,母亲改嫁给一个局长为妻。

  当肖克抱着一对景泰蓝花瓶兴冲冲来到平安里叶枫的住宅时,女主人微笑着把他迎到客厅。
  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客厅设在西厢,叶枫一见肖克不期而至,愣了一下,随即满面笑容地说:“哟,小肖啊,刚从重庆回来,上回你没喝喜酒,今晚我给你补上。”
  肖克坐在沙发上,打量着屋内的陈设。壁上挂着一幅油画,画面上是落日的大海,波光闪闪,粼粼如金,海鸥的翅膀披着霞光,海浪袭击着礁石,翻着洁白的花朵,溅起的水滴在夕阳下变成彩虹,给人一种置身在圣洁的银色*世界的感觉。
  客厅内有一个高高的组合书柜,厅角有个花架,一盆仙人掌苍翠欲滴。
  女主人朱琳身穿水绿色*带有丁香图案的毛衣,下身穿一条米黄|色*裤子,脚下穿一双锦履,把咖啡端到肖克面前。肖克不时地端详着女主人,她长得一般,谈不上美丽动人,显得有些文弱,瘦削清白的脸庞,一双小眼睛,鼻子长得有几分秀气,但她静得简直就像一幅人物素描。
  “听说你川蜀之行很有收获。”叶枫一边为肖克削苹果,一边注视肖克。
  肖克向叶枫讲了破案的经过。
  “哦,你这个案子可以叫一只绣花鞋了。”叶枫笑着,扭动着发胖的身体,把削好的苹果递给他。
  “只是那个叫白薇的女人跑掉了,她大概是pp组织的一个头目。”
  叶枫端起古铜色*的咖啡杯,又为肖克倒了一杯。
  肖克道:“不用倒了。”
  “怎么,喝不惯?这种洋东西如果不搁糖,苦得很哩。”
  肖克道:“四川省**厅正在加紧搜捕白薇,估计解放后她一直潜伏在重庆。”
  叶枫道:“这个女人就是当初和小龙谈恋爱的那个狐狸精,她既是白敬慕的二女儿,肯定掌握着不少pp组织的内幕情况,如果抓到她,肯定是一条肥鱼,但是大概她一闻到风声不对,就已经离开四川了。”
  肖克遗憾地说:“可惜这次我没有抓到她。”
  “那个叫阮明的特务现在关在哪里?”
  “在重庆市**局里。”
  叶枫又点燃一支香烟,意味深长地说:“应该把他押到北京,这个人一定还有不少东西。”
  在叶枫与肖克说话时,朱琳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静静地听他们说话,她没有**话,一直若有所思地织着毛衣。

  叶枫从里屋拿出一个大相册,他翻开相册,只见是叶枫与朱琳的照片,有的是在北海白塔下的合影,有的是朱琳独倚景山古松的倩影,有的是叶枫在故宫太和殿前的照片。
  叶枫哈哈笑道,问道:“小肖,还没有对象吧?”
  肖克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二十三了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该找个对象了,你看我,组织了这么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其乐无穷哟!小肖,眼光太高吧?”
  肖克小声说道:“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忙得厉害,哪有时间考虑这个。”
  叶枫笑着望了一眼朱琳:“赶明儿让你大嫂给张罗一个。”
  朱琳抬起眼睛,看了看肖克,说:“小肖人长得端正,政治条件好,工作也好,还愁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叶枫嘴一撇:“干咱们这一行的神出鬼没,整天到晚忙个没完,哪里有那么多机遇?”
  朱琳眉毛一扬:“小肖,找对象有什么条件呀?”
  叶枫正色*道:“当然要漂亮的噗,别找个像麻雷子似的,一看吓一跳,一说话像放炮;也别找那些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的姑娘。找个小巧玲现的,年轻耐看,到四十多岁也不显老。”
  朱琳一努嘴:“老叶,瞧你说的,又不是选妃子!”
  肖克脸上泛起红晕,说道:“最好是党员,人长得端正就行。”
  叶枫道:“老龙也到了北京,你见到他了吗?”
  肖克道:“见过了。”
  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
  叶枫拿起了电话:“喂,是哪位?”
  “噢,是李副部长。”
  “小肖在这呢,好。”
  叶枫放下电话,对肖克说:“李副部长让你马上去见他。”
  肖克告别叶枫夫妇,走出门,刚走出胡同口,只见有个少妇正东张西望,她身穿一身中山装,流着短发,挎着一个皮包皮。
  “同志,这是护国寺胡同吗?”
  “对。”肖克肯定地答道。
  那少妇面容娇美,显得文静,一双大眼睛含着幽怨。她与肖克一照面,急忙低头过去了。
  少妇走后,肖克感到她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他拼命追忆,终于想起来,她就是火车上遇到的那个女人,可是她脸上的雀斑呢?……
  肖克赶快去追那个女人,可是哪里有那个女人的影子。
  肖克来到李副部长的办公室,李副部长告诉他,部里研究决定派龙飞同志去海外,肖克另有任务。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